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树下
个人日记
北方多产杏,三月底,杏花正盛时节,骑行顺平辛庄村。
此行原意是想走进农家,拍摄几幅屋前阶下老树新红。最好是柴门虚掩,木凳石桌,哪怕久未打扫阶下青苔。以表现一种:“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 的意境。可惜,村中房屋大多新建,早已没有那种老旧的院落。更许是这里的杏树实在是太多的缘故吧,村里人家极少在院中植杏。
拍摄间隙,清风轻拂,浓浓的花香袭来。坐在树下的石上,到让我想起一段往事来。
小时住在县城的姥姥家,每年夏天的时候,早晨醒来总是会在枕边看到一颗,或是两颗熟透的圆圆的大杏儿。不同于那种常见的,普通的小黄杏,而是一种白色的,熟到微微带一点红黄的白杏儿。抬脸再往上看,姥爷正佝偻着身躯,一脸甜到心里的笑容正看着自己。
我家的院里春摘香椿秋吃枣,一树槐荫遮满墙。而东屋的檐外便是这株粗大的杏树,树高正好过屋顶。好像倒也不记得那时的杏花有多好看,那花到底是红还是白。只记住了麦收时节,满树绿叶下,结满了一嘟噜一串的果实。和每天早上,姥爷给的两颗甜甜的白杏儿。
偶尔下雨的时候,姥爷也会从院里多捡回几颗被雨水打下来的杏儿。但从来不给多吃,说是上火,并且从不许我自己从树上摘杏儿。少年的天性是从来束缚不住的,中午,趁大人不在或午休的时候我,会偷偷的顺梯子爬上屋顶。悄悄的躲在树下,捡手够的着的杏儿摘下来装在口袋里,远处摸不着的就用树棍打落。有时动静一大,引的姥爷冲出屋子站在院里对着房顶一顿责骂。
奇怪的是,我摘的杏儿总是酸涩,从来不如姥爷给我的甜。长大后才明白,那每天早上的两颗白杏儿,是姥爷佝偻着身体,拖着浮肿的双腿从一整棵树上,甚至爬上房顶,精挑细选出来的熟的最透最甜的两颗。
姥爷于一九七五年去世,转眼四十年过去。姥爷一走,天下从此在无甜杏儿。
图文 :百轮大车 2015 3 27
文章评论
暗香
[em]e105[/em]相似的经历…花相似、人不同。
素客
睹花思故人,一份沁入骨髓的爱!
平淡是真
有信佛的朋友为度我这迟钝不敏感的人,无奈之下用世界上最通俗的语言讲解“生欢喜心”,就是不仅是乐观心,还有就是对所遇所见皆生欢喜心,一切看出去皆称心如意。今天不知是我真的修到了一点儿境界,还是你“修炼”到了一定境界。一眼看出去皆心生欢喜。
目木雨
文章感人!
目木雨
[em]e160[/em][em]e160[/em]这次连日志一起转了。
隐形翅膀
[url=http://r.photo.store.qq.com/psb?/V13TqFHe18vf4l/X2LbdMCp1U.fA51u8jVZY5PVo4yDhJvhGyROb0YmPWY!/o/dAkAAAAAAAAA&bo=2gWAAqEOQAYFAJc!][img,100,42]http://r.photo.store.qq.com/psb?/V13TqFHe18vf4l/X2LbdMCp1U.fA51u8jVZY5PVo4yDhJvhGyROb0YmPWY!/o/dAkAAAAAAAAA&bo=2gWAAqEOQAYFAJc![/img][/url] 《杏花树下》枝头忽见杏花笑,疑是神游无意真。浑噩未知句重至,新风一夜染成春。句重,句(读gōu)芒的别名,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木神(春神),主管树木的发芽生长。
原野
照片漂亮,主要是配文优美而感人。难得你洋洋洒洒有如此的雅兴。我都快不会写汉字了。
东方
朝花夕实岁月悠,甘甜溢齿亲情厚,满目红粉道不得,主人美文在上头。
烟花三月【拒绝聊天】
最美的风景永远在!在朋友的眼里、心里…[em]e100[/em][em]e163[/em][em]e160[/em][em]e181[/em][em]e179[/em]
烟花三月【拒绝聊天】
对于杏花的喜爱,源于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从此以后便知杏花与酒,与清明是分不开的。谢谢友带来的唯美图片与佳作!辛苦了~[em]e100[/em][em]e163[/em][em]e160[/em][em]e160[/em][em]e177[/em][em]e177[/em][em]e178[/em]
烟花三月【拒绝聊天】
记得当时年纪小,无忧无虑的童年,少年的顽皮,慈爱的老人…两颗杏儿,勾起一段美丽的往事。。。[em]e100[/em][em]e160[/em][em]e160[/em][em]e163[/em]
一草一木
朋友不仅摄影技术好,文字也写得这么精炼美好!
星空下的琴声
喜欢友文字及拍摄的美图,收藏了,谢谢![em]e177[/em] [em]e177[/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