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产航母相比辽宁舰将有全新改动:5艘航母呼之欲出
个人日记
07-09 14:06
马岛战争对中国海军的航母仍有典型借鉴意义,因为它以少量航母对付一个中等国家的岸基航空兵,取得战场制空权后完成夺岛登陆战役。然而,时间毕竟流逝,制海权和海上制空权都绝非静态概念,在多大范围海域,多长时间内,从何种对手手中夺得制 海和制空权,牵涉到不同的战略。
航母当然是对抗航母的上佳手段,但近期与美国发生航母间的对抗,对中国要求过高。即使为阻止美国航母战斗群在台海危机时的干预,中国也更倾向于采用远程反舰导弹、先进潜艇和苏-30战机等非对称手段。
不少人把航母提升到保卫大国海上交通线的高度,并与突破第一岛链紧密联系。实际上,这更加不只是对中国航母,也是对中国海军提出了还不现实的目标。
仅以保障马六甲海峡战时的畅通为例,就意味着中国整体战略影响力、力量投送能力、远洋作战能力必需有全面、根本的变化。
因而可以想象,近一个时期内,航母对中国海洋战略的价值仍在西太平洋,第一岛链以内。航母的作用将更多集中在保护水面编队上。
如果面对对方岸基战斗机,或者面对周边国家也可能获得的F-35舰载机,中国航母使用起来将更为谨慎。
可以预见,随着F-35B/C型的成熟和出口,包括日本在内的一批美国富裕盟国将率先拥有复兴可搭载固定翼战斗机的中小型航母的条件。
马岛战争对中国海军的航母仍有典型借鉴意义,因为它以少量航母对付一个中等国家的岸基航空兵,取得战场制空权后完成夺岛登陆战役。然而,时间毕竟流逝,制海权和海上制空权都绝非静态概念,在多大范围海域,多长时间内,从何种对手手中夺得制 海和制空权,牵涉到不同的战略。
航母当然是对抗航母的上佳手段,但近期与美国发生航母间的对抗,对中国要求过高。即使为阻止美国航母战斗群在台海危机时的干预,中国也更倾向于采用远程反舰导弹、先进潜艇和苏-30战机等非对称手段。
不少人把航母提升到保卫大国海上交通线的高度,并与突破第一岛链紧密联系。实际上,这更加不只是对中国航母,也是对中国海军提出了还不现实的目标。
仅以保障马六甲海峡战时的畅通为例,就意味着中国整体战略影响力、力量投送能力、远洋作战能力必需有全面、根本的变化。
因而可以想象,近一个时期内,航母对中国海洋战略的价值仍在西太平洋,第一岛链以内。航母的作用将更多集中在保护水面编队上。
如果面对对方岸基战斗机,或者面对周边国家也可能获得的F-35舰载机,中国航母使用起来将更为谨慎。
可以预见,随着F-35B/C型的成熟和出口,包括日本在内的一批美国富裕盟国将率先拥有复兴可搭载固定翼战斗机的中小型航母的条件。
随着无人舰载战斗机甚至潜载战斗机的问世,美国自身也将拥有更加灵活、丰富的海上航空能力,并控制该技术的出口。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由于无人机概念上的门槛并不高,其在地面战场的应用远远不算美国的专利,但无人舰载航空联队在运转和作战上的难度。
将主要集中在C4ISR(指挥、控制、通讯、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上,这显然正在为下一轮的海上制空权竞争划定新的高度。
这些航母新趋势的加速演进,以及由此引起的周边作战对象的变化,都是中国必须注意的。目前,F-35的首批用户尚远未成军,但未来航母或大或小的甲板上将穿梭什么样的身影,已经影响着所有关于航母的思索。
可以肯定,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中国航母既会继续受舰载机引进或开发进程的决定性影响,又会因战略环境和新技术革命的演变,而具有很强的摸索和试验性质。
拥有实用的航母战斗群,即使是10年之内可以期待的事,但这绝不是终极目标,未来战场的主动权才是。
可资借鉴的是,美国在战略空运与海外基地、航母与战略轰炸机、航天飞机与运载火箭、载人航天与自动行星探测、空间站与月球基地等诸多战略问题的主次关系或取舍上,评估、定位、变化和创新从未间断。
作为大国之躯,航母只是宏伟而精妙的金属外壳,它们的问世,最大的意义在于检验中国大国战 略、科研体制和工业水平能否真正完成现代化的质变。
作为一个新兴大国,大国之路注定不只是物质符号的搭建,方法的智慧将是21世纪大国地位的灵魂和不竭源 泉。同时,学会持开放、理性和客观的心态看待这一历程,本身就是一个大国国民应有的心态,其重要性不亚于一艘航母。
另外,中国在思维方式上还必须挑战一下自己:面对美国占优势的航母,中国选择了以“非对称手 段”将其“拒止”于远海的策略,面对中国新兴的航母。
美国现有的航母固然拥有对抗的优势,但既然中国也为“反(美国)航母”引入了“非对称”,已20年未考虑过遇到航母对手的美国,是否也会动员更多手段,压制和打击中国航母?而航母的生存力较弱,这是和核潜艇不大相同的特点。
显然,即使我们不用“迷茫”这样的词,中国航母发展战略的“风险”仍是赫然在目的。
从哲学的角度看,或许永远不可能存在一种没有克星的武器。战争本身就是彼此资源消耗的比拼,无法承受的一方就结束游戏,但没有资源, 连参加游戏的资格都没有”。
此话不无道理,但有一点他没有深入:比拼资源消耗时,资源明显还很有限的中国选择跟踪发展航母,不能彻底解决追赶问题,选择跨越航母发展又无实力,这其实是一个困境。
这个困境即使不足以否定现在发展航母的必要,也提示着超越航母思考,千万不要对 航母走火入魔的必要性。一旦美国未来装备结构实现航母的创新,再次改变游戏规则,中国要有准备再次被动。
中国军舰连下饺子:5艘航母呼之欲出
近期中国海军发展有两个动向引发外界普遍关注。一是在大船重工开始启动的自主航母建造计划;二是先进驱护舰的下饺子一般的建造速度。在外界看来,中国海军驱护舰的批量建造是在为将来的航母战斗群组建做准备。所以新型驱护舰的建造数量和进度已经成为外界量化中国海军将来航母战斗群的重要依据。那么中国海军到底建几艘航母最符合中国的蓝水海军战略发展需要呢?
