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鉴定口诀02
手机日志
38、汝瓷鉴
脱口釉色凸若白,化妆土白支钉白。
月白粉青天青色,足撇八字足迹白。
放大镜看玛瑙釉,蝉翼蟹爪纹亮白。
天变釉变光照粉,泡封釉内疏朗来。
汝瓷釉好少纹饰,扣如木声铜声来。
注解
因汝瓷胎白中略灰(香灰色)所以釉在高温下脱口后口显白色,支钉痕迹也显釉,也是和胎色化妆土有关。汝窑釉有月白、天青、粉青三色,口和足均外撇,足迹釉少显灰白。用三四十倍放大镜看因有玛瑙、玉石中含铜等元素引起的浆红色圆点(有人称玛瑙),开片大多显蝉翼纹和蟹爪纹,在纹路中有白亮裂纹,泡封在釉内,稀疏,口显上扬。扣如木声或铜声,这要看开片情况,如开片深、多、就是木声,反之就是铜声。
39.识汝瓷
汝瓷形好器件精,撇口撇足汝瓷兴。
制胎口底都外撇,釉厚收撇足不清。
高岭土老系数二,是收是撇看谁精。
坯胎火烘白圾碎,寥若辰星泡亮晶。
注解
汝瓷撇口撇足的好,但要看胎体。因为釉在足根涂留的厚时,就会将撇足误认为是收底足型,那错了,因为足根有时釉厚,其实还是撇足,给人感觉是收底型。汝瓷用高岭土成坯的老化系数是2%,胎釉之间在支钉处可见硅化现象,这是釉好的结果,泡寥如辰星,坯胎烧成小碎开片。
40.汝瓷鉴八个要点
口撇足撇扣木声,像棉似雾泡晨星。
开片线细隐约藏,气泡玛瑙*鉴。
手工拉坯腰鼓好,釉色可变芝麻钉。
支钉看白护胎釉,胎釉夹层显白坑。
两头收撇中鼓好,支钉硅化白或青。
注解
汝瓷釉满,裹足,扣之木声,口、足都微外撇,气泡中可见红色及其他色。还有玛瑙粒,这些没有熔化彻底的胶状细小粒,在还原温度后以颗粒状存在釉中,好像在釉中含有像玉石的微粒一样,另外还有像在玉石体态中存的棉和雾一样的雾团。支钉小如芝麻,痕迹有点硅化。胎是灰胎开片细,泡若晨星亮而少,都是手拉坯,假的是模具制坯,从器形整体上看中部有点鼓。看支钉位似白色,但胎是灰的,支钉的尖断显白,这是化妆土层显白。还要注意其他因素,可防止漏掉真品。
41.汝瓷看内相、看底支钉
汝窑釉中有雾棉,釉下雾棉泡等闭。
色粒沉淀釉层下,钉痕硅化要审严。
注解
汝窑釉下有像玉中雾棉一样状态东西,气泡就在这釉层下,釉层下还有微小的蓝或其他色的有色粒状物,这就是所谓存在釉层中的色料粒和玉石、玛瑙、支钉部位有硅化现象,型如芝麻粒。
42.汝窑官瓷民瓷辨
随光变色迎光红,玛瑙釉中小点红。
足圈外翻芝麻钉,泡亮稀疏才看成。
胎轻边薄扣木声,汝官汝民都算成。
注解
汝窑瓷最奇异之处是随时间的光照变化而变化,在迎光亮照看时出现泛红的色,用三四十倍放大镜看有玛瑙粒和卵清一样的特征,有玛瑙的红色粒,足圈内墙外倒、外墙外翻,支钉像芝麻状,泡像云母一样显微黄褐色光亮,泡非常亮,由于光照不能见到泡底。所谓玛瑙粒,也许是化妆用的紫金土造成的褐色泡和颗粒。因不知道过去说的玛瑙粒是用多大倍数的放大镜看的。
43、汝窑釉层
汝窑大泡有间距,泡泡稀疏不一致。
泡儿坐在圆环上,褐白天青玛瑙粒。
大小不等形无规,眼见色点没融粒。
注解
汝窑大泡间距也大,稀疏的程度不一致,泡都是坐在一个清楚的圆环上。褐白天青釉中有玛瑙粒,大小不一,用三四十倍以上的放大镜看釉,可见釉下有好似没熔成釉的蓝色或其他色的颗粒珠。
44.汝窑看泡简句
汝窑泡大亮距乱,环上坐泡玛粒见。
注解
汝窑看泡,泡大亮,距离不均,亮泡的根坐在一个环上,即泡的根部有一个深色的环。在看泡中又可见到没熔好的粒称玛瑙粒。
45.从釉泡层看汝瓷用釉料
汝瓷泡儿亮晶晶,透明釉下像辰星。
稀疏大小像黄米,定有玛瑙釉层中。
玛瑙共有七种色,难能七色全釉中。
汝瓷气泡亮,像云母一样的晶莹。它在一种比其他釉更好的釉面下面,像辰星一样闪耀,气泡稀而疏,汝窑瓷釉中肯定在胎面含玛瑙玉石一类的东西,它显示在釉层中,因玛瑙有七种之多的彩色,但是釉中显示出来的不一定是七种,而只是其中的某一种或几种,因此只找红粒也不对。这是釉料决定的。
46.汝瓷看口足、开片、棕眼
口撇足撇洗盘碗,体轻边薄灰胎显。
芝麻钉痕光变釉,玛瑙作用红色闪。
泡儿瘳若似晨星,看裂还要看棕眼。
小裂白亮大裂深,多看细看别走眼。
注解
口、足都向外撇,是灰胎口薄,芝麻一样的支钉痕有玻化,在不同角度光照时器表出不同色,用三、四十倍的放大镜看有没熔化成釉的所谓玛瑙粒(也许是化妆土的成因引起的),泡少而亮,有裂线(开片)有棕眼,小裂白亮大裂深。
47.真假汝瓷辨
真品拉坯仿注浆,真纹鳞状仿呆当。
真刻娴熟仿死板,真汝胎灰仿白霜。
灰胎施釉显彩红,胎中微铜化粉装。
真釉变光仿不变,真泡亮晶仿无光。
真多玛瑙仿确少,真口撇侈仿收帮。
真足八字假收足,真有红粒假难装。 真腰弧形仿直板,真线细曲仿粗当。
真线曲隐仿显直,重要应看否变光。
还看玛瑙釉混冻,釉中雾团活不疆。
真汝支钉芝麻型,假汝支钉圆点装。
真汝釉层如雾团,不见胎面雾遮装。
假汝费尽鬼心力,条条都对太难当。
真汝足色也有红,追灰莫样红遭殃。
灰胎施釉显粉红,胎中含铜出粉装。
注解
真汝窑瓷器是手工拉坯,仿汝窑瓷是注浆成形,真汝窑瓷器的鳞状开片很自然,仿得呆板;真的刀工娴熟,仿得死板,真的胎灰,仿得胎白,真的光下不同角度有变光,胎灰白灰,仿得胎洁白,过于轻白,真的泡少而亮,假的足、口向里收;真的圈足八字形,假的直;真的有红色玛瑙粒或其他它色粒,假的无;真的器腰多弧形中间向外鼓,假的死板;真的开片细、曲,假的直又粗;真的开片线细隐在下,而假的明直;真的玛瑙粒,泡向在雾团里,像玉中的棉雾,假的不是;真的有向芝麻一样的支钉痕迹,痕迹有被釉玻化的边沿,胎显灰色,釉裹足,扣之声如木声,足也有灰红色的,因胎含铜色显粉红为真,但是太过于酱红为假的。因此如果迎光看胎土色显微泛红为真。
定窑
定窑窑址在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东西燕川村及北镇村一带。曲阳自唐代起属定州(今河北定县),故名为之定窑。窑址距曲阳县城30公里,地处太行山东麓余脉。定窑瓷是我国最早的白瓷之一,是唐代开始,五代时发展,宋代盛行,除白瓷外,也烧酱釉、黑定、绿定等有色瓷器。定窑瓷在元中期已停烧了。定窑瓷器有的在底上有“官”、“新官”、“易定”的款字。定窑器、器形多、胎薄、釉有泪滴痕,有竹刷痕迹。在器面上有刻划的纹饰和印压的纹饰。纹饰线条活泼、流畅,在薄胎上的刻划深度适中,造型轻巧而又静雅,如龙头净水瓶、圆盒、盖罐等大小十分适中,花纹非常流畅,瓷枕与其他瓷胎造型都十分精美。
在曲阳烧出的定窑的胎瓷后,各地窑口大量学习制作,仿出了很多和定窑瓷相差不大的白胎白釉瓷,也烧制了一些酱釉,绿釉的定窑式样的瓷器,如:北方的辽制作了很多类似定窑的产品。但是由于工艺、技术、胎、釉原料等方面的原因都达不到真正的定窑标准,所以人们也同样称这些其他的窑产的定窑式产品为定窑系产品。因此要掌握真正定窑产品的特征才能在实践中认出真定窑产品还是窑系的产品。
48.定窑唐、宋釉的区别
唐定色灰宋发黄,宋时泪滴灰点唐。
南宋生硬北唐轻,黑定无色暗点藏。
注解
唐朝就有定窑,那时和宋早期的定窑相似釉色显白中泛灰,有灰点,北宋时发黄,南宋时瓷较硬重,而北宋和唐时较轻,黑定几乎无泡,黑中有灰白麻点。
49. 定窑釉的老化
浮亮釉层脱不匀,釉面可见蝇翅纹。
气泡两层下层小,水泡在上鱼籽匀。
釉像油漆下干泡,鉴别定窑眼有神。
注解
表层釉老化后的亮度和脱釉处的亮度差别大不均匀,细看可见到脱釉处像苍蝇翅膀纹一样的小块块,俗称蝇翅纹,气泡上层比下层的大,上层是有亮度的水泡像鱼籽大小,下层是小干泡。釉面有点像油漆刷过的。有的件几乎全是干泡。
50.定窑看口看釉
定窑芒口胎白腻,积釉泪痕黄如玉。
注解
定窑芒口就是器的口沿没有釉,胎是白色、有牙白、赭白等等。胎和釉面细腻,有积釉泪痕呈流淌状、黄如白中微黄的玉色。
51.绿定鉴别
缘定胎色宋白黄,宋时泪滴厚釉长。
釉绿不均南北宋,釉绿若厚大泡藏。
注解
晚唐朝时就有绿釉器,宋代绿釉定瓷胎白中泛黄,绿釉明显不均有流淌现象,釉厚的地方泪滴较长,厚釉部位釉大泡。
52.真假定窑瓷
假定真定可辨说,真假泡儿差不多。
真定竹刷泪滴活,防品刷滴假相多。 注解
真泡亮光难见底,防泡见底光不多。
