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潭柘寺景观中篇※
祖国各地
皇家第一寺 ——北京潭柘寺中篇
金刚延寿塔 潭柘寺的金刚延寿塔据说是北京地盘上妙应寺白塔、北海琼岛白塔之后的第三大覆钵藏式塔,建于明英宗正统二年(1437年)。塔后墙壁上还镶嵌有一块石碑,立于金代,至今有八百余年历史,是潭柘寺现存最早的一块碑刻。塔身旁边有两棵高大挺拔的松树,树冠形似凤凰,拥向塔顶,被誉为“双凤舞塔”。当然在塔身跟前看去还不是太像,如果在东院乾隆殿前往上看,那昂首展翅、婀娜起舞的“凤凰”的姿态的确像极了,美极了。
塔为覆钵形藏式塔,砖石结构,通体涂白。
塔身下面是四方形的须弥座,长宽各5丈潭柘寺金刚延寿塔。
须弥座上有3道环形的金刚带
覆钵形的塔身
塔身上面高耸着圆锥形的塔刹
塔刹上有13道环带,象征着佛家所说的“十三天”。
塔刹的顶端,铜质宝盖之上是日、月、星饰物。
金刚延寿塔地处局限,拍照取景相对困难。
因常有游客掷物,故塔北面用丝网围绕。
此塔的特点通体素净,塔基、须弥座、塔身没有任何雕式;十三天相轮直径较小,和塔身比例不甚协调。
在金刚延寿塔底座上刻有宝箧印陀罗尼经
潭柘寺现存最古老的一块石碑
泂泂的泉水从龙口流出进入流杯亭中的水槽里
行宫前有石碑两座
北京潭柘寺顺山势而建,从毗卢阁上行,东边依次是圆通殿,金刚延寿塔,地藏王殿;西边依次是文殊殿,观音殿,普贤殿。
圆通殿是供奉观音菩萨的。观世音是民间最为亲近最为信赖最为敬仰的菩萨,是大慈大悲、能使芸芸众生摆脱大苦大难的救世主。相传观音菩萨有32应身,加上本身,共称33圆通,在不同的情形下以不同的形象拯救众生。潭柘寺圆通殿正中是观音本身像,两厢是观音32应身像,如杨柳观音、水月观音、白衣观音、洒水观音等等,姿势着装不同,形象则一概是人们熟悉和愿意接受的美女观音,明眸皓齿,慈眉善目,雍容华贵,面带微笑。如果是观音33身造型则就不同了,有的模样会是淑女,有的模样会是武士,有的还会是短须男人,有的更是一副凶恶魔怪形象,会让笃信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的俗人不可理喻不可接受。
金刚延寿塔
在潭柘寺毗卢阁东侧,有一座高大的白塔,俗称舍利塔,但此塔并没有埋藏舍利,而是明越靖王朱瞻墉为其母亲诚孝张皇后祈福所建,塔内藏有张皇后的生辰八字和佛经。潭柘寺金刚延寿塔。
塔为覆钵形藏式塔,砖石结构,通体涂白。
塔身下面是四方形的须弥座,长宽各5丈潭柘寺金刚延寿塔。
须弥座上有3道环形的金刚带
覆钵形的塔身
塔身上面高耸着圆锥形的塔刹
塔刹上有13道环带,象征着佛家所说的“十三天”。
塔刹的顶端,铜质宝盖之上是日、月、星饰物。
金刚延寿塔地处局限,拍照取景相对困难。
因常有游客掷物,故塔北面用丝网围绕。
此塔的特点通体素净,塔基、须弥座、塔身没有任何雕式;十三天相轮直径较小,和塔身比例不甚协调。
关于朱瞻墉:
朱瞻墉一位不还没有封地就故去的准藩王,资料记载朱瞻墉是明仁宗朱高炽的三子,是以仁孝著称的宣宗朱瞻基是同父同母的弟弟,所以朱瞻基对他不错。很可惜很年轻就故去了,他的王妃吴氏为他殉葬。一般藩王在成年后不久就要到封地去,这是明朝的规矩,但朱瞻墉可能是刚刚大婚不久就死了,估计故去时也就大概18岁左右,所以没就藩又无子嗣,就像一粒浮尘一样来了又去。如果不是金刚舍利塔,我想很难会为这样一位藩王而侧目。
潭柘寺现存最古老的一块石碑
