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家庭靠男性养家 给爸爸们的保险攻略
玫瑰日志
男性扮演着丈夫、父亲等角色,在我们传统观念里,是家里的支柱和主心骨。父亲这个角色也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
和讯网针对父亲节的做的网络调查“男性赚多少钱才能撑起一个家?”共有13964位网友参与调查。其中男性占84%,女性占16%。通过调查发现,在家庭中,男性收入占比超过80%的网友占投票总人数的28.87%,收入占比在50%-80%之间的网友占48.87%,接近五成,可见男性仍然是家庭的重要经济支柱。
另外,关于“男性赚多少钱才能撑起一个家?”,其中超过五成的网友认为每年需要10-30万元,达到55.04%,20.15%的网友认为需要30-50万元。
可见,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家庭责任的增加,男性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那么,如何给我们男同胞减压?
曹青杨:俗话讲父爱如山,男人的责任特别重,特别是现代对于男性的要求就更高了,不光是有爱,还是家里经济上重要的支柱。男性除了是家里财政收入者,还有一个就是理财(财务的安排),安排里面包括我们需要通过你的合理投资和你资产的配置,包括我们说像保险,特别是寿险,在你的整个资产配合和组合上也需要把保险放在里面,不光关注收益,还要关注基本的保障,以抵御这方面的风险。
主持人:和讯的调查也应征了这点,在家庭规划中,34%的网友认为应该首先考虑家庭成员风险保障,32%的网友认为应该首先考虑家庭资产的升值。我们不难看出,家庭成员的风险保障已经和理财需求一样,成为引起老百姓重视的两大话题。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去呈现了另一番景象,我们来和讯编辑在街边的随机采访:
从实际的投保情况来看,相关数据显示,男性的投保比例确实要比女性低十几个百分点。专家对此也有他的见解:
曹青杨:从意外发生率大家也能够看出来男性高于女性。当然跟男人的天性,喜欢一些冒险,喜欢各种各样的运动有关联。另外,重大疾病方面的发病率,男性也远远高于女性,它更多的也是因为生活习惯和生活行为。
男人要增加责任感,实际上就是有更多的风险意识,因为我们很多的男性,风险意识不足。这个风险意识包括对自身的风险意识,要提早预防,和对家庭的风险意识的防范。
主持人:从专业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
1、 男性的意外事故的发生率远高于女性
2、 重大疾病的概率高于女性
3、 男性的预期寿命也要比女性短大概6年
所以说,误区一:认为男性工作能力强,不急于买保险,是错误的。事实上,男性比女性更需要保险。
另外一个焦点,在家庭结构中,尤其是工薪阶层,不具备每个成员都购买保险的条件下,我们需要优先给谁投保呢?继续来看和讯编辑的随机采访:
主持人:认为孩子的自然风险更大,同时在一般家庭中孩子的开销和未来的资金需求也是最大的,所以看似理应优先给孩子投保,这种观念是正确的吗?
曹青杨:像对孩子的问题,有这样一个现象,就是在保险合同的关系人里有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受益人就是最后保险金的领取人,就是他享有领取权,很多的家庭都是把孩子作为保单的受益人,如果夫妻两个人投保,一般来说就是把孩子作为受益人,这个概率是很高的,应该是超过80%。这个爱对孩子来说应该是足够了,就是很奇特。
但是如果作为被保险人的情况又不一样,从风险角度来看,其实男性的重疾风险和意外风险肯定要高于我们说的小孩,我们如果要投保的话,我个人建议其实应该把自己作为被保人更好,就是男性自身。
主持人:误区二:家庭结构中,先给孩子投保。 是错误的。正解:优先给承担家庭责任最大的人投保。
往往这个重任是落在了我们父亲的肩头。我们在给男性投保的时候,需要把握哪些比较大的原则呢?保费占到家庭收入的什么比例是比较适合的呢?如何来确定保额?我们来听听专家的建议。
曹青杨:我们说量入为出,因为保险从功能上来讲,是不完全和基金、股票、银行理财产品完全类同的,它有理财方面的部分功能,更多的是保障的特性。我认为如果从资产组合结构来讲,通常不要高于年收入的30%,比如10%—20%应该就够了。。
主持人:在确定保额方面,您能不能给我们算一下账,多大的保额是一个比较合适呢?
曹青杨:这个概念现在也不是很合理。因为我们销售方面做过一个类似的测算,比如说给人家保险建议,我应该保额是多少,一般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以你年收入的十倍来做一个基础测算,大致是这样,这种情况下目前看是不够了。就包括我个人,我1997年买的重疾险,当然也是我参与开发的,老康宁第一代,当时我的保额是10万,1997年到现在过去了15年,现在一看保额很低了。
主持人:通胀算在里面,这10万是非常低了,不能满足基本需求了。
曹青杨:我需要加保了,可能我估计得一年收入的20倍,但是这也不能完全类同,因为这些年收入的增长也很快,所以,我想还是要不断的审视,不断来回顾一下我以前的保障计划,是不是够了,不够再去加保。
主持人:因为在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的国家,物价在涨,CPI都在涨,其实很难去恒定我的保额到底是多少,也没有办法去预测,我们只能根据变化不断的去调整。
80、70、60爸爸们的保险规划
主持人:针对不同年龄段来说,我们有不一样的风险和需求点,我们在给父亲做保险规划的时候也会要考虑到不同险种的搭配和组合。
首先,针对80后年轻的奶爸:
1、 目前事业刚刚起步
2、 家底还不丰厚
3、 房贷车贷
4、 需要一定的现金流
这种情况下,要优先考虑哪方面的保险?