高仿得假定窑可辨认,真的定瓷泡光亮不见泡底,虽然真定釉面无贼光,防定贼光纹呆拙。泡大小稀疏差不多,但是单个的看一个泡的形状色泽是不一样的。假的从泡的外层能看到泡底部,而真的是不能看到泡底的。从器件的外壳也可看出色泽是否有贼光,真的纹饰竹刷,泪滴显活泼,假的呆板明显有假相。
53.定瓷年代窑系原因
唐定显白带泛灰,白青青白早宋成。
泛白用煤北宋晚,定窑系中各一堆。
定窑瓷中有鎏金,色料铜铁绿红黑。
唐代烧的白中泛灰,有的有灰点,白中泛青,泛青的在宋代时烧出,北宋晚期用煤烧过。定窑系是指各有窑的省仿烧的定窑器,但不能和河北曲阳的精品比。曲阳烧的为正宗,对镶嵌的器件要看锈色及撕开的端面,这样可以鉴别镶嵌金属器是真是假,定窑有镶嵌的器品。
54、定窑各年代釉层的观泡
定窑早期白泛青,层上大泡亮如珠。
深层布满小实泡,大泡齐列但稀疏。
乳白牙白鱼籽小,大小都有深小珠。
但比泛青泡要少,牙白层间大小出。
注解
早期定窑器件白中泛青上层泡大而亮,深层布满小实泡(干泡)大泡整齐而稀。乳白釉和牙白釉的泡像鱼籽,也可说像小蚂蚁卵,大小泡都有,小珠泡在深层。但是泛青色重的釉泡就少。
55.定窑观泡简句
小泡深密鱼籽珠,大泡青亮齐又稀。
乳牙二白大小泡,泡少层间大小出。 注解
同上,只是句子缩短,为方便背诵、记忆。
56.黑定紫定篇
紫定白定泡不同,黑定紫定少泡溶。
黑紫釉少才有泡,脂挂紫金土砂行。
好似松香绞砂形,黑紫以铁来呈色。
控温掺铁比列灵,定窑瓷美变无穷。
注解
定瓷分白定、黑定、紫定、绿定、蓝定等。黑定和紫定是很突出的。在宋代烧成并且非常成功,都是白胎,器形很代表时代,是古瓷器中难得的。用三四十倍的显微镜看,在釉薄的地方有泡,色彩深的地方几乎看不到泡,泡大、小都有,每件器物之间也不一样,但它们釉层下都像松香调砂一样的雾沼沼的釉层。这要用定窑的各种特征去鉴别。但黑定紫定都是铁烧制成的,色度和沾紫金砂土釉浆的多少,和含铁情况有关。
57.白定、甜白、康熙分辨泡
三种泡儿一个相,胎色泡亮三种样。
青白黄干亮分清,甜白显干定泡亮。
康熙胎黄灰又干,釉色器底各有样。
注解
白定、甜白、康熙瓷的泡情况差不多,但是定窑亮泡多,甜白、康熙亮泡和定窑相比要少,康熙时期的瓷器的胎和泡黄灰色,而甜白显白和青色。当然从釉色,足型胎釉上也可以增加分辨因数和内容。
哥窑
在考古界和瓷器的专家目前多数认为南宋时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浙江建窑,兄建的窑为哥窑,弟建的窑为龙泉窑。
哥窑紫口铁足、器形多仿青铜器,造型古朴典雅,有尊、瓶、簋、炉、洗等。以供器为多,哥窑是宋五大名窑之一,专家学者对北宋哥窑认为这种类型的瓷最早源于河南省,而南宋官窑在浙江、乌龟山。《宋元瓷器真伪鉴别与价值评估》一书中说:迄今未找到确切的窑址。哥窑瓷器和官窑有些相似。如:都开片,都是金丝铁线,都是支钉和垫砂两种烧法,以支钉为主,都是紫口铁足,都是古朴典雅。南宋产品都是浙江乌龟山一带烧造。
但是还是有区别的。如:哥窑看起来有出汗感觉、哥窑器口比官窑厚。
官、哥两窑在鉴别上是可以区别的。这要认真、细心是可以鉴别的。如:官窑看起来上扬,而哥窑不是这样,哥窑厚重,官窑口薄等。这些都是区别的依据。这要反复的认识实践才可以练出眼力,感性经验是需要长期实践的。
58.官哥瓷区分
官哥区分型和釉,也看器口和厚重。
紫口铁足官哥有,官窑口薄釉竖用。
器形古朴口上扬,胎薄是官确坚重。
哥窑出汗线左旋,胎体不薄确厚重。
器口釉凸有水渍,官窑釉亮哥出汗。
官哥区别要慎重。
注解
对官窑哥窑要抓住几个主要的区别点。官窑的器形多数是由青铜器发展来的,哥窑不是单从釉上也可看出,但哥官窑两窑的瓷器都出现紫口、铁足,也都开片,都是灰胎,这是共性,但有几个重要的不同点:
口:官薄、口釉淌、竖向水渍,口上扬;哥口厚、釉厚有横向水渍。
釉:官釉亮;哥釉有出汗相,官没有汗相。
开片:官竖线长、横线短、线方向不定,横线根粗稍细;哥竖线长、横线短、竖线多左旋。
胎:官薄,但坚重;哥厚,没有官坚密重。
59.哥窑
哥窑窑址没发现,明显金丝和铁线。
鱼籽蟹爪百圾碎,胎体厚薄都可见。
粉青月白米黄色,釉面光泽如肤汗。
注解
哥窑金丝铁线明显,泡似小小鱼籽、有蟹爪纹、俗称百圾碎、胎厚薄都有,色粉青、月白、米黄都有。釉面有肤出汗的感观。这是哥窑的最大特点,近些年有报道说窑址在浙江省乌龟山。
60.哥窑看泡线型口
小泡密乱不太均,大泡均称浅层守。
哥窑水渍支钉有,水渍顺着口沿走。
细碎纹片鱼籽纹,紫口铁足汗光瞅。
口釉外沿有凸感,胎釉厚重超过汝。
哥窑釉厚胎灰色,灰胎施釉粉红有。
还要观察线走向,假的釉子过于厚。
区别需要多过手,铁线多向左旋走。
大线多黑上下行,小线横行短小走。 开片大小粗细清,内反线迹小钉钮。
大线小线分两色,各条都对别离手。
哥窑小件比较多,杯盘洗瓶确都有。
小泡零乱不太均,大泡均匀浅层守。
注解
哥窑的器件口上大多数有水渍,水渍顺着口沿走,存在着显白色的水渍。(水渍:即口沿在高温下釉熔化的流淌痕迹。)有细碎纹片、紫口铁足,有皮肤出汗一样表层的釉光,这是最明显的,口沿外釉有凸感,支钉烧造,器件厚和重都超过汝窑,胎显香灰色,多数铁线由上而下显现出向左旋的裂痕,痕迹小的线多横行的是,短的小线,断线不长。有支钉是隐现的印迹,有支钉的件不一定是铁足。而垫圈的出铁足的多、哥窑是裹足,但是裹圈足立圈(即:足壁)不裹圈底的也有。而汝窑大多数一直裹到足底,大线左旋和窑车旋转方向及火走方向、胎、釉裂等因素有关,通过大小线、器件的器口也可区别官哥窑的器件。
61.哥窑观泡
哥窑气泡像官窑,区别层上把泡瞧。
泡大层浅变化小,均匀不深认哥窑。
注解
哥窑的釉泡像官窑,不同点是大泡层浅变化小,均匀。
62.哥窑简句
哥窑像官但层上,小泡均匀少变样。
注解
同上篇。
63.官哥互比
竖官横哥看水渍,官大哥小来观器。
薄胎厚釉是官窑,相比双薄哥窑毕。
玉质滑润是官窑,薄釉出汗哥窑遇。
官线短毛不横穿,金线根粗尖确细。
注解
官窑的口上水渍竖着淌,哥窑水渍横向走,胎釉厚是官窑,特别是口上扬而薄,而哥窑胎厚釉厚,口厚不上扬,玉质滑润是官窑的特别之处,釉相比哥窑比官薄,但哥釉显出汗,官窑金线几乎不穿竖线,金线短,根粗稍细像牛毛纹。
官窑
官窑是北宋兴起的一个官用窑,但北宋的窑址有说在河南开封地下的但至今没有找到,南宋的窑址在今杭州乌龟山西麓,南宋郊坛故址附近,故名郊坛下。对北宋官窑址迄今没定,因此说法不一,在宁云龙编著、杨静荣作序的《宋元瓷器真伪鉴别与价值评估》一书中又说根据史料和调查认为修内司官窑应在山西降县一带。
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造型十分丰富、有香炉、鼎式炉、洗、瓶、尊、簋、盘等。造型古朴,其造型显得上扬,仿商代青铜器的器形多。胎随厚,但口薄挡手,胎密、质坚,胎色灰、灰黑、体重、有开片,称金丝铁线。铁线竖着走,金丝横着走,但金丝不穿过铁线。若穿过铁线,铁线是有距离的断线。开片中有蟹爪纹、冰裂纹、鳝血纹、百圾纹、鱼子纹等。支钉和垫砂两种烧法。支钉痕迹比汝窑大而圆。支钉以三、五、七奇数为多见。烧制中用紫金土化妆胎表。
釉色有天青、粉青、灰青、米黄色、釉面厚而晶亮,官窑基本没有发现带款识的。足底有釉。其支钉露胎处,因化妆土的原因小小的支钉处反映的色灰、黑、香灰都有。
在宋代以后历代都仿烧过,但都不能烧出宋代所特有的特征和古朴的神韵。
64.官窑
紫口铁足官窑现, 釉细润厚超胎限。
瓷器足部本无釉, 烧后黑色都可见。
口部釉薄显胎骨, 粉青翠青价上万。
口诀也很清楚,器口薄,釉也薄,胎重,达到釉最薄,圈足无釉,有黑灰胎,也有开片,特点是金线粗糙并且稍细,不穿过铁线,粉青、翠青贵重。
65.官哥窑瓷辨
官哥难分不好瞅,一提就知有没有。
紫口铁足官更显,胎薄竖重紫薄口。
注解
官、哥之分,用手一提重量,再看口的厚薄及水渍走向,就可以断清楚是哥窑还是官窑,官窑口薄体重,水渍竖着走,而哥窑水渍是横着走。
66.宋官窑瓷
体薄如定口上扬,釉如龙泉淌口旁。
开封修内郊坛下,胎重坯薄产地详。
重超几倍薄如定,记住特点和特长。
亮如龙泉又似钧,开片如哥口薄当。
北宋胎薄南宋厚,南北宋朝可分详。
注解
