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中篇——解放后)
个人日记
父亲一行人辗转数千里,一路鞍马劳顿,终于回到了湖北老家。这时他的父母亲和两个妹妹因躲避战乱,已从武汉搬迁到下面的一个小县城。父亲回后,正遇上全国铺天盖地的“镇反”运动。这是一场残酷的大屠杀,口号是镇压那些暗藏的“反革命分子”,但实际上在不长的时间内,运动已经失控了,虽然的确是肃清了一些敌特,但也殃及了一些无辜,制造了一些冤魂。尤其是像我父亲这样的人,要杀他可以找出一千个理由来。所以我的父亲就一直躲在阁楼里,不敢见人。幸而最高层发现了这一点,及时的终结了这场运动,父亲才敢走出家门。但毫无疑问,这次运动的阴影长期就留在了他的脑海中,一直对他的心理产生着影响。
不久国家就开始进入经济工作,这就需要大量的人才,所以,我的父亲很容易的找到了一份工作,被安排到了粮食部门。这一下就成了他的终身职业。我有幸的看到了一张他当时参加工作时的照片。一身中山装,头戴一顶解放帽,身板笔直,双目炯炯有神,端的一副军人模样!这时的他还不到三十岁,是男人的黄金年龄。既有阅历,有知识,又生的帅气,应算是男人中的精品吧。但不知此时他是否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一些憧憬!
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了粮食的“统购统销”政策。就是要把所有的粮源都掌握在国家的手里,然后再按计划分配。这对于当时国家为了稳定粮价,保障供给,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这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需要国家的工作人员做大量的工作。我的父亲就从这时起,开始在农村中奔波。先是要全面的掌握粮源,以后就是要完成每年不断加码的粮食任务。哪里出现了问题,他就背起行李,驻扎在哪里。工作四十多年来,本地区所辖十多个县市遍布他的足迹。他以他熟练的工作方式和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以及所取得的工作成绩,赢得了同僚们和上下级的一致认可。他几乎就是本地区粮食工作的一部百科全书。但遗憾的是,他一直都处于控制使用中,他所做的一切,都属理所当然,在领导们的眼里,他们这种人就是一部机器。但难以理解的就是,我的父亲一直都保持着高昂的工作热情,从未听到他有什么怨言!以至于在我们的家中,很少能见到他的身影。
1959年,在全国的城市人口疏散中,我的母亲把我们带回了武汉。又过了几年,因为忍受不了夫妻的长期两地分居和两人之间性格的差异,我的父母亲就离了婚,我们兄弟二人又随我父亲回到了黄冈。
尽管我的父亲出现了这样的家庭变故,而且,我们兄弟尚在年幼。但领导们仍不放过他,仍是一如既往的把他派往那些粮食工作出现了问题的地方,让他长期在农村中驻扎,做一些最艰苦的工作。所以,在我们的家庭中,很少出现那种儿女绕膝的天伦之乐,我们的父子交往就是他每月回来给我们一点生活费和学费。即或他偶尔回家,也是沉默寡言的,从不过问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我对那些年关于我父亲的回忆就是,一身洗的发白的咔叽布中山装,满脸的孤寂和疲惫。
这中间又经历了“反右”,“反右倾”这些运动,把国人给闹的人心惶惶的。在这些运动中,你连沉默的权利都没有,但你又知道你说的那一句会触犯天威呢?这中间曾出过多少令人啼笑皆非,令人心酸的故事!好在我的父亲一直在偏远的农村,在泥里,水里与农民打交道,远离了这些政治漩涡,得以幸免于难!
就这样到了“文革”。
文革的初期,因为一切的秩序都被打乱,所以,我父亲他们的工作也就被停了下来,得以有了在家中逗留的时间。但这并不轻松,像这种政治运动,我父亲这类的人最是忧心忡忡。但幸运的是,像他这类的“敌伪人员”,他的级别数最低的。而且,他又长期在外工作,与本单位的人少有接触,为人又低调,从未得罪人,也抓不到他的什么把柄。所以在运动中,未受到什么冲击。我想,如果一种“运动”连他这样的人都不能放过,那我们这个国家就真的是没救了。但“交待”是必须写的,你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把自己赤裸裸的袒露在“组织”的面前。
1969年,父亲的单位除了留些几个年轻人以外,全部下到“五七干校”。干校离城三十余公里。这种干校级别较低,所以管得较为松散,家属随时可以去探视。我每次去几乎都能见到父亲在水田里劳作的身影,特别是在夏天,连草帽都不戴,浑身晒得黑里透红,身上一层层的死皮,活脱一个地道的农民,让我几乎都难以辨认了。
