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轶事—父亲回忆录的记忆和传说

个人日记

  

传说与记忆中的爷爷奶奶

一:家族宗支

余祖籍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场(永强)七甲(今沙城镇),系温州项氏宗支聚居地。太公(十四世祖)项邦凤,育有三子,大祖父项钱魁,字伦元号壁卿,享年56岁故。育四子一女,大伯德金外出不知去向,留有一聋儿,寄养姑姑家,后随大表姐,至终无后。二伯父德效,迁居外地,据说先到衢州后到建德一带,终无音讯。三伯父德勤,领养一子,早夭,后迁居二都南门外,以养猪为生,后三伯母住青山敬老院至终。四伯父德镳,学邻居手艺,以扎纸人,丧事品为生,无后,老年娶白水女,带来二男一女,大儿小名“大脚”,育有四男一女,二儿阿有无后,姑姑从小寄养我家,爷爷将她养大并嫁二都城内王步青,育有一女一男,大女儿嫁山北,儿子王奎明和我父亲同时留学日本,回国后同时抗日参军,后移居上海,解放后无来往,姑姑以我家为亲,节日往来,拜年送礼,甚是亲密。

   三祖父项钱伦,享年54岁,娶妻带大儿领弟,后改名德钦,后又育二男,老二德庆早亡,三儿德进,小名“阿三儿”入赘八甲,仍姓项氏,育有一男二女,大女儿玉霄,嫁二都庙上王家,玉霄虽无文化,生性聪明能干,妹夫老实厚道,寡言,没有什么能力,全仗玉霄活动能力,建家立业,育有二男二女,大儿岳云小名“阿五”年轻时以开岩为生,后受伤与妻开馒头店,育有二女一男,二儿岳友打工度日,妻开一小店,经营百货食品,二孙女海霞与外孙女春燕就读杭州的大学。来往甚密,儿子宗椿小名“阿甲”,育有四男一女,大孙女星河就读浙江工业大学,亦有往来。二女云霄嫁南桥王家,中年丧,向无往来。三婶健在时,常去探望。

二:身世与家庭成员

1:记忆中的爷爷奶奶

祖父项钱鑫(殿兴),字庆祥,号祯卿,生于咸丰丁己年(1857217日)已时,属蛇,七甲宗族第十五世,自幼丧父,三岁时曾祖父领兄弟三人以做佣人度日,生活十分艰苦。祖父排行第二。成年后,体格健壮,农活精通,克勤克俭。至四十岁才成家立业,走街串巷做过货郎。后跟人学徒卖布,遂认得几个字,能记账簿并学得打算盘。祖父娶有两个妻子。大祖母朱氏,生于同治甲子年(1864727 日)丑时,属鼠,生二男一女,男德祺、德仁,均早逝,女即我大姑母,大约出生于1893年,嫁于新城廪膳生王师旦长子王伯聪。大祖母病故后,祖父娶南原庠生张鸿年之女张月英,既是我的亲祖母,育有二男二女,祖母生于光绪己卯年(1879123日亥时,属兔,亲祖母是闻名的大美人,不但长的好,他的小脚三寸金莲最受人赞美,比祖父小20多岁。祖父六十岁后,遂置有薄田四十多亩,五间宅院,后在六甲(大摊垟)建造别具一格的坟墓,有看坟屋3间,前有鱼池,后有高大林木,四周种植罗汉松,属永嘉场之最。为培养儿子上学,不惜重金,伯父学医至医校,即浙江医大前身。父亲留学日本,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白发人送黑发人,失子之痛,身心受到极大的打击,80岁后为七甲项氏家族族长公,于19477月去世,享年93岁。

图片

祖母张月英兄弟排行第三,上有两个哥哥,大舅公张鸣竹是个读书人,有功名,乡试及第,表叔张祥琨是我小学六年级的班主任,后娶二都庙上王夫之女,多年未育,其妻妹又嫁于他,婚后二人都有生育,后无往来。2003年曾去探望。二舅公张仲祥早逝,表叔张光藻开中药店,祖母每逢过节拜年,都会带我,每次都会去店里吃些甘草乌梅,他家有表兄崇煊、崇禧、崇恺、崇权和表姐香菊,崇煊曾是我小学老师,崇禧亦为教员。崇恺从政,崇权从父业学医,后成为温州骨科名医。可谓是书香门第之家。祖母却不识字,刚刚起色的家,由于伯伯父亲的去世,家境逐渐败落,祖母便虔诚信仰菩萨,吃素念经,勤俭节省,靠田租维持一家生计。她重男轻女,极力阻止姐姐们上学,祖母1961年去世,祖母去世前,小儿阿罗出生,祖母每日看着重孙微笑,项家有后,倍感欣慰,享年83岁。