器体口上扬,口的釉有流淌迹,有书称北宋官窑产在河南开封,南宋产在杭州乌龟山修内司郊坛下,胎质至密而重,相当定窑的几倍,亮如龙泉,也如钧,开片如哥窑,口薄、胎灰,底有釉常裹足,口色泛紫。
67.官窑瓷鉴
官窑胎薄光透坯, 釉厚多层有垂滴。
金线较多铁线少, 铁足深层香灰坯。
天灰蓝青如蜡润, 传世收藏沿世袭。
注解
官窑很少见。特别贵重,口诀中已基本说清特征和感观,书中说:“官窑几乎没有出土的,大部分是传世的。”
68.官窑看纯
官窑开片不简单,官窑横线少横穿。
官窑横线稍上细,好似牛毛认真观。
注解
器体薄、口显上扬,口沿边用手摸,有挡手感、口边釉有向下淌痕迹,口薄像定窑,相传产生在河南开封修内司郊坛下、胎至密而重,相当于定窑器的几倍、釉面好,光亮如龙泉,也像似好的钧釉瓷,开片如哥窑,胎灰、底有釉,常裹足、口色泛紫、横线(金线)不穿过竖线(铁线)金线常有蟹爪纹,有的线如牛毛。纯的官窑器,烧的又好,又是宋代的很难找到。
69.官窑辨别
官胎黑褐灰浅灰,胎质坚密不是吹。
哥窑官窑重超汝,官窑坚重哥难追。
用手一颠知*,不离十才有真威。
造型端庄大堂用,小巧秀薄庙供威。
紫口铁足胎不厚,补口釉凸口褐灰。
开片线色是内出,器物少雕仿铜威。
开片色多大小有,多层泡儿釉中披。
官窑少有入土器,多是传世土来非。
釉色月白天青青,褐青黄青各青灰。
官窑历史多地烧,胎釉多变不是非。
注解
官窑胎黑褐、灰、浅灰都有,这是从露胎的足看的情况,胎质坚密,它同哥窑一样重量超过汝窑,但重量比哥窑还要重一些,用手一颠就感到重,造型古朴端庄,常用在殿堂礼祭当供器。一般小巧,胎重器口沿显薄,紫口铁足胎坚而比哥窑薄,外口的釉有凸起不平感,也有口不是紫色而发黄褐灰的,开片线迹由内应力运动而出,很少雕纹饰,大部分部件仿青铜器,开片大小都有,泡多层,不均。
官窑器入土的少,多传世器,器多月白、天青、褐青、黄青、灰青,这是因为官窑是很多窑烧的关系,所以胎色、釉色也多。元、明、清也都制作过官窑器,但都带有本朝代的特征,不能和宋官窑相比。
70.官窑哥窑咋区分
历史官窑难区分,金丝铁线一样真。
紫口铁足也一样,口薄是官无汗真。
注解
官窑瓷、哥窑瓷是很难区分,因为两窑瓷器的特征很相似。但重点观察瓷器的口沿,从口沿的厚薄、釉水渍的走向、釉面是否出汗,是可以区别官窑瓷、哥窑瓷的。
71.官窑看泡简句
官窑泡密大小见,深浅不匀都显现。
官窑看泡大小都有,深浅不均,密而乱,以中小泡为多。
注解
72.看官窑
官窑横线少交穿,横线若穿竖短弯。
线迹尾端渐渐细,胎薄釉厚香灰般。
釉质如同玉质感,晶莹比哥亮晶鲜。
线迹多显鳝血红,胎薄体重别放宽。
裹烧支钉多而小,紫金胎土口紫先。
胎色釉色有多种,三地烧造都是官。
官窑比哥器件大,大小区别也须参。
注解
官窑器的开片横线很少穿过竖线,如果横线穿过竖线走向时肯定竖线断开了很大距离,或者是竖线转弯了。开片的线末端是渐渐变细。
胎是香灰色、胎薄而重,特别是官窑器的口薄、胎质至密坚硬,釉子亮晶、线迹如鳝鱼血,裹足釉子、支钉烧钉迹较小,口显紫色,因用紫金土烧造而成,胎色除灰色还有多种色但都偏灰,有酱粉色时圈足部位也是酱粉色的。烧官窑器有三个地方烧造。
73.官窑篇
亮如龙泉薄如定,用手一提非常重。
开片如哥质坚硬,且看紫口庙堂供。
注解
官窑釉好而亮,体重、古朴像青铜供器,开片坚硬。口沿薄如定窑,有挡手感,但没有超过哥窑。仿青铜器的造型多。
龙泉窑
宋代龙泉窑在浙江省西南部的龙泉地区,故名“龙泉窑”。在龙泉、云和、丽水、遂昌、庆元等县形成长达200_300公里的瓷窑带,有窑址200余处。
龙泉窑的器形有炉、尊、瓶、洗、琮、文房四宝用品、生活用品、供品、祭品等,造型使人们喜欢大小适中,釉色以青色含有各种深浅的绿色都视为青,称为粉青、灰青、青黄、梅子青等。以梅子青为最佳釉色。梅子青大部分生产在南宋时期,而这一时期的器形又是制瓷最好的,大小适中,纹饰美。
北宋时纹饰以芦雁,水波,云纹,婴戏及篦点和篦划纹为主。以浮雕莲瓣为兴盛。笔画流畅粗犷。
南宋时以白胎青瓷的莲瓣、弦纹、双鱼、龙纹、贴花牡丹为多。这时的花纹明显的显得笔画精巧、画工细腻。
北宋南宋的龙泉瓷不一样:北宋的器底灰黑,南宋的底赭红,这是制胎用料和精细度造成的。在龙泉窑的发展过程中,要识别早、中、晚期的产品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同是宋代的龙泉窑制品,但其价值和珍藏要求是不一样的。
74.龙泉的时代色
五代龙泉呈黄绿,绿中微黄北宋遇。
粉青龙泉烧南宋,梅子青色南宋细。
深黄微灰属明代,粉青微黄绿元器。
龙泉青绿铁做色,掺量极少还温记。
注解
五代时的龙泉显黄绿色,属于弱还原温度,绿中微黄也常是北宋烧的弱温还原,南宋的粉青是中等还原温度,梅子青色是南宋用强还原温度控制的,梅子青被称为最好的釉色。明代深黄微灰是用强氧化烧成的。粉青微绿是元代用强还原烧的,但他们的氧化铁和三氧化二铁的比例不一样,还原温度不一样。龙泉掺铁量极少,是用还原温度来控制的,好的梅子青瓷器很少。
75.龙泉窑时代的釉色
北宋胎白盘碗壶, 施釉淡青胎灰如。
釉色青中又泛黄, 南宋渣斗瓶和炉。
胎白色美粉青釉, 青玉滋润翠美出。
刻划为主云水动, 标志青瓷技成熟。
植物变型图案多, 元器样多不孤独。
器大胎厚青泛黄, 泛灰釉薄大明出。
吉祥人物釉光强, 龙泉虽久各自如。
注解
龙泉窑几朝代都烧,而且很多地方都烧,要找宋代的很少,但市面上有。宋代的也分南宋北宋的。南宋瓷比北宋的精致。时代不同釉色也有区别,加工上也有区别。以南宋梅子青为珍品。刀工也很精道。
76.南宋龙泉创用灰碱釉加紫金土
高温流淌石灰釉,南宋龙泉灰碱釉。 可升高温烧好瓷,高温不流灰碱釉。
胎中加入紫金土,胎白生出翠青釉。
灰碱釉好翠绿美,美属温熔金属釉。
注解
南宋时期,窑工出现南北技艺结合,在龙泉窑出现高温的灰碱釉高温釉不易流淌,温度好控,不但给烧制带来了成功率,而且对掺入金属釉也有好处,由于高温烧瓷的效果得到提高,在此基础上又加入紫金土,使得龙泉釉出现了翠青色。胎是白色的,但显粗糙,这是龙泉用的土不如景德镇用的土好有关。
77.龙泉窑
泡聚层层叠叠立,均密泡中石英粒。
好似冰糖碎釉下,恰似云团滚滚遇。
胎色灰白白中灰,釉胎边沿有红迹。
炉中烘烤朱红色,老釉不浮釉透丽。
新假釉亮半透明,胎釉泡足要注意。
深层用镜仔细看,能够看出料色粒。
注解
泡像层层云雾从左右向一处集聚一样,在很多泡中可见石英粒状物,看釉层下像压碎的冰糖一样裂隙泡。泡像层层云朵滚滚来,胎是灰白,有的是白脂,胎粗,因没有景德镇的麻仓土,但灰有深的有很浅的,胎和釉边沿红色。胎釉接触处有彩红带酱色的印迹。老的釉透彻,釉层泡儿千姿百态,新的半透明釉胎的面层都新,假的表面贼亮,过于透彻。真的用三四十倍放大镜看,釉层有色料没熔化的颗粒。深层用镜仔细看能够看出釉料的色粒。
影青
影青又称青白瓷,早期生产在江西省东北部昌江南岸。在当地昌江与其支流南河,在河汇合处,景德镇在汉代称新平,唐代称昌南。宋代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年)设镇,对其窑称景德窑专烧御用瓷,后对该镇称景德镇。
影青瓷是宋代景德镇烧制的,也是一个古老的窑口,其生活用品如茶具、酒具、瓷盏、瓷熏、瓷枕、冥器、祭器等。品种非常多。在瓷器上有画、刻、雕、镂空、塑、贴等。
由于釉料在瓷器表面的剔花或塑雕处出现深浅像似影子,因此人们给了它一个准确又好记的名字——影青。(也就是青白瓷)
影青瓷胎白或白中微微灰,釉面中闪青,当然也有泛偏青的,这种影青瓷非常值得欣赏,有青玉之称。在唐代文人陆士修有“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之句。影青瓷多以支钉烧制,器件体重比较轻,但比定窑重,是宋代名瓷之一。在宋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所以其器形、纹饰都比较多。影青瓷唐宋元明清都生产。鉴别中要识别断代,就要依据每朝代的制瓷特点去鉴别。如:元代的器体和型显笨重,清代的制胎和刻画过于细腻。这些都是与宋影青瓷器鉴别的依据。
78.影青瓷宋元之别
青白釉名叫影青,青泛白来白泛青。
