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道
个人日记
育目的有很深的关联,即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换言之,除了个人的自我就业与发展期许外,型塑这些人的教育机构以及相关的政府部门,对最终必将进入社会的人力资本有什么样的公共理性预期,是件值得探讨的事情。
【孝道是从古至今家与国的共同诉求】
那么传统中国教育的公共理性预期与这六十年来的公共理性预期在精神内里上有无相契之处呢?那当然是有的,这既有强劲的现实需求与文化心理认知惰性,亦因古今政府对社会管控目的有其相契之处所致。比如孝道就是中国至今为止,官方及民间教育公共理性预期的核心目的之一。官方与民间为何在此点上找到了一致之处呢?其原因在于孝道不仅具有型塑人之听从权威、易于从众、放弃个人独立思考、成全强势者的情感勒索与利益攘夺等好处,而且对于强势者(父母是家中的强势者,政府是社会中的强势者)而言,这更是个对人格之形成、家庭与社会认知,有着巨大影响及凝聚力的概念。其润物细无声的化育效果,到了至今为止不少聪明人都找不到反驳它的“阿基米德支点”何在的地步。
因长期关注中国教育问题,研究和撰写《百年中国语文教材变迁》(百年的时间意指1900至2000之间),且数年来在为青少年编暂名《古诗文初步》的教材,故对中国传统蒙学教材,能找到的便拿来阅读。在这方面,我也有张志公先生《传统语文教育初探》这样的著述,为我指路,但这对传统蒙学教材的研究来说远远不够。即便有些对蒙学教材加以认真研究的人,他们也很少有跨学科的思路,如用词频统计、课文核心理念乃至课文重复率等方面,来进行教育社会学与教育传播学的研究,以便窥看到底是什么理念在支撑我们的教育发展。
那么我要说稍微带有意识形态的蒙学教材——其实只有《声律启蒙》《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等少量蒙童教材不太受官方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其涉及到孝这个千多年来的核心概念,除了具体语言表述外,其实质并没有什么不同。从《三字经》到《弟子规》无不如是,差别只在前者更注重如何学习,后者更侧重守则规范。换言之,孝其实是完成家国同构的重要桥梁,也是社会最为重要的维稳意识形态。父亲控制儿子,儿子听从父亲,不仅在行为上替政府分了社会稳定之忧。更重要的是,替政府教育出了他们所需的听话人才,只不过在政府那里变成另一个更好听的意识形态,名之曰“忠”。
为何家庭与国家在孝这个问题上达成了一种同构与默契呢?那是因为孝首先符合家庭之需。古代农业社会,个体抵抗各种日常风险(尚不包括天灾人祸等异常风险)的能力低下,于是同族乃至近亲(主要指未出五服者)聚居,终至形成祠堂、义田、塾(学)田等,同里同乡中有实力者或组织而成义仓、社仓等救济模式。但靠如上形式,终究不能解决完全核心家庭(父母及未婚子女)、主干家庭(父母、自己及未婚子女)、大家庭(祖父母,父母,伯父伯母、叔叔婶婶及他们的子女等,自己的子女等)等的养老、医疗救助问题。还得靠养儿防老,倡导孝道,来作为坚固的代际传承风险救助体系,一代代支撑下来。这个救助链条如此紧密,利用至爱亲情、反哺养老等关系与手段,以及孝道作为道德规范约束,乃至有相应的物质与名望奖励等,每个家庭因此稳定繁衍,进而一个庞大的帝国藉此得以维系。
(漫画《量产孝子》,丁华勇作)
孝道得以被倡导千年而不衰,最重要的力量更来自获得最大利益的官方。从小受过孝道熏陶的人,其服从听话的威权型人格,成了庞大帝国所需要的心理型塑式范。不仅使家庭得以稳固,而且可以藉孝而完成对官方特别是皇帝的忠。忠臣孝子连在一起说,并非只因其顺口,而是这样可以看出二者骨子里的相似。一个拟亲制的(从对年长者称叔叔婶婶开始,到视皇帝为国家的父亲等)社会由此建立,解决了陌生人如何相处(西方是通过契约)的问题,依旧是权威与身份为要。当然这样的链接远不如地缘血缘关系联系紧密,其实陌生的人与人之间诚信体系的不完备,影响了商业发展及社会更好的运营,即便今天也是如此。
