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恩寺——大雁塔

个人日记

 凡到过西安的人,都去大雁塔看看。那是大唐时代西安标志性建筑吧。
大雁塔在慈恩寺内。慈恩寺是唐玄奘作住持的寺庙,规模虽不大,但名声天下可闻。
大雁塔是唐为表彰玄奘取经的壮举而建的。据说,玄奘在西行路上,将要渴死的时候,忽然有一只大雁在他的上方盘旋,引导他找到水源。——他活了下来,得以继续西行。                                   
建此塔就是纪念大雁的救命之恩——故名大雁塔。

图片

大雁塔是砖木结构,共七层。游人可以自由上下。——我在周围转了一圈,未去攀登。                                                
我在塔前广场玄奘的石雕前,驻足:想象他超乎寻常的坚定;无以伦比的毅力。他生死不惧,苦难不惧。以一介肉身,一支禅杖,历经万水千山,只身西行——难以想象啊。而他实现啦,成功啦。这不是天大的奇迹吗?   
我虽然不懂佛家学说,只就其佛教主张“一心向善”这一观点,就值得肯定。佛教对社会的良性循环,对人类的道德理念都有意义深远的影响。


图片 
玄奘归来后,做了这里的住持。他对传扬佛法,以及创立教义,对中国佛教文化的改良和发展,都发挥了划时代的作用。                
这是玄奘的灵骨塔。它在慈恩寺诸多灵骨塔中最受人崇拜。这是玄奘的灵骨之所在啊。                                                
从唐至今已愈千年。玄奘可算是中华宗教的开山始祖。尽管王朝更迭,政局万变,而此寺、此塔,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是宗教的伟力吧。
大雁塔的北侧有一宽大花岗岩石墙,上书“民族脊梁”四个大字。我会意,这是对玄奘精神的褒奖,是对玄奘功绩的肯定!——他道出了人类的心语。


图片

在慈恩寺里,与玄奘的灵魂再一次拥抱。也不枉来一次大唐西安。

                                      2014.10.末 

文章评论

遥望彤云

作为大唐高僧的玄奘,奉太宗之旨,历尽磨难,取回了真经,这是对佛教的贡献,也是对东方文化的贡献。名垂史册也是实至名归。更重要的是当他去印度时,那里的佛教业已式微,当时印度已被拜火教印度教取代。是玄奘一去而挽狂澜于既倒,使佛教重新焕发了生机。他在印度讲经十年,壮大了佛家阵容,而且归国后继续弘扬佛法。可以说,没有玄奘带回的佛经,没有玄奘弘扬佛法的盛举,也没有今天的佛教隆盛。自然,不该不感谢唐太宗。如果没有一国之君的崇佛,儒释道也不会三足鼎力于中华文化的大厦上。

庸者

[em]e179[/em] 好一篇游记,夹叙夹议,把玄奘与佛教兴盛通过自己所见所闻展示于读者面前。使读者也感受到了佛教的精深与博大。让读者感知了我国佛教文化的渊源和发展的轨迹。使读者感悟到我国三大教为什么能传承数千年而经久不衰的巨大魅力。

【静阁逸云】

书读万卷,路行万里。此生当无憾了[em]e179[/em][em]e128[/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