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书舍

个人日记

到乌镇已是下午稍晚,为了拍摄西栅夜景,我和朋友决定住进景区里。在游客中心的电脑上,我们选择了条件较好的昭明书舍。


常常在旅途中,牵念家中书房,因为书闺之乐是我不肯释怀的生活快事,每天能有一小段时间泡在里面,心才踏实。然而旅行匆忙,这种奢望从来都没有实现过。
但鱼和熊掌真的不能兼得吗?


昭明书舍是西栅景区内的一间文化酒店,院落深静,人文环境浓郁,旁边紧挨着有百年文脉的昭明书院。昭明书舍被定义为不适合情侣或夫妻的酒店,我们住的双标间,里面套着两个独立的房间,每间有一张雕花大床。如果是情侣或者夫妻出行的话,那就得分房睡了。它给我的惊喜是,进门的过厅里居然有一间书房。




一盏奶油色光晕笼罩的书桌上,摆放着各种与乌镇有关的书籍。这是给读书人准备的酒店,这是给小众配置的房间,昭明书舍就这样成为了我旅行路上最难忘的回忆。
因为早就知道《昭明文选》,知道这是一套可与《诗经》、《楚辞》并列的经典,因此对组织编纂《昭明文选》的昭明太子萧统多有好感。住进这样一个地方,也是想一窥留下历史的所在,朝拜这日渐式微的传承。


一间书房,使我很快进入了阅读的状态,精神浮想,物我两忘。乌镇古今,丰子恺的点画韵致,江南烟云,很快把我迷醉其中,让我忘了这里是乌镇,忘了我千里万里奔赴来的江南,忘了华灯初上时,我们还要出去拍摄。


洗完热水澡,在雕花木床上拥被闲读,喜欢行摄文字的朋友在隔壁失踪般安静。偷偷走过去,原来那边已在电脑上奋笔疾书,痴痴地进入了创作模式。退回来,恹恹地仰卧,望着明清的屋顶,默诵着民国的诗句,却享受着现代的生活条件。这一切,多么令人满意。


夜,很快降临了,这灯火阑珊的乌镇的夜色,让人着迷。
沿着曲折的石板路,翻过数不清的石板桥,一路走走停停,东瞅瞅西看看。走过了才知道,江南,怎么可能没有诗词歌赋,怎么可能没有风流才子,怎么可能没有吴侬软语的温柔光艳。走过了才知道,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变过,那些流水,那些小桥,那些清风,那些明月,不知兀自坚守了多少个花开花落,不知疲倦地,不厌其烦地,无怨无悔地走到今天。


天黑了,桥边水畔,红红的灯盏渐次亮起,把河岸的轮廓勾勒得虚虚实实,恰到好处地呈现了古镇最美的形体。一艘又一艘小船,吱吱扭扭地摇过来,两岸民居的灯火撒下橘红的涟漪,波光桨影,灯红酒绿,偶尔看见街巷里依偎而行的情侣,温馨得迷蒙……




流连在这样的街巷里,怎么可能还记得时间,唯有不停的脚步,全不管东西南北,只追随兴之所至。
春浅梦仄,一夜无话。


次日,早早醒了,我要看有灯火的乌镇清晨。
天阴沉着,薄雾中的昭明书院,竹林清爽,小鸟鸣啾。一盏灯在窗口亮着。


据清乾隆《乌青镇志》记载,梁天监二年(503年),昭明太子萧统随回乡丁忧的老师沈约来乌镇读书,建有书馆一座。书馆前有一座石坊,上题“六朝遗胜、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的匾额。一千五百多年过去了,“六朝何处寻遗迹,绕树栖鸦啼暮云”,其实声名赫赫也罢,养在深闺也好,乌镇最好的时光,无关季节更替,人少一点,能容我心情安然,慢慢走,慢慢想,就是最好了。


在书院一处回廊里,摆着一张张石桌,每个桌子上放置一个水槽和一支毛笔,乘兴写下几个字,起承转合,居然十分有感觉,因此更信了人杰是因为地灵。
忽然想到《增广贤文集》里的一句,“闹里有钱,静处安身”。似乎一直是一对矛盾的选择,但在乌镇,在昭明书舍,它被高度统一了。


没多久,天上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梦中水乡,雨里江南,真是好到要什么有什么。
可是,还是赶快回酒店早餐吧。


就在开启房门的一霎,蓦地看见房门边繁写的房间号牌,是一块竹简,古朴得让人爱不释手。走廊里的书香味道氤氲着我渐渐升温的情绪,这也是一种温柔乡吧,我觉得能俘获我灵魂的,无论何处,都是我梦归的家乡。


我喜欢走廊里进士的匾额,也喜欢把文房里的物件摆在任何地方。它使其他有了灵气,有了一种物质之外的特别的内涵。我想,昭明太子是否也和我一样,会在这小镇灯火里迷失,流连忘返,乐此不彼呢?


