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翁拾趣(15)大多数人不了解的“渔汛”

岁月记忆


 前文我曾经说过,在大规模渔船聚集的港口,出海作业奔向同一个渔区的渔船,犹如万箭齐发,场面异常壮观,但是现在很难有那个场面了,因为那得在“渔汛”期间,而现在,可以聚集大范围的渔船来“会战”的,像样的“渔汛”已经难得一见了。

 何为渔汛,可能很多人是闻所未闻,鱼汛是指在某一水域,某种经济鱼类或其他水生经济动物,大量地出现于水面,高度集中适于捕捞的时期,渔民往往趁此时机集中捕鱼。按鱼类集中程度和时间,可以分成初汛(头汛)、旺汛(二汛)和末汛(三汛);按季节可以分为春汛、冬汛、按鱼的种类区分,小黄鱼汛、带鱼汛等。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陆栖动物(比如角马)的迁徙。水栖动物的洄游却鲜为人知。事实上“迁徙”和“徊游” ,在生物学上的意义甚本相同。水栖动物的洄游,可以划分为生殖洄游、求食洄游和越冬徊游的三种形式。水栖动物一般都是体外受精的。雌雄双方都耍将精卵排到体外,并以水为媒,得到互相接近,结合成胚胎。而近岸处的水浅量小,比较稳定,容易完成受精。水栖动物总会利用 春末夏初这段光照充足的季节,大群迁到近海完成产卯生殖任务的。这种景象,我们就称做生殖洄游。至于求食洄游,是在生殖期后,由于体质严重耗损,不可避免地会要求来一次求食的高潮,以达到补偿亏损的目的。例如每年多季,舟山鱼场的带鱼冬汛,就是鱼类求食洄游的一种场面。越冬洄游从表面来看,似乎完全是受水温的影响——我现在以大家都喜欢的对虾为例,介绍一下虾讯。

图片 
当然了,这么大的对虾是罕见的,这是特例。 

 对虾的洄游活动,当然也不会有什么例外。它们大约是在每年的三月,随着气温的升高,从黄海南部的深海地区出发,从四月到六月底的一段时期,赶在夏季酷暑期到来前,逐步的向低温区游动,聚少成多,浩浩荡荡的通过黄海,到渤海湾来“避暑”,并且在在渤海湾和朝鲜湾各沿海的河口附近进行产卵,繁殖后代,这次洄游就是对虾的生殖洄游。生殖完了,就在沿海各海区分散求食。等到秋末冬初,天气渐冷,水温下降,食物逐渐减少,它们就开始向海水深处集拮。然后聚成大群,通过渤海海峡,重回到山东半岛南部的外海水深处的“故居”越冬。所以在每年的十月到十一月间,这次的对虾洄游便是越冬洄游。

 不难看出,对虾的是一种长距离的洄游生物,对于渤海湾而言,在春秋两季能够形成两次虾讯,本来,仅仅凭经验,渔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虾讯的规律,虽然受历年温差变化的影响,时间略有差异,但是随着科技和通讯的发达,每一次虾讯形成的时间,地点,规模,甚至实时动态变化已经被掌握的一清二楚。春季的汛期是禁止捕捞的(至于为什么有虾不让捕,是下一篇的内容,这里暂略),秋季的虾汛就是一年中唯一,可以大规模捕捞的虾讯,并且因为对虾从古至今一直是人们餐桌上的宠儿,有着不菲的价值,这无疑是最让渔民看重的渔汛,所以场面也最为壮观。

 为了更直观的比较渔汛前后的变化,我以止锚湾为背景,看一看虾讯对它的影响:

 止锚湾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渔港,在全国几乎名不见经卷,就是在辽宁,不仅和大连,营口这些港口不可同日而语,甚至连相邻的兴城“小坞”它都比不了,因为它有先天不足的劣势——水浅,在枯潮期,大型渔船进港都得小心翼翼,否则会有浅滩触礁的危险,而且它远离城市群和交通线,补充船用物资和销售水产品都不太方便,所以除了备海期和渔汛期,这里门庭冷落,诺大一个港区,停着稀稀拉拉的几条渔船,看着都让人可怜!