曹青杨:比如说像刚成为父亲的这些男性,他们的生活压力和责任应该是比较重,这个时候在职业的起步阶段,我个人建议可以买一些像重疾,因为重疾里面还分终身和定期,可以先选择定期的,保费支付尽量少一点,自己承受能力的限度内,将来收入高以后再去补。
理财方面的产品,因为保险也有类似理财的功能,但是这部分的产品,我个人建议也不要太多,因为更多的还是考虑你的对收益的预期。
主持人:针对70后、60后,中年男性
1、 事业中承担重要较色
2、 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3、 但来自事业和家庭的压力往往是最大的时候
4、 父母赡养、孩子教育
如何进行保险规划,购买哪类保险?
曹青杨:针对这类人群,我想从保险的职能只能满足一部分,不能全部满足。最近我们越来越的人关注比较敏感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养老问题——我老的时候能不能有尊严的活着。现在包括整个国家的社保也有政策方向,比如说延长退休年龄到65,谁知道会不会延长到70,延迟退休是一个趋势。
另外,我们大致也知道社保在养老方面叫低水平广覆盖,所以我们不能预期过高,它是保障你基本生活需求,这样的话,我就肯定要考虑我养老的时候怎么办,包括我自己也担心,20年后我一个月能拿到多少钱,我能不能体面的活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曹青杨:我个人建议,如果这个时候合理的安排应该可以拿出一部分的资金去投保一些年金产品,特别是养老年金产品,这样就更侧重于未来,我们说年老退休后,通过年金来弥补你的退休金和弥补你的社保金的不足,提早做一个安排。
另外,作为父亲也可以考虑, 70后的孩子应该是上学的阶段,提早为孩子储备教育金这类的保险,对孩子在不同的教育阶段,中国在保险方面会有一些相应的教育金产品会给他做一些财务上的补偿。
主持人:针对50后,慢慢步入晚年
1、 儿女已经就业
2、 生活压力也减轻
3、 考虑的是养老和重疾的风险防范
这个年龄段的男性是否还可以购买重疾和养老类保险?是否有年龄限制的?
曹青杨:比如说最近我们推出的康宁也考虑这个问题,我们把上限投保年龄放在65,就是兼顾的老年人的需求。保险产品是考虑风险因素,根据生命表、重疾发生率表来去推算产品的费率。那么,针对50多岁、60多岁的年龄群,他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会比较高,会影响产品保费的高低,所以很多公司就把高年龄排除在外了。
主持人:现实中,老年人投保是否会产生保费倒挂的现象?
曹青杨:在死亡责任方面,投保人如果年龄很大,那么他的死亡发生和重疾发病率是比较高的,我的费率和收的保费和我承担的责任可能之间相差的余地会比较小。
但是,比如年金产品,老年人是可以考虑购买,它更多的责任是一种生存责任,在未来约定的给付时间内,你生存我就给你它的年金给付,按年来给。
主持人:中国人非常注视储蓄,一个是为了养老,另外就是为了应对重大疾病花销,尤其目前我国的医疗资源非常紧张,对于男性来说,多发的重大疾病有哪些?
曹青杨:从大致来看,重疾发生率比较集中的主要是心血管、脑血管和癌症,这三个方面都是跟男性的生活习惯有关系的。比如说现在的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这些都对脑中风或者急性心梗影响非常大。另外,现在肾衰竭在重疾里面已经提升到第四位了,它是跟糖尿病不断的攀升有关,会最后引发为肾衰竭。
总体来说,男性的重大疾病最多发的是胃癌、肝癌、肺癌和前列腺癌这四种。
我们国家有一个特征,就是说咱们是乙肝的高发区,全国应该有10%的人口大概是乙肝病毒的携带者,而乙肝的病毒携带者中肝癌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两百倍,应该是非常高的,所以如果有肝癌病毒携带,自己要特别的注意。乙肝除了我说的病毒携带之外,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喝酒,还有吃一些高脂肪的东西,不运动等这些都是有关的。胃癌这些年也是跟我们的饮食不注意都有关。
主持人:在患有重大疾病的时候对我们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打击,病人要承受比较大的痛苦外,同时面对动就几十万的医疗费用,普通的家庭是很难承担的。在这种情况下,重大疾病保险确实未雨绸缪,防范风险很好的一个依托。那么什么是重大疾病保险呢?
