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四期 第一天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
佛七讲话
佛七讲话 第五集 七十八年第四期
第一天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
打佛七,第一件事,须要万缘放下。放下以后,才能提起一句佛号来。提起一句佛号,是往生的涅槃流;如果放不下,六道轮回生死流。娑婆世界,六道轮回。其实,六道之中没有生死,只有轮回无间。如果要有生死的话,不称为轮回无间。所以六道之中,受苦报而已。六道之中,无事不苦,大家知道以后,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
放下以后,方能一心念佛。所以,你家中有天大的事情,不要想它了,佛七以后你再处理。七天之中,修往生因缘。
往生极乐国土,有原则,今天和大家讲这个原则。佛七开示,不过围绕着这一个原则,虽然有千言万语,都不离这个原则。
阿弥陀经曾经说过,一天到七天,持念佛名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即蒙佛接引。接引往生西方,彼佛国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再不受六道轮回之苦。所以,原则就在一心不乱。
一心不乱,称之为念佛三昧。龙树菩萨说,菩萨坐禅,唯念一佛。经上又说,三昧心者,一心是也。所以,大家一心持念阿弥陀佛名号,就是修学念佛三昧。
三昧也称之为定。使你的心,不被六尘所干乱,六尘不扰,一心不乱。所以,知道这个原则的,佛七期间,眼不可乱看,耳不可乱听,口不可乱讲话,最好是心中不可乱想。
三昧也称为三摩地。三摩地就是定的意思。经上也说过,心住一处,一心不乱,称为三摩地。心住一处,不生妄想,称为三摩地。心住一处,眼根、耳根等六根不染六尘,称为三摩地。心住一处,不生憎爱二心,称为三摩地。心住一处,不分别人我是非,称为三摩地。总而言之,大德心莫生分别,称为三摩地。
法本无分别,大德心自生分别。由于你自生分别,落入生死六道轮回。
法性本来是不动的,只因众生心动,所以才造成生死六道。
所以大家要求一心不乱,心住一处。
有人误会,心无住,他认为是正修行路。他不知道,经上说无所住而生其心。心无住是不住一切杂染之法。心住一处,不住杂染,称为三摩地。偏于无住,是无记法。心住一处,不住无记,称为三摩地。心中也并不是无念,要求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无念者,无杂染之法;念者,念佛念法念僧。所以经上说,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皆出念佛念法念僧之音。如果要是偏于无记的话,佛不会说念佛念法念僧了。心中没有杂染,念佛念法念僧,方称为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者,无有杂染;而生其心者,念佛念法念僧。这样,才称为三摩地。
七天当中,希望大家本这个原则用功。你如果有一支香能用上功,就是往生的因缘。这一支香你没用上功,下一支香努力再用功。今天没用上功,明天再用力、用功。一定要结西方之缘。以一声阿弥陀佛名号,入于如来大誓海中。
讲的很拉杂,我们引用大势至菩萨一句话。大势至菩萨说「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我们就知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是修学念佛三昧。
如何修学一心不乱,如何修学念佛三昧呢?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很明白了: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
都摄六根──眼不乱看,耳不乱听。简单一句话讲,使你的六识出于六根门头,在六尘当中来去自如,不染不着。净念相继──一心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净土。心净则国土净,入三摩地,一心不乱。如此,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前来迎接,此人心不颠倒,即得往生极乐国土。
所以大家七天念佛,第一件事要万缘放下。万缘放下以后,方能修学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方便很多,总说一句,不外乎「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我们其余六天所说虽然不同,都是围绕着这个目标。所说的千言万语,不过是教你达到这个目的就是了。
希望大家牢牢记住: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七天当中,如此念佛。
现在开始念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