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茅草屋(5)

个人日记

            图片 
作者:美丽草原 
             
       时间过得好快。一晃就到了收割的季节。经过了三个多月的知青生活,茅草屋里的新主人们在各个方面,起着不自觉地变化。就像秋天的叶子,在不经意间由绿变成了火红、橙黄、淡黄、紫红还有枯萎。只有满山遍野的果实,经过了春夏秋的积淀,沉甸甸,黄橙橙,坦然的等待着春天的再生。沙陀子上的灌木丛,红黄紫绿相间,参差错落,一种别样的秋日的美。考验着不同植物对寒冷和霜冻的耐力。

       这个季节,在农村广袤的东北田野里到处是忙碌的收割的人们。

       冯毅跃跃欲试,天不亮就起来,磨着镰刀。在铛铛的钟声响起时,已经准备就绪,自信地和两个老知青一同,向生产队部钟声响起的地方奔去。

        生产队部里昏暗的灯光,在黎明前的黑暗里,显得有些无能为力。昏暗,烟气缭绕的队部里,老乡们有的挤在热炕头上,搭拉着脑袋,吱啦吱啦地抽着老旱烟。有的半躺在炕角里,蜷缩着利用这段时间闷上一小觉,补充着体力和睡眠的不足。还有的精力过剩的,在那里调侃着,用农民特有的,知青们在城里从未听到过的肮脏字眼,互相哨着。你一段他一段,虽然内容单调,字眼清一色的黄段子,可是却招来围观者的阵阵喝彩。几个中年车老板,怀抱挂着一串串大铜铃铛的马笼头,趾高气昂的招摇过市,铜铃铛哗啷哗啷清脆悦耳的响声,笼头上的红黄绸条 ,就像过年时,唱二人转表演者手里舞动的花扇,强烈的吸引着妇女们好奇而浮躁的眼球。一个二十来岁帅气的车老板,还故意绕着弯,从女社员们身边走过,不时的向姑娘们打着飞眼,连连的甩着响鞭,啪~啪...啪啪~~,窜窜响鞭儿,划过黑暗,去迎接曙光。女社员们围拢着女打头的,嘻嘻哈哈,小声的和姑娘们开着玩笑,哈哈哈,呵呵呵,嘿嘿嘿。小媳妇们你推我搡,前仰后合。就像一台大戏,喜庆热闹。女人堆里几个大姑娘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大红的围巾把头上梳理的顺畅黝黑粗壮的大辫子显得更加耀眼。邹桂珍是个待嫁的姑娘,是屯子里有名的俊俏姑娘,一身自制的花褂子黑裤子,合体俏丽,让十六七岁农村大姑娘丰满结实的体型完美而不夸张的展露无余,再加上一双自制和脚的白色千层底黑布鞋,更是显得整个人精神活力,让人联想到她的心灵手巧,夸赞将来的婆家有眼力。更绝的是姑娘们讲究的是一天农活下来,衣服不脏,鞋底鞋帮保持干净,还是那么白!这个屯子的姑娘,远近闻名的原因,除了这里的屯风正,男女劳力个顶个的好把势,还有一个重要的品牌,就是这里的姑娘们能干贤惠,干净利落,心灵手巧......
       三个知青拎着镰刀,两个人嘴里叼着烟卷,大摇大摆的走进生产队。大刘穿着军大衣,故意把毛朝外;另外一个穿皮袄的也同样把毛朝外,腰里都统一砸着麻绳。因为听说东北三大怪,有一怪就是穿着皮袄毛朝外,故而模仿了,要和贫下中农保持一致。老农们顿时安静下来,就连刚才还甩着响鞭的车老板们也没了先前的气势。用新奇的眼神看着这三个另类。一个胆大的汉子,朝我们喊了声,东北三大怪呀?穿着皮袄毛朝外啊。打破了寂静,几乎所有的人,开始莫明奇妙的大笑起来。大概是因为他们每天看到的,习惯了的,总是那几件事,循环往复。他们太缺少新鲜事来刺激他们麻木的神经了。就连狗起秧子,叫驴配种都是当做节目看的。这里除了年节公社放映组生产队请来放电影,平时没有任何新鲜事,甚至邻近的屯子还没有电。