多年 以后,我一直在设法弄清他的性格的起因。按他先在考入军校时的心情,应该是充满激情的,也曾是一位有志向的青年。但以后的一直以来长期的农村工作,与他的志向有关吗?若是无关,他该承受了怎样的心理折磨!莫非他早就看清了中国的政治走向,对政治斗争中的那种凶险早已有了预判!所以,才甘愿忍受农村工作的那种清苦,以自虐的方式来回避那一个个的政治漩涡。或者,当年的“镇反”运动的枪声一直在他的耳际旁回响,致使他不得不以这种残酷的方式来保全他的性命?!他一直以来小心翼翼的生活着,少言寡语的,也从不结交人,象蜗牛一样把自己包在“重重的壳里”。对于他的这种生存方式,我曾经询问过我的母亲。
老太太早已另立家室,但还保持着那种老套的生活方式。常常是一杯速溶咖啡,一碟瓜子,面前摊一本“张恨水”,或者“张爱玲”,现在又多了一些毕淑敏,池莉,等等。每月的一些大型的文学期刊是必须买的,所以,卧室里就像是一个书库。我常常把她看过了的书一捆一捆的拿回来,看完后又一捆一捆的还回去。当她谈到我的父亲时,只是一声叹息:是个人才,但胆子太小了,这会让女人觉得没有依靠。对于这,我不置可否。只是觉得母亲多少有些浪漫的情怀,所以,也就不太理解父亲的性格成因了。
1972年,父亲作为第一批被“解放”的人员,重新回到了原单位,继续着他的“统购统销”的工作。(未完待续)
文章评论
4399小涯子
有些心酸,唉,那个时代....[em]e160[/em]
浅吟低歌
细细品来····读出的是沉重,沉重的心让我们沉重地思考·········
雨后彩虹
品读老先生人生,感怀时代变迁。有幸的是老先生的那份“交待”让你得以如此清晰的了解父亲,并以这种方式缅怀父亲的一生,这是父亲留给你的最珍贵的遗产。还有母亲的那一捆又一捆的书,让你在那个物质困乏的年代,汲取了丰富的精神营养。不幸的时代,造成多少人人生的不幸,但留给后人的除了心酸的回忆,还有一笔珍贵的精神遗产,此乃不幸中之有幸!继续期待精彩下文……[em]e160[/em]
静佩
把我也带回文革那动乱不幸的年代,想起我的父亲心情也很沉重...先生的手笔一定是继承了母亲的因子,父亲在先生的笔下写得感人至深,可以说是身边最熟悉的人了。[em]e160[/em]
淡香居
无言以对历史的沧桑,深深感动于生命的坚韧顽强,祝福师友![em]e160[/em]
红姐
[ft=#cc00ff,4,楷体_gb2312][B][/B][/ft] [ft=#cc00ff,4,楷体_gb2312][B] 父母给你留下的是一笔珍贵的精神遗产,[/B][/ft] [ft=#cc00ff,4,楷体_gb2312][B] 此乃不幸中之有幸。拜读了![/B][/ft]
大傻子
[ft=,4,][B]特殊时期造就了特殊的国情,我们这代人或许可以理解那个时代。然而,毕竟是不愿意再看到那段让人不堪的时代。当然,更不愿意我们的下一代在经受这样非人的折腾。冀望着明天一定比今天更好吧......[em]e182[/em][em]e176[/em][/B][/ft]
在水一方
[ft=,5,] 那些年代运动真是太多了,你只要不是红五类,斗黑五类时,麻五类要陪斗,我们的父母亲辈都是那样胆战心惊过来的,已致他们回到家都是疲惫不堪,在我的记忆中,爸爸从没抱过,背过我。他们那代惨,可我们这辈心里的阴影也不少。[/ft]
【梦】若情缘
虽然没有经历那个时代,但听老一辈人讲过,那时候觉得是有点不可思议,后来看过一些相关的书迹,才慢慢了解一些,像[ft=,4,仿宋_gb2312]59年闹饥荒到后来的什么反右派还有文革时期。在那样一个时代,经历那么多的变故,也可能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和生活方式。不幸的年代造成太多不幸的人生。在你的文字中读到了历史的沧桑,生命的坚韧顽强。周末愉快![em]e177[/em][/ft]
青衣
父亲的一生是整个国家的一个缩影,任何一个人的命运都是跟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的,真实的再现你父亲的一生,客观的看待荒唐的运动,深刻认识国家的现状,但求稳定中发展强大。[em]e183[/em]
丧失的*虎式微笑
先生,你的描述使我得以印证自己从文学作品里看到的那个时代,今天我们几个70后在聊天的时候,我提到你这篇文章,他们认为那个时代令人啼笑皆非,我也有同感。不知对或不对?
丧失的*虎式微笑
先生,你的描述使我印证了以往在文学作品中看到的那个时代,今天我们几个70后聊天时,我提到你的这篇文章,他们认为那个时代令人啼笑皆非,我也有同感,不知对或不对?
清风拂面,听君吟一曲
[B][ft=,4,楷体_gb2312] 我对文篇里那段历史是陌生而费解的,但韩哥文字的叙述详实真切,依然使我感受到一个父亲所处艰难处境之下卓越的不凡之处。进而油然而出一份深深的敬意!同时看到了您对父亲的理解和敬仰。与我的父亲相比,韩哥的父亲更体验到人生的心酸与不易啊。哀叹世道的黑白竟会将人生如此浓墨重彩地颠覆与篡改!只有叹息、唯有叹息...[/ft][/B]
蒲公英
岁月悠悠,生活百态,文章真实地再现了老先生曾经生活过的特定环境。那个年代那种环境决定了老先生的性格和命运。好在老先生晚年生活不错,算是颐养天年,他的性格他的生活习惯都是他高寿的因素。祝愿老人在天国仍然快乐幸福!
素心
父亲的悲剧并非只是其性格使然,更多的是时代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