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静方能鉴物
转载文章
古时无镜,常常以水为鉴,临水照人。
以水为鉴,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水必须静,水静方能鉴物。
现时做人做事,一个重要的境界也是“静”。
人静才能观心,人静心不浮,静心能明理。
于是有了“以静制动”、“宁静致远”、“清静以为天下正”等词语来佐证。
清澈的湖面只有风平浪静时,周边的景物才会倒映其中,显出一副水天一色的绝美画卷。
人也一样,只有在内心保持安静状态时,才能冷静地思考,平和地处事,正确地判断。
静可以说是我们在浮躁的社会中保持清醒的重要方式方法。
看武林人士对决过招,那个不急于出手,静观其变的人往往是高手,并且是最后的胜者;
看一群人说话,那个默默不语、当别人侃侃而谈充分表露仍一言不发者,可能是个智者,最后往往他说的话一言九鼎,成最后的决议;
看一场战争,知已知彼、冷静分析、以逸待劳者取胜的概率肯定大;
看一项政策,一以贯之肯定好于朝令夕改。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静”的种种妙处。
一辆满载的车和一辆空载的车在街上行驶,我们不用看就能分辩出哪辆是满载。
同样,分辨满瓶水和半瓶水,我们闭着眼摇晃一下听听声音就知道。
可将此理运用于我们自身却往往不容易分辨了。
我们是那么容易佩服聒躁者,一阵子口若悬河,就能让人五体投地,一阵子频频亮相,就让人心生羡慕,甚至成了“粉丝”、“玉米”。
我们全然忘记了这根本不是以静为根基的智慧。
这个社会越来越求速度和效益了。
什么事都讲究立竿见影,什么事都讲究速度就是金钱。
于是,饮食上有了快餐,学习上有了速成,事业上有了快速和竞争。
我们总幻想一口吃个胖子,一夜赶上比尔·盖茨。
当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浮躁不安成了主流时,“静”越来越没有了位置。
“树欲静而风不止”,当持续的坚守变成难耐的寂寞时,连我们自己也觉得不正常了。
可我们在求快求速的同时,却又不断品尝着“欲速则不达”的后果,甚至,有些后果正逐步变成恶果。
《老子》说:“静为躁君”,“躁则失君”,静是躁的主宰,做不到静则失去了主宰。
当静的主宰地位发生了动摇,当静成了非常态之后,澄明不再,恬静不再,还谈何鉴物照人?谈何思辨明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