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八大处景观上篇※
祖国各地
北京市西山八大处上篇
八大处公园位于北京市著名西山风景区南麓,为国家AAAA级景区,是建国后首批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历史悠久、盛名远播、风水宜人的山地佛教寺庙园林。
八大处公园是由西山余脉翠微山、平坡山、卢师山所环抱,三山形似座椅,八座古刹星罗棋布分布在三山之中,自然天成的“十二景观”更是闻名遐尔,古人即赞曰“三山如华屋,八刹如屋中古董,十二景则如屋外花园”又有云“香山之美在于人工,八大处之美在于天然,其天然之美又有过于西山诸胜。
八大处公园因二处灵光寺供奉世间罕存的释迦摩尼灵牙舍利而驰名海内外,近年来灵光寺内先后修建的《般诺波罗密多心经》墙,五百罗汉浮雕与佛牙舍利形成了佛法僧一体的圆满。八座古刹中最古老寺庙是八处证果寺,建于隋末唐初,历经宋元明清历代修建而成,最大的寺庙是康熙、乾隆的帝王行宫香界寺。八大处公园虽以八座古刹而得名,但在2000年发现明代摩崖石刻则以八大处第九处轰动京城,吸引着石刻爱好者和众多的佛教信徒。
八大处公园是由西山余脉翠微山、平坡山、卢师山所环抱,三山形似座椅,八座古刹星罗棋布分布在三山之中,自然天成的“十二景观”更是闻名遐尔,古人即赞曰“三山如华屋,八刹如屋中古董,十二景则如屋外花园”又有云“香山之美在于人工,八大处之美在于天然,其天然之美又有过于西山诸胜。
八大处公园因二处灵光寺供奉世间罕存的释迦摩尼灵牙舍利而驰名海内外,近年来灵光寺内先后修建的《般诺波罗密多心经》墙,五百罗汉浮雕与佛牙舍利形成了佛法僧一体的圆满。八座古刹中最古老寺庙是八处证果寺,建于隋末唐初,历经宋元明清历代修建而成,最大的寺庙是康熙、乾隆的帝王行宫香界寺。八大处公园虽以八座古刹而得名,但在2000年发现明代摩崖石刻则以八大处第九处轰动京城,吸引着石刻爱好者和众多的佛教信徒。
现公园内有八座古寺(灵光寺、长安寺、三山庵、大悲寺、龙泉庙、香界寺、宝珠洞、证果寺),“八大处”由此得名。八座古刹最早建于隋末唐初,历经宋、元、明、清历代修建而成。其中灵光、长安、大悲、香界、证果五寺均为皇帝敕建。灵光寺辽招仙塔中曾供奉释迦牟尼佛牙舍利,1900年毁于八国联军炮火,建国后经周恩来总理批准新建佛牙舍利塔。
门前牌楼写有“西山八大处”
这是牌楼背侧“登欢喜地”
这是八大处公园入口
这是八大处公园入口
八大处公园入口处的老寿星石雕
八大处公园入口处的老寿星石雕
映翠湖
八大处公园形态各异的石狮子
北京八大处之一处长安寺
虎头山山脚下,苍松翠柏深处,掩映着一座丹墙灰瓦的四合院落,这就是八大处的第一处寺院长安寺。
资料显示,长安寺,又名善应寺和善应长安禅林。始建于明弘治十七年,后经清顺治十六年、清康熙十年两度重修,堂阁寮舍日臻完善、佛像器属一应俱备,遂成为明清时期西山诸寺中的一座名刹。五百年后的长安古刹仍保持着昔日的建筑格局。寺朝东向、两进四合。有正殿三楹。由东向西依次为伽蓝殿,三世佛殿和观音殿。配殿三十间,分列于正殿两厢。两院由三世佛殿左右两月亮门贯通。布局严谨和谐;建筑精良宏丽,既有明代建筑特色的遗风,又为清代建筑官式做法之典范。
长安寺占地30亩许,坐西朝东。院门为一门楼式建筑,入门迎面有青砖影壁,上有“登欢喜地”四字。《一处长安寺》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处长安寺》入院西行,有石铺甬道,两侧的果树成荫。甬道尽端,山门殿建于台基之上,石阶、栏板、望柱,皆汉白玉雕凿而成。山门殿檐下石额镌“善应长安禅林”六个大字,为乾隆第六子永瑢所书。
三世佛殿前有两棵奇松,虬根霜杆,枝繁叶茂,传说是元代的铅松,据说有“松树大仙”的美称。
《一处长安寺》北塔院,有量周和尚塔,也是四方形亭阁式。额题:“钦命万寿寺方丈、弥勒院开山、传贤首宗三十—世量周观公和尚之塔。”僧塔横题“常寂光中”,砖雕联语是“现身于恒沙劫中,证果在菩提树下”。量周是乾隆年间万寿寺住持,著有《量周语录》传世。
《一处长安寺》南塔院,现存亭阁式四方塔一座,砖石结构,通高五米。塔铭上方有一石额,上书“窣堵遗规”四字。
资料显示,长安寺,又名善应寺和善应长安禅林。始建于明弘治十七年,后经清顺治十六年、清康熙十年两度重修,堂阁寮舍日臻完善、佛像器属一应俱备,遂成为明清时期西山诸寺中的一座名刹。五百年后的长安古刹仍保持着昔日的建筑格局。寺朝东向、两进四合。有正殿三楹。由东向西依次为伽蓝殿,三世佛殿和观音殿。配殿三十间,分列于正殿两厢。两院由三世佛殿左右两月亮门贯通。布局严谨和谐;建筑精良宏丽,既有明代建筑特色的遗风,又为清代建筑官式做法之典范。
