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真挚 卷上流光 ——记我市著名作家纪元(铁岭日报、晚报12月1日)

个人日记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心真挚   卷上流光

——记我市著名作家纪元

《铁岭日报》记者  赵 静

    纪元,1964年生,新华社铁岭记者站站长,铁岭市文艺理论家协会主席,铁岭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铁岭市青年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理事,新华社签约摄影师。
    1984年起发表文学作品百余万字,已出版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六部。作品获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第四届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一等奖、辽宁十年散文创作丰收奖、辽宁省五个一工程图书奖、辽宁文学奖——金桥奖等40余项。摄影作品先后参加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凤凰国际摄影双年展,入选《2012中国摄影艺术年鉴》。 

作为作家,他获得过中国图书奖、辽宁十年散文创作丰收奖,辽宁省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作为儿童文学作家,他获得过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和辽宁省第五届优秀儿童文学奖,赴日本参加过第十一届亚洲儿童文学大会;作为文学组织工作者,他获得过辽宁文学奖——金桥奖;作为编辑,他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文学编辑;作为读者,他当选铁岭市读者协会副会长,被评为铁岭市十大青年藏书状元;作为摄影家,他的作品入选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中国凤凰国际摄影双年展,被收入《2012中国摄影年鉴》,他被聘为新华社签约摄影师;作为文艺批评工作者,对他来说更多的则是一份担当、一份责任……

图片

在图书馆找到两本自己写的书
 

在一篇题为《微茫》的散文中,纪元这样写道:“近年来,我一直尝试着把自己的灯火拧小些,只保持照亮前方就够了……岁月让人清醒,一只萤火虫是照不亮整个世界的。”这是他面对人生和世界,既谦逊内敛,又清爽阳光,积极向上的写照。

钟情文学,为之呕心沥血锲而不舍

勤能补拙是千古良训。然而在古往今来的受益者之中,纪元是不露声色的一个。三十年来,他以此为座右铭,潜心创作、勤奋工作、浑然忘我地在艺术的沃野里耕耘。

1982年,纪元进入一家国企。生活简单平静,他工作努力但成绩平平,因为这不是他梦想的人生。八小时之外他拒绝了许多诱惑,如饥似渴的走进文学的百花园,工厂——图书馆——家,形成了一个殷实的生活三角,每天繁重的劳动锻炼了他的意志,无数个深夜的挑灯苦读丰富了他的知识,使他有了更高的视角去看待生命。日子充实了,头脑丰富了,思想也渐渐深沉了。1984年,他参加了铁岭文学讲习所学习。功夫不负苦心人,在党兴昶、孙日成等老师的帮助下,纪元的一些作品逐渐开始在报刊发表,让他依稀看到了文学圣殿闪耀的光芒。 

1993年,纪元的散文集《美文经纬—纪元卷》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他的一些作品也陆续发表在《鸭绿江》《青年文学》《辽宁日报》等有影响的报刊上,一些作品被选入《潇洒的情思》 (19791989辽宁文学十年丛书散文卷)、《趁你还年青》(辽宁青年散文选)等选集,还获得了1979-1989辽宁十年散文创作丰收奖三等奖、辽宁省第五届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散文二等奖等多种奖项,1991年被授予铁岭市读书自学积极分子称号。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由于纪元在文学上取得的成绩,1994年铁岭市文联破格把他从企业调入文联机关。工作性质的改变使他如鱼得水,不仅努力地读书、创作,而且目不暇接地关注着老同志的一招一式、一言一行。编改一篇文章,调整一块版面,就连印刷厂工人的对话,他都不放过学习的机会。“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很快他不仅能熟练编辑处理各种文体的稿件,还能自如地运用创新手段进行版式设计和组织出版印刷工作,从编辑《辽北文学》,到创办主编《辽北文艺视窗》,很快便成为铁岭文学编辑队伍的中坚力量。1997年他被省作家协会评为辽宁省优秀文学编辑。

与此同时,纪元还致力于文学组织、培养人才和团结队伍的努力。在他看来,辽北文艺界乃至省内外艺术圈的口碑,乃是比奖牌更高的荣誉,更无上的荣光。在2000年召开的铁岭市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副主席兼秘书长。从此,他更是以服务作者为己任。不断充实文学队伍,培养后备人才。在他的带动下,一批批年轻作者脱颖而出,而其中就包括周雪韬、解海燕、微雨含烟、黑眼睛等后来在省内外倍受关注的青年作家和诗人。