众所周知,自有世俗政权以来,古今中外的人都是要纳税的,而且从生下来直至死亡前都免不了。可叹的是古今中国人,别说古人的医疗和养老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就是眼下也是个很大的难题,没能得到切实的解决。纳税养政府,就是让渡一部分利益出来,以获得政府的公共服务以至老有所养。也就是说,纳了很多税,希望政府帮助民众实现其养老之需求。但纳了无尽的税后,政府却在这方面作为甚少,却大倡孝道来完成养老的代际传承。
前面我们说过,只要稍含意识形态的蒙学教材,从统计学上看,出现频次最高的就是和孝道、听话有关的内容。这是因为孝的确实现了家国同构,国家通过用道德提倡与刚性法律的形式,来完成了公权力对家庭私权利的侵入,使公权力的锋镝直逼私域的核心。
就是到了今天,法律不仅明确“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而且法律还规定分开居住的子女应当常看望与问候老年人。我不是反对要帮助父母,也觉得多看望父母是人之常情,但公权力对家庭私域人际关系的强力介入,让人不爽。收了税后,政府不仅不帮助你为父母养老,还给你套上几层你必须遵守的法律紧箍咒。
所以我常说,如果真爱你的孩子,就不要给他灌输孝道,要与更多人一起努力把公权力关进笼子里,让收了税的相关机构帮助我们承担起相应的养老之责——其实这只不过你纳税后,政府理所应当的延迟支付,依旧是你自己在养自己——而不是沿袭千百来对孩子的道德逼迫与利益(情感)勒索。即便我们没能完成把公权力关进笼子里的宿愿,但当我们去世的时候,我们可以问心无愧地面对自己的孩子:我不想把不自由的生活不负责任地传递给你,我为自由有趣的生活努力过,现在该轮到你了。
【不要拿无益的东西占领孩子心灵】
别说那种直接的利益攘夺,单是拿古人的一些东西来教今天的人,你不仅要选择适应这个时代的东西——如我选古诗文之主张热爱生活、做个有趣的人、宽容平等、给你爱的人以自由、有不受误导的清明理性等——而且要为学生(听众)节约时间成本。有的东西对于了解古代社会是必需的,但如果拿来要求今人,就显得枘凿冰炭。
且随举一例,以概其余。“父母在,不远游,远游必有方”,在父母养老匮乏的农业社会,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在今天似乎也还有些道理,但你仔细分析就能看出其间的不谐来。这样阻止孩子进取,不能自养的概率必增加。不能自养,又不远游,最终可能成了啃老族。所以在我看来,不是传统的东西不能讲,而是我们讲什么与怎么讲,以及我们如何诚实无欺地面对不能回避的纠结。
有一些父母认为小孩子,随便读什么书,哪怕他从小学了不少无益乃至是有害的东西,都无所谓。因为在他们看来,孩子理解不了,并且也记不住,不会有什么影响。有的父母对读《弟子规》这样的东西也是如此看的,在我看来这是完全不懂教育与学习心理学所致。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那些能给人带来不好影响的东西,往往更具备心理魔力,使人欲罢不能。这就像毒品、喝酒、抽烟、赌博等往往深深击中人性欲求的穴位一样,如同给人类社会带来很大破坏的人如希特勒等人,总是擅长利用人之恐惧与放大人性之恶。同理,那些要剥夺你利益和洗你脑的课本,总是尽量甜言蜜语,就像裹了一层糖的砒霜,让你在不知不觉里中招。这就好比你不知不觉地勒紧了自己的索绳,显示出来的却似乎在说自己很享受,难怪别人要把你视作SM爱好者而无法或者不想救你。
【家庭教育的疏漏给国学热留下空间】
包括《弟子规》在内的国学热,与开到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其“雄起”的因素是复合性的。既有市场需求,也有寻租需要,更与21世纪初大国崛起的软实力展示及传播之需、民族主义乃至国家主义在心理上的自我投射及同步共振,有很深的关联。从“罪恶的孔老二”到现在的尊儒贵孔,既有一定的民间支持,更有官方的倡导,从而形成的强大合流效果。
