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丰涤纶劳资纠纷(一)
个人日记
因为是过程实录,这篇报道比较长
地丰涤纶正处于一场劳资纠纷之中,双方各有难处,各有说法,但又似乎都没有退路。
工人:
我们都在外面打工呢,他一说开机,我们都辞工作回来了,没成想他不给开工资。
自从8月份上班到现在,仨月没给开工资了。
去年放假时约定每月给发720块钱生活补助,欠一年的了,到现在不给。
我们上有70多岁的老人,下有上大学的孩子,学费、生活费、买秋菜、交取暖费,样样用钱,都快吃不上饭了。
从去年开始就不给我们交三险,现在工人生病住院不能享受医保,到退休年龄得自己补交保险金。
保险金都从我们工资里扣了,被他们占用了,不给往上交,哪有这么干的?
我们找过多少次了,他们就是往后推,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真把大伙逼急了。
老板在外面说涤纶厂工人是傻逼,不知道要工钱,大伙听到都激眼了。
工资给的少,随意延长工作时间也不给加班费,还欠着工资不给,我们都不想干了。
他不跟我们解除劳动关系,还欠我们工资和保险金,我们想走都走不了,他就是用这种办法霸占我们这些资源。
厂方:
两次开机失败,损失近千万,公司目前还处在严重亏损之中。
是公司的责任,公司是一定要承担的,但现在公司有困难,希望大家能够体谅。
先给大家补发一个月的工资,其它工资和保险,等正常生产以后,都会逐步得到解决。
任何劳资之间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个过程……
2013年11月6日,微起点得到涤纶厂工人报料,厂方拖欠工人一年的生活保障金和三个月的工资拒不支付。因为长期不开工资,工人们已经入不敷出,吃饭都成问题了。
另外已经一年多没给工人缴纳医疗、养老、失业等各种保险,现在工人生病不能享受医保。
事情大致经过是这样:从去年八月开始,涤纶厂给工人放假,承诺放假期间每月向工人提供最低生活保障金(当时是720元,现在不知涨到多少)。放假后,工人们纷纷自谋出路,相继找到了工作,但厂方从未支付过承诺的生活保障金。
今年八月份,厂方通知工人返厂上班,条件是:上一个月班,补发一个月前期拖欠的生活保障金,工人们都回来了,但上班已经三个月了,厂方至今不给工人发工资,前期拖欠的保障金更是没影儿。
工人们找过多次,厂方以各种理由推脱,例如:过几天、下周三、等开机成功、等出了合格产品等等。
工人们一直在忍耐,但最近有传言说,厂领导在外面耻笑工人,说:“涤纶厂工人是傻逼,不知道要工资,白干活。”工人们被激怒了,在加上长期不开工资,确实生活艰难,大家决定集中起来找工厂讨说法。
次日(11月7日),微起点赶到涤纶厂采访,正遇上工人们聚在办公楼里与厂方领导对话,以下是过程实录:
8点钟一楼大厅,一百多位工人把一个戴眼镜的女士(鲍总经理)围在中间,开始对话。
鲍总经理:我想知道大家来有什么事?
工人:要工资,饿得肚子疼。我们要工资和保险。
鲍总经理:工资已经做完了,马上……
工人:啥时候,开几个月的?
鲍总经理:至于保险,一定会给大家交上,无论是养老保险、还是医疗保险……
工人:你就说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交,就完了,解释那么多有什么用啊?
一位班长代表工人说话:
我们在外面都能干活,都能找工作,为啥没走,因为有养老保险,大家岁数比较大一点了,不想离开故土。我们每天上班,认认真真干工作,反过来你们不给工资。
我们工人没有太高的需求,只要到月给开工资,哪怕晚几天我们都能等,但不能等这么长时间,八月份到现在,大家指啥生活呀,谁家有多少存款啊?
在哪上班都得给工资啊,我们成天成宿这么干活,都四五十岁了,上有老下有小,就指着工资活着,现在都几个月了,你们压着工资不给。哪有你们这么做的呀?
