《书谱》到底都说了啥

个人日记

  

我告诉你---《书谱》到底都说了啥

唐垂拱3年(687年),孙过庭著《书谱》。

 

 

书谱3700余字,共有47个自然段,分为 8个大段。

 

    第一大段自《书谱》开头起,至子敬之不及逸少,无或疑焉。 追朔书法的源流,并对世人公认的几位祖师爷作一比较评说。

    第二大段余志学之年” 起,至不入其门,讵窥其奥者也。叙述自己毕生致力于书法研究及自己对书体、笔法、学习态度、方法上的认识体会,以供后学者采择。

第三大段自又一时而书” 起,至睹迹明心者焉。分析书法作品的优劣,是具有其特定因素的问题,不是固定不变的。

 

我告诉你---《书谱》到底都说了啥

    第四大段代有笔阵图七行” 起,至非训非经,宜从弃择。自叙其《书谱》中的取材选择之精,详析其取舍范围及所尊崇之重点,也涉及所研究的书体——真、行、草——并对当代流传的伪劣产品给予驳斥,启导后学。

    第五大段夫心之所达” 起,至纵未窥于众术,断可极于所诣矣。说明书本无一定之体,随作者思想感情而变化风格;而思想感情之变化又必须与目前实际相结合,方能形神融合,心手相应。推其本源,仍须在心精手熟上用功夫。心精思则全局无遗,手熟练则下笔无滞,自然会言忘意得,翰逸神飞了!

    第六大段若思通楷则” 起,至慕习之辈,尤宜慎诸!指出书法之进步会与年俱增,但亦不可存偏激之见、自以为是。断定自矜者必归失败,自卑者尚可发展。更指出不可以自己偶然有得而轻视古贤,目无余子,而致遣讥后世,学者要谨慎又谨慎。

我告诉你---《书谱》到底都说了啥

 

    第七大段至有未悟淹留” 起,至得鱼获兔,犹吝筌蹄!总说写字要各方面的适当配合,看似互相矛盾,却又相辅相成。虽然只是为一个字的小事,也要知道这是有机配合的整体,必须全面照顾到,才能避免偏向,损害整体艺术,才能达到高标,入而能出,推陈出新,使书法艺术获得新的发展。

    第八大段闻夫家有南威之容” 起,至垂拱三年写记,全文完。表明对别人书法的评议要从作品的实际出发,而不要只凭虚名的随声附和,或凭时代之古老而盲目赞誉,必须公平、求实。并以自身的经验作为论证,最后表出自己撰写《书谱》的内心想法及不与时俯仰的高尚作风,也等于对当时某些不良气息给以针砭。

 

我告诉你---《书谱》到底都说了啥

 

《书谱》精辟论述了:

 

   一,书法是艺术

   1, 书法是造型艺术

《书谱》指出,书法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更具有艺术性,《书谱》云:书契之作,实以记言。这是对作为名词的(书)而言,它的功能是记言。 然而作为动词的, 则是记情” 聚墨成形” 的书法艺术。何谓书法?我认为,书法是用毛笔按照对立统一法则对汉字进行点线造型的抽象的视觉艺术。它的特徵就是造型艺术,它不是一般意义的造型,而是对汉字进行艺术造型,使汉字成为具有欣赏性的艺术品。

    2,指出书法艺术的哲学基础是阴阳法则,亦即对立统一法则

    《书谱》指出:这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同自然之妙有” 的。

对立统一法则贯穿在书法艺术的各个方面,如笔法中的粗细、长短、提按、轻重、快慢、呼应等等;字法中的大小、正欹、对比、变化、迎让等等;章法中的黑白、局部与整体,印章中的朱文白文等;墨法中的燥润、枯湿、浓淡等;书家素质的人品和书品、字内功和字外功等。

我们在作品创作中一定要在各个环节上把握好这对立统一规律,将矛盾的双方,巧妙地使其统一、和谐,这既是技巧,又是素质修养的体现。

    2尚情” 是书法艺术的总原则

《书谱》指出: “ 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既失其情,理乖其实,原夫所致,安有体哉。因为,书法艺术的总原则是尚情。它是智巧兼优,心手双畅” 的产物,而书法艺术发展的特点是古质而今妍,质以代兴,妍以俗易

