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云老师讲课------如何做好诗眼

学习共享

 课题:如何做好诗眼
诗眼之“眼”,是一种借喻,并由借喻而成为论诗的专门用语。
像眼睛是人的心灵的窗户一样,诗眼也是一句诗、一首诗所达到的审美境界的窗户,从中可以窥见诗人的才华。
诗眼,在诗人,往往是他得意之笔;在读者,则又是最提精神之处。因此,眼之所在最容易被读者记住,且传诵不绝。
诗眼有两指:一指句中之眼,一指篇中之眼。 说的是诗句、诗篇中最为传神,最为灵妙,最让鉴赏者赏心悦目、拊髀称奇之处,因而也往往是诗人用力最勤之处。
从词性上看,这些眼之所在,多为动词和形容词,它们如果选择得当,便会提起整句诗的神采,使之空灵飞动,活龙活现起来;
 从词性上看,这些眼之所在,多为动词和形容词,它们如果选择得当,便会提起整句诗的神采,使之空灵飞动,活龙活现起来;
特别提醒:多为动词和形容词,
相反,如果选择不当,则会大煞风景,流于平庸,败人胃口。
因此,历来诗家都十分留意于“做眼”,为了“吟安一个字”,不惜“拈断几茎须”。
我们为什么对好多古人写的整首诗记不住,反而能记住中间的好多句子?实际上那就是带有“诗眼”、大家印象比较欣赏的经典之句。
比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诗题和这首诗的其他诗句,人们可能早巳都忘记了,但里面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却很难忘记;
再如: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又如:许浑的《咸阳城西楼晚眺》中的“山雨欲来风满楼”
还有鲁迅《自嘲》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等等,莫不如此。
 做好诗眼到底起到一些什么作用?
(1)可以翻出新意:
如:“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中的“恨”改为“幸”,“恨太平”是对天下太平的不满,“幸太平”是因天下太平而感到幸福,一字之改诗意迥同。
(2)可以增添情趣:
如;“白玉堂中曾草诏,水晶宫里近题诗”之“中”改为“深”,“里”改为“冷”,使得原来只是用以指示方位的“白玉堂”,“水晶宫”,转眼间显得雍容华贵,超凡脱俗。
(3)可以靠它增强形象性: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秦观的“山抹微云,天连衰草”是取“抹”“连”的动作勾画出的线条轮廓。
(4)可以使诗意更加精确:
如一首咏早梅的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梅。”若将“数”改为“一”,“一枝”与“早”丝丝入扣。 诗眼是诗词赏析的关键抓住诗眼,捕捉最佳信息,深入挖掘诗词意蕴。
如何做好诗眼呢?我的体会主要是在动词和形容词上要多下工夫。下面找几首古诗来更进一步地了解诗眼(动词、形容词、)在一首诗中所起的作用。


A、我们先看王昌龄的《闺怨》以动词作眼: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里哪个字最关键,其实大家也看出来了,在这个“悔”字上。
一个“悔”字把这位少妇的“闺怨”浓愁抒发得淋漓尽致,这里炼的就是动词。
训练自己,读诗时要善于找出诗眼所在,下笔时,也会比较注意锻造这个诗眼,让我们的诗有眼,我们的作品也就有了精神。好诗都会有诗眼的,不成功的作品就是散光,无神。
b、再看李商隐的《柳》以动词作眼: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找这里的诗眼,我们自然就看到了“逐”字和“带”字,这两个字使诗活了起来。
“逐”和“带”是这里的诗眼。
“逐”有追逐的意思,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枝的蓬勃生气。本来是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柳枝上哀鸣,诗人却用两个“带”字反说柳枝“带”着他们,由被动变为主动,化死景为活景,表现了秋日之柳的不幸。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表达了诗人迟暮之感。
 c、再看看以形容词作眼的(唐·祖咏《终南望馀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这诗里的眼就是这个“阴”字。
题意是望终南余雪,从长安城中向终南山看去,看见的只是它的“阴岭”,而且,只有“阴”,才有“馀雪”。这个“阴”字下得非常准确,写出了雪寒冷的特点。
d、我们再看王维的诗句中的形容词:
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
“直”写的是烽烟劲拔、坚毅之美感。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感受,用一个“圆”字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于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一直一圆,亦刚亦柔,写的是相当强的震撼力。

 e、还有以副词作眼的柳宗元写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里给我们感受最深的字是这个“独”字。
既有“狐独”之意,又有“狐傲”之情,既表达了沉寂清冷的生活氛围,又表达了诗人傲岸卓立的情操,若换用别的字,就难以表达如此丰富的内容。一个“独”字提领出了全篇的精神所在。
这样的例子在古诗中处处可见,大家在读古诗的时候可以体会到。建议大家有空时还是要多读一些古诗,从中获益。
 我们还可以从一些对联中获得如何做“眼”的启示:
1、碧波爱戏池中月==秀阁欣迷水底天
若把“爱”改成“羞”,“欣”改成“痴”更含蓄和执着。
2、玉洁不因飞雪妒==石清自有细泉流
因为玉和雪都具备光洁的秉性,清净的细流又是从石隙中流出的,故“妒”、“流”用得好。
3、如《长城居庸关》联:
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
吞、锁二字就很难用别的字来代替,别的字难以表达居庸关那种气势磅礴巍峨壮观的景象。
4、如《题徐州白云洞山寺》联:
月高飞磬韵,禅寺远藏青阁外==云矮碍花溪,洞天深锁乱山间
一藏一锁,增强了该寺的神秘色彩,反之则逊色多了。
5、如《题鄱阳湖》联:山钓一轮月==波推万首诗
作者把山拟人化地比喻为垂钓者,钓什么呢?原来钓的是明月;又把微微漾起的波涛比作一行一行的诗句,想象丰富,富有诗意。而且“钓”和“推”是不可代替的选择。
在选用“眼”字时,不论是动词还是形容词,不妨多设想几个字,进行比较,以求精益求精。
也就是说,不论是诗还是联,只要有了“眼”,就成了上品、精品,就有可能流传下去。
为什么乾隆皇帝一生写诗四万余首,却没有一句被人记住呢?原因很简单,都是无眼的盲诗。可见,不是所有写诗的人都能写出有眼之篇或有眼之句的。
今天就讲这些,谢谢大家!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