工人:鲍总你啥时候能给我们解决吧?你不能解决,我们找王军(董事长)去。
鲍:我相信,工资一定会给大家开,我建议大家选几个代表,跟公司的领导坐下来谈一谈。
工人:不用谈,你把工资给我们开了就完事,工人要的是工资,谈啥都没用。
工人迫切需要工资和保险,解决生活困难。厂方一时拿不出钱,只能跟工人谈,而‘谈’在工人看来就是拖延时间不给钱。
双方相持不下,这时一个保管员站在公司立场,对工人出言不逊,场面一度混乱。
鲍总经理建议大家去楼上会议室继续对话。一部分工人去了会议室,加上走廊和楼下,目测现场大概有二百个工人。
在会议室工人向我介绍:公司拖欠工人医疗保险,有工人得癌症做手术不能享受医保,自己家里又没钱,都给厂方跪下了,后来不知怎样了。如果我想采访,他们可以帮忙联系。
工人们还说,涤纶厂的工人都老实,勤勤恳恳干活,不爱惹事,遇事不出头,跟继电器和糖厂的工人比不了。这次实在是被逼的没招了,都没饭吃了才来的,敢这样跟厂领导争吵是‘破天荒头一回’。
这时鲍总经理开始讲话,她先表示理解大家的心情,并承诺九月份的工资在三天之内解决。然后就开始讲公司目前遇到的困难:
大家都知道,我们第一次开车失败,直接损失两百多万元,间接损失近一千万,第二次开车又是失败,现在是第三次。
说这件事与大家没关系是不现实的,所有事都与大家息息相关,因为我们是这个企业的主人。
工人要求插话,鲍:能让我说完吗?如果不能让我说完,我马上就走!
工人打断鲍的话:如果你能给大伙做主,能办这个事,你可以说;如果你不想办事(指满足工人的要求),你不用说。
鲍总经理往门外走,被工人们拦住“不能让她走!”
鲍:你们不让我说话,还不让我走。
工人:来来,鲍总坐下,大伙听鲍总把话说完。
鲍:工资的事情一定会给大家解决,保险的事情也一定能解决。刚才我说的话,并不是让大家承担两三百万乃至一千万的责任,而是希望大家将心比心,我们的老板当初是出于怎样一种无奈的情况才接手这个厂子(后来工人告诉我,现任老板放贷给前任老板,前任老板还不上钱,把厂子给了现任老板),大家多多少少知道。
现在工厂依然在严重亏损之中,当然,亏损不是欠大家工资的理由,也不是欠大家保险的理由。但是我希望大家将心比心的相互理解一下,共同把这个难关度过去。
九月份的工资在三天之内给大家解决,大家先把自己的生活解决了,也让工厂逐步度过这个难关。陆续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工资问题都会解决的,我希望大家能相信我,希望大家能够回到工作岗位……
工人问:鲍总,那720生活费的事儿呢?欠快一年了。
鲍:现在大家有这720活着,没有这720咱也活着……
工人们立即表示反对,鲍总经理的话再次被打断。
鲍:我说了,所有问题都会解决,但是我希望大家将心比心的互相体谅一下,对于每个人来说是720块钱,但是对于公司所有的人,大家计算一下,是多少钱?……
鲍的话再次被反对声打断,鲍高声说到:我刚才已经说了,亏损也好,组合的资产有多少也好,都与大家无关,但是咱们是一家人,能说跟大家没关系吗?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希望大家能够体谅一下。
工人:一家人就不给工钱啊?
工人:你不给开工资,我们饭都吃不上了,怎么体谅你啊?
鲍:以我的心情,你们的心情,以及目前的情况,我能表达的只有这些,如果你们认为还不到位,那就另外找一个能说的吧。
鲍总经理离开会议室走了。
一位工人高声问大伙:鲍总刚才说了,三天之内给开一个月工资,大家能接受就接受,如果不能接受……
工人们众口一声:不能接受,不接受!
工人们开始议论:
“才给开一个月工资胡弄咱们”
“养老、医疗,还有欠的720都不给解决”
“要求他把工资补上,保险补上,咱转身就走,谁给他干啊”
“她解释的不对劲,工人是干活的,你让干啥我就干啥,干完活你给工资,开车失败跟我们有啥关系呀。”
工人们往楼上走,去找董事长。
四楼董事长办公室门前,几个工人代表进屋跟董事长商谈,百十号工人在门口和走廊等着。我随机走访了部分工人,向他们了解详情。
---这次开机,工人为什么能回来?
他欠我们养老保险,他拿这个压着我们大伙,我们不回来,以前欠我们的就都废了。我们没办法,就得回来,回来还不给开工资。
当时约定,放假期间每月给工人开720元生活补助,这个钱也没给我们,你不回来就没有,他就拿这个压我们,逼我们回来。
保险比工资重要,要不是为了保险,谁回来呀。
在哪打工不比在他这儿挣得多?要不是因为劳动关系在他这,谁还回来?