由于工作关系,纪元接触到很多文学爱好者,看着他们对文学的痴迷,就好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他觉得他应该全力支持这些文学山峰的攀登者。他还多次到偏远山区去看望作者,带去巨大的精神鼓舞。有的作者没有信息来源,他就买来书刊送上或让人捎去。多年来,他家里攒下了四五千本图书,可和许多爱书如命书藏深闺的藏书者不同,如果哪个作者想借,就像拿自己家书架上的书一样方便,即便偶尔不还也无所谓。1997年,他被评为铁岭市十大青年藏书状元。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年来,纪元在工作之余一直致力于壮游天下,饱览名川大山,体验各地区各民族独特的文化风貌。目前,国内除了广东和新疆,他的足迹已经踏上过29个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阅历使他开阔丰富,使他达观自知,更使他悟道于心、睿智澄明。
 
 图片 书房一角

“真挚、委婉、清丽”的文学形象

纪元在优质完成文学编辑和组织工作之外,就连后来调离《辽北文学》编辑部到市委宣传部工作的十年里,也从没间断文学创作。三十年来在国内外报刊发表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作品逾百万字。先后出版了散文集《美文经纬一纪元卷》、散文集《黎明前后》(合著)、诗集《守望白鸟》、报告文学集《跨世纪的梦》、《辉煌的地平线》、《大地的脊梁》等六部著作。他还被聘为中央编译局《当代共产党人》特约编委、《辽宁散文大系》编委、《东北虎文艺丛书》副主编等等。

图片 出版和有作品入选的部分作品集

纪元的散文创作在省内外很有知名度,纳入故土丛书的专题散文集《黎明前后》(合著)由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获得了中国出版界的最高奖——中国图书奖和第四届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一等奖、辽宁省“五个一工程”图书奖等;纳入辽宁散文丛书的散文集《美文经纬—纪元卷》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并获辽宁十年(19791989)散文创作丰收奖,此外他的大量作品分别获得辽宁十年(1990-2000)散文创作丰收奖二等奖、辽宁省第五届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散文二等奖、1992年、1994辽宁省优秀传记文学奖一等奖、《当代共产党人》优秀作品一等奖等40多种奖励。他的散文作品被选入《建国五十年辽宁优秀文学艺术系列丛书散文卷》、《潇洒的情思》、《趁你还年轻》、《探索散文选》、《七彩锦》、《辽宁1994散文精品》、《辽宁1998散文精品》《辽北青年散文选》等多种选本。纪元的诗歌和报告文学创作也十分丰厚。他的诗歌《黄昏以前》获《诗刊》社1989“中国杯”青年诗歌大赛佳作奖,并有多篇诗歌作品被收入《辽宁诗歌大典》《辽宁青年诗选》《世界华人诗书画作品集》中。他的报告文学《年轻的风》1999年获中央编译局《当代共产党人》优秀作品一等奖。《年轻的风》《金叶之歌》连续两年获辽宁省优秀传记文学一等奖。

著名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王中才认为纪元的散文:“寓小实大,清纯简约,情韵悠然”。全国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阿红则称赞,“纪元的诗,有自己的风采:真挚、委婉、清丽。纪元很会运用联想思维、想象思维等种种创造性思维,营造种种形态的意象;也很会异变词性,努力使自己的作品更具艺术张力。”辽宁人民广播电台、《辽宁广播电视报》《青年散文家》《铁岭日报》等报刊媒体和省内著名作家、评论家佟明光、马石利、康启昌、黄世俊等也都对纪元的作品发表过评介文字。 