景德镇出南宋窑,宋色黄青元偏青。
黄褐斑圈宋时产,宋黄褐圈有支钉。 垫砂体重胎厚元,晚宋学定芒口映。
宋泡密多小不亮,元泡稀少大亮精。
注解
青白釉的瓷又叫影青,这种瓷很名贵,宋代就有,所谓影青青中泛白,白泛青都是影青,景德镇烧造,这种瓷往往是凸出部分白,凹下去处青,所以称影青。宋代的色泽黄青,元代的扁青色。底部带黄锈斑圈的宋朝产,而且是有支钉痕迹,器口有的是学定窑也做出芒口,泡密多,小而不亮,元代的用垫砂底,体重胎厚,元代产器件泡稀大而亮,区别起来很明显。
79.青白釉(影青)
青白釉泡大而密(宋产),元产泡大稀疏的(元产)。
纹廊积釉玻璃强(宋元产),洼处显青高白强。
注解
青白釉(影青瓷)泡小而密,元代产的泡大而且稀散,在刻画的纹饰痕处积釉,因此玻璃质强,釉面光滑。另外洼处显青,高处釉色显白色。
磁州窑
磁州窑窑址在今河北省磁县境内,以磁县观台镇为中心,因磁县在宋代属磁州,故名磁州窑。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很有影响的一个窑口,以至于江西、河南、河北以及辽所属地各窑口仿烧磁州窑产品,形成了庞大的磁州窑体系。
磁州窑以酒具、瓶、盆、罐、缸、壶、玩具为多,以剔花、珍珠地划花、白地褐斑为主要特色。
用竹、骨、金属制成的雕刻工具、笔法流畅,但很少画全景、全植物、以单枝、独花朵为特点。底因用化妆土,底显白,白地黑花显得明快,古拙、瓷枕、大罐等大器常有题诗和寄托语、笔法随意形成图文并茂,寓意深长,表现出当时工匠的心情,刻划牡丹和水纹、云纹使瓷器表现出黑白相间的流畅与自然,是古代人文艺术的真实写照。
82.磁州窑瓷器鉴别
磁窑温高用装土,胎灰釉黑纹古朴。
线画简练又流畅,白地黑釉足疏古。
假的胎实声音脆,真品声闷松胎土。
注解
磁州窑素胎上用化妆土先涂白,胎是灰白色,黑青釉的纹饰古朴,画的简单流畅,采用白地黑釉,足显疏松。扣之声音不脆,显得发闷声,在制作时常常是先画后涂釉,涂釉后在剔除釉,使器件露出涩胎白地。
吉州窑
吉州窑在江西吉安县永和县交界之处,因隋、唐、五代、宋都称有窑之地是在吉州境内,所以窑也就称为吉州窑。
吉州窑以杯、碗、缸、壶、炉等为多,在纹饰上有剔花、印花、彩绘等,也有剪纸和堆塑,还有直接用木叶标本贴在坯体上的,这种方法是入窑烧制后其纹饰被永久烧制在瓷器上。这是吉州窑最早发明的,叶脉纹路清晰、自然。在绘画上虫、草、鱼、兽、简笔山水也常见,周边常画回纹。胎质不一致,有粗的缸胎,有酱紫色的缸色釉胎,有米黄色和淡青色的胎,所以不能以哪一种胎作为唯一标准认对错,但从纹路、釉质浅淡为真上可以看出其神韵,从仿品呆滞上看出差异。
83.吉州窑瓷胎纹饰鉴别
吉州胎白无妆土,地褐釉褐胎白土。
纹饰明显时代晚,画显呆板胎实主。
吉州胎实声也闷,假品胎声脆为主。
注解
吉州窑胎比磁州窑的白,所以不用化妆土,但白中显褐色,底足显白褐色,纹饰时代感明显要比磁州窑晚,画风呆板,胎比磁州窑的瓷质坚实。
84.吉州窑创用剪纸贴花和覆烧
吉州窑创剪纸花,可用吹釉拓片压。 鹧鸪斑花兔毫纹,创出覆烧白瓷花。
注解
江西吉安县的吉州窑首先创用剪纸贴花烧成纹饰,首创烧出鹧鸪斑釉花,兔毫纹饰,创用了覆烧法,使一次性入窑数量增大,产量提高。剪纸贴花覆烧、鹧鸪斑红釉面、兔毫釉面为三大创烧。
剪纸的方法可以用吹釉和拓釉进行瓷器的施釉,这种方法比手工绘画要快,而且纹饰统一性好,图片一致性强,在当时这种方法是先进的,它和覆烧法一样都对提高生产率起到了作用。
德化窑
德化窑在福建德化县,创烧在宋代,以烧青白釉瓷为主,德化窑在发展中是有着光辉业绩的,在宋代以碗、盒、瓶、爵、杯、洗为主。也烧出大量的多边形瓷器,如:瓜棱、八角、方圆、出沿、带环耳等。
由于胎质用料好,可塑性强,在明清阶段德化窑大量塑出人物瓷,如:观音像、达摩、罗汉等。人物塑造的表情真实、动作健美、衣着有其时代特点,肢体准确,衣着线条细腻而到位,以观音和仕女为多,神态肢体优美,所以有德化窑为女性瓷第一之说。
纹饰有花草、折枝、花卉、刻花、剔花、篦划花等。
釉有牙白、偏白微微闪黄,色泽光润而明亮。德化窑是一种细腻的瓷器窑口、做工非常精良,特别是雕塑工艺十分精,显得刀法老道,技艺娴熟,意境准确而又博大精深。
85.德化窑白瓷鉴别
宋代福建德化瓷,氧化硅多瓷土实。
氧化钾高百分六,质密玻化透光瓷。
胎白釉白中国白,雕塑线美贡器值。
达摩弥勒和观音,何朝宗善女雕瓷。
光润明亮不闪青。色泽乳白如凝脂。 阳光照看隐粉红,十六世纪出口瓷。
注解
白瓷很多种,而德化窑白瓷是:白而不青,由于含氧化硅、氧化钾高,玻璃程度又好,阳光照,可透光,色显粉红,这是与别的白瓷不同的地方,景德镇白瓷泛青。德化白瓷多雕人物像,如观音、释迦牟尼、关公等往往在瓷器背后有印记。何朝宗、林朝景、张寿山为明代三大雕塑名家。德化瓷在宋代就有很精致的瓷器。何朝宗善雕观音等瓷。
三大雕塑家常在瓷器背后,雕刻或嵌压上“林”字、“何”字、“张”字及其名字。
辽瓷
辽代陶瓷是(916~1125年)中国历史上北方一个属辽的国家生产的陶瓷,其烧制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皇城之内的林东辽上京窑,主要烧白釉和黑釉器。还有林东南山窑、音戈勒窑,辽阳江官屯窑,北京的龙泉务窑、门头沟窑,赤峰的缸瓦窑等,辽瓷器烧制地点很多。
辽瓷的彩色瓷主要以黄绿白为主。其器形以北方契丹族的游牧生活用品为主,制品有精粗两种,辽白瓷中有底款“官”字款称辽官窑制品,胎质莹白坚致,色白显微泛青,多数釉面莹润,都有开片,色有月白、粉青、紫斑等。在金代也有黄河以北的一些窑烧制的一些有钧窑紫红斑的产品,被称为钧窑窑系制品,不属真正的河南产正宗钧窑品,在定窑瓷方面辽瓷窑也大量生产,同样属定窑系产品,不属河北曲阳生产的真正定窑产品。在辽瓷中带红斑、蓝斑的瓷很多,非常像天空中的红霞和蔚蓝的天空,给人以变幻无穷的色彩美。辽瓷常有胎质粗糙的钧窑系产品、釉面不到底(称半截釉)白釉瓷和其他色釉瓷也是常有涂釉不均,制胎粗糙,常把应用泥条的盘条制陶技术用在制瓷胎上。在器形上雕塑出动物、植物、生活像,十分生动。如:瓷皮囊壶的造型,缝织针角被模仿得很像。这些特征恰好将当时辽瓷参加模仿其他宋代各窑的制品得到了区分,我们对辽瓷特征的认识使我们可以区别当时辽瓷各窑的仿产品。
86.辽瓷
辽瓷胎粗人皆知,白釉开片坯旋粗。
三彩仿唐初看唐,彩釉泡破拓笔乎。
其实唐代三彩美,黄绿蓝色变幻出。
辽代三彩黄绿白,涂抹确像补丁铺。
注解
辽瓷学习了北方定、窑、磁州窑及吉窑后有一些发展,但胎粗釉子开片,器形上明显看出胎坯的大螺旋纹,仿唐三彩像打补丁一样拓在上面,很粗糙,从三彩上讲只有黄绿白,而唐三彩是黄绿蓝。
87.辽瓷技术起源
辽瓷器形随契丹,常仿皮具跟祖先。
胎面先涂化妆土,学习三窑技术关。
定窑磁州吉州窑,涂抹不精补一般。
三彩自有黄绿白,不画对称多画单。
多画一朵枝独棵,扣声不脆声音憨。
釉料常常不到底,底粗不精是首先。
注解
辽瓷是契丹族在北方发展起来的,所以造型有很多是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器形。如皮囊壶、马登形器具等。辽瓷用化妆土打底,学习了吉州窑及北方磁州窑、定窑,涂釉不太讲究,像打补丁一样,三彩无蓝色,有黄绿白。画花草常常是一枝、一朵、一棵,釉子不到底,底粗,扣之声音不脆,发闷。
元朝瓷器
元代是我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这是因为在景德镇用瓷土和粘土合成烧出了白色亮釉瓷,也叫二元法烧制的瓷。这种瓷器在胎面上画钴料青花后再罩釉为釉下青花瓷。
在胎面上画铜红釉再罩釉叫釉里红瓷,也称釉下红彩瓷,这种瓷的制作成功给在瓷器上绘画创造了条件,瓷的工艺发展使瓷器成为能够永远存在于人们生活中。而元代景德镇的瓷业发展使得其他窑口也是得到了发展。如:磁州窑、龙泉、钧窑等都能够相互学习,所以元代虽然制瓷粗糙,但各窑口的互学、互造对方的瓷器是存在的,这是在鉴别瓷器中特别要注意的。
因为由唐宋到元是瓷器行业的发展和交流过程,官民都阻挡不了瓷器在社会中的应用流通,在鉴别中要鉴别瓷类型,也要鉴别是哪个地域窑口出的。