对于一些部门乃至一些所谓权威人士强制学生读《弟子规》,我认识的朋友中就有不少抵制并撰文批评者,如学者杨早、记者江菲等。有感于那些已经有教育自觉的家长,深知自己孩子该读什么书,而不受一些愚人机构之惑,我觉得有必要提醒尚属懵懂之父母以常识:天下没有谁比你更爱自己的孩子,但你却很少使用自己的教育权柄并轻易让渡出去,实在是件让人深感遗憾的事。
常闻今世不少家庭,一家人价值观之左右激烈分歧,已到了肝胆楚越的地步。明末首辅王锡爵面对明末人心分裂的危局,困惑地向当时供职吏部的大学者顾宪成问道:“当今所最怪者,庙堂之是非,天下必反之。”顾宪成非常直截了当地答道:“吾见天下之是非,庙堂必欲反之耳。”众位看官,与今世相较,明末家庭必不此吧,今天你的家庭如何呢?一代大学者胡适先生与其子胡思杜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锥心的人伦之痛,固因时代巨变所致,然在识者看来,家庭教育之疏漏不免要承担部分责任。
(本文发表时有删改)
——————————
本文系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阅读精选文章。
(责编:陈小远)
阅读(25万) 评论 1371 赞467
分享到: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邮箱
新浪微博
Facebook
Twitter
冉云飞
编辑,著有《沉疴:中国教育的危机与批判》《像唐诗一样生活》《给你爱的人以自由》《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从成史的偏旁进入成都》等十几种书。现供职于某刊。
作者其它文章:
真相埋藏在垃圾堆里问题引领阅读文革中教育自救的样本以小见大的有趣写史法读经与宋代江西神童产业(下)
文章所在谈资:
142大家 • 交锋68位作者142篇文章本谈资其他文章
我们已不配称礼仪之...
朽烂的“博士夫妇可...
发表评论:
评 论
同步:还能输入140字
精华评论
大连模型店你想别人都围着你转,你是太阳啊,哈哈哈
评论刚刚
天天都是愚人节作者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只是有那么一点不太准确(个人之见)。孝没错,但是孝顺就有点问题了。“顺”这个字眼,有一定的服从意味。我们看美国时,美国的父母给孩子对于父母的观念,是爱,不是孝顺。他们没有要求孩子一切都按照父母的意愿来,但是要求孩子保持爱父母的心。中国是不是得学习一下呢?
评论1分钟前
大连模型店世界上有老人,有病人,有战争,有和平,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难道因为你自己不幸福,世界就不存在幸福了吗?你什么脑子哦,哈哈
评论1分钟前
李林森作者接受了日本人的天价稿费,不是中国人,是日本人,国家得关注这个人,各大网站和媒体,得防备这个买国贼,国家也提提防他,审审他拿了日本人和美国人多少贿赂
评论3分钟前
海风呼呼在评论上乱汪汪的,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上的真好!关点正不正确,你可以举例反悖,而不是汪汪,乱汪的人,你能回答我,你过得幸福,开心吗?
评论6分钟前
李林森作者不是中国人,是日本派来的,得
评论8分钟前
大连模型店其实,朋友们,反过来想,冉云飞是谁教出来的,他的人生都经历过些什么,会产生出他这样一个变态的心理,和畸形的人格,不应该为中国的教育有危机感吗?
评论9分钟前
生发没有孝道,没有精神。人类只是一群生物而已
评论11分钟前
李林森作者可悲可叹,真他妈的误人子弟!不是人,以后不要看他的书了!比买国贼还坏1万倍!
