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戒台寺景观下篇※

祖国各地

神州第一坛——北京戒台寺下篇
图片

图片
7、财神殿: 
图片
    一般财神殿供关公、赵公明、比干或范蠡,这座财神殿供的是五路财神,东路财神招宝天尊肖升,南路财神招财使者陈公九,西路财神纳珍天尊曹宝,北路财神利市仙官姚少司,中位是关公。
图片
 财神殿前碑:从南往北,第一块,碑首万古流芳,碑身不大清楚:
图片第二块,民国十年的戒台寺灵山路碑记:
图片
 第三块,大清乾隆捌年四月佛诞日立的碑。
图片
 第四块碑,第三个字没查出来,但应是个子异体的酒字,因此应是禁浑酒,入山门。
图片
 第五块碑,光绪三十二年八月二十四日立的,戒台寺创自……
图片
 财神殿前道上的狮虎象柏
图片
狮虎象柏
    狮虎象柏:有千年树龄,树干离地面一米多、高近一米的大树疤,远看向一个虎头,近看是一头大象,树疤的右下部形似狮子头。
    
图片
财神殿前经幢:
图片
    山门殿前方有三座辽元时期的经幢,其中两座为法均大师纪念双幢,造于辽代太康元年(1075),是纪念戒坛创建者法均大师而立。为八面石柱体,上刻尊胜陀罗经咒,是北京地区最古老的石经幢。
    另外一座经幢,十分独特,是辽代经幢座“ 配 ”上元代的幢身。辽幢残件应该是经幢基部须弥座的束腰,幢座的八面上浮雕有八位伎乐天人,分别持琴、琵琶、笛、排箫、笙、贝、拍板等,正在演奏,还有一位伎乐袒上身,赤足,正在翩翩起舞。这组辽代乐伎图浮雕,体现了辽代灿烂的佛教文化。幢身为八面石柱体,正面刻有“故月泉新公禅师灵塔”几个篆体字,其他几面刻有月泉禅师的生平,月泉新公长老是元代戒台寺的住持,此塔立于元至正二十八年(1268)。幢身与幢座不是同时代之物,是1949年后修建时组合在一起的,看上去倒也和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抱塔松戒台寺五大名松之一
   抱塔松:这株古松五米多长的粗大躯干仿佛巨龙一样扭转着“爬过”山门前的矮墙,直向石阶下的辽代僧人法均和尚的墓塔扑抱过去,两条枝杈架在僧塔的两侧,真好象一条巨龙伸出前爪在“护卫”着古塔。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8、千佛阁北侧的牡丹院
    戒台院前下方是一个很大的院落,院内古树林立,植有牡丹,院西有两座佛塔,是辽代高僧法钧和尚墓塔、衣钵塔。
图片
    戒坛院旁边还有一所院落,名为牡丹院,这便是当年恭亲王曾隐居十年的地方。晚清时期,恭亲王奕集军政、外交、皇室事务大权于一身,权倾一时。但光绪十年,慈禧借中法越南战争失利之名,撤销奕一切职务。奕遂以养病为由,来到戒台寺“养疾避难”,留住长达十年之久。
    此间,奕欣出资改建了这座院子,因为院内广种牡丹花,所以人们称之为“牡丹院”。迎门是一座用太湖石叠砌而成的花坛影壁,太湖石中间有一座雕像,应该就是恭亲王。
    牡丹院是恭亲王奕在戒台寺隐居十余年时的住所。风景优美,环境优雅,是戒台寺的“寺中之园”。牡丹院位于寺院中心千佛阁遗址的北面。是清代作为行宫建置的,原称为“北宫”。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至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恭亲王奕被慈禧罢官期间,这里就成了奕隐居之所。奕居住时,又对此院建筑进行了修整,并根据北京戒台寺的原名“慧聚寺”将牡丹院取名为“慧聚堂”。意即“慧心聚集”,故奕袭用此意。到民国时,此院又称为“西山别墅”。当时大画家恭亲王奕之嫡孙溥心畲也曾居于此。
图片
 牡丹院正门(穿堂门),因檐口下沉,施工单位已搭设了护头棚。方便游人进出。
图片
牡丹院    门额
图片
 在穿堂门内悬挂的清代恭亲王奕照片  (1833--1898)
图片
“奕与戒台寺” 简介
图片
    在奕照片的对面墙壁上,悬挂的是“梅兰芳”剧照及简介。梅兰芳青年时代,也曾在演出清闲时来牡丹院小住过。
图片
牡丹院内第一进院落中部的假山
    牡丹院的建筑风格是北京传统的四合院形式与江南园林艺术的巧妙结合。为里外两进院落。院门朝南。一进大门,顿觉步人洞天福地之中。迎门是一个用太湖石砌成的大型假山影壁,其底座是一花坛,坛中石上花红草绿,给人以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之感。这种独具匠心的设计使它既起到了屏风作用,又能自成一景。外院西面,借山势叠石为景,并有盘绕之石阶可信步登攀。上面栽花植树,妙趣天成。其外院东、南两面有曲尺形回廊房屋十四间,清静幽雅,原为亲王侍从居室。
图片
牡丹院内第一进院落西部的假山
图片