我们都在外面打工呢,他一说开机告诉我们以后,我们都辞工作回来了,没成想他不给开工资。
---拖欠工资:
现场多是一些四五十岁的工人,有些是双职工在这里上班,家里上有七十多岁的老人,下有念大学的子女,孩子开学的学费、在校每月一千块钱的生活费,家里买秋菜、交取暖费,都需要钱。工厂拖欠工人一年的生活费,三个月不给发工资,很多工人家里已经没钱了。
“前几天回家看老人,啥都没给买,没钱啊。后来我妈给我打电话,问我是不是没钱了,我说厂子仨月没给开工资了,我妈说要给我拿点钱。我妈都七十多了,还得给我拿钱。他们欠工资多损。”
“我们以前隔三差五还能吃顿排骨炖酸菜,现在连咸菜都买不起了。”
我们十八九岁在这厂子上班,干三十多年了,从来没有欠工资的时候。
天天上班,工资拿不回去,在家里都没法交代。
孩子上大学还能等他给我开工资才交学费吗?
家里还指望我拿工资钱吃饭呢。
---拖欠缴纳保险金
养老保险一年多没给交了,现在到退休年龄的工人,都是自己补交空白部分的养老保险金。
放假时承诺给我们交养老保险,现在一分钱工资不给我们开,反而要工人垫付应该由企业缴纳的那部分保险金。现在我们连吃饭钱都快没有了,搁啥垫付啊?
另外企业未按承诺给工人缴纳医疗保险,导致工人生病的医疗费用无法报销。
从去年开始,就不给我们交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如果我们现在有病住院,都不能享受医保了。
从十九岁上班,到现在四十七八,眼瞅着快退休了,保险没了。
现在是老天照应我们没生病,生病了怎么办?小病吃两片镇痛片,大病就得挺着等死,没有医疗保险。
农民都比我们强,到六十岁国家还给俩钱,人家还有地呢,我们啥都没有。
以前一部分上班的工人,厂方每月都从工资中扣除工人应缴纳的失业保险,但却不往社保部门交钱,导致工人无法领取失业保险金。
一位女工说:如果他(厂方)当时交了失业保险金,放假的时候把我打发到劳动局去,这两年我就什么钱都不用交,到岁数就能退休了。
失业保险金都没给我们交,我们工人就是太老实了,一直都没找。
从我们工资里扣着保险,还不往劳动局给我们交保险,我们交的钱都被他们占用了,哪有这么干的!?
--- 低工资,随意延长工作时间,苛刻的管理制度
“他给的工资在阿城是最低的,倒班一个月才给一千多块钱,别的地方倒班咋地不得给两三千啊。”
“工人都不想干了,因为在什么地方找活儿,工资都比这高。”
合同规定,每周工作不能超过40小时,超过的部分按150%发工资。但事实上,工厂随意延长劳动时间,一天工作十一二个小时,没有休息日,也不多给工资。
工人们说,延长劳动时间以后,工厂还裁减了一些已经订立劳动合同的工人。被裁减的工人没有任何补偿。
厂方规定,工人每天要打四次卡,只要漏一次,就扣除全天工资,为了及时打卡,工人都没法回家吃午饭,必须带饭。
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没日没夜的上班,漏一次卡就扣全天工资。多黑,这企业多让人寒心。
---工人对厂方毫无信任
一次次拖延,一次次承诺又失信,使厂方在工人心中彻底失去信用。
“他骗啊,先说开车成功发工资,又说合格产品后再发工资,说周三开工资,现在几个周三了?”
“就是骗,今儿支明个,明儿支后个,骗我们给他白干活。”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啊。他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开什么工厂呢?”
有些工人认为公司有钱“他们从银行贷到款了,在公司放着,不给我们。”
还有工人认为,企业这次开工,也是为了骗贷款。
“想作出一副正常生产的样子搞贷款,又不愿意往里多搭钱,就不给我们开工资。”
“如果他真想好好干,能欠我们工资吗?”