重大疾病险,是指由保险公司经办的以特定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心肌梗死、脑溢血等为保险对象,当被保人患有上述疾病时,由保险公司对所花医疗费用给予适当补偿的商业保险行为。
看到刚刚的介绍,我们会有这样的疑虑,在重疾险中可保病种象恶性肿瘤、脑溢血等,都是比较严重的病症或者是严重的时期,但是在病患前期,保险是否可以发挥用处呢?专家告诉我们,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推进,重疾险逐步引入了轻症的概念,就可以化解我们疑虑。
曹青杨:轻症也是在境外开始的,它引发了整个重疾险的创新。
比如说像我们以前的心脏搭桥手术,发生比较严重的心脏问题,现在直接做搭桥的已经不多了,而是直接做支架,它是一种微创手术,它这个手术一个是简便,二是价格相对便宜。由于医学技术的发展减少了搭桥这类的手术发生,所以现在的重疾险产品引入了轻症的概念。针对这样一些并不是很严重的重症,包括它的治疗放在前端,如果你发生了这种轻症,保险公司先行赔付。
有的公司不叫轻症,它叫多次给付,或者叫提前给付,其实概念都是类似的,就是先给你保额的20%,或者我应该给付重疾的20%,先给其中的一部分,将来再给80%,我们的新康宁也是这样的方式。
主持人:在购买重疾险的时候,保监会要求的可保25种重大疾病,但是,我们看到各家保险公司都推出了覆盖更多病种的保险产品,对于我们来说,是不是可保的病种越多越好呢?我们继续听听专家建议:
曹青杨:重疾现在的定义,一开始推的时候曾经也引发过一些争议,我们引用的因为都是台湾、香港的条款,它里面对于这些重大疾病的描述,有一些术语跟大陆并不完全一致,所以后来行业协会就给它规范,我们现在是统一的,就是这25种。但是现在的趋势是大家突然发现好像这个不够了,我应该增加卖点,所以就增加了越来越多的病种,现在有30种、40种,越来越多,都在不断的增加。
形式上我认为应该创新,因为在现在重大疾病的产品,国际上已经第三代了,它一直在演化,特别是引入轻症的概念,就是原来没有列入重症的这样一些疾病我们首次引入,就是让你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主持人:刚才曹总也是多次提到了我们公司新包装上市的新康宁这款重疾险,我知道原来的老康宁应该是市场上非常热销的一款产品,因为我们从三大保险公司的年报报表里面我们看到,15款热销的产品,只有一款是纯保障的产品,就是我们的老康宁。
曹青杨:对,最早的老康宁。当时也很特殊,因为我们整个寿险行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自己的重大疾病表,我们当时用的也是台湾的表,现在国内各家公司用的也都是香港的、台湾的,包括在保险公司提供的其它地区的数据,都不是自己的表。我们今年5月份新推的2012新康宁是首次用我们自有的重疾发病率表,现在目前只有我们一家有。
主持人:我们的客户群也比较大,采集数据和样本也比较多。
曹青杨:这里参考引用了我们3000多万张单的样本,40多万条的出险记录,我们是根据这个作出自己的经验表,所以这次新康宁首次采用了这个研究成果。市场反映非常好,也是因为据于新的经验表,在产品的定价方面我们比较合理。
主持人:那新康宁重新上市以后,我刚才听了曹总介绍,我简单的概括一下,它的优点:第一,它使用了最新的经验表,所以它的定价是更加合理的;第二,它的可保病种扩大到的40种,比原来的25种增加了十几种多发的病种;第三,包含了轻症这块的。
主持人:我们在购买产品的时候发现,有些产品是纯消费的话,如果没有出险的话,我所交纳的保费是被消化掉的。但是有些保险产品是带有理财功能的,在提供保障的同时,还可以反本同时附带分红。
那么,我们到底是购买纯消费的保险产品,还是带有理财性质的产品呢?如果具有一部分理财功能,它的收益情况又如何呢?
曹青杨:像这些年的分红两全,这类体现返本特性的产品热销了十来年,或者叫行业引导,或者叫行业迎合消费者的期望,就是希望我买保险的时候我还有更多,起码要还本,并且有收益,这是这些年主要的卖点。
因为我们保险是一个长期的资产配置,但是大家看收益的时候往往就看近几年的,他不会关注那么远。保险是一个长期的责任,不可能做的那么激进。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也是近年为什么大家在提转型的概念,并不是说分红两全产品不做了,分红两全你要对它有一个合理的预期,不要把它直接就当成高收益产品。
主持人:如果从期限来看,我们没有办法单纯的拿保险产品的收益去跟其它的产品做类比,因为其它受益的产品期限更短一点,保险产品是满足你20年甚至30年,或者终身的需求,从这个角度考虑可能会更客观一些。
曹青杨:从长期的角度,你考虑它有一个合理的收益,它不是最高,只要它是稳健和合理的,我认为你就可以接受。但是你要是把它当成收益最高的投资品种,那就错了。
主持人:还是应该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考虑,就是不要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我有短期的投资,我要求它的收益比较高,同时我也有一些基础的、稳健的长期投资。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的全部节目。预祝全天下的父亲,节日快乐,在关爱家人的同时,也更加关注自身的风险和健康。谢谢收看,下期节目再见。
文章评论
如风【拒聊】
周末快乐 愿我的问候给你带来新的一天的喜悦 [em]e163[/em][em]e16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