    这是牡丹院第二进院落的垂花门,从此门进去,就是一座标准的四合院。晚清时,赫赫一时的朝廷要人恭亲王奕,在“鸦片战争”之后,被专横拔扈的慈禧革掉了议政王兼军机大臣的职务,为了躲避对慈禧对他的进一步迫害,他选择在此院隐居,时间长达十余年之久。在此期间,他在此吟诗作画或随僧人“坐禅悟道”,并出资修复了寺内部分殿堂和院落,对维护戒台寺这座千年古刹起了一定作用。
图片
大清光绪十七年        慧聚堂       恭亲王奕书
此匾额悬挂在垂花门内侧,现挂之匾是仿造原匾新制的。
图片
这是垂花门内的彩画
图片
牡丹院正房
    牡丹院被称为戒台寺“寺中之园”,除了用于宗教活动的殿院建筑外,此院是最为精萃的院落。院内假山湖石错落有致,四面房屋以回廊相连,古雅秀丽,幽邃恬静。院内遍植牡丹,因而得名牡丹院。原来这里有罕见的墨色牡丹和绿色牡丹,现已无存。清乾隆皇帝曾在此驻跸过,晚清时恭亲王奕及著名大画家溥心畲也在此居住过。
图片
东厢房    室内堆放的都是寺庙内的杂物
图片
西厢房
图片
正房与西厢房之间的太湖石景观
图片
    现在院中的牡丹都是后栽的品种,传说乾隆从御花园移植的黑牡丹、恭亲王亲手栽植的绿牡丹都已不知去向了。
图片
正房前的牡丹和西厢房
图片
回廊内悬挂着图片和文字,诉说着此院当年的辉煌历史和有关名人轶事。
图片
右侧抄手回廊全景,在这里悬挂的与戒台寺有关的清代帝王、亲王及子孙、清代大臣等画像及照片。
图片
左:戒台寺简介      右:康熙皇帝画像
图片
康熙帝与戒台寺简介
图片
乾隆皇帝画像
    清高宗乾隆:名爱新觉罗·弘历,是清朝第六任皇帝。乾隆在位期间曾多次游览戒台寺,并在戒台寺留下多处墨宝真迹。说道现在为戒台寺增辉闻名的古木花卉,就必须也要谈到乾隆帝。戒台寺的很多古丁香就是乾隆帝初游戒台寺时,为了给古刹增辉特命人员从圆明园移植过来的。而牡丹院中国色天香的牡丹,最早一批也是乾隆帝命人从御花园中移植于此。乾隆帝尤其喜欢五大名松中的“活动松”,数次为其题诗。
图片
右图:初至戒台六韵     (清)乾隆帝
    名刹近千载,渡河斯偶寻。自来幽胜地,蚤结憩游心。吉马遵山栈,寒禽乱柏林。两峰豁开户,一水宛垂襟。我足忧勤畏,佛无来去今。便教促归跸,余兴寄高岑。
题“活动松”    (清)乾隆帝
    老干棱棱挺百尺,缘何枝摇本身随?咄哉谁为挈其领,牵动万丝因一丝。
图片
曹寅诗一首
马上望戒坛    (清)曹寅
白云满山谁打钟?马首西来路不逢。即此相看如一梦,因缘还欠戒坛松。
图片
张之洞照片
    张之洞(公元1837--1909年):字孝达、又字香涛,号壶公,晚年号抱冰老人。清末重臣,洋务派的首领。公元1863年授山西巡抚,从此开始大力从事洋务运动。在其从官时,在各地筹建官办新式企业,成为后期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张之洞当年来戒台寺游玩之时,被寺内古柏苍松深深吸引,并写有一首著名的《戒台松歌》,诗中写到“十松庄严皆异态,各个凌霄斗苍黛”,给十大名松以很高的赞誉。
图片
溥心畲照片
    溥心畲(公元1896--1963年):名儒、字心畲,别号西山逸士。他是清末恭亲王奕的次孙,曾以画名与张大千并称“南张北溥”。他在传统山水画法度严谨的基础上灵活变通,创造出新,开创自家风范。他在画中营造的空灵超逸的境界令人叹服。
    随着奕晚年隐居戒台寺,溥心畲的父亲载滢也常住戒台寺,溥心畲在戒台寺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因此他的很多山水画杰作都取材于戒台寺外的景观。一幅《秋山图卷》,画的正是秋天戒台寺周围的群山:丹枫古刹、意境万千;一般人想也很难想象得出那样的绝妙之笔,因而被后人誉为“神品”。
图片
溥心畲的画作
图片
    左侧抄手回廊全景,这里展出的是戒台寺名碑拓片和与戒台寺结下了不解之缘的京剧名家谭鑫培、杨小楼、马连良照片。
图片
(辽)故崇禄大夫守司空传菩萨戒坛主法均大师遗行碑
    此碑坐落于牡丹院(后花园)之西北角,汉白玉石质,位于法均衣钵塔和灵塔之间,坐北朝南,碑首雕刻精美,碑趺为黄砂岩,龟形极为罕见,为北京地区最早的龟趺之一。  此碑始建于辽代大安七年(公元1091年),意为纪念辽代高僧法均。碑文中记载法均“前后受忏弟子五百余万众,”可以想见法均在辽代佛教界的地位和声誉之高。法均卒于辽大康元年(公元1075年),享年55岁。戒台寺现存有其舍利塔和衣钵塔各一座。《全辽文》卷八和《辽代石刻文编》都有该碑的录文。
图片
(明)赐万寿禅寺碑
    此碑坐落在“天王殿”前南侧(鼓楼北),为青砂石石质。明正统七(五)年(公元1442年)四月初八立。该碑浮雕龙首,方趺镌刻大海植物,霸下火焰须。碑文中记叙了明代初期,王镇、阮简等募集宫廷众衙门资金,对戒台寺进行了长达七年的修建过程。此碑是明英宗将寺赐名戒台寺(时称为“慧聚寺”)为“万寿禅寺”的历史见证,戒台寺从此也从律宗走向禅宗。