更让人期待的是,天气预报说下午到夜间有雨夹雪。有雨的江南已经非常典型了,而雪沃的乌镇简直不可思议。
想着这些,心底升起深深的留恋。我们可不可以不走?比我还感性的朋友一拍即合,再住一天,在乌镇等一场雪。


早餐后,窗外持续淅沥小雨,床上薄被温暖书香,心中旖旎的文字又何止奔腾了千里万里。一间房,一摞书,一段闲适的时光,这样的天下,夫何以求。
一上午,居然就在床上度过了。眼前手下流淌着文字,这异乡,和家里一模一样。
然而,约好的雪并没有来临。


天阴沉着,时而滴下几滴雨,时而也露出一点晴,期望中的雪终究停留在天气预报里了。
心闲下来,有时间想起昨晚在西栅剧场里听的常熟评弹团高小凤弹唱的评弹《青蛇传》,吴侬软语虽听不大懂,但曲调情致还是优美得禁琢磨。年轻人耐不下心,来来去去很煞风景。尽管真正听的人并不多,但演员弹唱有板有眼,不慌不忙。做人就该这样,不管别人怎样看,自己却始终要坚守在自己的世界里。


走在古老的巷陌中,数着脚下的石板,一块一块,而这样一座小镇,要由多少块石头连缀?镇外的大运河是它们的来处吗?多少代多少人建设了它,一幢宅子,一条巷子,一座码头,一棵树……
雨还在下,这样的下午、这样的夜晚注定更加悠长。




我没有古镇情结,但有一颗柔软的心。“清水穿城过,人家尽枕河,临窗取水,傍桥而居。”这样描述乌镇的语言,让我感到强烈的江南水乡韵味。
下过雨的石板路,被灯光照着,婉约得不行。坐在河边的窗子里,喝一点儿茶,看河上来来往往的乌篷船,摇来荡去,自在逍遥。


我们来之前,世界互联网大会刚刚在乌镇结束,活动的热络仍在延续,身前身后,宛如风行云端的IT大鳄们不期相遇在擦肩之畔。
夜深了,朋友忽然生出酒瘾,于是寻到通宵营业的裕生餐馆。一方桌,两条板凳。酒菜不贵,在这样一个灯红酒绿常常摩肩接踵着人群的风景区中,真心已经非常好了。这样想着,胃口大开,不多时,十瓶啤酒喝尽。对于喝酒来说,这也是半个月中最尽兴的一次了。


乌镇是我走过的大半个中国最舒适的旅行地,门票价格不菲,住宿也不便宜。但钱都花在明面上了,进了景区,再没有收费项目。没人兜售,没人宰客,也没人颐使气指地给你脸子看。相反,服务都是很努力的,让人一下子觉得自己尊贵起来,而遇到的每一个人于是都有了亲人的意思。
在这样的夜晚睡着,会不会梦中笑出声来。


又一个黎明醒来,雨还在下,是雨,不是雪。
打着雨伞,踯躅到“昭明太子读书处”牌坊前,晨雾弥漫,一些古味发散出来。蒙昧中,不知今夕何夕,心底期待过的无数个瞬间正静静走来。


关于乌镇的文字,我记住了那句“来过,就不曾离开”,而昭明书舍却是深深深深地驻扎进我的心灵,简单四个字,勾勒出太多的情怀。不只是一家酒店,更是一个微缩的乌镇,天色蒙蒙,绿水悠悠,锦瑟流年,乐而忘忧!


然而,我还有一件必须做的事,那就是朝拜茅盾。曾任新中国第一任文化部长的茅盾,乃中国现当代文学之典范,生于此,葬于此,我来乌镇,怎可不去见过。
其实茅盾的祖居就在不远的东栅,可是西栅给我们的足够多了,这一次有一些失之交臂也不足惜了。


人的快乐有时非常简单,我曾试着捕捉那些快乐和烦恼的源头,真的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你看世界简单了,世界对你就简单了。


乌镇虽好,毕竟不是我们的家,是时候该离开了。就在即将转身之际,我突然很强烈地希望看到一个“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说来奇怪,三天里不曾有过的念头,这一刻如此清晰。也许这样一件80岁里想做的20岁的事情,其实就是20岁的生命里,做过的那件80岁想起来都会微笑的事情吧。
【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