评论11分钟前
夕颜不要脸的东西,你丢尽了你家老祖宗的脸。
评论12分钟前
下一页
首页| 腾讯网| 腾讯微博| 腾讯视频| 全部作者
Copyright 1998-2014 Tencent.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出品
【孝道是从古至今家与国的共同诉求】
那么传统中国教育的公共理性预期与这六十年来的公共理性预期在精神内里上有无相契之处呢?那当然是有的,这既有强劲的现实需求与文化心理认知惰性,亦因古今政府对社会管控目的有其相契之处所致。比如孝道就是中国至今为止,官方及民间教育公共理性预期的核心目的之一。官方与民间为何在此点上找到了一致之处呢?其原因在于孝道不仅具有型塑人之听从权威、易于从众、放弃个人独立思考、成全强势者的情感勒索与利益攘夺等好处,而且对于强势者(父母是家中的强势者,政府是社会中的强势者)而言,这更是个对人格之形成、家庭与社会认知,有着巨大影响及凝聚力的概念。其润物细无声的化育效果,到了至今为止不少聪明人都找不到反驳它的“阿基米德支点”何在的地步。
因长期关注中国教育问题,研究和撰写《百年中国语文教材变迁》(百年的时间意指1900至2000之间),且数年来在为青少年编暂名《古诗文初步》的教材,故对中国传统蒙学教材,能找到的便拿来阅读。在这方面,我也有张志公先生《传统语文教育初探》这样的著述,为我指路,但这对传统蒙学教材的研究来说远远不够。即便有些对蒙学教材加以认真研究的人,他们也很少有跨学科的思路,如用词频统计、课文核心理念乃至课文重复率等方面,来进行教育社会学与教育传播学的研究,以便窥看到底是什么理念在支撑我们的教育发展。
那么我要说稍微带有意识形态的蒙学教材——其实只有《声律启蒙》《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等少量蒙童教材不太受官方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其涉及到孝这个千多年来的核心概念,除了具体语言表述外,其实质并没有什么不同。从《三字经》到《弟子规》无不如是,差别只在前者更注重如何学习,后者更侧重守则规范。换言之,孝其实是完成家国同构的重要桥梁,也是社会最为重要的维稳意识形态。父亲控制儿子,儿子听从父亲,不仅在行为上替政府分了社会稳定之忧。更重要的是,替政府教育出了他们所需的听话人才,只不过在政府那里变成另一个更好听的意识形态,名之曰“忠”。
为何家庭与国家在孝这个问题上达成了一种同构与默契呢?那是因为孝首先符合家庭之需。古代农业社会,个体抵抗各种日常风险(尚不包括天灾人祸等异常风险)的能力低下,于是同族乃至近亲(主要指未出五服者)聚居,终至形成祠堂、义田、塾(学)田等,同里同乡中有实力者或组织而成义仓、社仓等救济模式。但靠如上形式,终究不能解决完全核心家庭(父母及未婚子女)、主干家庭(父母、自己及未婚子女)、大家庭(祖父母,父母,伯父伯母、叔叔婶婶及他们的子女等,自己的子女等)等的养老、医疗救助问题。还得靠养儿防老,倡导孝道,来作为坚固的代际传承风险救助体系,一代代支撑下来。这个救助链条如此紧密,利用至爱亲情、反哺养老等关系与手段,以及孝道作为道德规范约束,乃至有相应的物质与名望奖励等,每个家庭因此稳定繁衍,进而一个庞大的帝国藉此得以维系。
(漫画《量产孝子》,丁华勇作)
孝道得以被倡导千年而不衰,最重要的力量更来自获得最大利益的官方。从小受过孝道熏陶的人,其服从听话的威权型人格,成了庞大帝国所需要的心理型塑式范。不仅使家庭得以稳固,而且可以藉孝而完成对官方特别是皇帝的忠。忠臣孝子连在一起说,并非只因其顺口,而是这样可以看出二者骨子里的相似。一个拟亲制的(从对年长者称叔叔婶婶开始,到视皇帝为国家的父亲等)社会由此建立,解决了陌生人如何相处(西方是通过契约)的问题,依旧是权威与身份为要。当然这样的链接远不如地缘血缘关系联系紧密,其实陌生的人与人之间诚信体系的不完备,影响了商业发展及社会更好的运营,即便今天也是如此。