当然,以上都是工人的想法,事实情况到底如何,公司管理层以外的人是很难知道的。
过了一会,工人代表从办公室出来了,向大家传达董事长的意思:下周二(11月12日)下班之前,补发九月份工资,其它问题陆续解决。
厂方未作任何让步,工人们不同意。要求厂方按时发工资,并且按照返厂上班时的约定,干一个月工作,补发一个月前期拖欠的生活保障金。另外把医疗保险补交上,其它问题可以‘陆续’。
另有部分工人提出,公司把拖欠工人的工资和保险补齐了,他们就不在这干了。甚至有人说,只要把保险补齐了,工资可以不要,他们就离开公司。
工人代表返回董事长办公室继续谈。
我问工人,他们推测谈判结果会怎样,工人们认为厂方肯定不会让步,不然董事长早出来说话了。因为他不想让步,所以才让下面这些人来搪塞。
我问屋里现在有几个工人代表,工人们说有三个。
“段长和班长在一楼的时候信心很强,刚才好像被瓦解了,出来以后不为工人说话了。”
“可能是董事长向他施加压力了。”
又等了一会,工人代表和总经理出来了。
代表:还是下周二开九月份的工资,以前所欠的每月720元生活补助,要陆续补发。
工人:‘陆续’就没时候了!
工人:720那个你当时不是说,开一个月补一个月的吗。那‘陆续’了这个月还补不补啊?
工人:养老保险呢?
代表:养老保险正办着呢。
工人:上回找就说办着呢,都‘陆续’一年多了,他根本就没给办。
代表:如果生产正常了,这些事都能解决。720那个陆续的……
工人:‘陆续’是啥时候啊?
工人:720那个你得给补一个月的啊,当时不是说上一个月(班)补一个月的吗。
代表:老板不会拖欠的。
工人:你拉到吧,他不会拖欠?现在拖没拖欠?
工人与厂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争论不休。这时,王董事长出现了。
王董事长貌似身体有些不适,首先重复了一遍下周二开九月份工资,然后承诺,作为公司法人,他会面对和处理一切与劳资关系有关的事情。按照法律规定,即便破产,也首先要支付工人劳动报酬的。
然后王董事长说:“如果谁还有个别的问题,可以留下来,一会我和厂长们开完会,再跟你们面谈,因为我不知道你们有什么事儿……”
工人:你看,他还不知道有啥事儿了。
工人:你欠我们的钱啥时候给?就这一句话,没啥可谈的。
王:整个公司该给你们的工资,欠的,一定会给。
工人:什么时候给?工人等着吃饭呢。就要一个结果。
王:礼拜二开九月份工资,其它事情逐步解决。凡是你们认为与公司有关的事情,劳资双方都有一个过程来解决。
工人:720得给补一个月的啊,你当时答应的么。
王:720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只要是公司的事情,公司跑不了。
工人:你是跑不了,我们等着用钱啊,我们靠不起。
王:现在能够继续干工作的,相信礼拜二的(同意星期二领九月份工资),我希望大家回到工作岗位。如果有问题的留下来,11点钟到三楼会议室谈。
工人:能没问题吗?问题太多了。
工人:养老保险!
工人:我一直上班,八月份的工资还没给呢。
工人:我们不要工资了,你把保险给我们交齐了,我们就撤人了。
众工人:对,对,最底线了。
王:我给你们一个建议,你们还是找几个大家相信的人,我们沟通,这么多人没法说。
然后王董事长又回办公室开会去了。
- dhm1972
- 大马哈2
鲍总经理:还有问题的,11点三楼会议室,王总接待大家,没有疑问的回工作岗位。
工人:都有疑问,哪有没疑问的。
上午10点,工人们聚到三楼会议室,等待11点的董事长接见,开始议论纷纷。
这不还是拖吗,还是不解决问题,咱们白来了。
他就给咱开一个月工资,下个月跑了,咱上哪找他去?
他也不用放出风来吓唬咱,什么“不愿意干赶紧滚”,他把欠的钱给补齐了,不用他撵,咱头都不回就走。
咱们找张纸,大伙联名,把条件都写上,让他签字,他要是不同意,咱就上告。
凡是咱应该得的,都写上。加班费,国家都有规定的,差一分都不行。别说什么“把保险给补上,工钱我们不要了”,你白干活啦?
