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揭秘——在美国发现中国百年照片

个人日记


2004年的夏天,我因为抗日战争时期援华美国军医克林顿·米莱特先生拍摄的1944年中国昆明及滇缅公路状况的照片有幸和克林顿·米莱特先生的儿子格瑞格结为好朋友。当年,我成功的举办了名为《华夏·1944·彩色昆明》的图片展,作为交流,格瑞格先生邀请我前往美国参加他在美国举办的关于这些图片的展览。在美国期间,我无意中在美国斯克耐迪塔克市的爱迪生博物馆发现了更让我震惊的收藏。

斯市是爱迪生的第二故乡,他曾在这里工作过很长的时间,为了纪念这个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者,这里的人们建立了这个博物馆,陈列着爱迪生在此工作期间留下的一些物品来供人们缅怀。就在这里,我惊奇的发现了一批拍摄于1904-1923年期间的中国上海、广州等地的老照片,这批老照片是爱迪生亲自委托当时著名的环球旅行家哈利-奥斯特朗德(Harry Ostrander)和上海爱迪生灯泡厂的贸易代表、工程师威廉姆-斯达特斯(William States)拍摄的,是当时了解和分析中国市场的重要资料。这是一批保存完好的早期玻璃干片,采用溴化银人工着色技术,经历百年岁月的侵蚀,颜色却依然鲜艳自然。这个发现让我如获至宝,要知道,这些资料在中国无疑是国宝级的人文研究史料。也许在世界范围内也无法寻找到比这些照片更早、保存更完善的中国早期彩色照片了。我马上与博物馆负责人进行沟通,希望博物馆能够转让这批照片,让这些对中国意义重大的史料能够回归中国,但是这些照片对斯市的人民和爱迪生博物馆来说意义同样重大,博物馆很抱歉的拒绝了我的要求。那一刻我并没有想要放弃,当我第一眼看到这些照片时就已经被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中国人能亲眼看到这些被时光掩藏的回忆,那些曾经的山水和容颜,如此清澈明净。

无奈之下,我求助于我的老朋友,对中国人有着深厚感情的格瑞格先生。所谓好事多磨,经过我与格瑞格的努力,四年里先后两次拜访斯市,我们的诚意和决心打动了爱迪生博物馆和斯市的人民,他们终于同意免费出让所藏200余张拍摄于1904-1923年期间的反映中国早期风貌的彩色玻璃干片复制图片在中国展览使用,让这些珍贵的记忆回到它最初诞生的地方,以此来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文化交流。


  

又一批老照片归来了

  

我十分期盼20091118日的到来,因为我亲爱的美国老朋友-格瑞格又一次为我们带来了那古老的传说—中国20世纪初的老照片,内容涵盖了百年前 那个贫穷但充满生机、受尽欺辱却百折不挠的旧中国。这天将在昆明市规划展览馆举办名为《百年印象彩色中国》图片展览,让广大的昆明市民通过本次展览追忆中国曾经的历史和风貌,让百年前的真实绽放在2009的天空。

此刻,我的眼神定睛于这张老照片上,一位饱经岁月洗礼的老人,脸上除了皱纹还是皱纹,花白的胡须更是印证了岁月的印迹。他见证了那个年代生活的苦楚,他见证了旧时贫苦人民受的压迫,他见证了那个年代的枪林弹雨,他更是见证了旧中国的模子……他就是历史的见证人,有谁能比他更具有说服力呢?他,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皱纹爬满了他瘦弱的脸庞,花白胡须更是印证了岁月的印迹。看着他的这张脸,好像旧中国历史的沧桑都浓缩在了他的脸庞上,贫穷、饥饿、劳累~~~~在我们现在,老人们已经在安享晚年了,喝喝茶、遛遛鸟、扭扭秧歌,可是这位老人呢?他可能不会奢求什么轻松愉悦,也许此时他心中记挂着孩子们下一顿的餐食,盼着子女在外劳作平安吧!


  

图片
 

    就是这么一张看似简单的小彩色照片,有谁知道它背后的故事!貌似简单却并不简单,这张“简单的照片”见证了一种传奇的技术,那就是溴化银人工着色技术,经过这种特殊的技术加工出来的彩色照片经历百年岁月的侵蚀,颜色仍然鲜艳自然。也许对我们现代的人们来说一张彩色照片并不算什么稀罕,可早在一百年前,这就是稀罕的再不能稀罕的东西了。早在一百年前,中国没有摄影家没有照相机,没有谁能把当时的流光异彩保留下来,而就是早年的外国人他们用照相机定格了中国那个年代的一举一动,而这些照片却只是暗淡的黑白色,而现在我们所看到这一张张彩色的老照片,都是通过这种溴化银人工着色技术给这张张的“大熊猫照”穿上了艳丽的外衣。人们可能不敢相信,这张张彩色的玻璃干片是多么弥足珍贵,那可谓是价值连城。据我所知,一张100年前的老照片《池塘月光》,价值竟高达290万美元,这是何等的价值连城,没金子闪亮却比金子贵了不知多少倍了。实际有时也不是金钱就能衡量万物的,之所以这些老照片弥足珍贵是因为它们是现为人知的最早的一批见证旧中国人文情愫的图像,那个时代的山水,那个时代的人民生活,那个时代的市井文化,那个时代流离失所……我们可以从这些些早期的照片中看出些种种。

