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谒先贤的邹平范公祠※
建筑百科
敬谒先贤的邹平范公祠
邹平县长山镇的范公祠,范公祠是为了纪念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于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由长山知县韩泽在范仲淹故乡长山镇范公村兴建的。
范公祠是一组南北向的传统祠堂建筑,门前广场的南面有一座四柱三门的石牌坊,正反两面的檐下都是书“先忧后乐”四个大字,以三道石桥与公路相连接。祠堂大门前面有一株古槐被命名为“宋槐”,相传为治平二年韩泽在创建祠堂时亲手所植,以表达对范仲淹的怀念之情,千年老树,树冠巨大,树干中空倾斜,后于中空的树干中又生出一株新苗,树干挺直茁壮,人称怀中抱子,可以想象夏季范公祠前母子居槐绿荫掩映,充满象征意义,令来访者肃然起敬,进入缅怀先贤的意境之中。
第一进院落中苍松翠柏,花木扶苏。迎面一座青砖影壁,正中饰以劲竹图案,建筑布局为左右各有一座重檐六角攒尖亭,联以碑廊,汇合于中轴线一座垂花门。东面为“忧乐亭”,楹联“忧乐亭中坐怀古;孝水桥畔卧吹笙”。西面为“烟雨亭”,楹联“绕庭淡烟笼盖柏;卷帘幽雨解催诗”。垂花门楹联“宠辱忧天下;清白照宇寰”。碑廊中有赖少奇、臧克家、范曾等名人题词刻石。
第二进院落为祠堂的主体,位于中轴线上的正殿为整个建筑群的核心,正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五楹。屋檐之下是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匾额“范文正公祠”,楹联“朗如日月清如明镜;忧乐天下不我而谁”。内有范仲淹的塑像,两侧立书童,左捧印,右捧书。东侧壁画“划粥断虀醴泉苦读”,讲述的是范仲淹勤俭节约、刻苦读书的故事,题画诗为“斜日下长白,来拜范公祠。碑名鑱朱说,读书良可悲。相业垂宇宙,天地一男儿。西南醴泉寺,读书原在兹,后来忧乐心,真可百世师”。范仲淹两岁时父病故,随母改嫁,更名朱说。四岁随继父北归居住于长山县河南村。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到长白山醴泉寺借读,刻苦自律。宋朝魏泰在《东轩笔录》中写道:“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数十茎,酢汁半盂,入少盐,暖而啖之。”西侧壁画“礼参父老”,讲述的是范仲淹垂暮之年在赴青州上任途中大礼参拜长山父老的故事。题画诗为范仲淹自己的诗作:“长白一寒儒,荣归三纪余。百花香满路,二麦雨随车。鼓吹罗前部,烟霞指旧庐。乡人莫相羡,教子苦读书”。正殿后门楹联“忧民之所忧,恐落他人后;乐民之所乐,敢为天下先”。
东配殿为“长山沿革展室”,内有长山历史、文物遗址、历史名人、长山外八景、革命诗史、今日长山等六大部分进行展示。西配殿为“宋勉之纪念馆”,内有在邹平备受尊重的民间书法家宋勉之先生生平简介、生前用品陈列和部分书画作品。
正殿北面的是中轴线上的最后一座殿堂,为范仲淹的寝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三楹,名“菜根茎舍”,意在歌颂范公清贫俭朴的生活作风。楹联为“聪明睿智经纶运筹排国忧;文理密察勤政善教爱民切”。殿中摆放明式桌椅和供桌,供奉范仲淹半身画像,背景书《岳阳楼记》名句摘录,上方高悬三块匾额“先忧后乐”、“山高水长”、“高山仰止”。
寝殿西侧路旁有一处小景,由一木一石组成,由说明牌得知此石名“射箭石”。说的是清康熙年间,孝妇河洪水泛滥成灾,据说是水妖作怪,四十九天水势不落。是夜,只见河对岸范公祠那边一片红光,红光中一位老人弯弓搭箭,对着汹涌的孝妇河洪水连射三箭,河中心翻滚的浪头一下子平息了下去,人们都连声称奇,这是范公神灵相助,降妖治水。第二天,人们看到范公祠的过门石上留下了两只大脚印,陷进石内一寸多深,这脚印直到现在仍然清晰可见。
欢迎点击进入=平安=系列日志空间
文章评论
蓝天姐姐
[em]e1000038[/em]
不和陌生人说
[em]e1000036[/em]
恬静
[em]e179[/em] 齐鲁大地,亮丽文化景观。古建筑完好如初,古木参天、竹影婆娑、景色优美,非常欣赏。[em]e160[/em] [em]e182[/em]
海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