长安寺占地30亩许,坐西朝东。院门为一门楼式建筑,入门迎面有青砖影壁,上有“登欢喜地”四字。《一处长安寺》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处长安寺》入院西行,有石铺甬道,两侧的果树成荫。甬道尽端,山门殿建于台基之上,石阶、栏板、望柱,皆汉白玉雕凿而成。山门殿檐下石额镌“善应长安禅林”六个大字,为乾隆第六子永瑢所书。
三世佛殿前有两棵奇松,虬根霜杆,枝繁叶茂,传说是元代的铅松,据说有“松树大仙”的美称。
《一处长安寺》北塔院,有量周和尚塔,也是四方形亭阁式。额题:“钦命万寿寺方丈、弥勒院开山、传贤首宗三十—世量周观公和尚之塔。”僧塔横题“常寂光中”,砖雕联语是“现身于恒沙劫中,证果在菩提树下”。量周是乾隆年间万寿寺住持,著有《量周语录》传世。
《一处长安寺》南塔院,现存亭阁式四方塔一座,砖石结构,通高五米。塔铭上方有一石额,上书“窣堵遗规”四字。
北京八大处之二处灵光寺
在北京风景秀丽的西山八大处,有一座1200多年历史的佛家古刹,名叫灵光寺。灵光寺是八大处的第二处寺院,始建于唐代大历年间(公元766至779年),初名龙泉寺,辽代曾扩建,金代改叫觉山寺,明代成化十五年重修后,才改称为灵光寺,此寺名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佛教协会灵光寺
佛足印 步步莲花
三步一拜
佛足印 步步莲花
三步一拜
二处的香火很旺。工作人员说,公园只有二处的灵光寺直接归佛教协会管,其余几处都是八大处公园自己管理。参观时要顺时针走。
东方圣塔在北京西山风景名胜区八大处的灵光寺旧址,有一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佛教界重建的佛塔,这里供奉着世界仅存两颗的佛牙舍利其中的一颗,成为中外佛教徒朝拜的中心之一。
佛牙舍利塔是一座八角形13层密檐式塔,塔高51米,建在高大的须弥座上,下承以22平方米的虎皮石包砌的宽大拜台,拜台高出地面2.7米。周围绕以宇墙和白石栏杆,左、右、中三面各设踏跺十八级,使塔显得高大雄伟。
塔的基座用青石砌造石台三级,每面下宽六米,上宽5.25米,各层尺度由下至上逐层向内收缩,富有稳定感 ,朴素友方。
三级台基之上是艾叶青石筑造的须弥座,束腰的八角各嵌倚柱一根,再上置五晒斗拱以承托乎座压面,用钢筋混凝土预制安装,比宋时佛塔的砖雕斗拱更为坚固美观。
平座以上装汉白玉栏杆,望柱雕石榴形住头,每面装华版三块,阴刻勾片纹、席纹等古式图案,华丽精美。须弥座以上叠置莲座,用青石刻莲辩三重,用以承托塔身。这继承了宋朝建造佛塔的传统风格。
塔身作八角形,每面宽4.25米,高5.35米。每角嵌艾叶青石倚柱一根,斫成八角形,轮廓深圆有力,仿古代“梭柱”形式,柱头两旁各嵌雀替一只,平板枋用混凝土,额枋用艾叶青石筑造、造型如木构建筑。塔身砌大城砖,外表贴砌米黄色耐火砖。
塔身四门四窗,东北、西南两门为塔心室的出入通道,宽为1.50米,各装四株楠木梧扇一樘,设门簪两枚,梧心部分透雕三交六木宛菱花,券脸和榻板均用艾叶青石雕刻。其余的二门、四窗为石料仿制的假门假窗,虽不能开关.但形制古朴,工艺精美。平板坊以上用钢筋混凝土筑造斗拱、角梁,挑出方椽二层,盖绿色琉琉瓦,作平檐清水脊,朴素简洁。
第一层塔檐以上,叠砌密檐十二层,用米黄色耐火砖叠砌出檐,盖绿色琉璃瓦,八角各系风铎一只。十三层瓦檐由下往上按不等分弧线逐层收分,使高耸的宝塔在轮廓上显得浑圆和优美,体现出了辽代的建筑风格。
塔顶八角攒尖,盖绿色琉璃瓦,中心立木神柱一报,长8.50米。宝顶采用印度式,通高6.05米,由鎏金复钵宝、珠、相轮和华盖等物件组成,耸拨卓立,金光闪烁。总之,佛牙舍利塔在结构上采用现代建筑的施工技术,在造型上保持了中国古代佛塔的传统,对于祖国的建筑遗产,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达到推陈出新的社会效果。
塔身内部分作七层殿堂。底层为一暗室,墙的四周嵌镶石刻碑记和经文。室外绕以石梯,盘旋而上就到了供奉佛牙的舍利堂。堂中设置金刚座和彩绘屏风,以七宝金培供奉着佛牙舍利。七宝金塔上镶嵌着许多玉石、珠宝,价值连城,精美绝伦。堂内墙壁用大理石嵌成,堂顶装珠地贴金蟠龙藻井,显出庄严肃穆、恬静祥和的气氛。以上六层,分别供奉着汉、藏、蒙、傣各族佛教经典、塑像和法器。
塔的基座用青石砌造石台三级,每面下宽六米,上宽5.25米,各层尺度由下至上逐层向内收缩,富有稳定感 ,朴素友方。
三级台基之上是艾叶青石筑造的须弥座,束腰的八角各嵌倚柱一根,再上置五晒斗拱以承托乎座压面,用钢筋混凝土预制安装,比宋时佛塔的砖雕斗拱更为坚固美观。
平座以上装汉白玉栏杆,望柱雕石榴形住头,每面装华版三块,阴刻勾片纹、席纹等古式图案,华丽精美。须弥座以上叠置莲座,用青石刻莲辩三重,用以承托塔身。这继承了宋朝建造佛塔的传统风格。
塔身作八角形,每面宽4.25米,高5.35米。每角嵌艾叶青石倚柱一根,斫成八角形,轮廓深圆有力,仿古代“梭柱”形式,柱头两旁各嵌雀替一只,平板枋用混凝土,额枋用艾叶青石筑造、造型如木构建筑。塔身砌大城砖,外表贴砌米黄色耐火砖。