书法是艺术,而艺术的核心是美,中国书法乃同自然之妙有。自有汉字以来,人们在契刻和书写汉字时,就力求写得美观,书法随之而出现。但书法作为艺术而进入自觉时期实从汉代开始。书法艺术在魏晋时,篆、隶、真、行、草五体已形成,并掀起书法艺术的第一个高峰,此时以锺、张、二王” 为代表。到唐宋时又进入新的高峰,唐对真、草有新的发展,唐代尚法,真书的代表人物为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草书有张旭、怀素。宋代尚意,对行书有贡献,代表人物有米芾、苏轼、蔡襄;草书有黄庭坚。宋以下只继承,无新的突破。

 我告诉你---《书谱》到底都说了啥

    二,书坛四贤

    《书谱》指出: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锺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此四贤古今特绝。而锺张专精,羲之博涉多优。《书谱》云:元常专工於隶体,伯英尤精於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 子敬授业于父,颇有成就,史称二王,在《书谱》中孙过庭讲了一个故事:献之曾把自己十分用心写的信函给司徒谢安,希望他能保存起来欣赏。谢安问他:你的书法比你父亲如何?献之回答说:肯定要强一些。谢安又说:一般人的评论却不是这样。献之却说:一般人懂得什么。子敬自以为胜父。有一次羲之去都城前题字于壁,献之待父走后,悄悄把它擦掉,改在另一处照式写上自以为写得还不错。谁知羲之回来一见,乃叹曰,吾去时真大醉也。献之才感内疚。

    《书谱》指出:是知逸少之比锺张,则专博斯别,子敬之不及逸少,无惑疑焉。

锺张二王” 四贤,标志着中国书法艺术的成熟,并掀起书法艺术的第一个高峰,今人尚未逾越。

    锺张专精,羲之博涉多优,专博有别。孙过庭在《书谱》中有扬羲抑献之嫌,然而,献之劝父改体,其草书潇洒灵动,又开连绵草之先河,历来齐名於父,自有道理。

四贤历来为书坛楷模,要想书艺有成就,就应效二王” 博涉多优。倘若不行,亦应效锺张专精,但孙过庭强调,专精应傍通二篆、俯贯八分,包括篇章、涵咏飞白。因为这是专精的必备基础,各书体间有内在联系,互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专精的目的,甚至一专多能。那些只专一体的人,是误解了专精” 二字。

 我告诉你---《书谱》到底都说了啥

    三,孙过庭学书

    孙过庭在《书谱》中云:余志学之年,留心翰墨,味锺张之余烈,挹羲献之前规,极

虑专精,时逾二纪。有乖入木之微,无间临池之志。

在谈到他创作时,被欣赏者评议时的心态,他说:吾尝尽思作书,有时自认为不错,然而观赏者却指出其失误之处,甚至轻致凌诮,但是他认为,人家指出的问题是 盖有由矣,于是他马上改之。

    我认为孙过庭学书的经验值得效仿,(1),选对老师。他以四贤为师,起点高,收获大; 2),持之以恒。他向四贤专精学习二纪,一纪为十二年,也就是专心学了二十多年,他不是一般的专精,而是极虑专精” 的向四贤学习了二十多年,他谦虚地说:尽管还未能达到入木三分的精妙,却没有间断和降低过临池学书的积极姓。其精神实为可佳;(3),敢于实践,善于总结。他撰并书《书谱》,就是最好的证明。此三点,缺一不可。

至于,对观赏者的不同评议,能虚心采纳,及时改进,他说:余乃假之以缃缥,题之以古目至使贤者改容,愚夫继声,竟赏毫末之奇,毫无叶公惧真” 之意。这是人品的表现,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我告诉你---《书谱》到底都说了啥

     汉字具有天然的艺术性

    汉字产生于象形,而象形具有天然的艺术性,故而(书谱)云: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稿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书法家所书写的每一个点画,都是翰不虚动,下必有由。的。

    中国书法之美,在于它具有先天性,汉字起源于象形,象形取法自然之美。东晋卫夫人在《笔阵图》中,对汉字的笔画早有形象之描述,如:横  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  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竖  如万岁枯藤……书法以汉字为造型对象,故而书法就同自然之妙有,这是汉字之所以成为书法艺术的先天基础,这是唯物的基础,汉字有别于其它拼音文字,就在于此。因此,中国书法艺术之花,数千年不谢,反而愈开愈艳,成为   世界瞩目的艺术奇葩。我们坚信,它以后会开得更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