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礼作乐辨
个人日记
文化大革命时期批判历代皇帝“制礼作乐",都是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进行享乐。现在一提《礼记》大多人都认为那不过是为了维护皇帝的威严而作的。其实不是!不错《礼记》中有维护皇帝威严的礼仪,也有家庭伦理及各方面的礼仪。实际《礼记》是为维护整个社会的程序而设的。每一代君王取得天下后,都很重视制礼作乐,以维护天下的稳定,也体现皇权的威严。这也是必须的,它有时比刑法还重要,又称为”礼法“。"礼仪"它涵盖了从皇室到普通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皇帝的登基大典、大臣的觐见、对天地祖宗的祭祀,到普通百姓的婚丧嫁娶等等。礼仪、礼法它是以道德为基础、以习俗为基点而成的,因此它也是其他任何法律、规则无法替代的。
有的说,过去的礼仪都是体现了对皇帝的忠 。好像对皇帝尽忠就不对了,咱先不管它对不对,咱先说说它该不该。我们知道,中国两多千年的封建社会都是王朝统治,皇帝即是国家的象征,也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我们想一想国家的臣民都不忠于皇帝,都各行其是,那国家就会分裂,人民就不会安居乐业,那好吗?那不正是我们的敌人所需要的吗?我们看问题应该站在历史的角度去看问题,否则就是错误的。再说了忠,并不是一味的顺从。岳飞多次拂异南宋皇帝赵构的意思,力主抗击金兵收复中原,被誉为尽忠报国的民族英雄;而秦桧处处揣摩圣意,迎合赵构皇帝,不惜陷害岳飞向金国称臣,因此成为遗臭千年的大奸臣。有的说岳飞不懂政治,什么是政治?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广大普通百姓的利益,才是最大的政治。都像秦桧那种为了的自己私利、权势,曲意迎合皇帝,那是奸邪小人,而不是忠。做臣子都像秦桧、蔡京、高俅之流,那才是国家、民族是大不幸。再说了,除了忠,还有义呢!武王伐纣谁能说他不对呢?那是承天意、顺民意的大义之举。
司马迁说:”礼之美德盛大充实!它支配万物,役使众人。对人的道德准则、规划治理患有千头万绪,而礼法仪则始终贯通其间。用仁义诱导人们上进,用刑罚约束人们的行为,--- ---这是统一国内,肃整万民的方法“。司马迁还说:“天地是生命的根本;先祖是种族的根本;君王和师长是治理的根本。无天地怎会有生命?无先祖种族那里来?无君师如何治理?所以礼仪的作用,上侍奉天、下侍奉地,尊敬先祖、崇尚君师,这就是礼之三本。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王者功成作乐,制定礼制。乐是引导人们的行为符合道德准则的,礼是防止人们的行为放纵过度的。所以先王遇有丧葬大事,必定把握有关的礼仪来表示哀痛;遇有喜庆大事,必定根据有关的礼仪来表示欢乐。哀乐的尺度都用礼来把握。上古的时代的明圣君王之所以兴乐,并不是为了使自己愉悦、欲念放终,而是为了治理好天下。
司马迁说: 端正教化都从音乐开始,音乐端正,人们的行为就会端正。人都是有情感和理智的本性,而哀乐喜怒的情感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感受外界的事物而发生变化,然后就表现不同的思虑和构想。所以,纤细微妙、而又急促的音乐一奏,人们就感到忧愁;舒缓自然、富于文采,而又简洁愉快的音乐一奏,人们就感到康乐;率直、端正、矜严、诚笃的音乐一奏,人们就会肃敬;放纵、散乱、急促、放荡的音乐一奏,人们就会变的淫乱。先王根据人们的情感,考核乐律的变化,依据礼仪的规定,适应阴阳二汽的融合状态,引导五行的运转。然后规范“五声”的大小使它们各得其宜,序列“十二律”的高低,使它们各得其序。以“声律”的清浊、高下、阴阳来象征社会伦理关系,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间的伦理都通过音乐表现出来。君子以谦逊退让为制礼的准则,以节制私欲为作乐的准则,音乐就这样产生了。
战国 时代,东方六国的统治者都沉缅于安逸颓废的生活,不能回归正道,终于丧身灭族,被秦国吞并。秦二世尤其沉溺声色,臣相李斯进言说:“抛弃《诗》、《书》,醉心声色,这是租伊所惧怕的事情,不注意细小的过失,通宵达旦放纵情欲,这是商纣亡国的原因”。看看现在我们的音乐,尽是靡靡之音;我们的文化,颓废而充满情欲。我们的官员、我们的青年、我们的一些人,都在醉生梦死,除了最求钱财之外就是追求情欲的满足;我们的一些人,不讲礼仪为一点小事就大吵大嚷、甚至拳脚相向;丢人都丢到国外去了。警醒吧朋友们!
