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二月清明雨,伴我一梦下扬州……
经典收藏
文/李探花
每逢清明时节,世人皆喜万口吟诵杜樊川的“路上行人欲断魂”,我却偏爱唐朝本家李建勋的——“他皆携酒寻芳去,我独关门好静眠,唯有杨花似相觅,因风时复到床前”。大家生疑,哦,原来探花喜欢杨花,还要在床上静等?那不如改姓为水,每日与“她”暮暮朝朝,做个地地道道的“水性杨花”?呵呵,诸君莫笑,正是这一句水性杨花,千百年来令杨花本身的寓意变了味道。
杨花,实乃柳絮也,诗曰“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柳絮者,洁白轻盈,曼妙多情,入春水,即浮萍。苏轼《水龙吟》有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碎萍”,又词云,柳花著水万浮萍,荔实周天两岁星。何等婉约飘逸,若我说来,比杨花做凌波仙子、入水佳人亦不为过,探花芸芸众生一俗人,倾慕她之绝美,何错之有?况且,本就是折柳祭祖,寒食哀思之日,再读凄凉诗句,岂不更添萧索?不为别的,就图这首《清明日》字里行间与众不同的喜庆。 提到柳絮杨花和折柳祭祖,不禁想到古人也善十里长亭,以路边折柳相送即将远行的亲友,不外乎因“柳”字通“留”,想来也正是这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深情厚谊,才造就了那么多“欲断魂”的行人,然而,正如清明诗一样,送行依旧可以不必伤感,如:“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设想,这放在当今时代,要毁坏多少园林树木?谁家的行人敢不回来?再耽搁些时日,说不定家人就因为屡次破坏生态环境被罚款拘留了…… 如此说来,悠悠岁月,追古思今,无论清明也好,离别的也罢,或喜或悲,只是一念之间,此间伤感,都是世人自寻烦恼,徒添忧愁罢了,缺少的也只是一点点辩证思维,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呢?比如探花今天也有几分失落,遥想去年公历4月4日的清明节,也正是我与那位故人历经八年坎坷,初携手定情之日,时光荏苒匆匆过,物是人非事事休,虽非如花美眷,终也不抵似水流年,而今与她劳燕分飞,天各一方,不禁也要感叹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了,然,“人面不知何处去”,但“桃花依旧笑春风”嘛,虽未遂当初契阔所愿,执子手而齐眉偕老,但“小涛”仍念珊卿两载相思,五月情缘,也在此遥祝我们彼此都好。 当然,同愿我的朋友们安好,承蒙各位一直以来的关注,最近翻看了自完成之日就再没看过,也是关于记录那段旧事的情感文字,因为想起这三篇我大多没有回复,几位笔友不约而同的留言:“想探花兄如此大才高贤,却也窥不破一个情字”,贤才二字确实愧不敢当,探花不过一介凡夫,忍不得爱憎嗔痴,避不过七情六欲,但之前那首《醉听春雪》道了我的心声,虽是俗子,却自诩非整日流连纠结于风花雪月的庸碌之辈,伤春悲秋,留待年老时节吧,毕竟风华正茂,当以事业为重,于是也越来越喜欢温公在两会讲话时引用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前几日劳烦蓝蝶设计新签名档,还特意撰写小辞令一首效其深意:“不饮千坛吾亦狂,浮名百世皆虚妄,云天万里难遮眼,丹青一剑探花郎” 除了王安石的绝世名句,近来闲暇时最爱听的就是那首《烟花三月》,温柔的女声,婉约的倾诉,沉醉在雕栏丽舫,绿水红楼,江南烟雨,如诗如画,仿那款款深情,千年一梦,尽在其中。掐指算来,今日清明是农历二月廿一,离三月阳春已然不远,我非腰缠十万贯,亦愿骑鹤下扬州,琼花锦簇,广陵月下,瘦西湖畔,绕梁笙歌,我能否在此间寻得那十全十美?那三世七生…… 或许,我会去吧。 梦扬州 白塔晴云长堤柳,五亭四桥烟雨楼, 流淙画舫松叠翠,三过两岸泛轻舟, 钓鱼台前吹仙骨,熏风水天西湖瘦, 月观阁中观月夜,摘星作枕宿扬州。 探花,落笔于庚寅清明
文章评论
花非花,梦非梦[淡网]
[em]e163[/em] 曲也好听 文章也感人 读了你的文章真想看看你的人
1512
那你去过扬州吗?
花非花,梦非梦[淡网]
[em]e120[/em]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