图片
(清)康熙御制禁止采煤碑
    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康熙帝巡视西山留住戒台寺时,发现寺周诸山产煤,土著山民挖矿采煤,对戒台寺危害极大,以致于庙宇损坏、禅林危机,特降旨禁止采煤,并立此碑于山门殿之前。
    此碑汉白玉石质,康熙御制,满汉文字合璧。这一通碑上承载了三个龙子(螭龙、赑屃、霸下),浮图为赑屃,碑首二螭龙戏珠,阴阳两面共浮雕24螭首;碑四周雕行龙。碑阳文字全文 200余字字迹清晰。但龟趺(霸下)已残损。
图片
(清)恭亲王重修万寿禅寺戒坛碑
    此碑建于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坐落于“千佛阁”遗址前北侧。汉白玉石质,龙首云托。方趺、浮雕前面为龙、后面为凤。
    此碑雕刻方式极为传统,主碑前后各雕刻有12赑屃;龙首为二龙戏珠,共四龙。碑趺前二龙,碑侧各一龙。趺后面为单凤图案,后世推测可能是摄于慈禧太后的威严,刻意为之。主碑两侧各一浮雕龙,全碑共计34条龙。碑的图案均为浮雕。碑文中称赞《康熙御制禁止采煤碑》为“名山之护符、禅门之宝诰”。
图片
京剧名家谭鑫培剧照
    谭鑫培:本名金福,工老生。他为京剧中老生的表演艺术开拓了新的天地,影响深远,在京剧史上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半个多世纪以来,很多京剧老生都宗法于他,世称之“谭派”。据戒台寺保留的资料记载,谭鑫培在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春,在戒台寺住持盛老和尚的座下求受五支净戒。由于谭鑫培颇谙佛理,人们尊称他为“谭居士”。他受戒后,多次捐款修建寺内殿堂。正是由于谭鑫培与戒台寺有这种关系,谭鑫培在生前曾跟盛老和尚的弟子妙老人提出,死后将遗体安葬在戒台寺的想法。妙老人深知谭鑫培信佛的初衷,同时根据他对戒台寺的贡献,愿拿出属于戒台寺的香火地12亩,给谭修墓,并在墓园内植了几百棵柏树和杨树,并在墓园转角处立有青石界碑,上刻“英秀堂”,现位于门头沟区永定镇栗园庄村北。从戒台寺到谭鑫培墓地约八公里,可沿着京昆路到石门营环岛向北约 600米,右转进入美安路,到上园路口右转200米后,在路口左转,约150米出路北即是。
图片
京剧名家杨小楼剧照
    杨小楼(公元1838--1938年):名三元,是杨月楼之子、谭鑫培的义子。习武生。杨小楼在京剧艺术上继承家学,同时博采众长,打下武生表演技艺的全面基础,逐渐形成独树一帜的“杨派”,他与梅兰芳、余叔岩并称为“三贤”,成为了京剧界的代表人物,享有“武生宗师”的盛誉。由于受其义父谭鑫培的直接影响,杨小楼十分注重戏曲唱功之中“气”的修养,看重戒台寺极佳的气场,所以也常来戒台寺小住,颐养心修,练气修身,为以后唱功的不断成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
京剧名家马连良剧照
    马连良:字温如,北京人,工京剧老生。马连良的演唱以谭鑫培的唱腔为基础,结合本身条件,吸取各家之长,大胆突破传统,创立了与众不同的唱法。他以独特的风格,为京剧开创了一代新声,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唱的“马派唱腔”,丰富了京剧老生的唱腔艺术。
    马连良生前很喜欢戒台寺,是戒台寺有名的施主,闲时常来此小住,和寺院内的僧人关系甚好,常与戒台寺高僧谈禅修心。1930年马连良游戒台寺时,特地在寺内御碑前留影。
图片
静谧的牡丹院,虽然斯人已去,然而映阶碧草自春色,满庭花木尚芬芳。图片
古丁香
    古丁香:戒台寺共有丁香 1130棵,树龄在200年以上的就有20多棵,如此古老的丁香,即使是在故宫的御花园也才仅有两棵而已。戒台寺的丁香古老、高大、粗壮、芳香、树形多样、数量众多,在北京地区是首屈一指的。
图片
9、辽塔:前是法钧大师衣钵塔
    坛院所在的平台下方,有两座塔,分别是创立戒坛的开山法师法均的衣钵塔和灵塔,均为明代如幻律师重新筑坛时所建。两座塔均为实心密檐式砖塔,北边的是墓塔,为七层八角;南边的五层八角密檐塔为衣钵塔。两塔之间有辽代碑刻,为京西最古老的碑刻。
图片
 后面法钧大师墓塔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0、后花园,朱自清小院:朱自清雕像旁的景观石上刻写着朱自清“潭柘寺戒台寺”选段。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1、地藏殿院:
图片
 