 可是在渔汛,特别是秋季虾汛期,这里就可以用一夜巨变来形容了:平时萧条冷落的港口,仿佛一夜之间,挤满了密密匝匝的渔船,远远望去,犹如一个洒满了瓜子的大水坑。渔民们忙着加水,加冰,加油,整理网具,外地转港的渔船还要办理报关转港的手续,忙的不亦乐乎。陆地上,平时门可罗雀的“办公区”,不仅空场被来自外地沿海的单位车辆占领,而且大半年锁门空置的房间,间间爆满,甚至室内加床,室外加帐篷——他们是比渔民来的还早的,各地的“对虾会战指挥部”的干部,那时候,人们还不知道什么是“移动通信设备”,但是,天线林立下电台的滴滴答答和笨重对讲机的呼叫,让这里立刻充满了战前指挥所的味道,兄弟省市的有关领导的南腔北调和船员的大呼小叫相映成趣。为什么似乎在瞬间,这里船只数量激增超过百倍,并且能够迅速聚集辽宁,河北,甚至山东等地渔民和渔业部门领导,答案只有一个——这里是对虾洄游的必经之地,大家都想在会战中抢一块“大蛋糕”。
 

 这时候,偶尔也许有一两条船优哉游哉的出海,试下三四块网,捕捞回来五六斤对虾,但是,大部分船,却不为所动,他们在养精蓄锐,以静制动,密切与陆地领导的联系,生怕因小失大延误战机,他们懂得不能因为几棵小树放弃大片树林的道理,要是为了捕捞几个散兵游勇,而闭塞了信息,错失了良机,将会懊悔一年。

 大的渔业单位(包括我们不算大的锦州渔业公司远海队,不仅公司里有总台,指挥部有陆台,每条船上也有自己的电台和电报员),当然可以更快的掌握虾情动态,小的单位,除了经常派人到指挥部了解情况,就是对大单位“察言观色”,所以,没有人发号施令,早就绷紧了神经、憋足了劲的渔民自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看到风吹草动就自然万箭齐发,千舟竞渡了。

 图片
这只是争先恐后出海的小部分渔船 

 这一壮观的场面也像一场水上马拉松比赛,有点船长自己觉得经验不足或者信息不灵,不敢抢在前面,但是也不敢掉队,因为大批渔船下网的时候,你被甩子外面,似乎转瞬之间你的前面就是数不清的封锁线,你的船就会寸步难行。这时候,如果万一哪条船出现了极特殊的故障,被孤零零的剩在港口,那就只有欲哭无泪的份了。

 这场马拉松比赛不仅没有固定的返回点,甚至没有固定的终点,因为出去的船未必都回来——有的船通讯顺畅,消息灵通的,会根据动态发表,日以继夜的一路追击虾群,因为大部分渔船已经提前上好了大量的冰,并且会战期间,海里也有收购船,是用不着每一次都收港卸货的,并且可以随时随地就近的转换港口。所以随着虾讯的转移,大批渔船也跟随着转移,这个辉煌一时的港口,也就风光不再了。

 更有意思的是,有的船长经验丰富,看一看自己捕获的虾,就可以确定下一网的位置,怎么判断:如果自己捕获的,都是个头整齐,膘肥体壮的虾,即使产量不理想,也可以坚持在原地下网,因为你截获的是“先头部队”,下一网有可能是熙熙攘攘的“大部队”;如果你的战俘是“老中青三结合”的,即使数量可观,你也应该果断的顺路追击,不可在原地恋战,否则你的下一网就有可能产量锐减,因为你幸运的碰到了主体,你应该保持自己和虾群同步;如果你可怜兮兮的战利品,只是老弱病残,看不到一点健壮的对虾,你更不能着急,抢着下网,而应该用最快的速度,顺着对虾洄游路线一路狂奔,宁可比别人少下两次网,也要努力赶上虾群,因为你捕获的已经是落后于虾群的残兵败将。

图片
捕获的对虾 

 看了这些介绍,你是不是觉得渔业生产时时刻刻充满着经验和智慧?你是不是觉得那些平时看起来,面色黝黑,不修边幅,粗门大嗓,看似懒散的船员,其实内藏锦绣,是更值得我们刮目相看的可爱群体?

 







文章评论

土命人

馋人啊!那大对虾,活蹦乱跳滴!我对鱼虾情有独钟,此生最爱。所以读来难免垂涎三尺。那些聪明智慧的船员,真令人刮目相看呢!老弟海洋与渔业知识丰富,感觉后来离开大海,有点遗憾呢!

迟来翁

@{uin:215949161,nick:雨菲} 罕见露面看日记,不言不语,无声点赞默支持,沉默是金?[em]e120[/em]

迟来翁

@{uin:464898848,nick::冰洋} 哈哈,谢谢关注,欢迎指导。

张家

云贵高原的人对海太陌生,只能永怀敬畏之情。 老弟对海洋及海洋渔业了解真多!偑服![em]e179[/em]

好友

老弟的专业知识说明你善于学习,还特有细心,更说明你对生活的热爱!干一行爱一行是多么不容易,离开了心还记挂这些曾经和自己有过接触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