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白菜”共年华

夕辉树影

    喜欢白菜,由来已久。
    儿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家里兄妹五个都是能吃的主儿。食不裹腹,便以野菜充饥。婆婆丁、车轱辘菜、苋菜、灰菜……只要能吃的,都吃过。尤其是苣荬菜,直吃到滿嘴吐沫都是苦的。
    母亲每天要买10斤苣荬菜,煮熟、切碎,拌上少许玉米面,在平锅上烙饼给我们吃。放的面和油都太少,烙出的饼是黑色的,牢牢地粘在锅底,用铁铲撮起来时,已经没有了完整的模样儿。即便如此难以下咽,也仍然填不饱我们的肚子。
    房前屋后自生自长的蚂蚁菜,用水焯过后,吃起来倒是又滑又嫩,只是连吃几顿后便酸得倒了牙,沒了胃口。
    父亲想出一个办法,每天凌晨带着哥哥去他们单位食堂的垃圾堆里捡白菜叶。虽然只能捡到一些发黄的白菜叶和快要烂的白菜帮,但喝着母亲用这些“食材”做出的玉米糊,竟然感觉是天下美味。
    从那时起,白菜,就升至我心中美食的首位,并一直延续至今,百吃不厌。
    三年困难时期过后,情况好了一些。白菜开始定量供应。父亲带着哥、姐们在门前挖了一个菜窖,将秋天时按人头供应的大白菜 ,择掉黄叶,砍去菜根,整齐地码放在窖里,中间用旧木板做隔层,隔几天要翻动一下,以防止腐烂。余下的一些白菜,母亲将其洗净,用开水烫一下,晾凉后,放在干净的水缸里,用大石块压实,灌满清水,让它们自己发酵。等冬天一到,我们一定能吃上别有风味的腌酸菜。
    过年时,母亲是一定要做一大锅酸菜炖猪肉的,不用吃,光是闻着满屋的香味,我的肚子就已经“唱歌”了。
母亲常常在切酸菜时,会把菜芯留下一些,切成段,递给眼巴巴的我们。那种酸酸的滋味、爽爽的感觉,我至今难忘。
    七十年代初,父母带着我和小弟到辽西山区插队,转学到了离家十里以外的公社中学读书。山高路远,多数时间我住在学生宿舍。学校的大食堂,永远是单一的伙食:大饼子、白菜汤,从不换样。好在这些都是我的所爱,尤其是白菜。只是没有油水,菜少汤多,满足不了胃的需求。正长身体还要经常参加学校植树、种菜、拾粪等学农劳动的我,常常处于半饥饿状态。
    低我一届的赵姓女生,率先发起到学生食堂“帮厨”,我和同班的泽也参加了此项活动,初衷是“做好事”。每天课后的复习预习做完后,我们就结伙去食堂,帮做饭的大师傅洗白菜、切白菜。看着切好的脆生生的白菜条,装在一个又一个大盆里,大师傅笑得合不拢嘴,我们也为做了好事而开心。
    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
    自打帮厨以后,我再到食堂去打饭,大师傅准会笑咪咪地
多盛半水舀子白菜汤,放在我的饭盒里,而且明显见稠。偷眼一瞄,一起帮厨的另几个同学,也“享受”着同样的待遇。这意想不到的“偏得”,让我欣喜异常。从此,“帮厨”的动力和积极性大增。如今想来,我之后的帮厨行动,实际是在做好事的幌子下,隐藏了多吃一碗白菜的私心。
    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我有机会到另一个公社广播站当了播音员。从学校的大食堂来到公社的小食堂,伙食改善了,吃的也饱了。然而,最让人高兴的是公社的院子里有一个大菜园,种的多是小白菜和大白菜。记忆最深的是深秋时节,大白菜成熟之前,尚未包心的菜叶超过了大大的手掌,青翠欲滴,非常诱人。
    当地有一个饮食习惯,晚饭只有主食没有。公社食堂也依照这样的习惯。眼菜园里绿油油的白菜向我招手,却只能痴痴地看着,没滋没味地嚼着粗粮米饭,于我而言,实在是一种“折磨”。直到后来,我才理解,山区十年九干旱粮食少,农民晚饭后不用干活,为了节省粮食,因而弱化了晚餐。
    和我住在一起的话务员邱姐,已在这里工作了七八年,和管理菜园的食堂李师傅,情同父女。看到我不习惯没有菜的晚饭,就天天在食堂打来高梁米或者小米干饭后,从李师傅的眼皮底下潜入菜园,掐一大把白菜叶和葱叶,又到食堂盛一小碗酱,拿到宿舍,教我打饭包。开始总是打不成个,一弄就散。她就细心做示范,打完后先让我吃。慢慢的,我也成了打饭包的行家。
    白菜包饭的日子,
给我留下了美好记忆,虽经四季风霜漂染,却依然如昨。尽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餐桌上不断增加着佳肴美味我和丈夫还是喜欢用米饭和白菜叶打饭包,并乐此不疲。每当这时,过往的酸甜苦辣在我们的咀嚼下,变成了丝丝甘甜
    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日子“吃香的喝辣的”已不再是奢侈的事,但白菜,依然是我的最爱。“白菜炖土豆”、“白菜炒粉条”、“醋溜白菜片”、“白菜炖豆腐”、“小白菜汆丸子”、“白菜猪肉饺”、“自做辣白菜”、“猪肉炖酸菜”等,是我家餐桌上出现频率最多的食物。
    那年,我向邻居学了一道“凉拌白菜丝”。菜名虽简单,做起来很繁琐。不只是简单地把白菜心叠起来切成细丝就行了,而是用刀顺着白菜帮的纹路划出一条条线,上断下连,然后横切成丝,用水浸泡后,白菜丝很快变成带刺的卷儿,再用调料拌匀,撒上红辣椒丝儿,红白相间,色香味俱全。由于操作比较费时,一般只是在招待客人时,我才会亮出这一手。丈夫时常打趣我,这么爱吃白菜,改属兔子吧
    人生像是一个圆,转了一圈,又回到了起点。已迈进冬天门槛的我,对白菜的钟爱,也恢复了初心。不再油炒热烹、水煮冷拌,只愿摘下青翠,直接入口,让满身心充满土壤、阳光、清风的味道。也如同对待生活,摘掉了装饰,卸去了伪装,只留下本色本真
    于是,不分冬夏,喜欢在阳台上和阳光房里,放置一排绿色的盒子,蓄满来自田野的沃土,撒几把饱满的籽粒,静静的等待……当夕阳下,一茬又一茬的白菜苗,在方寸里破土而出,伸展叶片,簇拥成一片片新绿,我相信,生命尽可以消失,但绿色希望,一直都在……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