图片
 院内地藏殿前立有重建地藏院碑记:
图片
 院内地藏殿前立有重建地藏院碑记:
图片
  地藏院内莲花松:
图片
莲花松
    莲花松:在地藏院内有一棵壮观挺拔,树干粗壮笔直,直指苍穹的古松,它树枝有的向上,有的横生,枝条匀称,层次分明,如同一朵巨大的莲花,由此得名。
图片 院内主殿地藏殿:
图片
 院内主殿地藏殿:
图片
 地藏殿内的地藏王菩萨:
图片
 地藏殿内墙壁上的十大阎罗王彩画:
图片
 地藏殿内墙壁上的十大阎罗王彩画:
图片
 地藏殿内墙壁上的十大阎罗王彩画:
图片
 地藏殿内墙壁上的十大阎罗王彩画:
图片
 日光殿:
图片
 日光菩萨,本是药师佛的左胁侍,在这儿,单开了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日光殿内,墙上的壁画:
图片
 月光殿:
图片
 
图片
 月光菩萨,又名月神,本是药师佛的右胁侍,也在这地藏院内开了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月光殿内,墙壁上的彩绘:
图片
12、戒台寺寺院门对着的“钟亭”:钟亭院门:
    地藏院外有有一座大钟亭,原是地藏院的附属建筑。钟亭为卷棚顶,四根支柱呈八字形叉开斜立,式样别致。在亭内原挂有一口明景泰铜钟。
    大钟亭位于寺院东北角六米多高的台基之上,前方东望北京城,居高临下,毫无遮拦,所以钟声穿得很远,据说戒台寺的钟声在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
图片
钟亭院内平安聚宝缸:
图片
钟亭旁的金钱棚:
图片
 
图片
 戒台寺大钟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钟亭内悬挂着大明景泰年间铸造的大钟:
图片
 大钟亭前的古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