   玻璃底片SHOW

百年前的岁月河流,时光蓓蕾绽放着流光的色彩,历史的容颜挥手拨开时间灰色的迷雾,绽放那最亲切熟悉的笑靥。真纯的记忆经过一个世纪的窖藏,历练岁月沉积的风华,重新走进一个国家的记忆,那时的蓝天白云,那刻的青山绿水,那条街,那出戏,因为色彩而洋溢着生命气息。《百年印象彩色中国》引领人们回到百年前的中国,寻找曾经的生活与记忆。

  镜头下的中国功夫~~    

一眼看去,这是张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照片,可是大虾们要知道它背后的故事,那肯定会五体投地的了!那个时候,人穷么,落后么,哪有什么照片之类的洋东东,这老外们拍的照片,然后用了那溴化银人工着色技术才把这个“大熊猫”变成了色泽自然地“孔雀”喽!

看看这些孩子叠罗汉的架势,貌似有两把刷子,难道是从少林毕业的!!


  

图片
 

 

原来田不是用牛来耕的!!!

为了糊口,一家老少齐动员;面对如此贫瘠的土地,一家老少齐动员;

面对贫困,一家老少齐动员;面对饥饿,一家老少齐动员……


图片


  

  皇家葬礼进行时~~~

    人山人海的阵仗,华贵的棺椁,有板有眼的警察,这能是一般亡灵享受得待遇吗?毫无疑问,答案肯定是NO。这个架势当然是专为那些皇亲国戚的灵魂准备的高待遇!

无论国富民强,无论富甲一方,无论兵荒马乱,无论饥荒疾病,皇亲国戚们的葬礼总是那么浓重!难道真就是人中龙凤吗?

 

图片


  

  坐轿子的“洋婆娘” 

    又是一个蓝天白云的好日子,几个轿夫抬着一个欧美来的贵妇人,一边抬着她行进,一边心想“洋婆娘就是洋婆娘,细皮嫩肉,没精打采的,游个十三陵还要搭车,这是观光游览吗?不过也好了,这趟下来,我们几个人就有的赚头了。”

  

图片


  

哥推的不是财宝,而是苦难!!!!

风流倜傥的乾隆爷那时,微服私访,一路山水一路迤逦,边吟诗来边饮酒,何其乐也~~~仍然还是这条大运河,可是千百年的景象却不同啦!照片定格的那个年代,百姓们却因为连年征战、兵荒马乱、背井离乡,推着他们仅有的家当到处辗转,四处为家。


  

图片


  

   猪Baby可以捆着卖~~~~

     我们云南十八怪之一的“鸡蛋可以串着卖”,在这个集市那就是“猪仔仔可以捆着卖” ,哈哈~貌似这个集市不是那么繁荣,那是为什么呢?兵荒马乱的那个时候,有谁还能享受猪仔仔的可口,也许除了那些富贾贵族们,普通老百姓是没那福分喽~~~


图片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穿越时空,浏览古今,没有哪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父母总想把最好的留给孩子们,是啊!此刻,江南小镇上一普普通通的人家正在享用着这顿在我们看来并不怎么美味可口的饭菜,却道出了做父母的酸甜苦辣。干瘦的母亲,默默的处在孩子们的后面,静静地看着孩子们吃饭,自己可能就只能吃孩子们剩下的残羹冷炙了,但她们却总无怨言。

他们这顿平凡的午餐,在那一刻却被摄影家定格在了历史的史册,成了后人眼中和美的家庭。


  

图片


  

 

   并不是只有我们在排长龙等车哦!!!!

大约在北方冬季,万物凋零,可唯有这不知名的火车站却还熙熙攘攘!瞧这吓人的长龙,拥挤程度不亚于杰克逊演唱会的阵势。不只是我们排长队等车,原来先人们也是呀!看来自古我国人口就是庞大的,这个“计划生育” 实行的有些晚啊!

Say sorry给大侠们喽~因为本人实不是北方人,所以不知道这是北方哪个火车站,就请各位大虾帮忙考证呀!期待结果啊!


  

图片


  

  这山崩地裂的样子!

    谈起5.12可能没有人不面不变色心不跳,忆昔当时的情景,既有痛惜也有感动,痛惜川人的美丽家园毁于一旦,感动我们各地人民热情的援助。而百年前的地震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这张照片显示了那时灾难的场面,而面对灾难,我们国人依旧是任劳任怨,众志成城,共建家园!


