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长容英杰魂

人世间

湖山长容英杰魂
——踏访林逋安息之地的随想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里是杭州西湖的孤山北坡,树木茂森,浓绿覆地。参天如云的古树下,长眠着一位宋代的诗人,时间已近千年。他叫林逋,浙江钱塘人,诗词书画俱擅,生性淡泊。初游历江淮,后结庐杭州城外的西湖孤山,植梅养鹤,以“梅妻鹤子”自诩,终生未娶,隐居不仕。他的《山园小梅》诗里有一联咏梅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历来被认为是咏梅之绝唱。高洁孤傲的梅花也就是他品性风范的象征。

    这位有才德而隐居不仕、不求闻达于时世的清高品行之人,后人冠其为“处士”,这大概也相似于不同朝代的“高士”、“隐士”的敬称吧。结庐孤山期间,因其声名在外,士大夫们竟相希冀与其结交,连宋真宗也慕其学识才干节操而御赐粟帛并诏府县优加劳问,林逋虽感激却不以此骄人。1028年,时年62岁的林逋卒于居庐,由其侄操办落葬于其生前自造于庐侧的墓地。州府上闻,宋仁宗大为嗟悼,赐谥号“和靖先生”并米50石帛50匹。故后人也称林逋为林和靖。

    今日,林逋墓地风光奇佳。“西湖天下景”的匾额一直张扬于南坡亭楣,他的“脚下”有鶴徘徊依偎,错落的梅树绰约横斜枝劲叶茂。自从认知了那首咏梅诗及主人的生平、安息之处,有机会的闲暇之际常来孤山坡顶,于默然无语无有仪式中踏访盘桓凭吊一番,更因那数十年前强拆墓穴搅动亡灵不堪回想之往事,令人嗟叹不已!古梅难觅,唯见新枝环伺,见证着经历折腾后的基本回归……

    由林逋墓无奈变迁的过往,令人不禁联想起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雷厉风行的“西湖迁墓运动”。

    西湖边自古以来名人墓葬众多,尤其是上有收藏《四库全书》的文澜阁、中国最高金石书法学社的西泠印社、被誉为“西湖人文荟萃之地”的孤山,自宋代处士林逋在此梅妻鹤子终老一生后,这里一直是名人们心仪的身后长眠之地。更由于晚清、民国之际,秋瑾、徐锡麟、陶成章等一干辛亥革命英烈陆续归葬于此,孤山由是成了“西湖深厚人文底蕴”的一部分。湖山接纳英杰魂,他们也早已完全地融入了湖山胜景。

    林逋在此青山秀水幽静风雅之境中长眠了九百余年后,这样的现状被彻底改变:1964年12月,林逋墓被毁墓移址灵魂西去于荒山野岭间草草落葬,他已不该在西湖山水美景中占有那样的位置了:有碍观瞻!令人不悦!尽管,那位决定了其去向的诗人于1962年在西湖边构思蕴酿《咏梅》诗时曾调阅了林逋所有的咏梅诗作。

    那位诗人,那位九百多年后曾数十次到西湖边工作生活筹划大事的当代伟大的诗人他发话了!

    除了1955年11月于刘庄向当时的浙江省委最高领导表示了“希望搬迁西湖周边的历史名人墓,提议葬到郊外,让死人也过过集体生活不好吗”外,还于1964年在审阅其秘书的《沁园春·杭州感事》词作时修改了词句并作了批注:杭州及别处,行近郊原,处处与鬼为邻,几百年犹难扫尽。今日仅仅挖了几堆朽骨,便以为问题解决,太轻敌了。至于庙,连一个也未动。

    那阕诗人亲笔修改过的词及批注,以大字(新四号)在当时的《浙江日报》第一版显著位置刋发。冲锋号既已吹响,遂成为新一轮西湖毁墓运动的檄文!诗人有心将借助这首词作即将开展的西湖拆墓运动作为样板推向全国各地。在此之前1955年的首轮拆墓运动己拆名人墓14座,其时因引起地方民主党派的人士不满向国务院反映而由周恩来总理责成浙江省政府叫停制止并作出检查,修复被拆毁之墓。

    而十年后的这次运动来势迅猛!于是,素来宁静优雅的湖山胜景间掀起了毁墓移骸的狂潮。杭州市委市府在“最高指示”的指导下,雷厉风行地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横扫西湖墓地的“革命”运动。为避风景区游人的影响和传统思想的反感,基本在夜色掩蔽下从事挖掘,“施工单位”即责任单位为杭州市园林管理局。历史上诸多知名人士和辛亥革命时的许多仁人志士墓均在短时期内悉数遭到摧毁迁徙。这个短暂的时间段定格于1964年12月——1965年1月。请注意,此时尚未进入“文革”运动。

