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胜教寺短期出家散记

佛法生活

图片 

 



末学自幼一直有出家的念头,但因缘未具,始终在红尘中不停打转……

虽很早就有幸接触到佛法,惭愧的是却浪费了太多时光,人近中年方藉各种因缘,真正踏实下来从头修学……

前几年北京房山天开寺开始组织短期出家活动,很想参加,但一则因为活动时间较长,休假时间不够;二则因为读过一些对此类活动提出质疑的说法,当时个人水平有限,心里多少有些拿不准而未能成行。

数月前在北京居士林网站浏览时,看到通州佑胜教寺国庆期间分别组织二期七天短期出家活动的通知。日期和时间适合自己,同时个人几年后,通过阅读经藏及各类相关资料,对短期出家的性质和意义有也了一定程度新的认识。借助网络,在对寺院和当家师父上然下教法师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后,终于下定决心,准备参加这次活动。

(多数人对短期出家的疑问焦点主要在于“女众只能出家一次”之说,特引然教法师博客中的相关内容以做解惑:

依据律藏“女众只能出家一次”的说法是“比丘尼”舍了具足戒后,就不得再重受具足戒,或“比丘尼”还俗了就不能再出家。

若就我们所认知的“女众只能出家一次”而言,女众短期出家是否如法?

由律藏对照女众短期出家所受的戒法,可知其关键在于是否为“比丘尼”的身份。因此,在不违背这些原则下,女众可以如法地短期出家,受持沙弥尼戒或至式叉摩那六法,并且在短期出家期满后舍戒,不必担心日后不能再出家成为比丘尼。)

表交照片报名之后,北京居士林组织准备短期出家的同修,发放入寺前需背诵熟悉的《毗尼日用切要》(寺院日常生活中应诵念的偈咒等),接受上觉下灯法师对《文殊师利问经》、《佛说出家功德经》及《戒律学纲要》中出家、沙弥戒及沙弥尼戒等相关内容的重要开示,同时受持八关斋戒。既坚定了大家短期出家的决心,又解决了大家心中的许多顾虑和疑问。

(感恩北京居士林和林中负责此次活动的毕师兄,为短期出家的同修们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和帮助。)

有师兄问及,觉灯法师说起自己当年出家的一段往事,听来很令人感慨:

当年法师少慕僧家,挑着自己最喜欢的一担书上了寺院,数月之后所有的书都遗失了……

同时出家的还有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和一个在社会上游荡过数年之人。当年大学生出家的极少,老师父看到自然欢喜,尽力教授,但最后还是被对方家人来寺中强行带走;而另一个在社会上游荡数年的人,在寺中呆了几月后,带着附近的女居士跑了……

当年三人之中法师是最不起眼的一个,没想到最后只有他一人真正留了下来!

末学不禁回想起身边的魏师兄……

魏师兄生而不食肉,幼年时家人欺哄强食必大病一场,时间久了家人就由他食素了。魏师兄从小对佛菩萨和寺院有无限的向往,中学毕业后从家乡出来边打工边寻找可以修学佛法的寺院。

因那个年代宗教政策落实没有多少年,魏师兄所处地区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的寺院极少,他寻了很久。终于找到时,却发现原来是比丘尼寺院。考虑到修学不便,魏师兄原本不打算留下来。但寺院当时只有二个七旬左右的老比丘尼师父和一位在外地佛学院读书的年轻比丘尼,寺院百废待兴,急需他这样的年轻居士来护持道场。

魏师兄暂时放下了自己的理想,在寺院中做起了几乎分文不取的真正的护法。魏师兄这一护持就是二十年!在这期间,他几乎学会了所有出家人应该掌握的一切日常功课,并利用有限的闲暇时间来修学佛法。

白天,他帮助寺院管理并动手处理一些杂事;夜晚,他负责起寺院的保安执勤工作。期间有路过或相熟的法师介绍他去外地大丛林出家,却因为寺院又面临城市规划搬迁等原因,实在离不开他这样一个正信护法的居士。