有的说,过去的礼仪都是体现了对皇帝的忠 。好像对皇帝尽忠就不对了,咱先不管它对不对,咱先说说它该不该。我们知道,中国两多千年的封建社会都是王朝统治,皇帝即是国家的象征,也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我们想一想国家的臣民都不忠于皇帝,都各行其是,那国家就会分裂,人民就不会安居乐业,那好吗?那不正是我们的敌人所需要的吗?我们看问题应该站在历史的角度去看问题,否则就是错误的。再说了忠,并不是一味的顺从。岳飞多次拂异南宋皇帝赵构的意思,力主抗击金兵收复中原,被誉为尽忠报国的民族英雄;而秦桧处处揣摩圣意,迎合赵构皇帝,不惜陷害岳飞向金国称臣,因此成为遗臭千年的大奸臣。有的说岳飞不懂政治,什么是政治?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广大普通百姓的利益,才是最大的政治。都像秦桧那种为了的自己私利、权势,曲意迎合皇帝,那是奸邪小人,而不是忠。做臣子都像秦桧、蔡京、高俅之流,那才是国家、民族是大不幸。再说了,除了忠,还有义呢!武王伐纣谁能说他不对呢?那是承天意、顺民意的大义之举。
司马迁说:”礼之美德盛大充实!它支配万物,役使众人。对人的道德准则、规划治理患有千头万绪,而礼法仪则始终贯通其间。用仁义诱导人们上进,用刑罚约束人们的行为,--- ---这是统一国内,肃整万民的方法“。司马迁还说:“天地是生命的根本;先祖是种族的根本;君王和师长是治理的根本。无天地怎会有生命?无先祖种族那里来?无君师如何治理?所以礼仪的作用,上侍奉天、下侍奉地,尊敬先祖、崇尚君师,这就是礼之三本。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王者功成作乐,制定礼制。乐是引导人们的行为符合道德准则的,礼是防止人们的行为放纵过度的。所以先王遇有丧葬大事,必定把握有关的礼仪来表示哀痛;遇有喜庆大事,必定根据有关的礼仪来表示欢乐。哀乐的尺度都用礼来把握。上古的时代的明圣君王之所以兴乐,并不是为了使自己愉悦、欲念放终,而是为了治理好天下。
司马迁说: 端正教化都从音乐开始,音乐端正,人们的行为就会端正。人都是有情感和理智的本性,而哀乐喜怒的情感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感受外界的事物而发生变化,然后就表现不同的思虑和构想。所以,纤细微妙、而又急促的音乐一奏,人们就感到忧愁;舒缓自然、富于文采,而又简洁愉快的音乐一奏,人们就感到康乐;率直、端正、矜严、诚笃的音乐一奏,人们就会肃敬;放纵、散乱、急促、放荡的音乐一奏,人们就会变的淫乱。先王根据人们的情感,考核乐律的变化,依据礼仪的规定,适应阴阳二汽的融合状态,引导五行的运转。然后规范“五声”的大小使它们各得其宜,序列“十二律”的高低,使它们各得其序。以“声律”的清浊、高下、阴阳来象征社会伦理关系,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间的伦理都通过音乐表现出来。君子以谦逊退让为制礼的准则,以节制私欲为作乐的准则,音乐就这样产生了。
战国 时代,东方六国的统治者都沉缅于安逸颓废的生活,不能回归正道,终于丧身灭族,被秦国吞并。秦二世尤其沉溺声色,臣相李斯进言说:“抛弃《诗》、《书》,醉心声色,这是租伊所惧怕的事情,不注意细小的过失,通宵达旦放纵情欲,这是商纣亡国的原因”。看看现在我们的音乐,尽是靡靡之音;我们的文化,颓废而充满情欲。我们的官员、我们的青年、我们的一些人,都在醉生梦死,除了最求钱财之外就是追求情欲的满足;我们的一些人,不讲礼仪为一点小事就大吵大嚷、甚至拳脚相向;丢人都丢到国外去了。警醒吧朋友们!
文章评论
凤雏生
[em]e1000058[/em]
向往
[em]e1000058[/em]
彩云飘飘
[em]e1000058[/em]
南柯子
[em]e697[/em] 祝 [em]e6091[/em]福[em]e696[/em] 友友 [em]e697[/em] [em]e6091[/em] 开[em]e696[/em] 心 [em]e697[/em] 快 [em]e6091[/em] 乐[em]e696[/em] 幸 [em]e697[/em] 福 [em]e6091[/em]一[em]e696[/em] 生 [em]e697[/em] [em]e6091[/em]
原始森林
学习。[em]e179[/em] [em]e16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