塔身四门四窗,东北、西南两门为塔心室的出入通道,宽为1.50米,各装四株楠木梧扇一樘,设门簪两枚,梧心部分透雕三交六木宛菱花,券脸和榻板均用艾叶青石雕刻。其余的二门、四窗为石料仿制的假门假窗,虽不能开关.但形制古朴,工艺精美。平板坊以上用钢筋混凝土筑造斗拱、角梁,挑出方椽二层,盖绿色琉琉瓦,作平檐清水脊,朴素简洁。
第一层塔檐以上,叠砌密檐十二层,用米黄色耐火砖叠砌出檐,盖绿色琉璃瓦,八角各系风铎一只。十三层瓦檐由下往上按不等分弧线逐层收分,使高耸的宝塔在轮廓上显得浑圆和优美,体现出了辽代的建筑风格。
塔顶八角攒尖,盖绿色琉璃瓦,中心立木神柱一报,长8.50米。宝顶采用印度式,通高6.05米,由鎏金复钵宝、珠、相轮和华盖等物件组成,耸拨卓立,金光闪烁。总之,佛牙舍利塔在结构上采用现代建筑的施工技术,在造型上保持了中国古代佛塔的传统,对于祖国的建筑遗产,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达到推陈出新的社会效果。
塔身内部分作七层殿堂。底层为一暗室,墙的四周嵌镶石刻碑记和经文。室外绕以石梯,盘旋而上就到了供奉佛牙的舍利堂。堂中设置金刚座和彩绘屏风,以七宝金培供奉着佛牙舍利。七宝金塔上镶嵌着许多玉石、珠宝,价值连城,精美绝伦。堂内墙壁用大理石嵌成,堂顶装珠地贴金蟠龙藻井,显出庄严肃穆、恬静祥和的气氛。以上六层,分别供奉着汉、藏、蒙、傣各族佛教经典、塑像和法器。
脱鞋转塔
拜塔
转塔
心经壁在佛牙舍利塔北侧,依山势而筑,需从石梯拾级而上。此壁于2001年建成,完全是新建筑,且构思新颖。心经全称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被佛家视为「经中之经」,佛家僧众每日必诵读研修。灵光寺主持将此佛家核心经典镌刻于巨大石壁之上,供广大信徒与游客观瞻研读。壁宽30米,高七米,基座为花岗岩,墙面是青白石,顶端以绿琉璃瓦覆盖,庄严典雅、质朴大方。此壁镌刻的心经行楷大字,是赵朴初居士生前潜心恭录的。
五百罗汉是中国不少佛寺供奉的对象。由于五百罗汉雕绘不易,用工甚巨,只有大寺名刹才能见到这面罗汉墙宽25米,高8.35米,通体是花岗岩结构,五百罗汉的形象,是用浮雕的手法雕刻上去的。墙上的罗汉形象,极为生动活泼、神情毕肖,充满艺术想像力,洋溢著浪漫精神。人物的表情、动作各不相同,个个自由潇洒、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龙爪槐,像不像龙爪
旧塔在新塔的南偏西处,毁于八国联军的炮火,只余塔基:
地藏殿简介
塔之北有新建的地藏殿:
地藏殿内景
地藏殿精美的石雕
八大处24孝图浮雕墙,位于二处“灵光寺”至三处“三山庵”之间的路旁。
北京著名风景区西山八大处公园有很多建筑和景点,其中,最醒目的就是下面要介绍的“二十四孝”雕塑墙。 这组镂空雕塑是2008年10月完成的,位于八大处二处(灵光寺)的地藏殿的东围墙外。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字义祖,大田(今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人)编录的。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是一本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如今八大处公园,把传统的平面的“二十四孝图”立体化了,由纸质的绘画,变成了石质的浮雕,因而也就更加接近生活,更生动、传神了。
《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于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 由于编者不同,其介绍二十四孝的顺序也略有不同。
孝感动天
虞舜:瞽叟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有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系诗颂之。诗曰:对对耕新象,纷纷耘章禽。继尧登帝位,孝感动天下。
亲尝汤药
西汉文帝刘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王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尝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亲尝弗进。仁孝闻于天下,系诗颂之。诗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古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啮指痛心