图片 
 

艺术设计和他的文学编辑工作相辅相成

可以说,文学是他从小就有的梦想。然而,为了更好地完成文学编辑和组织工作,为作者服务,帮助辽北作家实现他们出书的人生梦想。他多方与出版社联系,先后组织出版了几个地方作者专辑,编印各类文学作品集40余部。编辑部美术编辑被盘锦做为人才高薪挖走,短时间内找不到合适人选,作为执行主编的他就自己把美编工作担起来。1996年时,电脑还是新生事物,用电脑辅助艺术设计更是彰显神奇。他就一边恶补美术设计知识,一边自费买来电脑学习。硬件装机、办公自动化、平面设计、网络共享等等,他都孜孜以求,不仅自己享受到了数字时代的种种益处,还为市内外作者及相关单位设计了很多图书封面、宣传海报、艺术画册等印刷品,像《辽北文化丛书》《铁岭历史与文化》《辽北诗选》《东北虎文化丛书》《繁花文学丛书》《开卷有益》《一方水土》《铁岭日报四十年系列丛书》《新起点新跨越》《开原文化丛书》《铁岭60年挂图》《改革开放30年挂图》《铁岭体育成就挂图》等等。20年间,先后为全市编印图书300余本(套),为各机关、单位设计印制印刷品200余次,展现了他学以致用的另一手技能。
 
 
图片

 

摄影是一条和文学并行的路

对摄影的爱好是纪元存在内心深处的一个梦想。

上世纪末,他还在市文联编辑部工作的时候,因为办《辽北文学》双月刊,单位配备了数码单反相机尼康D70,那在当时是很先进的。对新事物很有感觉的纪元当然不肯放过这样的机会,于是他和摄影有了姻缘。

那时文学艺术界风传“读图时代”即将来临,这样的预言对一个文字工作者内心的冲击可想而知。可以说,他拿起相机也是时运使然。

拿起相机是简单的事,可拍出好片子却很难。

数码之后,这个世界开始照片泛滥,很多美图变成视觉垃圾,让人痛心。但纪元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在文学创作上有积累,他触类旁通。摄影不过是艺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和文学、美术、书法都是近亲。特别是多年来纪元除了从事文学创作,对美术、书法、摄影等都非常关注,省、市举办的展览都去看,甚至还要隔三差五去北京看国展。年复一年的滋养,让他受益匪浅。

阅历给纪元指出了捷径。他很少跟帮成群结队去拍摄车模风光人体什么的,也从不在各大论坛争强好胜。他知道自己应该扬长避短,把镜头对准更能深刻反映现实生活的社会层面,对准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对准老百姓真实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追求。他喜欢去看得见群众纯朴生活的地方拍摄,去感受,去记录。他先后拍摄了《辽河边的父老乡亲》《大雪中的小桥子露天市场》《守土,人生况味》《废弃铁路专用线旁的棚户区》《昌图农村小拜年》《北方冬泳》《昌图北方黄牛市场》《银州新开岭露天市场》等等很多专题。

幸运的是,短时间里他就有了一些收获。他的摄影作品先后入选参加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中国凤凰国际摄影双年展,被收入《2012中国摄影年鉴》。同时他也被选为铁岭市青年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被聘为新华社签约摄影师。相机是记录时光的机器,而生活中行将逝去的美好光影无处不在,他知道那是他终生追逐的目标。

做敢于“剜烂苹果”的文艺批评工作者

“在多年做编辑和文学组织工作的过程中,难免要发表很多评论文字。不仅要在刊物上推介青年作者和艺术家,还要为众多作品和作品集作序或写评论。虽然那时还年轻,极力避免为人作序这样的事情,但一路下来还是留下了不少理论文字,有关文学的、摄影的,甚至美术书法的。”纪元对记者说。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201333日,纪元当选为铁岭市文艺理论家协会主席,担起了全市文艺批评的担子。他带领协会与各艺术家协会合作,组织对铁岭有一定成绩的文艺成果进行评论推介,同时积极参与全市的活动。市委、市政府组织举办“纳兰性德奖”、“端木蕻良奖”文学作品大赛,市文艺理论家协会作为协办单位,纪元作为评委参加了作品评选。全国在铁岭召开东北二人转生存与发展暨铁岭文化现象研讨会,协会则组成了“铁岭快乐文化”研究课题组,他撰写了《关于铁岭文化现象未来发展的思考》积极参与。

习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后,各级文艺协会都在学习、消化和吸收。“文艺批评家要像鲁迅所说的那样,做‘剜烂苹果’的工作。”这个比喻非常直接,非常明白。纪元认为,文学艺术界一股“加强批评”的新风将呼之欲出。文艺批评工作者要敢于“剜烂苹果”,当好人民文化餐桌的“质检员”。重塑科学、健康、锋利的批评精神,是提振辽北文艺精神的当务之急,为铁岭文艺的大发展大繁荣鼓劲加油,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