…………
不一会,鲍总经理来了,坐下跟工人们聊天,她首先强调两点:
第一、各种保险是一定会解决的,
第二、解决需要时间,因为两点:
1.有一批人挂靠,(后面她说的我没听请,貌似是公司承担了一些不该承担的社保责任)
2.这笔钱不是小数字,一时筹措不到。
她又讲到老板真心想把厂子经营下去,证据有三:
1.前两次开车失败,蒙受损失,但仍准备第三次开车;
2.二期工程紧锣密鼓的推进,巨大的投入;
3.去年不是辞退工人,而是给工人放假,并承担工人放假期间的生活保障金(注意此处,她和老板都知道保障金的事,后面又声称不知道),花这样大一笔费用,就是为了再开工;
鲍总经理仍旧只是承诺下周二发九月份工资,各种保险一定能办理,但不能承诺时间。
工人们又提出放假期间每月720元生活费的问题,鲍总经理回避,称自己刚来公司,不了解详情。
现场人多嘴杂,议论纷纷,谈话无法继续,鲍总经理建议工人选举代表进行对话。她的如下建议很有趣:
“以后由各车间职工选举代表,组成职工代表委员会,来维护职工的正当合法权益,劳资双方经常沟通。
选的职工代表是要你们真正信任的,真心选出来的,不是由厂里任命的,这个问题将来会有序的解决。”
我不能确定,鲍总经理此言是真心实意,还是仅仅在困难时期的漂亮说辞。
工人们因多次被拖延,极其反感“逐步解决”的说法,必须要求一个解决问题的确切日期。
但是这位鲍总经理偏偏就不能说出确切日期。这进一步加深了工人们的疑虑,“他们还是在拖延,不想真正解决问题。”
在工人已经严重不信任厂方的情况下,这种拿不出‘干货’的对话,当然不会有结果。
眼看谈不拢,鲍总经理就走了。临走前告诉工人,必须选代表,不然七嘴八舌没法谈。
鲍总经理刚走,一位年轻工人拿着一份新打印的联名信进来,在这份称为《地丰全体员工维护合法权益告之书》的文件里,工人们再次重申了自己的诉求:
要求公司在三日之内支付拖欠工人的工资,和放假期间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每月720元),并补交各种保险。
如果公司到期不办,工人将通过法律渠道解决问题。
文件随后声明:工人不是要闹事,只是要维护自己生活吃饭的权利。
此文件一式三份,在场的工人纷纷签字,并约定征集大量签名以后,将其中一份送交公司领导。
编者按
旁观这起劳资纠纷,首先工人们被拖欠一年的生活保障金和三个月的工资,面临生存问题。
其次,地丰涤纶看上去确实遇到了资金困难,也许同样面临生存问题。
双方似乎都没有退路,地丰公司可能真拿不出钱来补发工人的工资和保险;但如果他拒不支付工资和保险,工人在生存压力下,可能不得不离开企业另谋出路,那么企业将会停产。
地丰公司左右为难,似乎只有两条出路,一是快速获得外部资金支持(贷款或新入股),二是争取工人们的谅解,暂缓支付拖欠的工资和保险金。
所以鲍总经理始终在努力的劝说工人,从旁观者的角度看,鲍总经理的讲话很有说服力,很能打动人心,但在不给交保险,工人生病不能报销医疗费的情况下;在三个月不给发工资,拖欠一年生活费,工人吃饭都成问题的情况下。她的任何说服、任何推心置腹的谈话都是苍白的。
正如在她要求工人‘体谅公司的难处’时,工人所说的:“你不给开工资,我饭都吃不上了,怎么体谅你啊?”
另外,地丰公司对待工人的态度很成问题,低工资、苛刻的管理制度、不讲诚信,说明他们没有把工人放在企业经营的重要位置上。
龙涤集团的工人是很优秀的,正如工人们自己所说:“我们涤纶厂的工人,个个都是勤勤恳恳、出类拔萃的。”
优秀的产业工人是稀缺资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给优秀的工人以合理的劳动报酬,是对工人价值的肯定。
“全阿城工资最低”、随意延长工作时间、漏打一次卡就扣全天工资,不给交保险金,拖欠工资和生活费。这是对待优质资源应有的态度吗?
这种熟悉工作、爱岗敬业、守纪律的优秀工人,在社会上能轻易招聘得到吗?
好比你娶了一个聪明贤淑、倾国倾城的美女,却毫不珍惜,非打即骂,让她吃糠咽菜,做奴隶一样的工作,这样能养得住媳妇吗?不跟别人跑了才怪。
这就是地丰公司正在做的蠢事,用工人们的话说:“简直不能理解”。
现在企业都在谈创新,所谓创新,不仅仅是产品的创新,更包括管理方法的创新。
是用苛刻的惩罚,防止员工犯错误?还是用奖励的方式,鼓励员工做正确的事情?