脱口釉色凸若白,化妆土白支钉白。
月白粉青天青色,足撇八字足迹白。
放大镜看玛瑙釉,蝉翼蟹爪纹亮白。
天变釉变光照粉,泡封釉内疏朗来。
汝瓷釉好少纹饰,扣如木声铜声来。
注解
因汝瓷胎白中略灰(香灰色)所以釉在高温下脱口后口显白色,支钉痕迹也显釉,也是和胎色化妆土有关。汝窑釉有月白、天青、粉青三色,口和足均外撇,足迹釉少显灰白。用三四十倍放大镜看因有玛瑙、玉石中含铜等元素引起的浆红色圆点(有人称玛瑙),开片大多显蝉翼纹和蟹爪纹,在纹路中有白亮裂纹,泡封在釉内,稀疏,口显上扬。扣如木声或铜声,这要看开片情况,如开片深、多、就是木声,反之就是铜声。
39.识汝瓷
汝瓷形好器件精,撇口撇足汝瓷兴。
制胎口底都外撇,釉厚收撇足不清。
高岭土老系数二,是收是撇看谁精。
坯胎火烘白圾碎,寥若辰星泡亮晶。
注解
汝瓷撇口撇足的好,但要看胎体。因为釉在足根涂留的厚时,就会将撇足误认为是收底足型,那错了,因为足根有时釉厚,其实还是撇足,给人感觉是收底型。汝瓷用高岭土成坯的老化系数是2%,胎釉之间在支钉处可见硅化现象,这是釉好的结果,泡寥如辰星,坯胎烧成小碎开片。
40.汝瓷鉴八个要点
口撇足撇扣木声,像棉似雾泡晨星。
开片线细隐约藏,气泡玛瑙*鉴。
手工拉坯腰鼓好,釉色可变芝麻钉。
支钉看白护胎釉,胎釉夹层显白坑。
两头收撇中鼓好,支钉硅化白或青。
注解
汝瓷釉满,裹足,扣之木声,口、足都微外撇,气泡中可见红色及其他色。还有玛瑙粒,这些没有熔化彻底的胶状细小粒,在还原温度后以颗粒状存在釉中,好像在釉中含有像玉石的微粒一样,另外还有像在玉石体态中存的棉和雾一样的雾团。支钉小如芝麻,痕迹有点硅化。胎是灰胎开片细,泡若晨星亮而少,都是手拉坯,假的是模具制坯,从器形整体上看中部有点鼓。看支钉位似白色,但胎是灰的,支钉的尖断显白,这是化妆土层显白。还要注意其他因素,可防止漏掉真品。
41.汝瓷看内相、看底支钉
汝窑釉中有雾棉,釉下雾棉泡等闭。
色粒沉淀釉层下,钉痕硅化要审严。
注解
汝窑釉下有像玉中雾棉一样状态东西,气泡就在这釉层下,釉层下还有微小的蓝或其他色的有色粒状物,这就是所谓存在釉层中的色料粒和玉石、玛瑙、支钉部位有硅化现象,型如芝麻粒。
42.汝窑官瓷民瓷辨
随光变色迎光红,玛瑙釉中小点红。
足圈外翻芝麻钉,泡亮稀疏才看成。
胎轻边薄扣木声,汝官汝民都算成。
注解
汝窑瓷最奇异之处是随时间的光照变化而变化,在迎光亮照看时出现泛红的色,用三四十倍放大镜看有玛瑙粒和卵清一样的特征,有玛瑙的红色粒,足圈内墙外倒、外墙外翻,支钉像芝麻状,泡像云母一样显微黄褐色光亮,泡非常亮,由于光照不能见到泡底。所谓玛瑙粒,也许是化妆用的紫金土造成的褐色泡和颗粒。因不知道过去说的玛瑙粒是用多大倍数的放大镜看的。
43、汝窑釉层
汝窑大泡有间距,泡泡稀疏不一致。
泡儿坐在圆环上,褐白天青玛瑙粒。
大小不等形无规,眼见色点没融粒。
注解
汝窑大泡间距也大,稀疏的程度不一致,泡都是坐在一个清楚的圆环上。褐白天青釉中有玛瑙粒,大小不一,用三四十倍以上的放大镜看釉,可见釉下有好似没熔成釉的蓝色或其他色的颗粒珠。
44.汝窑看泡简句
汝窑泡大亮距乱,环上坐泡玛粒见。
注解
汝窑看泡,泡大亮,距离不均,亮泡的根坐在一个环上,即泡的根部有一个深色的环。在看泡中又可见到没熔好的粒称玛瑙粒。
45.从釉泡层看汝瓷用釉料
汝瓷泡儿亮晶晶,透明釉下像辰星。
稀疏大小像黄米,定有玛瑙釉层中。
玛瑙共有七种色,难能七色全釉中。
汝瓷气泡亮,像云母一样的晶莹。它在一种比其他釉更好的釉面下面,像辰星一样闪耀,气泡稀而疏,汝窑瓷釉中肯定在胎面含玛瑙玉石一类的东西,它显示在釉层中,因玛瑙有七种之多的彩色,但是釉中显示出来的不一定是七种,而只是其中的某一种或几种,因此只找红粒也不对。这是釉料决定的。
46.汝瓷看口足、开片、棕眼
口撇足撇洗盘碗,体轻边薄灰胎显。
芝麻钉痕光变釉,玛瑙作用红色闪。
泡儿瘳若似晨星,看裂还要看棕眼。
小裂白亮大裂深,多看细看别走眼。
注解
口、足都向外撇,是灰胎口薄,芝麻一样的支钉痕有玻化,在不同角度光照时器表出不同色,用三、四十倍的放大镜看有没熔化成釉的所谓玛瑙粒(也许是化妆土的成因引起的),泡少而亮,有裂线(开片)有棕眼,小裂白亮大裂深。
47.真假汝瓷辨
真品拉坯仿注浆,真纹鳞状仿呆当。
真刻娴熟仿死板,真汝胎灰仿白霜。
灰胎施釉显彩红,胎中微铜化粉装。
真釉变光仿不变,真泡亮晶仿无光。
真多玛瑙仿确少,真口撇侈仿收帮。
真足八字假收足,真有红粒假难装。 真腰弧形仿直板,真线细曲仿粗当。
真线曲隐仿显直,重要应看否变光。
还看玛瑙釉混冻,釉中雾团活不疆。
真汝支钉芝麻型,假汝支钉圆点装。
真汝釉层如雾团,不见胎面雾遮装。
假汝费尽鬼心力,条条都对太难当。
真汝足色也有红,追灰莫样红遭殃。
灰胎施釉显粉红,胎中含铜出粉装。
注解
真汝窑瓷器是手工拉坯,仿汝窑瓷是注浆成形,真汝窑瓷器的鳞状开片很自然,仿得呆板;真的刀工娴熟,仿得死板,真的胎灰,仿得胎白,真的光下不同角度有变光,胎灰白灰,仿得胎洁白,过于轻白,真的泡少而亮,假的足、口向里收;真的圈足八字形,假的直;真的有红色玛瑙粒或其他它色粒,假的无;真的器腰多弧形中间向外鼓,假的死板;真的开片细、曲,假的直又粗;真的开片线细隐在下,而假的明直;真的玛瑙粒,泡向在雾团里,像玉中的棉雾,假的不是;真的有向芝麻一样的支钉痕迹,痕迹有被釉玻化的边沿,胎显灰色,釉裹足,扣之声如木声,足也有灰红色的,因胎含铜色显粉红为真,但是太过于酱红为假的。因此如果迎光看胎土色显微泛红为真。
定窑
定窑窑址在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东西燕川村及北镇村一带。曲阳自唐代起属定州(今河北定县),故名为之定窑。窑址距曲阳县城30公里,地处太行山东麓余脉。定窑瓷是我国最早的白瓷之一,是唐代开始,五代时发展,宋代盛行,除白瓷外,也烧酱釉、黑定、绿定等有色瓷器。定窑瓷在元中期已停烧了。定窑瓷器有的在底上有“官”、“新官”、“易定”的款字。定窑器、器形多、胎薄、釉有泪滴痕,有竹刷痕迹。在器面上有刻划的纹饰和印压的纹饰。纹饰线条活泼、流畅,在薄胎上的刻划深度适中,造型轻巧而又静雅,如龙头净水瓶、圆盒、盖罐等大小十分适中,花纹非常流畅,瓷枕与其他瓷胎造型都十分精美。
在曲阳烧出的定窑的胎瓷后,各地窑口大量学习制作,仿出了很多和定窑瓷相差不大的白胎白釉瓷,也烧制了一些酱釉,绿釉的定窑式样的瓷器,如:北方的辽制作了很多类似定窑的产品。但是由于工艺、技术、胎、釉原料等方面的原因都达不到真正的定窑标准,所以人们也同样称这些其他的窑产的定窑式产品为定窑系产品。因此要掌握真正定窑产品的特征才能在实践中认出真定窑产品还是窑系的产品。
48.定窑唐、宋釉的区别
唐定色灰宋发黄,宋时泪滴灰点唐。
南宋生硬北唐轻,黑定无色暗点藏。
注解
唐朝就有定窑,那时和宋早期的定窑相似釉色显白中泛灰,有灰点,北宋时发黄,南宋时瓷较硬重,而北宋和唐时较轻,黑定几乎无泡,黑中有灰白麻点。
49. 定窑釉的老化
浮亮釉层脱不匀,釉面可见蝇翅纹。
气泡两层下层小,水泡在上鱼籽匀。
釉像油漆下干泡,鉴别定窑眼有神。
注解
表层釉老化后的亮度和脱釉处的亮度差别大不均匀,细看可见到脱釉处像苍蝇翅膀纹一样的小块块,俗称蝇翅纹,气泡上层比下层的大,上层是有亮度的水泡像鱼籽大小,下层是小干泡。釉面有点像油漆刷过的。有的件几乎全是干泡。
50.定窑看口看釉
定窑芒口胎白腻,积釉泪痕黄如玉。
注解
定窑芒口就是器的口沿没有釉,胎是白色、有牙白、赭白等等。胎和釉面细腻,有积釉泪痕呈流淌状、黄如白中微黄的玉色。
51.绿定鉴别
缘定胎色宋白黄,宋时泪滴厚釉长。
釉绿不均南北宋,釉绿若厚大泡藏。
注解
晚唐朝时就有绿釉器,宋代绿釉定瓷胎白中泛黄,绿釉明显不均有流淌现象,釉厚的地方泪滴较长,厚釉部位釉大泡。
52.真假定窑瓷
假定真定可辨说,真假泡儿差不多。
真定竹刷泪滴活,防品刷滴假相多。 注解
真泡亮光难见底,防泡见底光不多。
高仿得假定窑可辨认,真的定瓷泡光亮不见泡底,虽然真定釉面无贼光,防定贼光纹呆拙。泡大小稀疏差不多,但是单个的看一个泡的形状色泽是不一样的。假的从泡的外层能看到泡底部,而真的是不能看到泡底的。从器件的外壳也可看出色泽是否有贼光,真的纹饰竹刷,泪滴显活泼,假的呆板明显有假相。