众所周知,自有世俗政权以来,古今中外的人都是要纳税的,而且从生下来直至死亡前都免不了。可叹的是古今中国人,别说古人的医疗和养老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就是眼下也是个很大的难题,没能得到切实的解决。纳税养政府,就是让渡一部分利益出来,以获得政府的公共服务以至老有所养。也就是说,纳了很多税,希望政府帮助民众实现其养老之需求。但纳了无尽的税后,政府却在这方面作为甚少,却大倡孝道来完成养老的代际传承。
前面我们说过,只要稍含意识形态的蒙学教材,从统计学上看,出现频次最高的就是和孝道、听话有关的内容。这是因为孝的确实现了家国同构,国家通过用道德提倡与刚性法律的形式,来完成了公权力对家庭私权利的侵入,使公权力的锋镝直逼私域的核心。
就是到了今天,法律不仅明确“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而且法律还规定分开居住的子女应当常看望与问候老年人。我不是反对要帮助父母,也觉得多看望父母是人之常情,但公权力对家庭私域人际关系的强力介入,让人不爽。收了税后,政府不仅不帮助你为父母养老,还给你套上几层你必须遵守的法律紧箍咒。
所以我常说,如果真爱你的孩子,就不要给他灌输孝道,要与更多人一起努力把公权力关进笼子里,让收了税的相关机构帮助我们承担起相应的养老之责——其实这只不过你纳税后,政府理所应当的延迟支付,依旧是你自己在养自己——而不是沿袭千百来对孩子的道德逼迫与利益(情感)勒索。即便我们没能完成把公权力关进笼子里的宿愿,但当我们去世的时候,我们可以问心无愧地面对自己的孩子:我不想把不自由的生活不负责任地传递给你,我为自由有趣的生活努力过,现在该轮到你了。
【不要拿无益的东西占领孩子心灵】
别说那种直接的利益攘夺,单是拿古人的一些东西来教今天的人,你不仅要选择适应这个时代的东西——如我选古诗文之主张热爱生活、做个有趣的人、宽容平等、给你爱的人以自由、有不受误导的清明理性等——而且要为学生(听众)节约时间成本。有的东西对于了解古代社会是必需的,但如果拿来要求今人,就显得枘凿冰炭。
且随举一例,以概其余。“父母在,不远游,远游必有方”,在父母养老匮乏的农业社会,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在今天似乎也还有些道理,但你仔细分析就能看出其间的不谐来。这样阻止孩子进取,不能自养的概率必增加。不能自养,又不远游,最终可能成了啃老族。所以在我看来,不是传统的东西不能讲,而是我们讲什么与怎么讲,以及我们如何诚实无欺地面对不能回避的纠结。
有一些父母认为小孩子,随便读什么书,哪怕他从小学了不少无益乃至是有害的东西,都无所谓。因为在他们看来,孩子理解不了,并且也记不住,不会有什么影响。有的父母对读《弟子规》这样的东西也是如此看的,在我看来这是完全不懂教育与学习心理学所致。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那些能给人带来不好影响的东西,往往更具备心理魔力,使人欲罢不能。这就像毒品、喝酒、抽烟、赌博等往往深深击中人性欲求的穴位一样,如同给人类社会带来很大破坏的人如希特勒等人,总是擅长利用人之恐惧与放大人性之恶。同理,那些要剥夺你利益和洗你脑的课本,总是尽量甜言蜜语,就像裹了一层糖的砒霜,让你在不知不觉里中招。这就好比你不知不觉地勒紧了自己的索绳,显示出来的却似乎在说自己很享受,难怪别人要把你视作SM爱好者而无法或者不想救你。
【家庭教育的疏漏给国学热留下空间】
包括《弟子规》在内的国学热,与开到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其“雄起”的因素是复合性的。既有市场需求,也有寻租需要,更与21世纪初大国崛起的软实力展示及传播之需、民族主义乃至国家主义在心理上的自我投射及同步共振,有很深的关联。从“罪恶的孔老二”到现在的尊儒贵孔,既有一定的民间支持,更有官方的倡导,从而形成的强大合流效果。
对于一些部门乃至一些所谓权威人士强制学生读《弟子规》,我认识的朋友中就有不少抵制并撰文批评者,如学者杨早、记者江菲等。有感于那些已经有教育自觉的家长,深知自己孩子该读什么书,而不受一些愚人机构之惑,我觉得有必要提醒尚属懵懂之父母以常识:天下没有谁比你更爱自己的孩子,但你却很少使用自己的教育权柄并轻易让渡出去,实在是件让人深感遗憾的事。
