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画水乡

纤纤往事

 

经友指点去青岛北九水,那是条旅游线到不了的峡谷溪流。山阴森森,古木苍苍,凉气习习。惊讶于这里水与别处不同,清凉凛冽,晶莹透亮,在夏日阳光下熠熠闪射,刺得人睁不开眼。掬一捧,记忆里好像早已忘记,水的模样原本该是这样的惊鸿一瞥。

这水才为老子笔下的“上善若水”是也,中国人对水的情趣,水的信仰,水的文化就在这从形从性的至善至美里深藏。大美无言,让人敬仰。

水乡,自古河湖交错,水网纵横,泉水,井水,塘水,潭水,河水,湖水星罗棋布把人们滋养的水一样灵慧。出门是水,推窗临河,水乡人们便把庸常生活从水中打造提升到了最诗意化的境界。

晨光微曦,男人们一个个挑着水桶吱呀吱呀去井边担水,供一家生活之需。井水的本质清凉甘甜,洁净透彻,嵌于地下深处,像一颗光鲜的灵魂灌溉了人们心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还有它的谦顺和历久弥新,暗合了儒家的气质;妇女们挎上篮子端出木盆去河边洗衣淘米,码头上响起了劳动的欢快篇章。河水曾经是水乡人心中清澄清澈的净地,所有脏东西都可以经水漂洗洁净;白天,开启塘水河水灌溉农田,一汪清亮汩汩地游进庄稼地,水稻蔬菜欢快地喝足水分,风一样生长,雨一样滋润,年年月月丰收即望,好水润年景;收工的农人,没忘记到自家地里担水浇菜,碧油油的蔬菜撑暖家人的肚胃,剩余的会被腌制或晒干等待冰天雪地的温馨;送走夕阳,大家陆续走向河塘,洗涮满身疲惫,尽享夜色里天伦之乐。在这里水是生命之源,年少的回忆里水乡人们的生活就在水的乐善好施,柔纳污浊,滋养万物里一天天根植延伸,与生活亘古永恒。

童年的记忆跟水最亲最密,尤其夏天,河水潭水中的菱叶荷花莲心是神往的一地圣洁。结伴去河边采菱,摘花,吃莲心,怎么捣蛋都可以问心无愧,因为这些都是自然生长在大地的一颗颗凛亮的眼睛里的,没有人指责。吃饱玩够,顽皮男孩子下水嬉戏,女孩偶尔也可以跟随父亲哥哥们去水里玩耍一阵子。赤日炎炎的盛夏,人们对水有一股骨子里的亲近感。河水总是那样干澈透明,靠近码头的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米粒和硬币,净得随意喝上几口。在水里玩耍时不时会有鱼儿轻吻你的脚底心,细草悄悄搔你的胳膊痒,浪花轻轻拍打你的小屁股,荷叶给你作伞庇荫挡阳光;你还可以在水里捉鱼,摸田螺,抓小虾,然后随口就吞掉,从没见哪家孩子由此而病过。水乡人从小在水里打滚,养成水一样的智慧与勇气,柔性里绵绵密密,那个时代人的快乐就这么简单。

对于喜爱书本的孩子来说居住水乡精神生活难免缺损些,想要借本书来看是属于难于上青天的一种。就那么一天,教室里来了两位男孩兄弟插班。哥哥碰巧坐在我后排。时间一长,发现他竟然有许多小人书带来显摆,为要抄我作业,偷偷地把带来的小人书从桌子底下秘密传给了我。虽然小人书的内容现在全都不记得了,但是我后来知道这两位兄弟来自船民,一家人一条船沿着运河一路南下,去过许许多多地方,没有固定蹲踞点,孩子不能上学校读书,父母就买些书给他们看。漂泊到常州,羡慕这里鱼米之乡,富蔗之地,遂起念定居,让几位孩子入学接受教育。从男孩手里,我读完数不清的小人书,懵懵懂懂地了解了水乡以外的人情趣闻,为以后所谓风雅撑起最初的蓝天。想来,这也要归功于水,没有贯通几千公里的运河水,哪里会有这一段故事相遇呢?自古人们沿水而居,临水而亲,水是人类延续加深文明的最好依赖。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夫唯不争,故无尤。这些,唯水可以做到。水肩负着与人们从思想和灵魂层面上的交流,关系亲密到不可分割。

突然发现,四周人何其多,水却越来越渺茫了。

眼下的江南水乡,少见团团条条的一汪碧净。人们把水淹没填埋,造高楼大厦,大大缩限了水的生存面积,扼杀了水的生存权利;又大量排出污水毒水损害水的灵魂,水在一天天变化,面目全非。蓝藻,浑浊,污染成了水的不堪,也成了人们的心头之痛。水乡的传统文化符号日渐破碎,我们却无能为力。江南水乡的版图上,很难找到一处搁置梦想的那片水域了。

庆幸于常州政府大力投资改善各处水质,初见成效,长江太湖京杭大运河无不为城市添加文化气息,加上今年的申遗成功,一座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城市将继续描绘江南水乡清丽的一帧。

生长在江南水乡的人,喜欢在一场飘花的雨幕里,乘一条船或者撑一把伞,临近一片水泽,观打渔听橹声,体会温润的水乡生活。




文章评论

桃源梦醉

美文啊,可以去参加比赛的了,呵呵[em]e179[/em]

清风飞舞

读着读着,想起安徽月亮湾的水,晶莹清澈,乃水之魂。一早醒来,在酒家门口散步,听得潺潺流水声,便随声寻去。在山脚拐弯处,猛然发现水从上游直奔而下。后来,听当地居民说,此时正值雨季。难怪水如此之大,且清、,且净,真想掬一捧,亲密接触一番。再看,岸边淘米的,洗菜的,槌衣的……在水的滋润下开始新的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