两种不同的方式,造成员工不同的心态,产生截然不同的企业文化。
上班一天要打四次卡,漏一次扣全天工资。工人说:“这企业多黑,多让人寒心。”
工人有这样的感受,对企业是好事吗?
那位鲍总始终在强调:希望工人将心比心,体谅企业的难处。那么地丰公司有没有将心比心,体谅工人的难处呢?
维权的工人不是坏工人,因为他们要求的是自己的正当权益。
只要得到合理的劳动报酬,依法获得应有的社会保障,他们都是好工人,正如工人们所说:“我们涤纶厂的工人素质高,干工作勤勤恳恳,最老实。”
-----------
工人们说,如果谈不成,就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但是,无论投诉还是打官司,都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需要耗费时间精力。
但无论维权过程有多艰难,最终的结果肯定是工人赢,也就是说:工人的工资、放假期间的生活费、各种保险,地丰公司是早晚要支付,必须要支付的。
从地丰公司的角度,如果与工人矛盾激化,工人不上班了,他就要停产。困难时期的停产,也许就意味着破产。
既然如此,如果地丰公司尚有盈余资金,工人的这笔钱,还是早给的好。
对抗对双方都没有好处,但工人在生存压力下已经没有退路,焦点集中在地丰公司方面。
目前地丰公司面临严峻考验,一是紧张的资金链,二是尖锐的劳资关系,实质就是钱的问题。
如果能及时得到外部资金的支持(无论是贷款,还是新资金入股),优先把工人的工资和保险补上,让工人能安心工作,生产恢复正常,企业就活了。
听鲍总经理的谈话,地丰公司貌似正在筹划一个很有盈利前景的项目。如果一个实业项目真的能盈利,应该能找到资金吧。
从缓解劳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工人们的合理诉求必须优先得到满足,工人的合法权益必须得到维护。
同时,从振兴地方经济、有效利用资源、促进就业的角度,也希望地丰涤纶能度过难关,活下去,发展好,创造辉煌。
--------------
发稿之前,微起点从工人那里得到新消息:
1.集体对话的第二天(11月8日),工人代表把前一日签署的联名信送交厂方,并与董事长对话。在对话中,王董事长声称自己接手公司较晚,不知道关于‘放假期间企业要给工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金’的事情,甚至连去年给工人放假的事情,他都不知道。
2.工人们还在继续上班,干活时发现,新的商品包装袋上,企业的名字变了,不再是‘地丰涤纶’公司,变成了‘金龙涤’公司。
3.工人联系新闻夜航的一个栏目,要求媒体曝光,记者电话联系公司领导,对方声称:根本没有‘地丰涤纶’公司,他们是‘金龙涤’公司。
工人们对上述情况的判断是:老板给公司换名字,是想赖账,不想承担‘地丰涤纶’拖欠工人的工资和保险。
工人们认为:他再改名字,也还是那个企业,要承担原企业的一切权利义务,这是法律规定的。改名没有用,该还的钱还是得还。
会不会是原公司已经破产清算,然后又成立了新公司呢?
工人们认为不会,理由是:如果原公司破产,应该在清算之前,把工人们找回去补发所有拖欠的工资和保险,解除原劳动合同。如果真成立新公司,还应签订新的劳动合同。
上述情况都没发生,说明不是原公司破产,仅仅是想改名赖账。
工人们咨询了律师,决定11月11日上午集体去阿城区劳动局,申请劳动仲裁。
工人:都有疑问,哪有没疑问的。
上午10点,工人们聚到三楼会议室,等待11点的董事长接见,开始议论纷纷。
这不还是拖吗,还是不解决问题,咱们白来了。
他就给咱开一个月工资,下个月跑了,咱上哪找他去?
他也不用放出风来吓唬咱,什么“不愿意干赶紧滚”,他把欠的钱给补齐了,不用他撵,咱头都不回就走。
咱们找张纸,大伙联名,把条件都写上,让他签字,他要是不同意,咱就上告。
凡是咱应该得的,都写上。加班费,国家都有规定的,差一分都不行。别说什么“把保险给补上,工钱我们不要了”,你白干活啦?