 图片

2:祖父发家的传说

祖父做货郎,学徒买布,后怎么发家致富不得而知,传言祖父身体健壮,勤劳节约,生财有道致富,也有传言祖父得一笔外财而致富。一次和志学回温州,由于志学生病住院,偶遇同病房一位前街的女病人,闲谈之间,她自称非常了解七甲项氏及我们的家庭,并叙述了一个传闻。传说,当爷爷还非常贫穷的时候,常上度山头砍柴卖柴,有一天砍柴时,遇到几个人鬼鬼祟祟的人,爷爷躲藏并偷听了他们的谈话。原来这几个人是一帮强盗,不知从何处打劫来一批银元,可能由于风声紧,便将银元暂时埋在山头,待风声过去,再来取回。当这些人走后的第二天,爷爷就将银元挖出拿回家中。聪明的爷爷并没有马上使用,而是将它埋在家中,家中依然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照样砍柴买柴。哪些强盗也曾怀疑过爷爷,因为当时曾见过爷爷去过现场,但调查家境,发现爷爷家依然贫穷,所以认为爷爷不可能拿走银元,否则一个一贫如洗的人得到外财起码会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过了多少年后,那些人不知所终,人们都已经忘记此事,此时爷爷才取出来购买田地,置办家业,成了富裕之家。当然,传言只是一个传说而已。

3祖坟

祖父聪慧,知道文化的重要性,发家后,不惜重金培养儿子,但也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认为是祖上积德,遂在家乡修建了一所别具一格的祖坟。一般坟墓都修建在山上,而祖父修建的墓地则选择在六甲(大塔垟)的平地上,该地原来是一片荒芜的村落,是一个乱坟岗,有丢小孩的大墓坑。我家祖坟的规模和式样,在永嘉场可谓首屈一指,墓前有一水池,呈八角形,由石栏杆围着,池中养有各种颜色的锦鲤,西边有房子三间,,由守墓人阿元伯伯居住,坟顶上由石灰抹压,平整光滑,坟后有一甬道,宽约一米有余。墓后堆土高数丈,以高大的松、杉、柏树为主,辅以多种果树,墓地两侧、西边进入墓地及住房的两侧,均种植罗汉松,秋天瓜果挂满枝头,香甜可口。和我家紧挨着的是七甲公傅先生的墓地。我家祖坟有爷爷、二位奶奶、大伯。

解放后大跃进时期,生产队为了扩大种植面积,而将坟墓推平。在哪个激进的年代,地主阶级的东西都属于封资修,况且当年父母早逝,姐姐参军,我也在北方工作,家里无人做主。坟墓推平后,石料与棺木盖板被村里人拿走盖房,三间房屋由于无人居住而倒塌。80年底,由亲戚帮忙,将遗骨置于瓮中,迁至二都上朱垟。

图片

4记忆中的守墓人阿元

守墓人阿元,我称他伯伯,不知何许人也,只知早年在杭州干过事,无房无地,祖父送他几亩薄田,让他居住墓地的房屋,阿元伯伯便帮看守墓地,并在坟屋边种地养公猪为业。有过老婆,老婆带来两个儿女,女儿出嫁后,老婆病故,便独自居住在墓地的房内,直到解放以后。据阿元伯伯口述,有一天突然飞来了一群有几十只乌鸦,停在坟前水池四周,叫个不停,大约过了几个时辰,又突然飞走,然后再也没有出现,这种现象后来一核对,正是我父亲在西安临潼华清池去逝的同一天,也许是个巧合,也许就是个奇迹。

 解放后由于我们一家搬到温州市,至1958年,坟上树木被伐练钢铁,村里人逐步挖去青石板盖房。当时也有人劝他搬出去,他说一定要等我回乡对我有个交代,执意不离开。六十年代,孤苦伶仃的阿元伯伯收集了一些金元劵(解放前夕很无价值的纸币),想在去世后作为冥币,由于受潮,有一天在艳阳高照时拿出来晾晒,被歹人看见,误以为是钱币,被半夜入室抢劫并杀死了阿元伯伯,抢钱时才发现是金元劵,一文不值。由于伯伯独居,无人来往,不知过了多久,才被人发现,发现时耳、手已被老鼠吃掉,可怜的孤寡老人就此离去,令人惋惜。

文章评论

阿侉

家谱摘抄。 很多年我家也收到一大卷家谱,也有我的名字,这是改革开放后又一时兴。意在光宗耀祖,传承优良。我后发现一代不如一代。[em]e120[/em]

叶子

续写家谱是一项大工程。

古 月

学着知大,要不也开始写写胡氏家族[em]e113[/em][em]e113[/em][em]e11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