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七)(散文)怀念母亲
个人日记
2006年7月21日(农历六月廿六日),我的母亲尹国华以88岁的高龄与世长辞了。她老人家和病魔整整搏斗了一年,终于精疲力尽地合上了眼睛。当我和妻子及二弟忙活给她老人家穿装老衣服的时候,说不清她什么时候咽了最后一口气,而发现她老人家不再喘息的时候,那正是上午11时40分。
母亲生于1919年农历九月廿六日,23岁和父亲结婚。从此便开始了她在郭氏家族的生涯。如果说母亲在娘家度过了三分之一的年华,那么,她在郭氏家族度过了65个春秋。她几乎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哺育子女和壮大郭氏家族的努力中。现在她老人家终于耗尽了体力和精力,静静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她爱恋的丈夫、儿女和孙子们。
母亲 从2005年春季开始有病,期间住了几次院,今年3月转为严重,主要是心脏老化衰竭,4月9日病情恶化住进医院,经过半个月的抢救,又出院回家,每天点一些管心血管的药,但效果甚微。腹内的急剧疼痛使她昼夜呻吟。
我们在庆安的4个子女日夜轮流护理,然而在生生死死的搏斗中,死神终于夺走了母亲的生命。
母亲 是一个普通的母亲,但是也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她的勤劳、朴素、任劳任怨、孝敬老人和不断奉献的精神是我们郭氏家族每一个子孙的榜样。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母亲是一个面庞白瘦个子略高的女人,她总是为家务事忙碌着:喂猪、抬水、做饭、拾柴、合泥、抹墙、挖野菜,很少有闲的时候。那时家里很穷,除了父亲每月四十几元的工资就没有其他生活收入了。每天清晨,母亲总是天蒙蒙亮就起来闷高粱米饭。那时灶里烧的是马粪、稻皮子或乱柴禾。点灯时母亲就用一根麻杆伸到灶里点着,灯光幽暗,灶房冰冷。我从小就觉轻,常常帮母亲拉风匣。母亲总是唠叨我乱拨弄火,浪费了柴,我竟耍起了小孩脾气不再帮母亲拉风匣了,母亲只得自己忙活锅上又忙活锅下,一点怨言都没有。现在想起来我又多么后悔呀,如果母亲再活着,我再给她老人家拉一次风匣该多好哇!可是,现在到哪里去寻找母亲的踪影呢?
那时母亲常常带着我们去挖 野菜,搂柴禾,撸猪食菜,除了做饭还要做衣裳、做鞋子。一家9口人的棉衣、单衣、鞋子,需母亲的千针万线,而每一针线都浸着母亲的血和汗水。我常常是夜间睡觉醒来,看见母亲还在灯下缝呀补呀,几乎没有消停的时候——母亲为郭家整整操劳了一生。
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提倡职工家属就业,吃饭进公共食堂,当时父亲在百货一商店任主任工作,全家除了奶奶在家吃饭外,都进食堂吃饭。当时粮食紧张吃定量,每月27斤粮,还要提倡节约。我在庆安一中读书,每顿就一人一小二大碗饭,母亲在食堂干零活,却从来不敢多盛一点饭。而就这一碗饭,母亲怕我吃不饱,还要把她的那碗饭,隆起的一点拨到我的碗里,再把其余的拨给其他子女一些,而自己也就剩下小半碗饭。然而就这一小半碗饭,母亲还要靠它的能量干一头晌或一过晌的活,常常累得直不起腰,脸上额头淌着虚汗,有时甚至休克。可是再吃饭的时候,母亲还是照样把饭拨给子女们——母亲太大公无私了!——这就是一个普通母亲的爱,一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母亲还孝敬婆母,那时各家都吃粗粮,在做饭的时候,母亲总是用锅叉坐一小碗二米饭,这当时就是细粮了。而这一小碗二米饭,只能给奶奶和父亲吃。而在做棉衣棉裤时,母亲总是给奶奶的棉衣棉裤絮得厚厚的,母亲说:“人老了,不抗冻了,没火力了,衣服得厚一点”—— 这就是母亲尊老爱老的品格!
后来我们兄弟姐妹相继结婚,母亲也渐渐地老了。父母和姐姐在一起生活,又和老弟弟在一起生活,最后又和老妹一起生活。子女们对老人照顾有佳,经常买一些好吃的给父母,然而母亲却不愿吃肉,只吃青菜一类的东西。
母亲仍然不闲着,饭前饭后总是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直到近一年体力不支为止——劳动是母亲的习惯。
现在母亲和我们永别了,她的骨灰安葬在“天乐园”墓地。如今,她老人家的魂灵是走在阴森的地宫还是飘忽在五彩缤纷的佛界,我们都无从知晓。
我们在人间为母亲祈祷,愿母亲的圣魂永远萦绕着她那质朴、勤劳、无私的光环,照耀着三界和人间!