53.定瓷年代窑系原因
唐定显白带泛灰,白青青白早宋成。
泛白用煤北宋晚,定窑系中各一堆。
定窑瓷中有鎏金,色料铜铁绿红黑。
唐代烧的白中泛灰,有的有灰点,白中泛青,泛青的在宋代时烧出,北宋晚期用煤烧过。定窑系是指各有窑的省仿烧的定窑器,但不能和河北曲阳的精品比。曲阳烧的为正宗,对镶嵌的器件要看锈色及撕开的端面,这样可以鉴别镶嵌金属器是真是假,定窑有镶嵌的器品。
54、定窑各年代釉层的观泡
定窑早期白泛青,层上大泡亮如珠。
深层布满小实泡,大泡齐列但稀疏。
乳白牙白鱼籽小,大小都有深小珠。
但比泛青泡要少,牙白层间大小出。
注解
早期定窑器件白中泛青上层泡大而亮,深层布满小实泡(干泡)大泡整齐而稀。乳白釉和牙白釉的泡像鱼籽,也可说像小蚂蚁卵,大小泡都有,小珠泡在深层。但是泛青色重的釉泡就少。
55.定窑观泡简句
小泡深密鱼籽珠,大泡青亮齐又稀。
乳牙二白大小泡,泡少层间大小出。 注解
同上,只是句子缩短,为方便背诵、记忆。
56.黑定紫定篇
紫定白定泡不同,黑定紫定少泡溶。
黑紫釉少才有泡,脂挂紫金土砂行。
好似松香绞砂形,黑紫以铁来呈色。
控温掺铁比列灵,定窑瓷美变无穷。
注解
定瓷分白定、黑定、紫定、绿定、蓝定等。黑定和紫定是很突出的。在宋代烧成并且非常成功,都是白胎,器形很代表时代,是古瓷器中难得的。用三四十倍的显微镜看,在釉薄的地方有泡,色彩深的地方几乎看不到泡,泡大、小都有,每件器物之间也不一样,但它们釉层下都像松香调砂一样的雾沼沼的釉层。这要用定窑的各种特征去鉴别。但黑定紫定都是铁烧制成的,色度和沾紫金砂土釉浆的多少,和含铁情况有关。
57.白定、甜白、康熙分辨泡
三种泡儿一个相,胎色泡亮三种样。
青白黄干亮分清,甜白显干定泡亮。
康熙胎黄灰又干,釉色器底各有样。
注解
白定、甜白、康熙瓷的泡情况差不多,但是定窑亮泡多,甜白、康熙亮泡和定窑相比要少,康熙时期的瓷器的胎和泡黄灰色,而甜白显白和青色。当然从釉色,足型胎釉上也可以增加分辨因数和内容。
哥窑
在考古界和瓷器的专家目前多数认为南宋时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浙江建窑,兄建的窑为哥窑,弟建的窑为龙泉窑。
哥窑紫口铁足、器形多仿青铜器,造型古朴典雅,有尊、瓶、簋、炉、洗等。以供器为多,哥窑是宋五大名窑之一,专家学者对北宋哥窑认为这种类型的瓷最早源于河南省,而南宋官窑在浙江、乌龟山。《宋元瓷器真伪鉴别与价值评估》一书中说:迄今未找到确切的窑址。哥窑瓷器和官窑有些相似。如:都开片,都是金丝铁线,都是支钉和垫砂两种烧法,以支钉为主,都是紫口铁足,都是古朴典雅。南宋产品都是浙江乌龟山一带烧造。
但是还是有区别的。如:哥窑看起来有出汗感觉、哥窑器口比官窑厚。
官、哥两窑在鉴别上是可以区别的。这要认真、细心是可以鉴别的。如:官窑看起来上扬,而哥窑不是这样,哥窑厚重,官窑口薄等。这些都是区别的依据。这要反复的认识实践才可以练出眼力,感性经验是需要长期实践的。
58.官哥瓷区分
官哥区分型和釉,也看器口和厚重。
紫口铁足官哥有,官窑口薄釉竖用。
器形古朴口上扬,胎薄是官确坚重。
哥窑出汗线左旋,胎体不薄确厚重。
器口釉凸有水渍,官窑釉亮哥出汗。
官哥区别要慎重。
注解
对官窑哥窑要抓住几个主要的区别点。官窑的器形多数是由青铜器发展来的,哥窑不是单从釉上也可看出,但哥官窑两窑的瓷器都出现紫口、铁足,也都开片,都是灰胎,这是共性,但有几个重要的不同点:
口:官薄、口釉淌、竖向水渍,口上扬;哥口厚、釉厚有横向水渍。
釉:官釉亮;哥釉有出汗相,官没有汗相。
开片:官竖线长、横线短、线方向不定,横线根粗稍细;哥竖线长、横线短、竖线多左旋。
胎:官薄,但坚重;哥厚,没有官坚密重。
59.哥窑
哥窑窑址没发现,明显金丝和铁线。
鱼籽蟹爪百圾碎,胎体厚薄都可见。
粉青月白米黄色,釉面光泽如肤汗。
注解
哥窑金丝铁线明显,泡似小小鱼籽、有蟹爪纹、俗称百圾碎、胎厚薄都有,色粉青、月白、米黄都有。釉面有肤出汗的感观。这是哥窑的最大特点,近些年有报道说窑址在浙江省乌龟山。
60.哥窑看泡线型口
小泡密乱不太均,大泡均称浅层守。
哥窑水渍支钉有,水渍顺着口沿走。
细碎纹片鱼籽纹,紫口铁足汗光瞅。
口釉外沿有凸感,胎釉厚重超过汝。
哥窑釉厚胎灰色,灰胎施釉粉红有。
还要观察线走向,假的釉子过于厚。
区别需要多过手,铁线多向左旋走。
大线多黑上下行,小线横行短小走。 开片大小粗细清,内反线迹小钉钮。
大线小线分两色,各条都对别离手。
哥窑小件比较多,杯盘洗瓶确都有。
小泡零乱不太均,大泡均匀浅层守。
注解
哥窑的器件口上大多数有水渍,水渍顺着口沿走,存在着显白色的水渍。(水渍:即口沿在高温下釉熔化的流淌痕迹。)有细碎纹片、紫口铁足,有皮肤出汗一样表层的釉光,这是最明显的,口沿外釉有凸感,支钉烧造,器件厚和重都超过汝窑,胎显香灰色,多数铁线由上而下显现出向左旋的裂痕,痕迹小的线多横行的是,短的小线,断线不长。有支钉是隐现的印迹,有支钉的件不一定是铁足。而垫圈的出铁足的多、哥窑是裹足,但是裹圈足立圈(即:足壁)不裹圈底的也有。而汝窑大多数一直裹到足底,大线左旋和窑车旋转方向及火走方向、胎、釉裂等因素有关,通过大小线、器件的器口也可区别官哥窑的器件。
61.哥窑观泡
哥窑气泡像官窑,区别层上把泡瞧。
泡大层浅变化小,均匀不深认哥窑。
注解
哥窑的釉泡像官窑,不同点是大泡层浅变化小,均匀。
62.哥窑简句
哥窑像官但层上,小泡均匀少变样。
注解
同上篇。
63.官哥互比
竖官横哥看水渍,官大哥小来观器。
薄胎厚釉是官窑,相比双薄哥窑毕。
玉质滑润是官窑,薄釉出汗哥窑遇。
官线短毛不横穿,金线根粗尖确细。
注解
官窑的口上水渍竖着淌,哥窑水渍横向走,胎釉厚是官窑,特别是口上扬而薄,而哥窑胎厚釉厚,口厚不上扬,玉质滑润是官窑的特别之处,釉相比哥窑比官薄,但哥釉显出汗,官窑金线几乎不穿竖线,金线短,根粗稍细像牛毛纹。
官窑
官窑是北宋兴起的一个官用窑,但北宋的窑址有说在河南开封地下的但至今没有找到,南宋的窑址在今杭州乌龟山西麓,南宋郊坛故址附近,故名郊坛下。对北宋官窑址迄今没定,因此说法不一,在宁云龙编著、杨静荣作序的《宋元瓷器真伪鉴别与价值评估》一书中又说根据史料和调查认为修内司官窑应在山西降县一带。
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造型十分丰富、有香炉、鼎式炉、洗、瓶、尊、簋、盘等。造型古朴,其造型显得上扬,仿商代青铜器的器形多。胎随厚,但口薄挡手,胎密、质坚,胎色灰、灰黑、体重、有开片,称金丝铁线。铁线竖着走,金丝横着走,但金丝不穿过铁线。若穿过铁线,铁线是有距离的断线。开片中有蟹爪纹、冰裂纹、鳝血纹、百圾纹、鱼子纹等。支钉和垫砂两种烧法。支钉痕迹比汝窑大而圆。支钉以三、五、七奇数为多见。烧制中用紫金土化妆胎表。
釉色有天青、粉青、灰青、米黄色、釉面厚而晶亮,官窑基本没有发现带款识的。足底有釉。其支钉露胎处,因化妆土的原因小小的支钉处反映的色灰、黑、香灰都有。
在宋代以后历代都仿烧过,但都不能烧出宋代所特有的特征和古朴的神韵。
64.官窑
紫口铁足官窑现, 釉细润厚超胎限。
瓷器足部本无釉, 烧后黑色都可见。
口部釉薄显胎骨, 粉青翠青价上万。
口诀也很清楚,器口薄,釉也薄,胎重,达到釉最薄,圈足无釉,有黑灰胎,也有开片,特点是金线粗糙并且稍细,不穿过铁线,粉青、翠青贵重。
65.官哥窑瓷辨
官哥难分不好瞅,一提就知有没有。
紫口铁足官更显,胎薄竖重紫薄口。
注解
官、哥之分,用手一提重量,再看口的厚薄及水渍走向,就可以断清楚是哥窑还是官窑,官窑口薄体重,水渍竖着走,而哥窑水渍是横着走。
66.宋官窑瓷
体薄如定口上扬,釉如龙泉淌口旁。
开封修内郊坛下,胎重坯薄产地详。
重超几倍薄如定,记住特点和特长。
亮如龙泉又似钧,开片如哥口薄当。
北宋胎薄南宋厚,南北宋朝可分详。
注解
器体口上扬,口的釉有流淌迹,有书称北宋官窑产在河南开封,南宋产在杭州乌龟山修内司郊坛下,胎质至密而重,相当定窑的几倍,亮如龙泉,也如钧,开片如哥窑,口薄、胎灰,底有釉常裹足,口色泛紫。