夏劈柴,冬运煤;雨天补漏,坑处填土;一个小且经费紧张的寺院重建,其困难非常人能想像;一个在这样环境中承担很多具体工作的没有社会活动能力和经济能力的居士,所奉献的一切,更非做为普通居士的我们所能够体会……

他三十多岁,却有一双五六十岁经常劳作的人才有的手;末学去过他睡觉的地方,严格的说并不是他睡觉的地方,只是他睏了、累了打个盹的小窝——在最偏僻角落阴冷的库房里,半床被褥,半床衣物……

他的父母去世后,重建的寺院也基本上步入正常运转,他出家机缘方得俱足。末学和他聊天,话语不多,朴素中带着着智慧……

当年末学受菩萨戒前曾担心自己如果受戒恐怕难以如法受持,讲给魏师兄听时,魏师兄尝言:你不去受持,你怎么知道你受持不了。于是末学依言受在家菩萨戒至今……

而魏师兄,在和末学说完那段话的一个月后,听说去了柏林禅寺,之后听说已正式出家……虽有他的移动电话号码,但已经联系不到他了,他的消息大多是其他出家师父们告诉末学)……

末学又想起平日在法源寺悯忠阁常常遇到一位中年男子,听护法义工沈师兄说他多次出家又多次还俗……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末学曾带同事去寺院礼佛时,说起父亲一位老科学家的故事:学习佛法多年,人近中年时出家念头很强烈,因家人强烈反对未能满愿,这些年来因此心结而郁郁寡欢……以前同事不理解,现在渐渐明白了一些……

末学周围有许多师兄修学水平极高,平时除了工作外生活也几乎和出家人一般无二,大多都有过出家的念头,但绝大多数未能满愿成行——出家除了真发大勇猛心,亦需大因缘!

按照要求,短期出家亦需征得家人的同意,末学惭愧,恐无力说服母亲,如实告知并征得二姐的同意后,对母亲只说自己外出去参加活动。

 

图片



接到报名通过的通知后,日子一天天临近,心中近乡情怯的感觉愈发强烈

 

临行前一日突然感冒高烧,服了一堆药算是勉强压了下去。

9月30日早上,按毕师兄短信提示收拾好行李轻装出发。

10时,参加短期出家的多数同修在北京居士林集合。准备动身前往寺院。等候时间较长,末学看到法物流通架上有《佛说首楞严三昧经》,利用空闲诵持一遍。

因受戒时间有限,需要提前剃好头略留一点方便剃度。居士林联系好旁边的理发馆,大家排队剃头。原本不相识的同修们在剃头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和熟悉起来。

剃发之前想到节后回家上班周围人难免不解,心里略有顾虑,但仔细想想之后也就无所谓了。当剃完头戴上眼镜看着理发镜中的自己,陌生而熟悉,似乎遥远却近在咫尺,除却三千烦恼丝,身心忽然有一种无法言喻的轻松感。聊天时其他师兄也都说出了同样的感受。

或许相由心生,几乎所有的同修在剃发后,形象气质都大为改变。末学由衷的感觉大家都变好看了!都变庄严了!都变亲切了!

尤其令人敬佩的是几位年轻女同修,其中不乏以世俗眼光来看的美女,加之在银行等窗口行业工作,剃发后难免不便,原本会以为有不舍或犹豫,但她们的表情却坚定而淡然。看看她们,想起之前自己曾经有过的顾虑,末学汗颜惭愧。

在居士林吃过午饭后毕师兄和另一位居士分别开车载我们前往寺院。毕师兄去年曾参加过短期出家,她在驾车之余,将个人心得和注意事项和我们做了深入细致的交流,让大家对短期出家生活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从当下开始严格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车在通州繁华的街道转几个弯后,周围的景致忽然陈旧且安静了下来。停在两扇残破的大门前,护法居士打开小门,穿过一段长长的满是野草的小路,再打开另一扇大门时,进去后,一座辉宏庄严的古塔就在眼前。