    运动已接近尾声。1965年1月28日,浙江省委又接到中央指示称:“土偶妖骸所指很广,并不限于有形的庙坟,一切旧文化中的偶像骸骨都包括在内,对这些东西必须进行很艰巨的长期的斗争。”当天,杭州园管局决定拆毁西湖西泠桥附近的最后一个坟墓,也就是辛亥革命烈士秋瑾墓。

    位于西泠桥畔的“鉴湖女侠”秋瑾的墓是钢筋混凝土筑成的。1965.1.28深夜,秋瑾墓被炸开,撬开棺材,骨架完整,发髻完好,发后还有一柄玉簪,取出遗骸和陪葬物及一柄短剑……寒冷的夜晚过去,第二天人们才发觉烈士的墓又一次消失了……秋瑾自1907年殉难后,灵柩曾辗转各地,直到辛亥革命成功后的1913年再次迁回杭州。这一回,生前只活了33岁的秋瑾女侠辛亥英烈,却要在身后的第58个年头被迫第九次迁葬,不予棺木,并且还没有坟茔和墓碑!

    在本人的记忆中,秋瑾是位为推翻帝制而大气凛然铁骨铮铮视死如归的共和侠女!(类似气质和英勇品行的,令人想起了在文革中期因反林彪而被割喉后遭枪杀的张志新、孙维世两巾帼烈士)值得后人敬仰的巾帼英雄!英年被害辗转多地后,后人好不容易安葬遗骸于青山秀水之处,实不该啊!却在这清平世界中又一次灵魂不得安宁而迁徙!

    此次运动着实雷厉风行,战绩辉煌!据1965年3月6日杭州市简报称,这场为期一个半月的“彻底革命,除旧立新”运动共分五批次拆迁坟墓654座,其中包括林逋、林启、张苍水、惠兴、苏小小、武松、冯小青……以及辛亥革命后浙军攻克金陵烈士墓、辛亥革命英烈徐锡麟、陶成章、秋瑾、徐寄尘、裘绍—尹维峻夫妇墓、苏曼殊、林寒碧……墓。

    自1964年12月3日晚上开始至9日,西湖边的“八十八师淞沪战役纪念碑”、“北伐纪念碑”、“陈英士像基座”等悉数被拆,还拆除了“云栖寺莲池大师塔坛佛像”、“岳庙牌坊”、“于谦牌坊”、“六和塔内31尊菩萨”、“关闭净慈寺并去掉立碑”、“关闭上天竺、中天竺庙宇拆除佛像”;灵隐路九里松附近有司徒雷登家族成员的基督教传教士墓葬群也尽数毁之就地深埋从此永没黄土之下……

    这中间有许多文物在抗战时期都没有被毁,却毁于六十年代中期的最高层的“意识形态”之手,可见“彻底革命”之伟大!

    所有被拆迁的墓内遗骸均被草草掩埋于龙井附近的鸡笼山马坡岭,许多还未留任何标记。对拆迁秋瑾墓奉命行事的杭州园管局技术员陈而扬以为人之本善的信念,确信这是一位不该如此对待的历史人物,故落葬后暗留标识,为十五年后秋瑾墓的顺利回迁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天地间总有那么些秉性正直之人,如关注并确认了当初被化名王川的彭德怀元帅骨灰的成都殡仪馆工人),在没有坟头的平地上就凭那棵柏树正确无误地使回迁人员完成了时任人大副委员长邓颖超指示的秋瑾墓回迁原址的任务。

    但许多被迁葬的遗骸是永远找不到了,如“诗僧”苏曼殊,创办了浙江大学前身求是书院的杭州知府林启,反袁名士林寒碧,曾冒着生命危险安葬秋瑾的徐自华、徐蕴华姐妹,教育才女惠兴……后人无意再去大规模翻动又一次惊扰,只得在那里立了一块合众的纪念碑:西湖文化名人墓。那里过于安静与偏僻,而且也没有一座坟墓,他们就在这山草湮没寂寥得只存枯叶飘落回旋之声的山野间已长眠48年了。

    64、65年的“毁墓壮举”,是次年爆发“大革文化命”的演练,其后的“革命运动”更是开创了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旷古未闻的人文浩劫!其目的是全盘否定过往,割裂文明传承,难道我们的文明史就只能从这般“盘古开天地”开始?