糖糖

“人生像是一个圆,转了一圈,又回到了起点”。伴着白菜的年华里,记录了生活中的各种酸、甜、苦、辣,但是对白菜的钟情与喜爱仍在心头。以一颗感恩的心,遥想当年,留下的却是本色本真。欣赏树姐姐新作![em]e163[/em]

新翼

看着这绿油油的白菜,感觉生命的律动,感受生活的美好。

陈秋妮

奶奶种的白菜真青,绿色蔬菜。在我们南方的城市,一些老人也喜欢自己用花盆或在楼顶种菜。奶奶文中所提到的蔬菜我都没听说过,似乎我们南方的菜市场都没得卖,只有一种是我家长特有的叫‘苦麦菜‘’’看来等我回家后得问下爷爷。

新翼

大白菜,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曾经成为餐桌上的主角,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物质丰富了,对大白菜的感情依旧如昨。

大爱无声

白菜白菜,清脆爽口,老树姐家,窗台上有,掐上几叶,锅里走走,端上桌子,叶叶爽口。感受姐姐对白菜的钟爱,流年里白菜,记载着一路走来的艰辛。佳作欣赏![em]e163[/em] [em]e179[/em]

不染

片片叶叶都是生活,字字句句都是情感。愿您的心情如白菜芯般纯净甘甜!

大兵

读过这篇情真意切 细致入微 感人至深的文章,让我想起了那段本不该出现 因为人祸导致的苦日子,想起了从初一到初三的学习生活,更让我想起我的爸爸妈妈和姐姐弟弟,不禁眼角已经湿润了。人就是这样,在艰难时刻,一个小小的物件,一段寻常的故事,会让你记一辈子 会引发很多联想,关键需要你有流畅 娴熟文笔把他表达出来,弟妹笔下成长着生命,笔下流淌着情感,许多文章让我感动 不能忘怀。

张老太

文章随手粘来,普普通通的白菜,道出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好文字!我也喜欢白菜,特爱吃酸菜炖粉条,奶菜馅饺子,包子。白菜不仅好吃,做出的花样品种繁多,价格便宜,也是我的最爱。

冷月凝思

这一篇带着乡土气息的《我与白菜共年华》撩起我的乡情,虽有些酸涩但感觉好亲切,好温馨!那不就是我生活的缩影吗?那一幕幕画面,那黄橙橙的小米饭,那散了包的白菜叶包饭,那饿着肚子苦熬下课飞也似地到学校食堂打饭的情景,都在看你这篇文章时浮现于脑际。。。。谢谢你!你把我们那一代人的清淡如水的生活描绘下来了,让我更珍视当下幸福而不忘过去的苦难,做一个干净的人,一个不为世俗所俘虏的人。

荷之瑰

树姐的妙笔生花,不仅带给我们比蜜还甜的阅读感受,更让人期待您的生活画卷越翻越精彩。

智慧树

读了姐的文章,感觉喝了一口清凉的泉水 ,从口里甜到心里,庆幸的是我在新中国的旗帜下长大,没有受过姐姐说的那种苦,不过对于白菜,我也是爱吃的呢。觉得它格外爽口,尤其是那种长在地里,片片叶子舒展开,还没有卷心的白菜,那嫩嫩的油油亮亮的绿,让打心眼里喜欢。

玉五

在我们北方大白菜还是餐桌的主角,由于它的太普通人们变着法的翻新,以至于不被遗忘在某个角落。树姐源与白菜的情缘真是让人钦佩,相比现在的生活自己觉得更应珍惜。问好树姐![em]e163[/em] [em]e160[/em] [em]e100[/em]

哈哈,我也喜欢白菜,最爱吃大白菜馅蒸饺,那是我们全家的最爱。姐姐写得好!

小龙女

树姐和我爱好一样,也爱吃白菜。感情真挚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