在塔后面墙壁上,镶嵌着一块石碑,立于金代明昌五年(1194),已经有800多年了。
地藏殿
地藏殿在舍利塔的东侧,三间开,硬山式,高 29尺,进深27尺,面阔35尺,殿顶的正脊上有美丽的砖雕,是镂空透雕的大朵牡丹花,殿前门额上原挂有清乾隆皇帝手书“性因净果”的匾额,殿内供有地藏菩萨的木雕漆金坐像,结跏趺坐。 “地藏”是梵文的意译,“地”指大地,“藏”指储藏、存有。《地藏十论经》说他:“安忍不让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前句取“地”,后句取“藏”,故名“地藏”。《地藏本愿经》上说,地藏菩萨曾在佛祖释迦牟尼面前发下大誓愿,一定要尽度六道众生,拯救他们的各种苦难,直到地狱完全撤空,再没有一个“罪鬼”受苦,自己再升级成佛,因而人们称他为“大愿菩萨”。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的托咐,在释迦牟尼寂静灭之后,而未来佛弥勒尚未未降生到世间之前的一段时长达千万年的时间里,由地藏菩萨担当起教化六道从生的重任,在某种意义上说,其职位相当于“代理佛”,可见其在佛门中的地位之高。释迦牟尼曾命地藏菩萨永作“幽冥教主”,因而也就成为了“十殿阎罗”的顶头上司,是阴间的最高主宰。地藏菩萨在中国百姓的心目之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拥有广大的信仰者,特别是每年农历的七月很重要的地位,拥有广大的信仰者,特别是每年农历的七月三十地藏菩萨生日的这一天,各地的佛寺都要举行盛大的地藏法会,善男信女们汇集在地藏殿,祈求地藏菩萨超度自己在阳间的先人,早日脱离苦海。
地藏殿里展示着10个阎王在地狱的酷刑
往西去,还有一座观音殿,大三开间单檐歇山建筑,红墙黄瓦,戗脊装饰着仙人骑凤和五座吻兽,正面匾额“莲界慈航”也是乾隆御笔,门前挂满了燃烧着的塔香,拥挤着数不清的敬香的信众。这个观音殿里供奉的观音33法身也基本上都是美女,正中是观音菩萨和她的忠实侍者善财童子与龙女。观音殿的东边是文殊殿,西边是普贤殿,在建筑的形制和体量上都要比观音殿差了一个等次。可见,虽然这里并不是普陀山,但是,在中国,一出了五台和峨眉,观音就比文殊普贤高出一肩。
殿内正中供奉着观音菩萨说法像,泥质漆金。这是观音菩萨的标准像,称为“圣像观音”,也称“正观音”。
西路建筑最北端为观音殿,这里是寺院地势最高处。据说此殿专为安置元代妙严公主所建,妙严公主为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为了替其父赎罪,而到潭柘寺出家。后终老于寺中,她每日里在观音殿之内跪拜诵经,“礼忏观音”,年深日久,竟把殿内的一块铺地方砖磨出了两个深深的脚窝。现今妙严公主“拜砖”依然供奉在潭柘寺的观音殿之内,是潭柘极为珍贵的一件历史文物。但据说原件已在文革中遗失,现为复制品。
普贤殿东边是龙王殿,殿前悬挂一条石鱼,传说是南海龙王送给玉皇大帝的礼物,有逢旱得雨、除病消灾的神力。撞击石鱼,声音清脆悦耳;抚摸石鱼,可以消灾祈福,并且,摸什么部位就能对你的身体相应部位祛病强身。因此,没有什么人敬奉龙王爷了,倒是有络绎不绝的人们争先恐后地捐些功德然后摸一摸龙头龙眼龙尾龙身。
自龙王殿往下走,偏西是大悲坛。大悲坛偏于一隅,不在游览敬香的路线上,加上这里又不对外开放,所以十分清静。