…………
不一会,鲍总经理来了,坐下跟工人们聊天,她首先强调两点:
第一、各种保险是一定会解决的,
第二、解决需要时间,因为两点:
1.有一批人挂靠,(后面她说的我没听请,貌似是公司承担了一些不该承担的社保责任)
2.这笔钱不是小数字,一时筹措不到。
她又讲到老板真心想把厂子经营下去,证据有三:
1.前两次开车失败,蒙受损失,但仍准备第三次开车;
2.二期工程紧锣密鼓的推进,巨大的投入;
3.去年不是辞退工人,而是给工人放假,并承担工人放假期间的生活保障金(注意此处,她和老板都知道保障金的事,后面又声称不知道),花这样大一笔费用,就是为了再开工;
鲍总经理仍旧只是承诺下周二发九月份工资,各种保险一定能办理,但不能承诺时间。
工人们又提出放假期间每月720元生活费的问题,鲍总经理回避,称自己刚来公司,不了解详情。
现场人多嘴杂,议论纷纷,谈话无法继续,鲍总经理建议工人选举代表进行对话。她的如下建议很有趣:
“以后由各车间职工选举代表,组成职工代表委员会,来维护职工的正当合法权益,劳资双方经常沟通。
选的职工代表是要你们真正信任的,真心选出来的,不是由厂里任命的,这个问题将来会有序的解决。”
我不能确定,鲍总经理此言是真心实意,还是仅仅在困难时期的漂亮说辞。
工人们因多次被拖延,极其反感“逐步解决”的说法,必须要求一个解决问题的确切日期。
但是这位鲍总经理偏偏就不能说出确切日期。这进一步加深了工人们的疑虑,“他们还是在拖延,不想真正解决问题。”
在工人已经严重不信任厂方的情况下,这种拿不出‘干货’的对话,当然不会有结果。
眼看谈不拢,鲍总经理就走了。临走前告诉工人,必须选代表,不然七嘴八舌没法谈。
鲍总经理刚走,一位年轻工人拿着一份新打印的联名信进来,在这份称为《地丰全体员工维护合法权益告之书》的文件里,工人们再次重申了自己的诉求:
要求公司在三日之内支付拖欠工人的工资,和放假期间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每月720元),并补交各种保险。
如果公司到期不办,工人将通过法律渠道解决问题。
文件随后声明:工人不是要闹事,只是要维护自己生活吃饭的权利。
此文件一式三份,在场的工人纷纷签字,并约定征集大量签名以后,将其中一份送交公司领导。
编者按
旁观这起劳资纠纷,首先工人们被拖欠一年的生活保障金和三个月的工资,面临生存问题。
其次,地丰涤纶看上去确实遇到了资金困难,也许同样面临生存问题。
双方似乎都没有退路,地丰公司可能真拿不出钱来补发工人的工资和保险;但如果他拒不支付工资和保险,工人在生存压力下,可能不得不离开企业另谋出路,那么企业将会停产。
地丰公司左右为难,似乎只有两条出路,一是快速获得外部资金支持(贷款或新入股),二是争取工人们的谅解,暂缓支付拖欠的工资和保险金。
所以鲍总经理始终在努力的劝说工人,从旁观者的角度看,鲍总经理的讲话很有说服力,很能打动人心,但在不给交保险,工人生病不能报销医疗费的情况下;在三个月不给发工资,拖欠一年生活费,工人吃饭都成问题的情况下。她的任何说服、任何推心置腹的谈话都是苍白的。
正如在她要求工人‘体谅公司的难处’时,工人所说的:“你不给开工资,我饭都吃不上了,怎么体谅你啊?”
另外,地丰公司对待工人的态度很成问题,低工资、苛刻的管理制度、不讲诚信,说明他们没有把工人放在企业经营的重要位置上。
龙涤集团的工人是很优秀的,正如工人们自己所说:“我们涤纶厂的工人,个个都是勤勤恳恳、出类拔萃的。”
优秀的产业工人是稀缺资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给优秀的工人以合理的劳动报酬,是对工人价值的肯定。
“全阿城工资最低”、随意延长工作时间、漏打一次卡就扣全天工资,不给交保险金,拖欠工资和生活费。这是对待优质资源应有的态度吗?
这种熟悉工作、爱岗敬业、守纪律的优秀工人,在社会上能轻易招聘得到吗?
