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好报》发表:“兩聖碑”鄒城的名片

我的发表作

 
图片
图片
“兩聖碑”鄒城的名片 
2015-07-23 

图片
                                
王紀民

走在鄒城,每到鄒城火車站廣場,我均要到“兩聖碑”前駐足沉思片刻,遙想“歷史閃回”。

“兩聖碑”即“孔子誕生聖地”碑和“孟子誕生聖地”碑。兩碑並列立于鄒城火車站西向鐵路,碑均高3.3米,寬1.1米,1924年設立。據史料記載“孔子生魯昌平鄉陬邑”。昌平鄉即今尼山,昌平鄉一直隸屬鄒城市,直到1960年劃歸曲阜,同時亦將一直隸屬鄒城的孟子誕生地鳧山村劃歸曲阜。所以鄒城市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發祥之地”。現在“兩聖碑”已建亭保護起來了,遊人可以隨便觸摸。我是懷著神聖的心情在“兩聖碑”前沉思歷史的。但見碑上殘留著不敬者留下的廣告和手機號碼,我的心情自然感覺“城市癬真得就這麼頑劣,聖地都不放手該狠刹。

那天是2004年4月3日週末,我在鄒城圖書館閱報室“關心國家大事”。在一份當日的《濟寧日報》“
文化週末”4版上,一幅孔子畫像令我肅然起敬起來。這幅畫像是濟甯市書法家靳雲昌、趙學敬精心地利用2555個不同的篆書“壽字”為紀念孔子2555年而精心創作的。

紀念孔子誕辰2555祭祀大典是2004年9月28日上午在孔子故里曲阜市孔廟舉行的,與往年不同的是,這次的
祭祀活動首次由政府舉辦。

祭祀大典在古代被稱作“國之大典”,自唐玄宗於西元739年封孔子為“文宣王”後,祭祀的活動開始升格,明代已達到帝王規格。至清代,祭祀孔子的儀式更是隆重盛大。而這次官方的祭孔活動,由300多名身著古裝的表演者再現了清朝乾隆年間祭孔的盛大場面。整個祭祀活動持續了一個多小時,其中有開廟、祭孔巡遊、家祭以及各界人士的祭拜等。公祭儀式由曲阜市副市長主持,市長誦讀了孔子誕辰2555年祭祀大典祭文。參加祭孔的曲阜市政府官員、社會各界代表以及海內外遊客有3000多人。

孔子誕辰2555周年之際,正是孟子誕辰2376周年之時,在孟府孟廟孟氏家庭也舉行了
祭祀活動。這期間,作為號稱“文化大市”的濟寧人得到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據新華社發佈消息:“中華文化標誌城”將在濟甯建立,而選址之處則是孔子、孟子出生地所在的曲阜市和鄒城市的交界處——曲阜市的九龍山,這裡位於歷史文化名城曲阜市和鄒城市之間,東面是孟子出生地,北面是黃帝紀念地,是感召凝聚炎黃子孫的根基所在。

孔孟之間,不僅在儒家思想上保持著繼續發展的關係,而且孔孟這兩個府第之間,也存在著不可分割的依存發展的關係。

對孔府、孟府的稱呼,確切一點,應該是曲阜的孔府是衍聖公府,是孔子嫡長孫世襲衍聖公的府第;鄒縣的孟府是博士府,是孟子嫡長孫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的府第。這決不是孔丘、孟軻在春秋戰國時代,就有這樣規模宏大的府第,而是後來封建王朝,出於自己的政治需要,要追封孔子、孟子時為其後裔賜建的。

不過,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的承襲、任命還必須經過曲阜衍聖公府的推薦。

面對世界級人物,孔孟之鄉的許多“世界之最”也讓我耳能詳熟了:前面提到的“六山刻經”、影響世界的歷史
文化名人孟子之外,還有對世界醫學有影響的醫學家王熙;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石刻漢字“鼇”以及走向世界的土特產品“瓦屋香椿芽”、聞名世界的元摹秦嶧山刻石、聯合國命名的“愛嬰醫院”等。

就說那個當今世界最大的“鼇”字,那是1989年春,由以擅書巨字而著稱於世的我國著名書法家楊萱庭所書。這個字鐫刻於嶧山五華峰東0.5公里的高20多米、寬17米一塊巨大石壁上,字高15米,寬8米,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
石刻。據說在嶧山南方、東南方12.5公里內都能看到。

為了這個“鼇”字,聽鄒城人介紹,動用了30多名技術卓越的石匠,分層展開交叉立體作業,僅耗用鋼釺1噸、煤炭5噸,鑿下的石碴25立方,歷經4個多月完成。

那天,我站在“鼇”字右上方的一塊石板上觀字,想當然地就生髮出了山之高大、天之高大,世界之高大、孔孟思想之久遠、之深、之與天地同輝共映。 

圖:兩碑並列立于鄒城火車站西向鐵路。

文章评论

四处听风

邹城我也去过,但没留下只字片文。朋友走了一趟,就留下了这么一大堆有分量的文字,看来最关键是用心和勤奋,我做不到,而朋友却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