大悲坛在潭柘寺的西北角,一处独立的小院,顾名思义,这个处所也应该是供奉观音的地方。后来用作寺内高僧教授研习《大悲经》的经堂。前些年也曾经可以对外开放客房。那一年我们也曾经在嘉福饭店管理人员的带领下进去过。大悲院内有正殿三间,院门为寺院少有的彩绘垂花门。现在大悲殿大门紧锁,不对外开放。不过高墙关不住佛院的森严与秀丽,目光越过墙头,可以看见高大的娑罗树和壮硕的古松树,满园鸟语花香,郁郁葱葱。
大悲坛在潭柘寺的西北角,一处独立的小院,顾名思义,这个处所也应该是供奉观音的地方。后来用作寺内高僧教授研习《大悲经》的经堂。前些年也曾经可以对外开放客房。那一年我们也曾经在嘉福饭店管理人员的带领下进去过。大悲院内有正殿三间,院门为寺院少有的彩绘垂花门。现在大悲殿大门紧锁,不对外开放。不过高墙关不住佛院的森严与秀丽,目光越过墙头,可以看见高大的娑罗树和壮硕的古松树,满园鸟语花香,郁郁葱葱。
正对着大悲坛是一条长长的下山阶梯路,西边是一道红色的围墙,东边是一片翠绿的竹林,还有古槐树巨大的树荫。这里几乎没有游人过往,我从早晨五点起床,除了赶车坐车,就是在寺里走啊走,也该歇一会了。于是,就在台阶上坐下来。山风徐徐,竹影婆娑,更有墙外山溪淙淙,使人顿时便感觉到宁静与清凉。
从大悲殿下去,就是戒坛。戒坛也称戒台,是僧人受戒,从而取得正式僧尼资格的场所。佛教戒律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之分,潭柘寺作为高等级寺院,可以授具足戒即大戒。因此潭柘寺的戒坛也十分恢弘庄严。戒坛殿成硬山结构,青瓦屋顶镶嵌有黄色琉璃瓦“棋盘心”,殿前悬康熙御笔“戒坛”匾额,殿内汉白玉雕花戒台分三层,庄严华丽。
从大悲殿下去,就是戒坛。戒坛也称戒台,是僧人受戒,从而取得正式僧尼资格的场所。佛教戒律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之分,潭柘寺作为高等级寺院,可以授具足戒即大戒。因此潭柘寺的戒坛也十分恢弘庄严。戒坛殿成硬山结构,青瓦屋顶镶嵌有黄色琉璃瓦“棋盘心”,殿前悬康熙御笔“戒坛”匾额,殿内汉白玉雕花戒台分三层,庄严华丽。
戒坛位于中轴线的西侧,算是西院吧;在西院,戒坛的南边还有楞严坛,想必是高僧们研修《楞严经》的殿堂。楞严坛已废,仅存遗址,寺方正欲募化功德以重光之。
戒坛殿南面是楞严坛,建筑样式十分独特,下面是一个八棱形的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上面是一座八面形的大殿,四面开门,殿顶为双重檐,下层檐仍为八面形,飞檐翘角,上层檐为圆形,呈伞状。殿顶为圆形攒尖顶,顶端为鎏金顶。
楞严坛原是寺内高僧讲授《楞严经》和举办楞严法会的地方,因年久失修,1971年落架保护,2013年按原貌重建,成为目前国内仅有的楞严坛。
毗卢阁庭院东侧有个门通向方丈院
再下得山来到达中轴线毗卢阁东侧,有道门廊,穿过去便是方丈室。方丈室是寺院住持居住和说法的处所。据《维摩诘经》记载,道高德超的维摩诘居士所居住的寝室,四面各长一丈,即面积只有一平方丈,然而其限量却是无限的,因而禅宗寺院就用“方丈室”,方丈室所在的院落为“方丈院”。
方丈院里有两颗千年古侧柏,跟银杏的年龄差不多,有一千三、四百年树龄,又称之为‘千年柏’。每棵树需要三个成人才能围抱过来,显得粗壮挺拔,十分壮观,据称是我国华北地区最年长的侧柏。尽管已经有一千多年的树龄,却仍然生机盎然。由于这两颗树的树干顺直,挺拔直立,形如天梯,大约有40多米高,所以又取名叫‘登天柏’,寓意一步可以登天。