67.官窑瓷鉴
官窑胎薄光透坯, 釉厚多层有垂滴。
金线较多铁线少, 铁足深层香灰坯。
天灰蓝青如蜡润, 传世收藏沿世袭。
注解
官窑很少见。特别贵重,口诀中已基本说清特征和感观,书中说:“官窑几乎没有出土的,大部分是传世的。”
68.官窑看纯
官窑开片不简单,官窑横线少横穿。
官窑横线稍上细,好似牛毛认真观。
注解
器体薄、口显上扬,口沿边用手摸,有挡手感、口边釉有向下淌痕迹,口薄像定窑,相传产生在河南开封修内司郊坛下、胎至密而重,相当于定窑器的几倍、釉面好,光亮如龙泉,也像似好的钧釉瓷,开片如哥窑,胎灰、底有釉,常裹足、口色泛紫、横线(金线)不穿过竖线(铁线)金线常有蟹爪纹,有的线如牛毛。纯的官窑器,烧的又好,又是宋代的很难找到。
69.官窑辨别
官胎黑褐灰浅灰,胎质坚密不是吹。
哥窑官窑重超汝,官窑坚重哥难追。
用手一颠知*,不离十才有真威。
造型端庄大堂用,小巧秀薄庙供威。
紫口铁足胎不厚,补口釉凸口褐灰。
开片线色是内出,器物少雕仿铜威。
开片色多大小有,多层泡儿釉中披。
官窑少有入土器,多是传世土来非。
釉色月白天青青,褐青黄青各青灰。
官窑历史多地烧,胎釉多变不是非。
注解
官窑胎黑褐、灰、浅灰都有,这是从露胎的足看的情况,胎质坚密,它同哥窑一样重量超过汝窑,但重量比哥窑还要重一些,用手一颠就感到重,造型古朴端庄,常用在殿堂礼祭当供器。一般小巧,胎重器口沿显薄,紫口铁足胎坚而比哥窑薄,外口的釉有凸起不平感,也有口不是紫色而发黄褐灰的,开片线迹由内应力运动而出,很少雕纹饰,大部分部件仿青铜器,开片大小都有,泡多层,不均。
官窑器入土的少,多传世器,器多月白、天青、褐青、黄青、灰青,这是因为官窑是很多窑烧的关系,所以胎色、釉色也多。元、明、清也都制作过官窑器,但都带有本朝代的特征,不能和宋官窑相比。
70.官窑哥窑咋区分
历史官窑难区分,金丝铁线一样真。
紫口铁足也一样,口薄是官无汗真。
注解
官窑瓷、哥窑瓷是很难区分,因为两窑瓷器的特征很相似。但重点观察瓷器的口沿,从口沿的厚薄、釉水渍的走向、釉面是否出汗,是可以区别官窑瓷、哥窑瓷的。
71.官窑看泡简句
官窑泡密大小见,深浅不匀都显现。
官窑看泡大小都有,深浅不均,密而乱,以中小泡为多。
注解
72.看官窑
官窑横线少交穿,横线若穿竖短弯。
线迹尾端渐渐细,胎薄釉厚香灰般。
釉质如同玉质感,晶莹比哥亮晶鲜。
线迹多显鳝血红,胎薄体重别放宽。
裹烧支钉多而小,紫金胎土口紫先。
胎色釉色有多种,三地烧造都是官。
官窑比哥器件大,大小区别也须参。
注解
官窑器的开片横线很少穿过竖线,如果横线穿过竖线走向时肯定竖线断开了很大距离,或者是竖线转弯了。开片的线末端是渐渐变细。
胎是香灰色、胎薄而重,特别是官窑器的口薄、胎质至密坚硬,釉子亮晶、线迹如鳝鱼血,裹足釉子、支钉烧钉迹较小,口显紫色,因用紫金土烧造而成,胎色除灰色还有多种色但都偏灰,有酱粉色时圈足部位也是酱粉色的。烧官窑器有三个地方烧造。
73.官窑篇
亮如龙泉薄如定,用手一提非常重。
开片如哥质坚硬,且看紫口庙堂供。
注解
官窑釉好而亮,体重、古朴像青铜供器,开片坚硬。口沿薄如定窑,有挡手感,但没有超过哥窑。仿青铜器的造型多。
龙泉窑
宋代龙泉窑在浙江省西南部的龙泉地区,故名“龙泉窑”。在龙泉、云和、丽水、遂昌、庆元等县形成长达200_300公里的瓷窑带,有窑址200余处。
龙泉窑的器形有炉、尊、瓶、洗、琮、文房四宝用品、生活用品、供品、祭品等,造型使人们喜欢大小适中,釉色以青色含有各种深浅的绿色都视为青,称为粉青、灰青、青黄、梅子青等。以梅子青为最佳釉色。梅子青大部分生产在南宋时期,而这一时期的器形又是制瓷最好的,大小适中,纹饰美。
北宋时纹饰以芦雁,水波,云纹,婴戏及篦点和篦划纹为主。以浮雕莲瓣为兴盛。笔画流畅粗犷。
南宋时以白胎青瓷的莲瓣、弦纹、双鱼、龙纹、贴花牡丹为多。这时的花纹明显的显得笔画精巧、画工细腻。
北宋南宋的龙泉瓷不一样:北宋的器底灰黑,南宋的底赭红,这是制胎用料和精细度造成的。在龙泉窑的发展过程中,要识别早、中、晚期的产品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同是宋代的龙泉窑制品,但其价值和珍藏要求是不一样的。
74.龙泉的时代色
五代龙泉呈黄绿,绿中微黄北宋遇。
粉青龙泉烧南宋,梅子青色南宋细。
深黄微灰属明代,粉青微黄绿元器。
龙泉青绿铁做色,掺量极少还温记。
注解
五代时的龙泉显黄绿色,属于弱还原温度,绿中微黄也常是北宋烧的弱温还原,南宋的粉青是中等还原温度,梅子青色是南宋用强还原温度控制的,梅子青被称为最好的釉色。明代深黄微灰是用强氧化烧成的。粉青微绿是元代用强还原烧的,但他们的氧化铁和三氧化二铁的比例不一样,还原温度不一样。龙泉掺铁量极少,是用还原温度来控制的,好的梅子青瓷器很少。
75.龙泉窑时代的釉色
北宋胎白盘碗壶, 施釉淡青胎灰如。
釉色青中又泛黄, 南宋渣斗瓶和炉。
胎白色美粉青釉, 青玉滋润翠美出。
刻划为主云水动, 标志青瓷技成熟。
植物变型图案多, 元器样多不孤独。
器大胎厚青泛黄, 泛灰釉薄大明出。
吉祥人物釉光强, 龙泉虽久各自如。
注解
龙泉窑几朝代都烧,而且很多地方都烧,要找宋代的很少,但市面上有。宋代的也分南宋北宋的。南宋瓷比北宋的精致。时代不同釉色也有区别,加工上也有区别。以南宋梅子青为珍品。刀工也很精道。
76.南宋龙泉创用灰碱釉加紫金土
高温流淌石灰釉,南宋龙泉灰碱釉。 可升高温烧好瓷,高温不流灰碱釉。
胎中加入紫金土,胎白生出翠青釉。
灰碱釉好翠绿美,美属温熔金属釉。
注解
南宋时期,窑工出现南北技艺结合,在龙泉窑出现高温的灰碱釉高温釉不易流淌,温度好控,不但给烧制带来了成功率,而且对掺入金属釉也有好处,由于高温烧瓷的效果得到提高,在此基础上又加入紫金土,使得龙泉釉出现了翠青色。胎是白色的,但显粗糙,这是龙泉用的土不如景德镇用的土好有关。
77.龙泉窑
泡聚层层叠叠立,均密泡中石英粒。
好似冰糖碎釉下,恰似云团滚滚遇。
胎色灰白白中灰,釉胎边沿有红迹。
炉中烘烤朱红色,老釉不浮釉透丽。
新假釉亮半透明,胎釉泡足要注意。
深层用镜仔细看,能够看出料色粒。
注解
泡像层层云雾从左右向一处集聚一样,在很多泡中可见石英粒状物,看釉层下像压碎的冰糖一样裂隙泡。泡像层层云朵滚滚来,胎是灰白,有的是白脂,胎粗,因没有景德镇的麻仓土,但灰有深的有很浅的,胎和釉边沿红色。胎釉接触处有彩红带酱色的印迹。老的釉透彻,釉层泡儿千姿百态,新的半透明釉胎的面层都新,假的表面贼亮,过于透彻。真的用三四十倍放大镜看,釉层有色料没熔化的颗粒。深层用镜仔细看能够看出釉料的色粒。
影青
影青又称青白瓷,早期生产在江西省东北部昌江南岸。在当地昌江与其支流南河,在河汇合处,景德镇在汉代称新平,唐代称昌南。宋代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年)设镇,对其窑称景德窑专烧御用瓷,后对该镇称景德镇。
影青瓷是宋代景德镇烧制的,也是一个古老的窑口,其生活用品如茶具、酒具、瓷盏、瓷熏、瓷枕、冥器、祭器等。品种非常多。在瓷器上有画、刻、雕、镂空、塑、贴等。
由于釉料在瓷器表面的剔花或塑雕处出现深浅像似影子,因此人们给了它一个准确又好记的名字——影青。(也就是青白瓷)
影青瓷胎白或白中微微灰,釉面中闪青,当然也有泛偏青的,这种影青瓷非常值得欣赏,有青玉之称。在唐代文人陆士修有“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之句。影青瓷多以支钉烧制,器件体重比较轻,但比定窑重,是宋代名瓷之一。在宋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所以其器形、纹饰都比较多。影青瓷唐宋元明清都生产。鉴别中要识别断代,就要依据每朝代的制瓷特点去鉴别。如:元代的器体和型显笨重,清代的制胎和刻画过于细腻。这些都是与宋影青瓷器鉴别的依据。
78.影青瓷宋元之别
青白釉名叫影青,青泛白来白泛青。
景德镇出南宋窑,宋色黄青元偏青。
黄褐斑圈宋时产,宋黄褐圈有支钉。 垫砂体重胎厚元,晚宋学定芒口映。
