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野人山

人世间


征服“野人山”
——九旬远征军女兵刘桂英的人生记忆 
                                                  (  摘自:南京《周末》2015.8.27期 )
【导读】  刘桂英老人不喜欢下雨天。只要天气不好,73年前的记忆,就如同身上的风湿一样,湿漉漉地泛了出来。
    那是1942年,22岁的她作为中国远征军的一员,随部进入位于中印缅交界处的野人山。
    这条长达400公里的狭长河谷却成为中国远征军的噩梦与坟场,近五万将士将白骨留在这异域蛮荒之地。
    柔弱的女护士兵刘桂英却凭借惊人的毅力征服了野人山,她也成为唯一一名走出野人山并仍然健在的远征军女兵。
    然而,命运并没有眷顾这位跨越生死线的女人,此后的半个世纪,她的人生依旧坎坷。
    2015年8月23日,安徽合肥,夏日午后。95岁的刘桂英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伴随老人沉重的叙述,历史犹如电视画面一般缓缓重现。



【 入魔窟 】  刘桂英:我是1920年出生的,老家在湖南长沙。长沙会战时,我报名参军,后来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五军新22师野战医院,成了一名女护士兵。

    部队进入缅甸是1942年3月。刚开始,士兵的士气都很高。但后来接连吃了几场败仗,远征军队伍就像一个瓷盘,被打碎了,各自为阵,自寻出路。

    画外音:1942年5月,远征军分四路撤退,其中,杜聿明率第五军军部、新22师、新96师一部进入野人山。

    野人山是一条长达400公里的狭长河谷,终年不见天日,猛兽成群,当地人给这个地方取了一个名字叫胡康河谷,缅语意思是“魔鬼出没的地方”。

    刘桂英:野人山简直就是一个蛮荒的世外星球,山和山叠在一起,树和树连在一起,抬头看不到天,阳光都照不进来,整个世界都是黑暗的,像地狱一样。

    走了十多天困难就来了,缺粮。我们只有靠树叶和草根维持,但山中的许多植物都有毒,不少战士误食了有毒的野草、野果子、蘑菇被毒死。

    森林里能吃的东西几乎没有,吃人的东西可不少,小的有毒蛇、蜈蚣、蝎子等,大的动物有狼、野象、黑熊。我最怕的是蚂蝗,树叶上、水洼地里埋伏着成千上万的蚂蝗,黑瘦、细长像火柴梗的蚂蝗,吸饱血圆滚滚的像蚕宝宝。我们进入野人山时正值雨季,那时候的雨哟,大得像老天爷直接往地上泼大水,山涧小溪片刻工夫就水流成河,大雨日复一日,没有尽头,人都绝望了。

【 生死劫 】  刘桂英:我们的战士死得太多。有的人走累了坐在路边休息,一坐下就再也没起来;还有的人实在受不了苦,把衣服撕成条条上吊自杀。后来瘴气开始在军队里肆虐横行,越来越多的战士倒下了。我每天都要从死去的战友身边哭着走过去。

    路边和草棚里堆满了战士的尸体,晚上我们找不到棚子住,就把那些尸体往旁边挪一挪,睡在死尸旁边。

    画外音:刘桂英、何珊、笑春、孙月霞和王苹这五名护士班的女兵走在队伍的最后。死亡之路上,死神紧紧地尾随着她们。

    刘桂英:笑春是个苦命的女子,在寻找食物时突然被毒蛇咬伤,治好后被狼咬了喉咙,死了。孙月霞染上了虐疾,被折磨得发了疯,衣服也不穿跑到一个悬崖边突然就跳了下去。不久,活泼好动的王苹也倒了下去再也没有起来。护士长何珊吃了有毒的食物,开始腹泻和发烧,后来病情越来越重,躺在那里一动也不能动了。临终前,她对我说:“如果你能回国,一定要把我们到缅甸打仗和穿越野人山的经过告诉国人,我们是为国捐躯,我们是爱国青年。”

    画外音:据资料统计,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出动103000人,伤亡56480人,而伤亡人员绝大部分在野人山。

【 逢生处 】  刘桂英:身边每天都有人死去,我已经变得麻木了,整个人就是机械地行走,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要死也要明天死。天天都要坚持走。

    画外音:1942年7月底,进入野人山的远征军部队与司令部取得了联系,在森林中开辟出一块空地,设立供给站,盟军从飞机上投下粮食、衣服、药品等物资。就这样,走过夏天走到秋天。1942年9月底,刘桂英终于成功到达供给站。

    刘桂英:那一天,我和另外几个掉队的战士一起刚爬过一座陡峭的山峰,就看到一堆红的、绿的、黄的篷子,蓝蓝的天特别的亮,老远看,好像是海市蜃楼。

    有人正在向我们招手呢。那一刻,我全身又有劲儿了,我知道,我们有救了。到了供给站,就能吃到大米饭了,白花花的大米饭呀,那是我一生当中吃过的最美味的东西,我一连吃了几大碗,实在是太香啦!