(这就是寺院的燃灯古塔。燃灯佛,又称锭光佛或定光佛等,为释迦牟尼佛的授记师。《大智度论》等经论记载:锭光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燃灯太子。作佛亦名燃灯。

《太子瑞应本起经》等多部佛经记载:锭光佛时,释迦菩萨名儒童,见王家女曰瞿夷者,持七枝青莲华,以五百金钱买五茎莲,合彼女所寄托二枝为七茎莲奉佛。又见地泥泞,解皮衣覆地,不足,乃解发布地,使佛蹈之而过,佛因授记曰:是后九十一劫,名贤劫,汝当作佛,号释迦文如来

佑胜教寺即是供奉燃灯古佛的道场。从末学去之前网络搜索学习到的有限资料记载,该塔初建于北周,历代多有修复,共十三层,为北京市内最高的古塔(56米)。塔内供奉有佛祖舍利。古时曾护持京杭大运河往来的无数船支为其照明指示。远观近望,古塔巍峨壮观,精美绝伦。不同时间,不同角度,不同心境去瞻望时,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古塔无与伦比的不同的壮美。古塔凌云曾为通州八景之一,如清人王维珍诗云:千尺巍峨塔势雄,层霄矗立障天风。古塔之雄姿由此可以想见)

略感遗憾的是此次寺院当家师上然下教法师因公赴欧未能得见。

 

寺院负责的师父和上一期短期出家未舍戒的师兄们将我们引至寮房,安置好行李,去领取包括衫褂(类似居士服)、长衫、海青、缦衣、僧鞋、罗汉祙在内的全套僧服,并为我们备好了基础的日常生活用具。

(僧祙长腿及膝半软底,穿在鞋内等于垫了鞋垫,如末学平时穿43的鞋,但僧鞋领了双44的穿上僧祙的都挤脚,估计45的还差不多。想起身高与末学接近的中国佛学院释明心师父——就是网络上被疯传长相殊胜非常的那位,曾提过他穿47码鞋,当时有些惊诧,现在才明白过来,估计他平时穿普通鞋44或45肯定足够了)

领好僧服,寺院的寂照师父和其他师兄抽空指导大家学习绑腿等方法。其他几位未去居士林单独赶来的师兄陆续到达,其中有二位是夫妻(夫妻中的女师兄是我们这次活动的摄影师,拍了许多有纪念意义的影像资料,感恩合十),另有一位是此次活动中年龄最小的男师兄……

赶上晚课,我们这批短期出家的同修也参与其中。晚饭前后,上寂下幽法师分别做了一些次日短期出家的相关开示及注意事项,并教授了四威仪(即行住坐卧的律仪与规矩)、僧服的正确穿戴和脱除折叠方法等。大家一时学不会,多数人都有些手忙脚乱,但每个人都洋溢着如孩童般快乐而单纯幸福的笑脸。准备好明天的各项事宜后,兴奋之余难入梦乡。

夜已深,在简易房中,隐隐听到远处音乐节狂欢场地忽大忽小,各类声嘶力竭的旋律和歌声,而自己身心清凉的躺在床上,一切那么的真实,一切又那么的不真实……

 

图片 

 



10月1日清晨,我们迎来了人生中全新的一次体验:剃除须发,出家为僧。当多年的夙愿就要达成的时候,末学的心情异样的平静安宁。

习惯晚睡晚起的末学四点不到就醒来,:
睡眠始寤,当愿众生,一切智觉,周顾十方。

洗漱清洁:
以水洗面,当愿众生,得净法门,永无垢染。
以水盥掌,当愿众生,得清净手,受持佛法

在房中等候的时候,晨钟远远传来,直击人心:
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
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