常闻今世不少家庭,一家人价值观之左右激烈分歧,已到了肝胆楚越的地步。明末首辅王锡爵面对明末人心分裂的危局,困惑地向当时供职吏部的大学者顾宪成问道:“当今所最怪者,庙堂之是非,天下必反之。”顾宪成非常直截了当地答道:“吾见天下之是非,庙堂必欲反之耳。”众位看官,与今世相较,明末家庭必不此吧,今天你的家庭如何呢?一代大学者胡适先生与其子胡思杜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锥心的人伦之痛,固因时代巨变所致,然在识者看来,家庭教育之疏漏不免要承担部分责任。
(本文发表时有删改)
——————————
本文系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阅读精选文章。
(责编:陈小远)
阅读(25万) 评论 1371 赞467
分享到: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邮箱
新浪微博
冉云飞
编辑,著有《沉疴:中国教育的危机与批判》《像唐诗一样生活》《给你爱的人以自由》《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从成史的偏旁进入成都》等十几种书。现供职于某刊。
作者其它文章:
真相埋藏在垃圾堆里问题引领阅读文革中教育自救的样本以小见大的有趣写史法读经与宋代江西神童产业(下)
文章所在谈资:
142大家 • 交锋68位作者142篇文章本谈资其他文章
我们已不配称礼仪之...
朽烂的“博士夫妇可...
发表评论:
评 论
同步:还能输入140字
精华评论
大连模型店你想别人都围着你转,你是太阳啊,哈哈哈
评论刚刚
天天都是愚人节作者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只是有那么一点不太准确(个人之见)。孝没错,但是孝顺就有点问题了。“顺”这个字眼,有一定的服从意味。我们看美国时,美国的父母给孩子对于父母的观念,是爱,不是孝顺。他们没有要求孩子一切都按照父母的意愿来,但是要求孩子保持爱父母的心。中国是不是得学习一下呢?
评论1分钟前
大连模型店世界上有老人,有病人,有战争,有和平,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难道因为你自己不幸福,世界就不存在幸福了吗?你什么脑子哦,哈哈
评论1分钟前
李林森作者接受了日本人的天价稿费,不是中国人,是日本人,国家得关注这个人,各大网站和媒体,得防备这个买国贼,国家也提提防他,审审他拿了日本人和美国人多少贿赂
评论3分钟前
海风呼呼在评论上乱汪汪的,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上的真好!关点正不正确,你可以举例反悖,而不是汪汪,乱汪的人,你能回答我,你过得幸福,开心吗?
评论6分钟前
李林森作者不是中国人,是日本派来的,得
评论8分钟前
大连模型店其实,朋友们,反过来想,冉云飞是谁教出来的,他的人生都经历过些什么,会产生出他这样一个变态的心理,和畸形的人格,不应该为中国的教育有危机感吗?
评论9分钟前
生发没有孝道,没有精神。人类只是一群生物而已
评论11分钟前
李林森作者可悲可叹,真他妈的误人子弟!不是人,以后不要看他的书了!比买国贼还坏1万倍!
评论11分钟前
夕颜不要脸的东西,你丢尽了你家老祖宗的脸。
评论12分钟前
下一页
首页| 腾讯网| 腾讯微博| 腾讯视频| 全部作者
Copyright 1998-2014 Tencent.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出品
文章评论
也曾年少追风
敬爱自己的父母,而不是事事顺从他们——孝敬而非孝顺,这样讲是不是令人更易于接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