  

图片



图片

 

进入展厅,老照片的摄影师哈利•奥斯特朗德的侄孙女玛丽莲•比恩•巴雷特和盖尔•伊丽莎白•邦迪看到了迎面而现的这张展图,瞬时间他们泪流满面,我们在场的人也都被感染了,也有了种莫名的感动。

人的一生很短暂,大多不过七八十年的光阴,极少有能活到百岁以上的长寿之人。古时的科学技术不发达,没有保存影像的手段,千百年的岁月总是一闪而过,时间消抹了一切的痕迹,人们只能从史官的只言片字中追寻那传说中的风雨。影像技术出现后,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和记忆被忠实的记录了下来,人们在回味过去的岁月时,能够通过图片和影像去体验和触摸曾经的欢乐与记忆。

百年前的中国贫穷、弱势,一个伟大的文明正处在沉睡的间隙,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诸国,极少有图片影像资料留存,仅有的一些也都出自西方诸国的传教士和猎奇者,经历了百余年的风雨和历史变迁,大多也都散失了。而正是因为这样,那些仅存的保留了百年前中国真实风貌的图片才显得愈发珍贵。

正是当年美国摄影家-奥斯特朗德先生的伟大旅程,才使我们有幸目睹这一张张的百年老照片。那么他是用什么样神奇的宝贝记忆下了当时的种种。

以下就是他那时使用的神奇宝贝,是不是很古典啊~~~


  

图片

哈利.奥斯特朗德使用过的照相机  

 

玻璃干片SHOW

  

图片

北京
  

     北京,我们祖国的首都,是全国政治、文化、交通中心,高楼林立、人车横流,也许大家都在惋惜没有办法能看到她百年前的模样,这里要感谢我们伟大的奥斯特朗德大师,他拍摄下了北京当时的样子。这张照片就是百年前的北京,众大虾们很难想象这彻头彻尾的变化吧!那时候还是一马平川,小河川流,稻香人家、田地绿油油的,环境还是好 o )啊!

     

            
图片

北京城门


        
图片
北京城墙

            
图片

北京城门


说起北京的城门,想必众大虾们都比较熟悉吧!北京的城门有“内九外七皇城四”的说法,“内九”指的是内城上的九座城门,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是东城墙上的东直门、朝阳门;南城墙上的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西城墙上有阜成门、西直门;北城墙上的德胜门和安定门,它们各自有不同的名字、用途和特征。“外七”是指东城墙上的七座城门,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是东便门、广渠门;南城墙上的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西城墙上的广安门和西便门,这些门是为老百姓入城做小买卖、打短工、走亲戚用的。“皇城四”指的是皇城四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这四扇门是为城里的文武百官进出宫廷用的。

城门内外总是那么熙熙攘攘,出城的,进城的。城外的人匆匆忙忙的拉着自己的货物进城赶集,城内的人也是急急忙忙的出城赶路。感觉就一城门,已分隔出了两种不同的生活,就这一门之隔,仿佛隔出了几个世纪的距离~~~~~


  

图片


  北京城墙

 

城墙起初是旧时农耕民族为应对战争,使用土木、砖石等材料,在都邑四周建起的用作防御的障碍性建筑。明清北京城原有4道城墙,最里面的一重,是围合封建皇宫、至今仍保存完整的紫禁城城墙;再往外,是围合紫禁城及其周边宫廷服务区的皇城城墙;接着向外,便是清代时只允许旗人居住的内城以及会馆云集、在19世纪末经常发生公车上书这类知识分子参政事件的外城。

现在人们通常所说的北京城墙,是指北京的内城城墙和外城城墙,全长近40公里,共有十六个城门。内城城墙形制高大,建成于明代初年,外城城墙形制较小,建成于明代中期。当时筑外城城墙,是想在内城城墙之外再套上一圈,以巩固城防,可是财力有限,仅将今崇文、宣武两区围住,就匆忙内收,与内城城墙相接,形成了北京独特的字形城廓。

此照片中的这段城墙就不知是哪道城墙了,还请北京的众友们帮忙指点迷津呀!瞧这城墙下的赶路人,也不知道他们这是要赶往哪里!!!


          
图片

 长城
  

 

我们常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因为它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它雄伟宏大,他令人震撼,他更令人钦佩……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

长城连续修筑时间之长,工程量之大,施工之艰巨,历史文化内涵之丰富,实乃是世界其他古代工程所难以相比的。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曾评论长城时说:“中国最有名之工程者,万里长城也。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观。”昨天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抵达了八达岭,游览了长城风光,他一共登上了八达岭的三个烽火台。登上长城的奥巴马总统感慨:“长城太雄伟了,让我想起了悠久的中国历史。”所以说,长城作为人类历史的奇迹,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当之无愧。

古人在修筑长城时肯定不会想到当年作为军事用途来防御外敌的城墙,如今竟成了游客纷纷的世界旅游胜地。而在那个时候,可能除了守卫的士兵们,也不会有什么人来这里,也许只有像奥斯特朗德那样的大旅行家和猎奇者才有这个意识来旅游观光拍摄照片。
  


图片

北京颐和园

  
图片

北京颐和园
  

景色迷人、建筑特色的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