宋泡密多小不亮,元泡稀少大亮精。
注解
青白釉的瓷又叫影青,这种瓷很名贵,宋代就有,所谓影青青中泛白,白泛青都是影青,景德镇烧造,这种瓷往往是凸出部分白,凹下去处青,所以称影青。宋代的色泽黄青,元代的扁青色。底部带黄锈斑圈的宋朝产,而且是有支钉痕迹,器口有的是学定窑也做出芒口,泡密多,小而不亮,元代的用垫砂底,体重胎厚,元代产器件泡稀大而亮,区别起来很明显。
79.青白釉(影青)
青白釉泡大而密(宋产),元产泡大稀疏的(元产)。
纹廊积釉玻璃强(宋元产),洼处显青高白强。
注解
青白釉(影青瓷)泡小而密,元代产的泡大而且稀散,在刻画的纹饰痕处积釉,因此玻璃质强,釉面光滑。另外洼处显青,高处釉色显白色。
磁州窑
磁州窑窑址在今河北省磁县境内,以磁县观台镇为中心,因磁县在宋代属磁州,故名磁州窑。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很有影响的一个窑口,以至于江西、河南、河北以及辽所属地各窑口仿烧磁州窑产品,形成了庞大的磁州窑体系。
磁州窑以酒具、瓶、盆、罐、缸、壶、玩具为多,以剔花、珍珠地划花、白地褐斑为主要特色。
用竹、骨、金属制成的雕刻工具、笔法流畅,但很少画全景、全植物、以单枝、独花朵为特点。底因用化妆土,底显白,白地黑花显得明快,古拙、瓷枕、大罐等大器常有题诗和寄托语、笔法随意形成图文并茂,寓意深长,表现出当时工匠的心情,刻划牡丹和水纹、云纹使瓷器表现出黑白相间的流畅与自然,是古代人文艺术的真实写照。
82.磁州窑瓷器鉴别
磁窑温高用装土,胎灰釉黑纹古朴。
线画简练又流畅,白地黑釉足疏古。
假的胎实声音脆,真品声闷松胎土。
注解
磁州窑素胎上用化妆土先涂白,胎是灰白色,黑青釉的纹饰古朴,画的简单流畅,采用白地黑釉,足显疏松。扣之声音不脆,显得发闷声,在制作时常常是先画后涂釉,涂釉后在剔除釉,使器件露出涩胎白地。
吉州窑
吉州窑在江西吉安县永和县交界之处,因隋、唐、五代、宋都称有窑之地是在吉州境内,所以窑也就称为吉州窑。
吉州窑以杯、碗、缸、壶、炉等为多,在纹饰上有剔花、印花、彩绘等,也有剪纸和堆塑,还有直接用木叶标本贴在坯体上的,这种方法是入窑烧制后其纹饰被永久烧制在瓷器上。这是吉州窑最早发明的,叶脉纹路清晰、自然。在绘画上虫、草、鱼、兽、简笔山水也常见,周边常画回纹。胎质不一致,有粗的缸胎,有酱紫色的缸色釉胎,有米黄色和淡青色的胎,所以不能以哪一种胎作为唯一标准认对错,但从纹路、釉质浅淡为真上可以看出其神韵,从仿品呆滞上看出差异。
83.吉州窑瓷胎纹饰鉴别
吉州胎白无妆土,地褐釉褐胎白土。
纹饰明显时代晚,画显呆板胎实主。
吉州胎实声也闷,假品胎声脆为主。
注解
吉州窑胎比磁州窑的白,所以不用化妆土,但白中显褐色,底足显白褐色,纹饰时代感明显要比磁州窑晚,画风呆板,胎比磁州窑的瓷质坚实。
84.吉州窑创用剪纸贴花和覆烧
吉州窑创剪纸花,可用吹釉拓片压。 鹧鸪斑花兔毫纹,创出覆烧白瓷花。
注解
江西吉安县的吉州窑首先创用剪纸贴花烧成纹饰,首创烧出鹧鸪斑釉花,兔毫纹饰,创用了覆烧法,使一次性入窑数量增大,产量提高。剪纸贴花覆烧、鹧鸪斑红釉面、兔毫釉面为三大创烧。
剪纸的方法可以用吹釉和拓釉进行瓷器的施釉,这种方法比手工绘画要快,而且纹饰统一性好,图片一致性强,在当时这种方法是先进的,它和覆烧法一样都对提高生产率起到了作用。
德化窑
德化窑在福建德化县,创烧在宋代,以烧青白釉瓷为主,德化窑在发展中是有着光辉业绩的,在宋代以碗、盒、瓶、爵、杯、洗为主。也烧出大量的多边形瓷器,如:瓜棱、八角、方圆、出沿、带环耳等。
由于胎质用料好,可塑性强,在明清阶段德化窑大量塑出人物瓷,如:观音像、达摩、罗汉等。人物塑造的表情真实、动作健美、衣着有其时代特点,肢体准确,衣着线条细腻而到位,以观音和仕女为多,神态肢体优美,所以有德化窑为女性瓷第一之说。
纹饰有花草、折枝、花卉、刻花、剔花、篦划花等。
釉有牙白、偏白微微闪黄,色泽光润而明亮。德化窑是一种细腻的瓷器窑口、做工非常精良,特别是雕塑工艺十分精,显得刀法老道,技艺娴熟,意境准确而又博大精深。
85.德化窑白瓷鉴别
宋代福建德化瓷,氧化硅多瓷土实。
氧化钾高百分六,质密玻化透光瓷。
胎白釉白中国白,雕塑线美贡器值。
达摩弥勒和观音,何朝宗善女雕瓷。
光润明亮不闪青。色泽乳白如凝脂。 阳光照看隐粉红,十六世纪出口瓷。
注解
白瓷很多种,而德化窑白瓷是:白而不青,由于含氧化硅、氧化钾高,玻璃程度又好,阳光照,可透光,色显粉红,这是与别的白瓷不同的地方,景德镇白瓷泛青。德化白瓷多雕人物像,如观音、释迦牟尼、关公等往往在瓷器背后有印记。何朝宗、林朝景、张寿山为明代三大雕塑名家。德化瓷在宋代就有很精致的瓷器。何朝宗善雕观音等瓷。
三大雕塑家常在瓷器背后,雕刻或嵌压上“林”字、“何”字、“张”字及其名字。
辽瓷
辽代陶瓷是(916~1125年)中国历史上北方一个属辽的国家生产的陶瓷,其烧制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皇城之内的林东辽上京窑,主要烧白釉和黑釉器。还有林东南山窑、音戈勒窑,辽阳江官屯窑,北京的龙泉务窑、门头沟窑,赤峰的缸瓦窑等,辽瓷器烧制地点很多。
辽瓷的彩色瓷主要以黄绿白为主。其器形以北方契丹族的游牧生活用品为主,制品有精粗两种,辽白瓷中有底款“官”字款称辽官窑制品,胎质莹白坚致,色白显微泛青,多数釉面莹润,都有开片,色有月白、粉青、紫斑等。在金代也有黄河以北的一些窑烧制的一些有钧窑紫红斑的产品,被称为钧窑窑系制品,不属真正的河南产正宗钧窑品,在定窑瓷方面辽瓷窑也大量生产,同样属定窑系产品,不属河北曲阳生产的真正定窑产品。在辽瓷中带红斑、蓝斑的瓷很多,非常像天空中的红霞和蔚蓝的天空,给人以变幻无穷的色彩美。辽瓷常有胎质粗糙的钧窑系产品、釉面不到底(称半截釉)白釉瓷和其他色釉瓷也是常有涂釉不均,制胎粗糙,常把应用泥条的盘条制陶技术用在制瓷胎上。在器形上雕塑出动物、植物、生活像,十分生动。如:瓷皮囊壶的造型,缝织针角被模仿得很像。这些特征恰好将当时辽瓷参加模仿其他宋代各窑的制品得到了区分,我们对辽瓷特征的认识使我们可以区别当时辽瓷各窑的仿产品。
86.辽瓷
辽瓷胎粗人皆知,白釉开片坯旋粗。
三彩仿唐初看唐,彩釉泡破拓笔乎。
其实唐代三彩美,黄绿蓝色变幻出。
辽代三彩黄绿白,涂抹确像补丁铺。
注解
辽瓷学习了北方定、窑、磁州窑及吉窑后有一些发展,但胎粗釉子开片,器形上明显看出胎坯的大螺旋纹,仿唐三彩像打补丁一样拓在上面,很粗糙,从三彩上讲只有黄绿白,而唐三彩是黄绿蓝。
87.辽瓷技术起源
辽瓷器形随契丹,常仿皮具跟祖先。
胎面先涂化妆土,学习三窑技术关。
定窑磁州吉州窑,涂抹不精补一般。
三彩自有黄绿白,不画对称多画单。
多画一朵枝独棵,扣声不脆声音憨。
釉料常常不到底,底粗不精是首先。
注解
辽瓷是契丹族在北方发展起来的,所以造型有很多是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器形。如皮囊壶、马登形器具等。辽瓷用化妆土打底,学习了吉州窑及北方磁州窑、定窑,涂釉不太讲究,像打补丁一样,三彩无蓝色,有黄绿白。画花草常常是一枝、一朵、一棵,釉子不到底,底粗,扣之声音不脆,发闷。
元朝瓷器
元代是我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这是因为在景德镇用瓷土和粘土合成烧出了白色亮釉瓷,也叫二元法烧制的瓷。这种瓷器在胎面上画钴料青花后再罩釉为釉下青花瓷。
在胎面上画铜红釉再罩釉叫釉里红瓷,也称釉下红彩瓷,这种瓷的制作成功给在瓷器上绘画创造了条件,瓷的工艺发展使瓷器成为能够永远存在于人们生活中。而元代景德镇的瓷业发展使得其他窑口也是得到了发展。如:磁州窑、龙泉、钧窑等都能够相互学习,所以元代虽然制瓷粗糙,但各窑口的互学、互造对方的瓷器是存在的,这是在鉴别瓷器中特别要注意的。
因为由唐宋到元是瓷器行业的发展和交流过程,官民都阻挡不了瓷器在社会中的应用流通,在鉴别中要鉴别瓷类型,也要鉴别是哪个地域窑口出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