穿过花门,方丈院东边就是闻名遐迩的流杯亭。流杯亭又名猗犴亭,亭内汉白玉的正方形地面上刻着一条弯曲盘旋的长长的水槽,约10厘米宽的水槽构成一个怪异的图案,有南往北看形似一个龙首,由北往南面看,形似一个虎头。亭子北面有上攀的二十余级台阶,正对着乾隆殿,台阶两边是两小片竹林,台阶右边护墙上嵌着一个精美的汉白玉龙头,下面连接着水槽直通流杯亭内。山泉自龙头嘴中喷涌而出,可以循整个龙首虎头水槽流泻,直至尾端引出。许多游人特别是孩子,用纸片或一角纸币叠成小船,小心地放在水槽中,观赏它的漂流,一遍又一遍,乐此不疲。
曲水流觞,这是大人们、文人们的游戏。大约在潭柘寺初建的年代,在绍兴兰亭,王羲之和他的文人朋友们就经常玩这个游戏,纵酒唱诗,由此诞生了不朽的《兰亭集序》,王右军唱出了“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这予人无限快意的千古绝章,因此也就有后人争相效仿这“曲水流觞”的雅事。风流皇帝乾隆亦如此,他游幸潭柘寺,读书论经之余,也常与大臣们做这种游戏,但是他却赋诗:“扫径猗猗有绿筠,频伽鸟语说经频。引流何必浮觞效,岂是兰亭修歧人。”看来皇上浮觞效古只是消遣,更使他赏心悦目的还是猗猗绿筠,更使他沉醉入神的还是鸟语、佛经。
绿筠,青竹也;猗猗,来自《诗经﹒卫风》:“瞻彼淇奥,绿竹猗猗。”乾隆亦爱竹,修竹茂盛,山泉淙淙,心情舒展,美得只好用“猗猗”来形容了。顺便提一句,这只是本人管见,在潭柘寺的权威说明中,以“猗”作“带水的美妙玉石”。理解的不同并不妨碍行者的雅趣,随心随意而已。
这是堪称一绝的造型,是以皇上的座位来设定的,过去皇上坐在坐北朝南的方位,对面是大臣。那些大臣朝见皇上,他是真龙天子,所以在南边看的图案是龙的图案。(如下图)
当时大臣们被比喻成虎,皇帝从北面看这个图案的话就是一个虎的图像。所以叫‘南龙北虎’,也叫它“龙虎亭”。
泂泂的泉水从龙口流出进入流杯亭中的水槽里
谈到竹子,就不能不提及潭柘寺的“ 金镶玉 ”了,也就是流杯亭后的两片竹林。你看那竹子,不但茂盛,而且每一株每一节都是金黄色的竹干上长着一条青翠的绿筋。也有的是绿竹上长出金色条纹,称“玉镶金”。此竹不但名贵,而且有来头。据传,康熙37年,皇上驾临,亲赐龙须竹若干,植于寺院,就是今天所见的“金镶玉”、“玉镶金”。
流杯亭之上就是乾隆爷驻跸潭柘寺时读书起居的地方。乾隆曾经六次来此进香礼佛。
在乾隆殿前朝西面往上望,就是那颗绕塔飞舞的凤凰松了。翘首向佛塔,那凤冠,那尖喙,那飘逸的长羽,那舒展的舞姿,真的惟妙惟肖。
继续向东的乾隆宝座殿供奉着乾隆七年(1742年)乾隆来寺拜佛敬香的蜡像
清代乾隆曾六次到潭柘寺进香礼佛,留下了众多的墨宝和故事。乾隆宝座殿是专门为皇帝而设立的,现今两侧墙壁挂着皇帝御临潭柘寺的盛况壁画。
行宫前有石碑两座
文章评论
七彩云南
┈━═☆天の空 ㄨ
这么长时间了平安还是一如既往的无私的为朋友们奉献着精彩美文!谢谢你!祝福平安健康快乐!
碧水蓝天
[em]e179[/em] [em]e156[/em] 您辛苦了!我转了![em]e183[/em]
蓝凤凰
[em]e1000058[/em]
♀━☆许个愿
[em]e1000058[/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