周、曹参:字子与,事母至孝。参曾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信则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以归。跪问其母,母曰:有客忽至吾啮指而悟汝耳。后人系诗颂之。诗曰:母指方握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芦衣顺母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闵损、衣以芦花。一日,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鞭,父察知其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草,母去三子寒。后母闻之,卒悔改。系诗颂之。诗曰: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负米养亲
周仲田:字子路,家贫,尝食黍薯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锺。累褥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 :虽欲食黍薯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不可得也 。有诗为颂,诗曰: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功劳。
行佣供母
后汉江革,少失父,独与母居。遭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或欲劫之去,革辄泣告有母在,贼不忍杀。转客下邳,贫穷裸跣,行佣以供母,母使身之物,莫不毕给。有诗为颂,诗曰:负母逃危难,穷途贼犯频。告知方获免,佣力以供亲。鹿乳奉亲
周,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目,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往深山群鹿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俱以情告,乃免。有诗为颂,诗曰: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恣蚊饱血
晋,吴猛,年八岁,事亲至孝。家贫,榻无帷帐。每夏夜,蚊多落肤,恣取膏,虽多不驱之,恐其去以啮亲也,爱亲之心至矣。有诗为颂,诗曰:夏夜无帷帐,蚊多不敢挥。恣取膏血饱,免使入亲帏。卖身葬父
汉朝,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主命织布三百匹,始得归。妇织一月而成,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有诗为颂,诗曰: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布偿债主,孝感动苍穹。怀橘遗亲
后汉代陆绩,字公纪。年六岁,至九江见袁术,术出橘待之,绩怀橘二枚,及跪拜辞坠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有诗为颂,诗曰: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橘实,遗母报深慈。乳姑不怠
唐,崔南山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祖母唐夫人,每日栉洗升堂、乳其姑。奶不粒食,数年而康。一日病,少长咸集,乃宣言曰:无以报新妇恩,愿子孙妇。如妇之孝敬足矣。有诗为颂,诗曰:孝敬崔家妇,乳姑晨盥梳。此恩无以报,愿得子孙如。卧冰求鲤
晋朝,王祥母丧,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欲食鲜鱼,时天寒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有诗为颂,诗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上水,留得卧冰模。埋儿奉母