       几个小伙子友善地向我们围拢过来,帮我检查着装备。镰刀磨了吗?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叫王守江,拿过冯毅的镰刀,用手指肚,非常在行的试了试镰刀刃,摇摇头说,今天割豆子,这刀可不中。伸手问,带油石了吗?冯毅赶紧把在城里带来的,非常讲究的油石条递了过去,小伙子爱惜的看了半天,说,好油石呀。说完低头磨起刀来,只见他往油石上吐了几口吐沫,便用力地磨了起来。不大一会的功夫,他把镰刀立在眼前,看了看,就像木匠吊线差不多,然后又用拇指甲,试了试刀刃,说,行了。一边不停嘴的的夸奖油石好使,一边把磨好的镰刀递到冯毅手里,冯毅不明白地问,怎么才能知道镰刀快不快?冯毅在集体户里磨了老半天,哼是白忙活了?!守江咧嘴嘿嘿而笑着,善良地咧着大嘴笑着说:先看看刀刃黑不黑;再用手指甲试,如果觉得刀在指甲上不打滑,就行了。哦,冯毅恍然大悟。但实际这里的道理还是没有真的明白。王守江看着冯毅有点糊涂的样子,又是哈哈哈地笑了一阵,说,刀刃要是黑,就说明刀刃非常的锋利,一点也不反光;这~挡手指甲,说明刀刃很快,手指甲很硬,你轻轻地一挡,它就割了进去一点,所以才会挡刀,不然就会觉得很滑,你说对不?哦,这下冯毅才真的明白了。他点点头,没想到这里还有学问呀,呵呵呵。他有些不好意思。心里想,还真别小瞧了这些农民。以后要学的肯定多着那。王守江还是忍不住的笑着,他在琢磨,城里的人都什么也不懂吗?这帮年轻人傻乎乎的,还挺招人喜欢。学什么都那么快,有意思,嘿嘿嘿......

       到了地头冯毅又被难住了,怎么下手呢?想看看再说,原来这里也有说头。社员们每人割三条垄,两条腿骑着一条垄,不大的功夫,就割出去老远。冯毅照着样子,干了起来。可是手掌像针扎的一样疼,看着被拉的越来越远,心一横,那股子不服输的性格又来了劲,挥起镰刀,奋起直追。索性脱掉皮大衣,光着膀子,甩开了镰刀,与老农们的距离越来越近......

        夕阳好像也累了,懒洋洋的低着头,收起了最后一缕霞光。黄豆地里还是一片热气腾腾的收割场面。冯毅的腰酸的厉害,抬起头看着五十米开外的“大部队”,还是倔强的坚持着......。过了许久,地里实在是什么也看不到了,终于听到打头的喊了声收工啦。他像在大海里不会游泳的正在垂死的人,看到了救生员一样,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慢慢的想直起酸麻痛交织的腰,可是半天没直起来,反而扑通一声栽倒在地头。他太累了,只觉得天昏地暗,浑身像散了架一样,连翻身的力量都没有了,就势躺在地里,昏昏沉沉的睡着了。不知睡了多久,十月末的冷风,把他吹醒,吹透了汗水侵湿的衬衣,在瑟瑟中听到有人在喊。小冯--,小--冯------!这时他才意识到,大家担心他,在到处找他。他踉跄着站起来,晃晃荡荡的朝屯子里集体户,那个暖融融的茅草屋的方向走去。

       肚子饿的咕咕叫,在寒风中浑身颤抖,手掌像刀割的一样疼痛,黑暗中,他觉得自己那样的渺小,脆弱。往日美丽皎洁的月光,似乎变成了阴冷的嘲笑的毫无情感的面孔,朝着他冷笑。他有生以来第一次体会到,那种孤独无助,他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觉得心就像纠结成了一个冰坨。当他推开集体户门时,大家像迎接英雄一样,围拢过来。这个说,就这活,老农都受不了,你去撑什么能?那个说累了吧,赶紧吃饭吧。他似乎什么也听不到,拖着疲惫的脚步走到炕边,瘫软在炕上。虽然肚子很饿,可是再也不愿意起来,或许根本没有力量再站起来。火炕上暖融融的,股股暖流在茅草屋里传导,温暖着他那颗几乎凉透了的心。

