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9&#39词&#39&#39说起,[二]

路翁老师作品

图片
 


词既然因了不同的曲谱而产生了不同的格律,这种格律就是指每种调的词的字数,句数,韵脚和各字的声调等。毎调都有自已的名字称做''词牌名''或叫''词牌'',比如[满江红],[念奴娇],[十六字令],[临江仙],[水调歌头],[沁园春]等等都是。
 
词牌的取用,是各有其意义,有本调中之一断句者[如[忆王孙]始于秦观的''萋萋芳草忆王孙''句,[如梦令]始于后唐庄宗的''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有用古人诗句中语者如[渡江云]用杜诗''风入渡江云''句等,有用本意者,如赵长卿作[别怨],和凝作[望梅花]等,有用人名或地名作词牌的,如[虞美人],[昭君怨],[揚州慢],也有用风俗习惯命名的,如;[菩萨蛮],[苏幕遮]等,太多形式了,不必再列举了。
 
至于词牌和词意的关系,则最初词牌名就是词的题目,词牌和词意完全相合。后来渐渐不大切合,到后来,词意和词牌名已完全脫漓了关系,词牌的原意根夲不为作者知悉了,于是在词牌名之外必须另外有一个词的题目了。
 
图片
 

词中还有''调异名''同和''调同名''异两种应该注意的。调异名同的比较少些,如[木兰花],[浣溪沙],[浪淘沙],在小令里有,在慢词里也有,是完全不同的两调。调同名异的却非常多,如[十六字令]另有[归字谣]和[苍梧谣]两异名,[忆江南]有[江南好],[春去也],等十几个异名,这样的例子很多,要知道得祥细须在[词律]和[词谱]一类书里去查,才更清楚。
 
一 首词,短的是只有一段,较长的,大约在三十余字上下者则部分为上下两段,最长的也有三段或四段的,不过不十分多。只有一段的名叫''单调'',两段的称为''双调''或''双叠 '',亦有因''调''字和''叠''字都不妥,称为''片''或''阕''。有前后两段者,一部分词,两段完全相同,后段照叠前段,大约所用的谱是一个,名叫''重头''但也有不相同的,不能一概而论。。若两段相同,惟后段开头数句不同于前段的,叫做''换头''。
 
图片
 

词,依了长短,可以分作九类,散词有以下五类;
 
[一],''令''也叫''小令'',篇幅最短,单段的自二均拍到三均拍都有,如[渔歌子],[如梦令]等,两段的则均拍数加倍,如[探春令],[菩萨蛮]等
 
[二],''引''和''近''。引谓将小令稍稍引长之,近谓音调相近从而引之,都是双叠,自六均拍至八均拍,如[千秋岁引],[祝英台近],[风入松]等。
 
[三],''漫'',亦叫''漫词''或''慢曲'',旧说''漫''和''曼''字相通,曼的字义是''引''和''长'',所以慢词的意义是引而愈长,并且还有曼声永歌的意思,
 
[四],''三臺'',其实就是慢词的一种,都是三片的,两者的分别在于音节。
 
[五],''序子'',在词中是最长的四片,十六均拍。
 
这五类,统称散词,所渭散词,就是不成一套,可以单谱单唱。
 
,令,引,近,慢等的区别,全在均拍的多寡。那究竟什么是''均拍''呢?''均''就是节,''拍''就是现在皮簧和昆曲中所谓板眼的板。''均''又略同于诗文中所谓句读的句。词中通常以两小句为一均,均未必定是叶韵处,然而叶韵的地方却不一定是均。据[词源]所说,令以四均拍为正常,引,近以六均拍为正常,慢曲以八均拍为正常,过此都是变例。可惜的是词现已不能歌唱,有许多事情现在已不能知其所以然了,所渭均拍,也是其中之一了。
 
就拿[满江红]来说,前段八句,四韵,四均拍,后段十句,五韵,也是四均拍。前段的四韵为,歇,烈,月,切,后段的五韵为,雪,灭,血,阙,但'''靖康耻,至''何时灭''四句只一均拍。
 
自从词不能歌唱之后,于是又以字数的多少来分类,通常都以五十字以下的为''小令'',一百字以下的为''中调'',一百字以上的为''长调''。相差一二字的当然可以栘置,并不十分严格限制。
 
图片
 


词中每字的四声,比诗更严。在古今体诗中,每字只消分平仄就夠了,但在词中,则有时候须四声分别清楚,不可混用。大约一调中仄声处上去入统用的约之六七,不可统用的十之三四。因为词是合于乐谱的,所以字音必须谐适音律,否则就觉得拗口落腔了。
 
我们仍旧用[满江红]作例,第一句,第一个字平仄不拘,第二个字必须仄,第三四两字必须平。第二句末字开始用韵,其他各句用韵处均须和此字相叶[同韵],别的几句平仄也各有规定。
 
至于词的用韵,比诗稍为宽些,不过其变化则比诗更为复杂,在诗中,四声都单押。绝对不可通混。词则上声可以和去声通押,平声中的东部和冬部,江部和阳部,支部和微部,齐部和灰部-------等都可通押,入声韵诗有三十四部,词则归并成八部。这都是词韵较宽的地方。要想知道得更详细,找一部[诗韵]和一部[词韵]来比较一下就明白了。
 
 
 [今天就介绍到这里,明天再讲''词''的用韵方法]。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