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父母之食,盍埋此子。及掘坑三尺,得黄金一釜。上云官不得龋、民不得夺。有诗为颂,诗曰:郭巨思供亲,埋儿为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搤虎救父
晋朝,杨香年十四,常随父丰往田间获粟。父为虎曳去,时杨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持虎颈,虎亦靡然而逝,父方得免于害。有诗为颂,诗曰:探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身?口中。弃官寻母
宋朝,朱寿昌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复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诀,谓不寻见母,誓不复还。后行次同州得之,时其母已年七十有余。有诗为颂,诗曰:七岁离生母,参商五十年。一朝相见后,喜气动皇天。尝粪忧心
南齐,庾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流汗,及弃官归,时父疾始二日。医曰:欲知愈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至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有诗为颂,诗曰:到县未旬日,庭遘疾深。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彩衣娱亲
周,老莱子至性孝,奉养二亲,备极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彩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有诗为颂,诗曰: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双亲开口笑,喜气满庭帏。扇枕温衾
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惟切。乡人称其孝。香躬执勤苦,一意事父。夏天暑热,为扇凉其枕席,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褥,太守刘护表而异之。有诗为颂,诗曰:冬日温衾暖,炎天扇枕凉。儿童知子职,千古一黄香。拾桑供母
汉,蔡顺少孤,事母至孝。遭王莽乱,岁荒不给,拾桑,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奉母,赤者食 。贼悯其孝,以白米三斗,牛蹄一双与之。有诗为颂,诗曰 :黑桑奉萱帏,饥啼泪满衣。赤眉知孝意,牛米赠君归。涌泉跃鲤
汉,姜诗,事母至孝,妻庞氏,奉姑尤谨,母性好饮江水,妻出汲而奉母。又嗜鱼脍,夫妇常作之,召邻,母供食之。后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跃双鲤,待时取以供母。有诗为颂,诗曰:舍侧甘泉出,朝朝双鲤鱼,子能恒孝母,妇亦孝其姑。闻雷泣墓
魏,王裒事母至孝,母存日,性畏雷。既卒,殡葬于山林。每遇风雨,闻阿香、响震之声,即奔墓所跪拜,泣告曰:裒在此,母亲勿惧。有诗为颂,诗曰:慈母怕闻雷,冰魂宿夜台。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涤亲溺器
宋,黄庭坚,号山谷,元佑中为太史,性至孝。身体贵显,奉母尽诚,每夕亲自为其洗涤溺器,未曾有一刻不供人子之职。有诗为颂,诗曰:贵显闻天下,平生事孝亲。不辞常涤溺,焉用婢生嗔。哭竹生笋
三国,孟宗:字恭武,少孤;母老病笃,多月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之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生笋数茎。归持,作馔奉母,食毕疾愈。有诗为颂,诗曰:泪滴朔风寒,萧萧竹书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刻木事亲
汉,丁兰幼丧父母,未得奉养,而四年劬劳之恩。刻木为像,事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针戏刺其指,则出血。木像见兰又眼中垂泪。兰问得其情,将妻出弃之。有诗为颂,诗曰:刻木为父母,形容如在时。寄言诸子侄,各要孝亲帏。
文章评论
┈━═☆天の空 ㄨ
有机会也去转一转[em]e11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