中国需要建造三到五个航母战斗群,来支持中国的海上战略
有中国军事专家曾指出,中国需要建造三到五个航母战斗群,来支持中国的海上战略。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副教授詹姆斯-霍尔姆斯对此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中国海军拥有3-5个航母战斗群这个数量是合适的。
按美国海军的经验角度出发进行分析,美国海军运行的首要准则就是把海军分为部分,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有三分之一的力量用于作战。考虑到船厂维持、人员休整和训练,以及前沿部署等方面,一般只能保证投入整体力量的三分之一用于作战。
近些年,美国海军一直在试验“舰队响应计划”,以在短期内增加作战力量占整体的比例。海军能够把作战力量上升到整体的三分之二;不过因为这会加剧装备的维修频率和人员的疲劳,这种尝试风险成本比较高,不可能长期维持。
中国拥有五艘航母,意味着中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证拥有一到两艘航母随时可用于执行任务。似乎是一艘应对海权问题,另一艘应对热点突发事件。至于中国能否提高航母作战力量占整体力量比例的问题,文章认为这要视海军维修任务的优先情况,中国船厂的工作效率而定;而高层对航母任务的设定,也会带来较大影响。
如果中国只是将航母限于在自己当前宣称的领海主权范围内活动,其海军的活动就会比较少。这意味着硬件的损坏率会较小,大修的时间也可以延长。可以想象,届时中国可能会拥有三个航母战斗群随时执行任务。
自主大型核动力航母的研发进度将会决定中国海军中期航母发展目标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2013年初表示,集团旗下719研究所已经在政府支持下着手 进行“核动力船舶关键技术及安全性研究”项目。719研究所的当年研制计划课题中就包括“小型核反应堆发电技术及其示范应用”项目。消息人士说: “为实现中国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核动力航母和核潜艇必不可少。事实上,中国建造核动力航母已成定局。”
英国媒体指出,中国可能将建造核动力航空母舰中国官方已经确认,国家科技部核动力船舶相关技术已正式立项。由于核动力船舶技术通常与核动力航母密不可分,因此,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中国可能正在着手研制核动力航母或类似的大型船只。此前曾有专家指出,中国的航母战略是先发展常规航母,在技术成熟后再发展核动力航母。
早前美国海军情报部门评估说,中国首艘核动力航母预计会在2020年下水,排水量应达10万吨,与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类似,采用弹射器起飞,舰载机为80余架。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和法国拥有核动力航母,其中美国拥有11艘,法国一艘。核动力航母由研究到交付使用大致需20年,故中国现时开工造核动力航母应着眼于10年后的国际环境。
解放军海军近年来先后服役大批新式军舰
解放军退役少将曾指出核动力航母对提升海军作战能力作用很大,预计中国会建造至少两艘核动力航母。
我认为,美国是当今世界航母发展的技术标杆,而俄式滑跃起飞模式航母的弊端有目共睹,所以中国绝对不会在滑跃起飞模式航母上浪费经费和时间。
乌克兰尼特卡舰载战斗机陆上训练基地
但是中国会正视在核动力和全通甲板弹射起飞模式航母技术上的困难和研制发展周期,在发展过渡期内补充建造一艘国产自主常规动力航 母,与辽宁舰一起为中国将来的三大航母舰队训练储备成熟力量。而在2025年之后真正满足中国海军战略需要的还是2艘10万吨左右的国产核动力电磁弹射航 母,虽然在航母装备数量上仍然与美国海军存在很大差距,但在技术上基本追平。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