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
个人日记
小时候读阿房宫赋,觉得骊山很神秘。骊山有秦始皇陵,骊山有烽火戏诸侯的烽火台。骊山有兵谏亭。
杜牧赋云: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我决定登骊山。骊山脚下,仰望骊山。山虽不高大,却很陡峭,若是步步登来,不仅耽误时间,也会疲惫不堪。不如坐索道车上下。于是索道车倏忽之间把我等送上山巅。
下车后,继续逶迤而上。我仰望那周幽王的烽火台,有些踌躇。攀吧,确实很高,恐体力不支。不攀吧,心有不甘。望山顶,有一亭子。我想,既然是烽火台,何必有亭子?画蛇添足!找到这个理由,我不攀登烽火台也就心安理得啦。又听下山的人说,“没有意思”。于是我就更心平气和啦。 忽见路边指路牌,指兵谏亭方向。我兴奋起来,毫不犹豫地选择去兵谏亭。下山难,曲曲折折,踉踉跄跄,我在路边树丛中找到一段枯枝做拐杖,还真管用。有了依靠,省力多啦。不大一会儿,来到一汪泉水旁,大石上豁然写着“骊山灵泉”,那就留一张照吧,也不枉骊山之行也。
再往下走,不远就到了兵谏亭。这是个不能不到的地方。想当年,东北军的张学良,在这里擒拿了蒋介石,做出了逼蒋抗日的壮举。华清池兵变,张学良大义,蒋总统的尴尬,历历在目,历久弥新。在这里我想多说一句,那位
蒋总统也还是很有胸怀,张学良以武力相逼,甚至危及生命,事已做绝。而蒋也仅仅是监视居住而已。后来又允许出国定居。——换个人谁能如此?
这是国府大员陈诚的题词。可谓立场鲜明。看来,民族矛盾永远重于内部矛盾。
捉蒋处。蒋介石的策略是先剿共,曲线救国。张学良就是抗日,兄弟纷争以后再说。——孰对孰错,历史公论。——这捉蒋处,是否可以淡化?
这是兵谏亭,历史遗迹。茶余饭后,国人谈资耳。
山下不远处是华清池,虽然够累,也要接着游览。
另起一篇记录吧。
2014.10.末记录
杜牧赋云: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我决定登骊山。骊山脚下,仰望骊山。山虽不高大,却很陡峭,若是步步登来,不仅耽误时间,也会疲惫不堪。不如坐索道车上下。于是索道车倏忽之间把我等送上山巅。
下车后,继续逶迤而上。我仰望那周幽王的烽火台,有些踌躇。攀吧,确实很高,恐体力不支。不攀吧,心有不甘。望山顶,有一亭子。我想,既然是烽火台,何必有亭子?画蛇添足!找到这个理由,我不攀登烽火台也就心安理得啦。又听下山的人说,“没有意思”。于是我就更心平气和啦。 忽见路边指路牌,指兵谏亭方向。我兴奋起来,毫不犹豫地选择去兵谏亭。下山难,曲曲折折,踉踉跄跄,我在路边树丛中找到一段枯枝做拐杖,还真管用。有了依靠,省力多啦。不大一会儿,来到一汪泉水旁,大石上豁然写着“骊山灵泉”,那就留一张照吧,也不枉骊山之行也。
再往下走,不远就到了兵谏亭。这是个不能不到的地方。想当年,东北军的张学良,在这里擒拿了蒋介石,做出了逼蒋抗日的壮举。华清池兵变,张学良大义,蒋总统的尴尬,历历在目,历久弥新。在这里我想多说一句,那位
蒋总统也还是很有胸怀,张学良以武力相逼,甚至危及生命,事已做绝。而蒋也仅仅是监视居住而已。后来又允许出国定居。——换个人谁能如此?
这是国府大员陈诚的题词。可谓立场鲜明。看来,民族矛盾永远重于内部矛盾。
捉蒋处。蒋介石的策略是先剿共,曲线救国。张学良就是抗日,兄弟纷争以后再说。——孰对孰错,历史公论。——这捉蒋处,是否可以淡化?
这是兵谏亭,历史遗迹。茶余饭后,国人谈资耳。
山下不远处是华清池,虽然够累,也要接着游览。
另起一篇记录吧。
2014.10.末记录
文章评论
遥望彤云
看了“兵谏亭” 不由感慨出之。何耶?其一,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这是总体而言。细酌之,未可一以概也。事物的发生发展总有许多意外因素。比如张学良在此兵变,蒋氏就擒,此一举动则逼蒋抗日,从此兄弟阋墙暂和,抗日斗争才转入了战略相持。及至最后有了胜利。因此,历史也是一人之举大转走向。其二,性格决定命运。此言不虚。张学良捉蒋放蒋送蒋会南京,自送虎口,遭至五十年软禁之灾,确是其性格使然导致之结果。他为表正直 无私 企图感化蒋介石,不顾周恩来劝阻而毅然赴身虎穴,看起来凛然正气 实为鲁裂哉!后来者不可不引为殷鉴乎?
庸者
[em]e18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