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去何从

个人日记


 


 

    何去何从,应该是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虽然也有很多形而下的解释。
    对此,什么也不想,是个人的幸福,但会引发群体的悲剧。
                                                         —— chengqqc
                                                   

 
 一、

 

  我们所处的世界对我们而言,只是意义的世界而并非是客观的物质世界。

认识的物质都是经过了改造,给它们赋予了这样或那样的意义,无论这意义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光明的还是黑暗的。

总之,我们活在意义的世界里,没有人知道客观的物质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正因为如此,这个世界“五彩斑斓”

 

二、

 

文化上毫无长进,却施之以过分的物质享受,对其带来的只能是毁害。心理对物质的承载能力的培养,是文化的积淀。文化来消融那些膨胀的东西,使其保持平和。

这是驾驭的定义。

  

  

三、

 

  如果有人说:我相信神灵的存在。他人一定会反驳说神灵不可见,如何证明其存在?

  如果有人说:我相信思想的存在。几乎没人反驳。

  有很多东西并非都满足眼见为实,神灵与思想都不可见,如果我们普遍认为思想是存在的,为什么不能接纳神灵?

  这个世界并非全是物质的世界,也包括非物质。

 

四、

 

  我们是否应该有宗教的信仰?或者如蔡元培所说美育代宗教?

  这不是精神有所寄托的问题,是给精神注入力量。人总归是靠力量才走下去,而不是寄托。

  但严格来说,宗教其实就是一种力量。单纯地认为宗教只是寄托,说明还没有认清宗教的实质。人,只能把自己托给自己,宗教在此,可以给你一些力量而已。

 

五、

 

  莎士比亚在他的剧本《皆大欢喜》中说:世界是一座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演员。。。。。。

  人生的舞台的独特处在于每个人很难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自己扮演符合自己意愿的角色就是幸福,因此,幸福的人总是少之又少,更何况人往往有多重角色扮演的需求,如果都能如愿,那就使你不得不相信天意。

  天意难得。

  好在人是有理性的,逼迫出一种情怀以适应这种角色的错位,这一情怀叫舍得。

 

 

六、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以此来描述嫉妒的心理。

  其实,即使有这样的嫉妒心理,也完全可以将其降到更低。因为还有一种可能,吃到的葡萄说不定也是酸的。

  更重要的问题不在于能不能吃到葡萄,而在于是不是需要吃葡萄。看见别人吃葡萄,就觉得自己也需要吃,或自己并不需要,只是觉得别人吃,我必得和他一样,这种趋同是奢侈,也是丢失。

  人的一生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多,大部分都是不需要的需要。不需要的需要才是烦恼之源,而不是佛说的欲望,因为基本的需求也是欲望,人之为人,如何能灭绝最基本的欲望呢?

 

七、

 

  不相信命运是一种有为,相信命运是另一种有为。

信命之有为是有,不信命之有为是无。

其行动证明着万物皆有,也证明着万物皆无。各自冲着一个极端,到头来有也是无,无也是有,谁又能把这有和无分割的开?分别的清楚?

但这毕竟也还可爱,也还明白此生何为?为何?人群之大半,尚不知此生为何?何为?


 

                                                   图片 

 

 

八、

    这个世界最需要的是爱。

  爱是什么?

  任何有条件的付出,都不能称之为爱。爱是无由的付出,爱是无由的包容。。。。。。

  佛陀和耶稣。。。。。。 

  

九、

 

  病魔无情,生老病死得自然;春风有意,四季轮转出生机。

一切似乎都预先注定了,一切又似乎无从把握。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浮在哪里,满满的人群里,还听的到一声叹息。

唯有这声叹息,仿佛唤回了自己,可对镜,又是一生叹息。如水中月,如雾中花,去哪儿寻找第一义?

佛说:第一义不可说。于是闭嘴沉默。岂不知,唯有懂得,才知不可说的意义。闭上嘴的,依然是镜中的自己

 

十、

 

  中国人的一生所经历的阶段:

逍遥派:儿童未入学前,一派生机,社会乃至家庭对儿童的要求很低,在很多方面甚至可以纵容,孩子们随性所至,想吃就吃,想玩儿就玩儿,想睡就睡,何其逍遥!

豪放派:年轻气盛,血脉膨胀,涉世未深,对世事充满了热情、理想,干劲十足,笑傲江湖,舍我其谁!

婉约派:世间之事,并非理想式的一帆风顺,且往往是非人愿,岁月无情地蚕食着昔日的豪情。热情渐衰,却多了几分圆滑,增了几分无奈,添了几分淡淡的哀愁。于是,心境渐渐也变窄了,充斥着更多的婉约的气息。

古墓派:如此婉约下去,其归宿必是古墓孤影,身如枯木,心同死灰。生命失去了活力,四周阴沉沉的,眼光也晦暗,失去了捕捉的勇气。

 

                                                                             十一、 

 

所谓快乐,就是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的过程,人格越是趋于完善,内心的快乐感就越是持久。

快乐是内在的感受,不必向外寻找,从外界寻求来的快乐,其实是短暂的快感。如饿了要吃饭,有了饭吃,满足了当下的饥饿,自己也感到舒服了,但毕竟是当下的感觉,很快又会饿,因此这种舒适感不能持久,而快乐是持久的。

中国古人讲修身,就是完善人格为快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知识是长久的,带来内心的充实,孟子说充实之谓美,快乐是美的。

朋友带来精神的交流,情感的互动,充满善意。快乐是善的。

面对不理解,面对内心与外界的冲突,能持有一颗强大的心,平静如水,不愠不怒。快乐是包容的。

快乐是修炼出来的,非外在物质,一遇而有。所以,孔子又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五十五年的修炼,才寻求到持久而真实的快乐。快乐是自由的!

 
 
十二、


菊花冷艳的厉害,不似油菜花金浸润在春天的软风里,无意中诱人爱怜。

成片成片的油菜花才是风景,如千流归海般的豪迈。迷人之眼却不撩乱;醉人之心却不意散。

蜜蜂正忙于此刻的盛宴,而漫步在阡陌上的人群,也成了一道风景线。

何花不入人眼?何必说尽牡丹?


十三、
 
    
菜花开的也匆匆,去的也匆匆,引的人潮涌动。

人们总是把身形留在春光里,此心却也如油菜花般,匆匆。时光恰似在催促,催得你难以停下脚步。观的花满眼,赏的花不知道去了哪里。

风光,是风随着光;光融着风。游动的是身形,沉淀的是心。

无奈,身心分离了,只好再待来年,再次的人潮涌动。

 
                                                                                                    
十四 、

 

人有大胸怀,亦有小情思。小情思须知大胸怀的高标;大胸怀须知小情思的温情。

如此,最好!

 
                                           
十五 、
 

假如。。。。。。

抛弃了记忆,消失了烦恼,可快乐又从哪里泛起?

抛弃了痛苦,幸福又在哪里生根?

抛弃了失败,成功又从哪里体验?

抛弃了现在,未来又从哪里开端?

抛弃了理想,脚步又向何方迈进?

。。。。。。。。。

 

                        文字摘编自 chengqqc同名日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