母亲,我怀念您!
郭 进学
2006年7月26日
母亲生于1919年农历九月廿六日,23岁和父亲结婚。从此便开始了她在郭氏家族的生涯。如果说母亲在娘家度过了三分之一的年华,那么,她在郭氏家族度过了65个春秋。她几乎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哺育子女和壮大郭氏家族的努力中。现在她老人家终于耗尽了体力和精力,静静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她爱恋的丈夫、儿女和孙子们。
母亲 从2005年春季开始有病,期间住了几次院,今年3月转为严重,主要是心脏老化衰竭,4月9日病情恶化住进医院,经过半个月的抢救,又出院回家,每天点一些管心血管的药,但效果甚微。腹内的急剧疼痛使她昼夜呻吟。
我们在庆安的4个子女日夜轮流护理,然而在生生死死的搏斗中,死神终于夺走了母亲的生命。
母亲 是一个普通的母亲,但是也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她的勤劳、朴素、任劳任怨、孝敬老人和不断奉献的精神是我们郭氏家族每一个子孙的榜样。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母亲是一个面庞白瘦个子略高的女人,她总是为家务事忙碌着:喂猪、抬水、做饭、拾柴、合泥、抹墙、挖野菜,很少有闲的时候。那时家里很穷,除了父亲每月四十几元的工资就没有其他生活收入了。每天清晨,母亲总是天蒙蒙亮就起来闷高粱米饭。那时灶里烧的是马粪、稻皮子或乱柴禾。点灯时母亲就用一根麻杆伸到灶里点着,灯光幽暗,灶房冰冷。我从小就觉轻,常常帮母亲拉风匣。母亲总是唠叨我乱拨弄火,浪费了柴,我竟耍起了小孩脾气不再帮母亲拉风匣了,母亲只得自己忙活锅上又忙活锅下,一点怨言都没有。现在想起来我又多么后悔呀,如果母亲再活着,我再给她老人家拉一次风匣该多好哇!可是,现在到哪里去寻找母亲的踪影呢?
那时母亲常常带着我们去挖 野菜,搂柴禾,撸猪食菜,除了做饭还要做衣裳、做鞋子。一家9口人的棉衣、单衣、鞋子,需母亲的千针万线,而每一针线都浸着母亲的血和汗水。我常常是夜间睡觉醒来,看见母亲还在灯下缝呀补呀,几乎没有消停的时候——母亲为郭家整整操劳了一生。
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提倡职工家属就业,吃饭进公共食堂,当时父亲在百货一商店任主任工作,全家除了奶奶在家吃饭外,都进食堂吃饭。当时粮食紧张吃定量,每月27斤粮,还要提倡节约。我在庆安一中读书,每顿就一人一小二大碗饭,母亲在食堂干零活,却从来不敢多盛一点饭。而就这一碗饭,母亲怕我吃不饱,还要把她的那碗饭,隆起的一点拨到我的碗里,再把其余的拨给其他子女一些,而自己也就剩下小半碗饭。然而就这一小半碗饭,母亲还要靠它的能量干一头晌或一过晌的活,常常累得直不起腰,脸上额头淌着虚汗,有时甚至休克。可是再吃饭的时候,母亲还是照样把饭拨给子女们——母亲太大公无私了!——这就是一个普通母亲的爱,一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母亲还孝敬婆母,那时各家都吃粗粮,在做饭的时候,母亲总是用锅叉坐一小碗二米饭,这当时就是细粮了。而这一小碗二米饭,只能给奶奶和父亲吃。而在做棉衣棉裤时,母亲总是给奶奶的棉衣棉裤絮得厚厚的,母亲说:“人老了,不抗冻了,没火力了,衣服得厚一点”—— 这就是母亲尊老爱老的品格!
后来我们兄弟姐妹相继结婚,母亲也渐渐地老了。父母和姐姐在一起生活,又和老弟弟在一起生活,最后又和老妹一起生活。子女们对老人照顾有佳,经常买一些好吃的给父母,然而母亲却不愿吃肉,只吃青菜一类的东西。
母亲仍然不闲着,饭前饭后总是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直到近一年体力不支为止——劳动是母亲的习惯。
现在母亲和我们永别了,她的骨灰安葬在“天乐园”墓地。如今,她老人家的魂灵是走在阴森的地宫还是飘忽在五彩缤纷的佛界,我们都无从知晓。
我们在人间为母亲祈祷,愿母亲的圣魂永远萦绕着她那质朴、勤劳、无私的光环,照耀着三界和人间!
母亲,我怀念您!
郭 进学
2006年7月26日
文章评论
涵
你的母亲在天堂,因好人会永远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