穿戴好衫褂与鞋祙,手捧海青与缦衣,排好队大家举步缓行:
从舍出时,当愿众生,深入佛智,永出三界

迎着空中细细的小雨走向大殿,天与地、寺与塔、人与心肃穆而庄严……

大殿前,毕师兄抽空一遍遍不厌其烦的提醒我们仪式开始后需要注意的各类事项。

仪式正式开始,举步迈入大殿:
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

面向佛像,投身下拜: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寺院师父、护法居士等引阿阇黎(沙弥十戒之师)上寂下呈法师、羯磨师(于戒场为受戒者指示作礼乞戒等规矩仪式)上寂下幽法师入殿(此次出家的男众有7位,女众末学虽和其中几位讲过话,但因不方便,一直不太清楚有几位)。

具体仪式末学无法用专用名词来详细描述,大致是上香、忏悔、问遮、皈依、披衣、落发、搭衣、授归教诫等……

法师剃发吟偈:

第一刀:愿断一切恶
第二刀,愿修一切善
第三刀:愿渡一切众  
 
明亮的灯烛香云中,大殿中佛像慈目含笑,整个仪式庄严而肃穆,置身于内,殊胜难言。

流转三界中,恩爱不能脱,弃恩入无为,真实报恩者

流转三界中,恩爱不能脱,弃恩入无为,真实报恩者

流转三界中,恩爱不能脱,弃恩入无为,真实报恩者

没有感慨,只余无尽的喜悦——这就是法喜吧!

或许我们很多同修因各种因缘都和寺院有过不同程度的接触与了解,其中部分人也许还有过寺院短期生活的体验。但当自己真正的改变身份,以一个出家人生活在寺院之中的时候,过去所有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知道不知道的,原来都离真实的出家生活那么远!

过去到寺院像是客人,好茶好饭好景致,诵几卷经拜几下佛,得意悠然,或许偶尔有些所谓心得,感觉人生之乐不过如此。现在自己在寺院像是主人,改变身份面对生活在其中的时候,猛然发现彼时的我们太肤浅了……

寺院的生活简单而忙碌,末学每日基本生活作息时间大致如下:
4:30起床洗漱打扫庭院(末学怕自己犯平时行事略有拖延的毛病,所有时间预留较多,大致比寺院规定提前半个小时以上)
5:30早课
6:30早斋
7:30出坡
9:00诵经
11:30午斋
14:00诵经
15:30晚课
18:30学习
21:00准备休息

在此期间末学和数位师兄发心受持八关斋戒,每天忙完睡下通常在晚上十点以后)

寺院中的修行,并不同于我们在家中简单的读读经、拜拜佛、坐坐禅,看看开示或偶尔外出打个七之类的;寺院中言行举止、动静之间无处不是修行:挑水担柴,无非是道;行住坐卧,无不是禅——真正将佛法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之中!

改变,从当下开始,从点滴之间做起……

对于刚刚接触这一切的我们或许新鲜且丰富多彩,但日复一日,这样的生活需要真正的决心和勇气,尤其是当把出家生活做为一种使命与责任的时候。

这一日的生活是正式出家的开始,或许短暂,但却预示着它将至少是末学个人人生新的一章。

 

图片
 



末学法名寂海。同时剃度的其他男师兄有年龄最长的寂观师兄(62岁)、寂生师兄(59岁)、寂开师兄、寂然师兄、寂界师兄、还有年纪最小的寂明师兄(13岁)。

在寺院数日,除了每天所有固定的各堂功课之外,诸位男师兄需轮流值日、打扫寺院、学习击鼓撞钟、出坡协助佛像背光制作等;女师兄轮流伙房帮厨等(女师兄们做的很多,但末学不方便观察,所以很多地方都不太清楚)。

末学因是老来子,家中兄长姐姐又多,工作也相对轻松,从小到大基本上没有做过体力劳动。用母亲的话来形容比较形像:横草不沾,竖草不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惭愧!!!