    画外音:在物资补给站休养了半个多月,刘桂英赶到印度兰姆伽基地与部队会合。

    刘桂英:整个兰姆伽基地只有我一个中国女兵,美国、印度的军人都围拢过来看我,都把我看成女英雄了。漫画家叶浅予还亲自到医院给我画像。许多人都问我,是怎么走出野人山的,其实我从小就是一个在贫女院长大的孤儿,好像一株野草,经历过风霜,有一点韧性。

【 多磨难 】  刘桂英:1945年,我回到昆明,退伍。内战爆发后,我带着两个孩子回到了丈夫的老家安徽怀宁。一时也找不到工作,过了几年,才当上了小学教师。解放后,我参加了农村小教工作。

    画外音:刚从野人山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弱小女性,冷不丁又被推进了另一座“野人山”!“反右”运动开始后,因为“历史问题”,刘桂英成了“女特务”和“黑五类”,被揪出来批斗。

    刘桂英:给我扣上一顶“反革命”的帽子,把我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这一待就是30年。不是三年四年,是整整30年呀!我是学生出生,毕竟体力不支。农村妇女打七分工,我只打二分工。你工作少,粮食就少,粮食少你就饿肚子。

    画外音:身体上的折磨,刘桂英可以忍受,但精神上的苦闷,却让她难于释怀。

    刘桂英:平反的路,好难走啊。我想到当年给我画像的叶浅予,当时是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就给他写信,想让他帮我发表一篇回忆文章。他没有回信给我,但是他把事情做了。我接到通知让我去领稿费,才晓得我的文章登出来了。既然文章能够登出来,我就写报告给安徽省委。

    画外音:1990年,刘桂英恢复了教师身份,按照退休教师的待遇领取了退休金。那一年,她70岁了,她终于征服了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座“野人山”。


【 记者手记 】  95岁的刘桂英身子骨依然健朗,喜欢带着老花镜读书看报,“蜗居”在安徽合肥一栋普通且略显陈旧的居民楼里,过着简单平凡的生活。

    前年老人摔了一跤左腿受伤,她坚持每天锻练,逐渐能拄着拐杖走路。女儿说,她是个倔强的老太太,走过野人山,她再也不怕任何困难。的确,从野人山死亡线上走出来的刘桂英,有着常人难于企及的坚强、豁达和乐观。

    幼年时颠沛流离,青年时九死一生,中年时备受屈辱。即便饱尝了生活的辛酸,刘桂英却从未向命运低头,只是用柔弱的身躯默默抗争。

    刘桂英的坚持终于等来回报。2006年,中国政府为刘桂英颁发了一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刘桂英将这枚纪念章当作宝贝一样珍藏着,轻易不拿出来示人。在老人看来,这枚姗姗来迟的奖章几乎就是对她一生的最大肯定。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刘桂英看报纸上说凡是抗日的都要发一枚纪念章,便一直催女儿去问。“听说是有的,但是还没到手。”老人喃喃自语。(摘编者认为,时至已召开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的今天,老人家定然已颁受到了这枚尊贵的纪念章了!)

    女儿说,老人很少把远征军的这段经历挂在嘴边,因为每每想到那些未能走出野人山的战友和姐妹,她便泪湿满襟。对刘桂英来说,回忆就像重新撕开那愈合已久的伤疤,身心俱痛。

    是否后悔当年参加远征军?记者的最后一个问题让老人沉默了,她缓缓望向窗外,茂密的梧桐树遮住了炙热的阳光。

    思索良久,刘桂英一字一句地回答道:“当国破家亡时,每个人都要尽一份责任,我只是尽了自己的那一份责任。”

    字字玑珠,风轻云淡。 

 

图片 
 
  

 
06 / 09 / 2015 
 







文章评论

好一片蓝天

向那些在我们的祖国遭受倭寇铁蹄蹂躏民族危亡之际奋起抗争中献出了热血和生命的华夏儿女们致敬! 让我们以真挚的民族情感永远记住那些在抗争中牺牲的烈士和迎来最终胜利的英雄们!

纳兰若思

可以拍电视电影,将真实的历史再现,我们的和平来之不易,是多少人的生命代价的付出!

万里

作为合肥人,我很荣幸,家乡有这样一位女民族英雄!两座野人山,一座自然的,一座人为的。好在,老人家都坚持过来了。历史自有公论,那抗日纪念章,就是对她最好的认可!向老人家致敬!

苍松翠柏

真是一把辛酸泪啊!老人的经历太坎坷啦!!!

祥和

从沈家围子的空间来到你的空间,看到文章,想了很多。野人山的故事看了很多,听了也很多,今天又看了你的文章,对那段历史也有了更清晰的印象,国家也在努力扭转过去那过去的做法,把国民党抗战的史实公开与大众,客观的全面的评价国共两党抗战,历史终究回到了本来面目。可以告慰那些牺牲在远征军里的将士们的英灵了。

悠然

向刘桂英以及千千万万为中华、世界和平而抗战的勇士和先烈们致敬! 祝福老人晚年生活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