好比你娶了一个聪明贤淑、倾国倾城的美女,却毫不珍惜,非打即骂,让她吃糠咽菜,做奴隶一样的工作,这样能养得住媳妇吗?不跟别人跑了才怪。
这就是地丰公司正在做的蠢事,用工人们的话说:“简直不能理解”。
现在企业都在谈创新,所谓创新,不仅仅是产品的创新,更包括管理方法的创新。
是用苛刻的惩罚,防止员工犯错误?还是用奖励的方式,鼓励员工做正确的事情?
两种不同的方式,造成员工不同的心态,产生截然不同的企业文化。
上班一天要打四次卡,漏一次扣全天工资。工人说:“这企业多黑,多让人寒心。”
工人有这样的感受,对企业是好事吗?
那位鲍总始终在强调:希望工人将心比心,体谅企业的难处。那么地丰公司有没有将心比心,体谅工人的难处呢?
维权的工人不是坏工人,因为他们要求的是自己的正当权益。
只要得到合理的劳动报酬,依法获得应有的社会保障,他们都是好工人,正如工人们所说:“我们涤纶厂的工人素质高,干工作勤勤恳恳,最老实。”
-----------
工人们说,如果谈不成,就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但是,无论投诉还是打官司,都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需要耗费时间精力。
但无论维权过程有多艰难,最终的结果肯定是工人赢,也就是说:工人的工资、放假期间的生活费、各种保险,地丰公司是早晚要支付,必须要支付的。
从地丰公司的角度,如果与工人矛盾激化,工人不上班了,他就要停产。困难时期的停产,也许就意味着破产。
既然如此,如果地丰公司尚有盈余资金,工人的这笔钱,还是早给的好。
对抗对双方都没有好处,但工人在生存压力下已经没有退路,焦点集中在地丰公司方面。
目前地丰公司面临严峻考验,一是紧张的资金链,二是尖锐的劳资关系,实质就是钱的问题。
如果能及时得到外部资金的支持(无论是贷款,还是新资金入股),优先把工人的工资和保险补上,让工人能安心工作,生产恢复正常,企业就活了。
听鲍总经理的谈话,地丰公司貌似正在筹划一个很有盈利前景的项目。如果一个实业项目真的能盈利,应该能找到资金吧。
从缓解劳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工人们的合理诉求必须优先得到满足,工人的合法权益必须得到维护。
同时,从振兴地方经济、有效利用资源、促进就业的角度,也希望地丰涤纶能度过难关,活下去,发展好,创造辉煌。
--------------
发稿之前,微起点从工人那里得到新消息:
1.集体对话的第二天(11月8日),工人代表把前一日签署的联名信送交厂方,并与董事长对话。在对话中,王董事长声称自己接手公司较晚,不知道关于‘放假期间企业要给工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金’的事情,甚至连去年给工人放假的事情,他都不知道。
2.工人们还在继续上班,干活时发现,新的商品包装袋上,企业的名字变了,不再是‘地丰涤纶’公司,变成了‘金龙涤’公司。
3.工人联系新闻夜航的一个栏目,要求媒体曝光,记者电话联系公司领导,对方声称:根本没有‘地丰涤纶’公司,他们是‘金龙涤’公司。
工人们对上述情况的判断是:老板给公司换名字,是想赖账,不想承担‘地丰涤纶’拖欠工人的工资和保险。
工人们认为:他再改名字,也还是那个企业,要承担原企业的一切权利义务,这是法律规定的。改名没有用,该还的钱还是得还。
会不会是原公司已经破产清算,然后又成立了新公司呢?
工人们认为不会,理由是:如果原公司破产,应该在清算之前,把工人们找回去补发所有拖欠的工资和保险,解除原劳动合同。如果真成立新公司,还应签订新的劳动合同。
上述情况都没发生,说明不是原公司破产,仅仅是想改名赖账。
工人们咨询了律师,决定11月11日上午集体去阿城区劳动局,申请劳动仲裁。
文章评论
踏雪寻梅
自己补交了近4000元养老统筹,虽然办理了退休,可是医疗这一块因为个人不予受理,还享受不到保障啊!
~芳草~_
[em]e142[/em] 扩散扩散~~
沙漠。。。足迹
看完这篇长长的"劳动纠纷",觉得我们的工人好可怜。兢兢业业的工作,却连最起码的保障都没有,特别是公司用那种苛刻的制度去约束工人,(漏掉一次打卡就要扣掉一天的工资......)让人特反感。但愿哥哥、姐姐们能早日拿到他们应得的"血汗钱!"
我心飞翔
唉,看来都很难。[em]e149[/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