在寺院中第一次学会了用码钉枪(这个词是刚从网上查到的……),第一次学会了用电锯,第一次打扫公共卫生间,第一次洗好多好多好多好多好多的碗(末学有点洁癖,洗卫生间需要如何克服心理障碍就不说了,洗碗也要过很多遍,所以花了很长时间,浪费了很多水和洗洁精……惭愧!改进中……),太多的第一次都是在寺院中学会的……

很多事都以为自己不会,但去做时自然就会了;很多时候都以为自己做不了、做不到,但真正去做时做的还不算太差……

末学做事时,总觉得燃灯古塔顶端,有佛菩萨慈眉低首含笑看着我们忙碌的身影!

虽然累,很累很累很累,但第二天起来照样精神百倍。

有一天在背光旁上完最后一个螺丝时,疲极顺势躺在地上,望着塔尖上空流动的云,真想让时间就此停住。末学忍不住对身边的寂开师兄说:师兄,我从没有感受过像现在这一刻无比的幸福……

寂开师兄使劲点着头说:我也一样。

师兄(他是上一期未舍戒的师兄,因不在同屋,在一起时多是忙着干活而没有专门问过法名)发心为寺院画佛像等,心灵手巧至极:一块浇铸的水泥版在他手下,化作庄严瑰丽的燃灯佛像背光;一尊寂明师兄从地藏殿觉得喜欢捧回来破旧难辩的释迦牟尼圣像,在他手中变得比很多商店中价格不菲的作品更显精美殊胜……

干活的时候师兄非常严厉,对于佛菩萨造像相关的事力求完美,他总说:我们干的活是为佛菩萨干的活,我们不能让人几十年后指着骂说这干的是什么活……用材料时一省再省,基本上其他地方属于废料的,都被他充分的利用起来……

而不干活的时候,师兄其实是非常可亲的。在我们这批短期出家学员到达之前,做这些工作的只有师兄和另一位未舍戒的寂光师兄。他们两人不管多晚,每天收工后都要拜塔半小时以上。有次末学忍不住说真累啊,师兄笑称:多拜塔就不会累!

末学在下铺的对床是寂光师兄(原本末学睡上铺——因为末学看上面卧具好像干净些,惭愧忏悔;下铺空着搁置行李,有天早起摸黑起床没踩实摔倒就搬下来),清俊脱俗,一米七几的个头刚过百十来斤,看着也不像能干活、会干活的人,但就是他,我们干了天都已经累的不行了,他却坚持干了十多天,更不用说每天工作之余,我们都早已熄灯就寢,他却和师兄刚刚开始准备拜塔经行……

或许是投缘,末学和寂光师兄在这几天中聊的多一些。寂光师兄的沉静踏实、温和克制、虔诚有礼给末学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们之中寂观师兄年龄最长,干活却最会动脑子,什么活也最容易上手。退休前是公交车司机,练过武术,身体倍儿棒,双盘标准,行事敏捷。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舞蹈专业教师的寂界师兄总是大喊一声:我去搬救兵。然后来的人中肯定就有寂观师兄。

在制作三个大殿佛像背光时,师兄因为要忙别的,骨架起来后,裁制木版等细活需要我们来接着往下做。大家都缺乏相关经验而有些无措,寂观师兄想法试验,在基本上没有浪费材料的前提下,顺利如期完成……

 

还有一位同样上期未舍戒的寂续师兄他的另一皈依法名怡景),因资格老、年龄大,我们都称其为大师兄。有生活在胡同中老北京人爱贫嘴逗乐的习惯,末学性格方正惯了,有时难免会看不惯。直到自己某日值日洗碗时,因持八关斋戒未去过堂,等赶去洗碗时,却发现年近六旬的怡景师兄已经一声不吭的帮末学洗完了所有的碗……

 

站在厨房门口,末学感动与惭愧的心情交织在一起:对于他人,我们通常习惯从对方外在表现来做出简单的判断;常常以为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就是对方的全部,却忘了用自己的心去体会与观察,发现他人内在的与众不同的优点与长处!