    就那样风雨激荡了若干年,后来,诗人走了,也永远地离开了杭州西湖。经历了十五年来的无奈飘零后,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未和八十年代初直至本世纪初,那些被毁墓迁徙的英杰遗骸又被人们陆续请了回来,一一重新安葬于他们灵魂原先安息的青山秀水间。

    …  …  …  …

    踏访于林逋墓园,放鹤亭下双鹤相伴,墓区未见老梅的疏影横斜,只有重葬后新植的青梅枝型秀美地环拥于墓园……这样的多舛过往,令人不禁浮想联翩,眼前所幻化般的一切,均是湖区所有英杰之魂的缩影。

    今天,这些构筑精巧不啻庄重而含义深远的墓冢,均已静静地化作了西湖人文美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牵扯着湖畔往来人们的悠长情思。

    要知道,杭州西湖的申报世界遗产并获得通过的,并非对风景优美的肯定,而是对众多依附和添彩增韵于优美湖山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世界文化遗产而非自然遗产。本文所述的景观,即是世界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的组成部分。这也充分展现了后人对前人、对人类文明历史的肯定与敬崇!
 

图片

图片

后人在林逋墓侧营造了梅鹤依偎长相随的景物,千年的绝唱终予实物展现而蕴意悠长

图片

图片

林逋墓园。左侧古樟树下为存在悠久的放鹤亭


图片

图片

(以上二图系 2015.5.19. —— 补摄于傍晚6:30)

图片

图片

林启生前遗愿:为我名山留片席,看人宦海渡云帆。杭人感其功德,将其安葬于独自情钟的孤山林逋墓园旁放鹤亭附近。一位对于浙江的教育、农业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著名历史文化名人,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遭受了极大的不敬!因毁墓迁骸被草葬山野,故使后来失去踪迹无法回迁。后人们在原墓址建造座像以慰纪念。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此图摄点于近暮色中“三潭印月”岛,朝正北所摄。远方蜿蜒起伏的山体是葛岭,稍近处有建筑物的小山即为孤山。前有二岛:右前方的是“湖心亭”,左前方的是“阮公墩”。

 
24 / 08 / 2014











文章评论

好一片蓝天

这种阅之并不令人心情舒畅的文字阅过即是,那只是一段发生在不久前的事情的回放。请朋友们不必拘泥于形式而留评了。

苍松翠柏

此为所列举的这些事实,读后真是令人不寒而栗。我们都曾经经历过那个年代,一个不分是非曲直、六亲不认、疯狂的年代。但愿人们以此为鉴记住这段历史,但愿这些英灵从此永远安息!

襄平天龙

无语......十年浩劫,活着的人也没好到哪去......

君平

拜读蓝天先生的好文章后深有同感,我中华文明古国的珍贵历史文物,几经战乱特别是上世纪文革举国若狂的扫四旧运动,无数文物毁于一旦,千秋功过后人评说.感谢先生作文.

假如我是一只鸟,有着一双强健的翅膀,我今天就向着美丽的西湖飞去,去随着蓝天先生,于青山秀水中,于孤山坡顶上,衔一束鲜花,静静地放在英魂的墓前,凭吊,盘桓。

回眸

读后无语。只说,老师辛苦!作此文章,身心俱疲。[em]e160[/em]

一夜知秋

祈祷,永远都是平安,平静,平和的快乐日子。 问候兄长,秋安!

梅雪

江南的秀美和悠久的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在这块土地上蕴育出了无数的文人才子,名人、英雄层出不穷。一场文革浩劫不仅“破四旧,立四新”毁掉了很多文物庙宇,也殃及了这些文人、英烈等仁人志士的坟茔墓骸,实在令人有辱痛之感。祖母家当时也被抄家者毁掉了许多物品(抄家者认为是封建迷信的东西)。的确是愚昧无知下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旷古未闻的人文浩劫!

五彩石

好一场声势浩大的迁墓运动!也许他们的存在才使得西湖的景致更多了一种内涵和古韵,认为的拆迁,生生的割裂了西湖风景的完整性。那么多的文人墨客厚葬于此,足见西湖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有多高,有了他们的见证,西湖水的灵异就再现了、、、、、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匪夷所思的怪事,丑事,心痛之余更应该思考我们民族的病症之根源,封建余孽何其根深蒂固,所谓的"人民共和国"人民真的有份量吗,1949至1976,哆哆怪事何其多也!大哥这剜心之作,一定是在痛苦煎熬中完成的。我们的民族进步的历程何其艰难哉,唯思唯茫,悠悠吾心!

blue sky

哎!可惜了!幸好有正直之士。太多教训值的反思并避免,我们需要优秀的历史文化,包括对古建筑、人物、古文物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