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该死”的富士康真的死了

个人日记

            一些中国代工企业工业化的流水线生产做到极致,人的自由意志、情感需求、精神追求却不在企业考虑视野中,这造成了对工人隐性的和长远的伤害,这样的企业也是“血汗工厂”。但问题在于:如果“血汗工厂们”真的死了,中国当下的经济还能靠什么?
    靠那些位列500强的垄断央企吗?即使在美国严重受挫的2008年,中石油的净利润率也仅是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的1/5,而中石油的员工总数却是后者的16倍。至于中国的银行,绝大多数利润来自比国外成熟市场高出14倍的最原始的“利差”,谁都知道利差乃是政策的规定。至于地产、烟草、通信、金融,与其说其赢利能力强,不如说他们收费能力强。这样的企业能有全球竞争力?
   中国的代工厂的确利润微薄,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东莞制造业销售利润率仅2.49%,但如果中国的市场足够开放,恐怕也只有它和互联网企业能生存下来。谁都知道有品牌才有高附加值,但中国高速增长30年,却至今没有造就一个世界性品牌。
    想想因为金融危机,那些转身向内的代工企业遇到的麻烦:繁琐的审批,还有地方保护主义所造成的大量地方性行政事业性收费。另外,公正的法治环境的缺乏也使得企业处处碰壁,销售环节到处是“三角债”或“多角债”造成的恶性循环。稍微做起来一个产品,又缺乏知识产权保护,被假冒伪劣打垮……各类成本叠加,最后的产品价格远远超过出口,更致命的是,高价还带不来多高的利润。
    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归根到底来自于体力和智力两部分。智力部分就是技术,就是管理,其背后实际是这个国家的法律与体制。而如今,我们属于社会组织,属于智力的这部分价值极低,只能是靠体力去拼,这样的劳动,没有技术和管理的附加值,能有高的价值吗?除了做“血汗工厂”,我们又能做什么?
   (推荐理由)出人意料的一句反问让人惊出一身冷汗。现在中国许多经济先行一步的地区都提出了“产业升级、转型”,本文点出了要害,创新经济往往首先是“自由经济”、“法治经济”,是社会能够对人的创造性、主观能动性提供充分的价值肯定与保护,如果没有制度上先行,那么我们恐怕很难摆脱甘于替人打工,被人剥削、摧残的宿命。

摘编南方周未

文章评论

甜甜

[B][ft=#003300,,楷体_gb2312][ft=#000033,5,宋体]狂风暴雨,芬芳几许,都随花逝。 垂眉暗拭泪,问何堪离弃。 看青叶红花犹自依,顾前生,语塞音闭。 低头面如洗,叹谁与快语。[/ft][/ft][/B]

夜之清风

世事本纷繁,苍生几得安.疾苦惹磋叹,默默徒黯然.

一无所有

[ft=,2,]当一切钻进钱眼里时,“经济”一词,早已被捆绑。[/ft] [ft=,2,]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钱,人类还能生存吗?[/ft] [ft=,2,]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了经济,人类还能存活吗?[/ft] [ft=,2,]这似科是个歪论,可是,我们从最原始的起点上来反推,可以看出,如今的“经济”,早已失去了“价值”的支点,如今的“经济”早已成沦了山本大叔手中拿着的那一位“拐”[/ft]

苏子游

这文章是你写的吗?你可以做经济学家了!我看很多所谓的专家还不如你写的专业,分析的透彻呢!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