        谢玉华是六八届下乡的九年老知青,和蔼善良。她过来对他喊着,小冯起来,干了一天活,再累也得吃饭。起来!说着把冯毅从炕上拉起来,拽着他的手,就往洗脸盆里按。嘴里叨咕着,先洗手,再吃饭。冯毅的两只手掌像刀割的一样疼痛难忍。全身猛烈颤抖了一下,迅速地缩了回来。谢玉华这才估计到冯毅的手肯定受伤了,心疼的捧起冯毅的双手凑到灯下一看,发现小老弟左手掌上密密麻麻一层黑刺,手掌红肿得老高。右手掌起了一层血泡,不,是好几层水疱。谢姐看了,妈呀!一声惊叫。连忙说你呆在这别动,随即拿来做针线活的针,用火柴烧了一会。一边说,看看你,撑能吧?满手都是刺。这成熟了的黄豆外壳丫丫上,都是小尖刺。那些老农,满手是厚厚的老茧,还要用手套那,你这手那么稚嫩,没干过累活,那还不扎刺才怪那。忍着点我给你挑挑吧,不然该化脓了。冯毅顺从地伸出手,强忍着疼,倔强的一声不吭。让大姐帮着挑刺。灯光下,大姐又黑又粗的辫子里隐约夹杂了几丝白发。他在想这是岁月和艰辛留下的痕迹吧。自打离开家,冯毅还第一次体验到这如家的温暖。第一次体会到了人生的艰辛。他想起了姐姐,想起了妈妈......。虽然挑刺很疼,但是这温暖已经盖过了疼痛,让他能承受住这针与刺的洗礼。多么可亲的大姐呀,多么质朴的友谊呀,当冯毅正沉浸在这温暖中时。感到大姐不说话了,同时隐约觉得几滴热泪,落到手掌上,两个人好长时间没说话。昏暗的灯光下,大姐在继续小心翼翼地挑着刺,手有些颤抖,眼泪越滴越多,她在暗暗的抽泣。冯毅的鼻子也酸溜溜的,眼泪在眼圈里打转。冯毅掏出手绢递给大姐,低声说了句,没事的,大姐,你别难过了.是冯毅的手让她心疼,还是此情此景勾起了她九年知青生活的辛酸呢。冯毅不得而知,没有答案。他知道无论是哪一种,或许两种都有。这种情感是质朴的,这种友情是真挚的。可是她心里复杂的心绪,冯毅实在一时难以用语言可以完全表述的,其实冯毅这才几个月的知青经历,根本无法体会到这里边的苦辣酸甜。也许他根本体会不到她九年里,吃过多少苦,有过多少难言的痛,多少无奈和委屈。他想安慰解姐几句,想来想去不知说什么好。他最终选择了沉默,这沉默让疼痛和温馨的时刻在他心底沉淀,在他心里刻下了深深的记忆。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用心灵和肉体去体会这生活的积淀,或许在他们的一生中,这泪水汇聚在心里,永远不会干枯。或美好,或辛酸,或幸福。时间过得越久,这积淀,这记忆,就会越积越浓,越纪越深。

       夜幕在寒风中颤抖,单薄的窗框和玻璃被风吹的乱响,茅草屋里还是从热闹,到安静,转而鼾声四起。(草稿,待续,请多提意见)图片

 


文章评论

写意

[ft=,4,]青春的岁月,总是令人难忘[em]e160[/em][/ft]

荒山红胡子

[ft=,2,]难忘的过去的那段时光,永远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在你的记忆里变浅!有回忆是美的···[/ft]

颦儿

[ft=,2,]知青的生活,那个时代的印迹,不知道是否会再来一次“文化大革命”[em]e113[/em][/ft]

鲲鹏鸟

[ft=,2,]可想而知你当年受的那些苦,希望那个年代永不复之!没有坐到第一个沙发很遗憾!你也有责任![em]e113[/em][em]e120[/em]思过![em]e178[/em][/ft]

.云深不知处~.

[ft=,2,]确实难忘的经历,也是一辈子的财富。有时间去看看谢姐吧。[/ft]

诗音

[ft=,4,宋体]难忘的茅草屋,沉淀着知青当年多少泪水,多少辛酸,多少难以泯灭的回忆....拜读了,很感人的文!期待下文......问好![em]e160[/em][/ft]

抬眼望松

[ft=,2,]在小学五年级时我们这有“知青”。天刚亮下地工作,天黑才回宿舍,打着红旗唱着革命歌曲,他们当时确实很累、很苦···[/ft]

彩虹

[ft=,2,]写的好啊,接着写,充分发挥你的文学才能!!![/ft]

生如夏花

[ft=,2,]激情的岁月,苦涩的年代。原创呀!佩服![/ft]

刘卓

[ft=,2,] 茅草屋留下了难以泯灭的辛酸泪的确难忘,可回忆起来有滋有味,给生活增添了调味。 调味瓶别打翻了。 期待续集、、、、、、 [/ft]

荒山红胡子

[ft=,2,]呵呵呵,胡子再来到您的茅草屋里小憩,祝好道安![em]e160[/em][/ft]

钢铁战车

[ft=,2,][em]e179[/em][em]e179[/em][em]e179[/em][/ft]

阳光灿烂

[ft=,2,]我一直认为知青是那个时代的畸形产物,是残忍的悲哀,每次看到这样的文章,心总是酸酸的,为那个时代,更为那些到广阔天地炼红心的孩子们·······[/ft]

阳光灿烂

只有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才会有更深切的感触吧,友友的文章深沉真挚朴实,散发出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em]e179[/em]

静芷

[ft=,2,]体会不到茅草屋真情实感,因为没有生活。不过从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个年代你们的心酸。[/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