末学常常生出这样的感觉,短期出家数日中所有遇到的师父和师兄们,都是佛菩萨安排在自己身边的善知识,用他们的一言一行来提醒自己不敢懈怠、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图片

六   

不出一次家,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修行。在家用功和在寺中用功不同。在家用功靠的是自己自觉自愿;在寺院中用功除了自觉自愿外,规矩和氛围更能促进自己不断提高。

寺中数日,末学只在到的当天用手机给家人发过一个报平安的短信外,其他时间除略看一下早晚报全当闹钟用了。

佑胜教寺中随处可见三只蒙眼、遮耳、捂嘴骑立的小猴石雕,一般可理解为少看、少听、少说。的确如此,寺中数日,眼睛看的少了眼睛就清净了,耳朵听的少了耳朵也清净了,嘴巴不说无意语口业自然同样清净……周遭一切都干净了,心自然也真正的静了下来……整个人像是从内到外开始变得通透无碍……

 

第一次在凌晨早起打扫庭院时,看到旁边竖着的大扫帚拿起发力就用,扫地声音极大。自己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这时候大多数人还都在睡梦中……直到打扫旁边另一处庭院的寂生师兄等回说起,末学才反应过来,从次日起改用小一些的扫帚,开始学着控制自己扫地的动作与发出的声音……

 

末学平日习惯大声诵经,在家中倒没什么,但在寺中有时诵着诵着就忘了环境,声音往往越来越大。或因诵经之声影响了附近寮房部分师兄休息或修学。或因在室外拜垫上跪诵时,影响了其他信众或游客正常礼拜……自己一直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些,直到佟居士和其他师兄婉转的提醒末学。

佟居士是寺院的义工,每天来的最早,走的最晚,在寺院中不是帮着做饭、就是帮着制作佛像背光等。哪里有需要她就出现在哪里,很少见到她闲下来的时候。佟居士和末学这种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人不同,重活轻活、粗活细活都做得极快极好。

末学配合寂光师兄调水泥和沙砌砖,其他师兄告诉寂光师兄的比例不对,结果沙多水泥少,根本沾不住。佟居士一来就看出问题,三下五除二做了示范,那般从容轻松,让令身为男性的我们深感汗颜。佟居士边做边婉转的将末学诵经时存在的问题一一指出:
肯定会影响部分师兄的休息;
难免会影响部分定力不够师兄的修学;
若因此而引起他人的嗔心,则尤为自省……

同时她也向末学提出了一些修学的个人体会和建议。

听罢一席话,末学惭愧之余很感慨,末学或许多读了几部经书,道理也明白一点,虽未自矜,但真的落到实处不及老实念佛的佟居士甚多。闻、思、修缺一不可,我们大多数人在家修学,相对会偏重闻与思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修,往往导致自己眼高手低,理论上看似头头是道,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面目全非。

《楞严经》中阿难有言: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这几日接触到的寺院大多数师父和师兄,或许没有太高的“佛学”理论水平,不能出口成章、广征博引、令观者闻者叹为观止,但他们偶尔几句闪出智慧之光的平常话语,反而远超我们用大堆名相堆砌不知所云的长篇大论——如空中楼阁,看着高,却缺乏根本必要的坚实基础!

感谢佟师兄直言良药,惭愧之余,行文至此深表歉意再三

认识佟居士后感受良多,联想到寺院仍处在建设之中,缺少真发心、发大心、长久心、踏实心,没有任何得失计较来做义工的人(其他很多寺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佟居士和出家前的魏师兄等,这些发真、实、广、大、久五心护持三宝的师兄们,是末学和大多数在家佛子的榜样。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