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的三个觉醒:生命的觉醒、自我的觉醒和灵魂的觉醒
个人日记
生命的觉醒:提升生命状态很重要
多年前,周国平曾收到一封读者来信,来信者说从没把周先生当成作家、学者或是散文家,在他眼里,周先生就是一个生命,在静静地诉说,他自己也是一个生命,在静静地聆听。落款的地方,他没有署名,只留了一句话: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周国平看了很受触动,写了篇文章,就题作《生命本来没有名字》。他认为,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是一个生命。每个当父母的人,看到自己的孩子的诞生,就知道最初的生命是非常纯粹的。但随着他们长大,步入社会,他们对这生命本身反而不太关注了。
权力、地位、财富、名声,社会生活需要这些东西,但周国平也强调人应该时刻葆有一种清醒:人不能永远只为这些东西活着。如果人本身的生命状态不好:情感一团糟,没有时间和自然接触,也没有时间和家人相处,这样的人生又何来成功可言。来自生命本身的需要往往是单纯的、平凡的、永恒的,只有注重自身的生命状态,才是生命的觉醒。
谈起在北大读书的岁月,周国平坦言那是他人生中幸福感最强的时光,也是他生命的一次觉醒。期间,他阅读了很多书籍,包括《海燕》在内的很多爱情小说和爱情诗歌,就像与整个世界谈恋爱一样。在他眼里,青春期阅读跟恋爱很相似,既单纯又痴迷。他还叮嘱在场的青年人,一定要趁高中和大学期间培养起爱读书的习惯,因为过了这段时期再培养就会很难。
自我的觉醒:人生有信念 事业有兴趣
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重复的,周国平认为一个人最重大也是最根本的责任就是对自己这唯一的人生负责,他将之视为人的第二个觉醒:自我觉醒。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他一定不会对其他生命负责。如果一个人对自己这辈子怎么过都无所谓,那这个人还会对什么事情认真?”周国平认为要实现自我的觉醒,就应该先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并做自己的生命的主人,不能让别人支配,也不能让社会潮流支配。
在周国平看来,随大流是最容易的,也是最安全的。人的生活往往受环境、舆论、习俗、职业、身份等制约,经常性地扮演别人建构出来的角色,所以要做到完全的独立自主是艰难的,选择独特的活法,可能意味着你要经受舆论的谴责、庸人的非议,甚至要承担失败的风险。
“可一想到你的生命只有一次,也不可能有人能代替你再活一次,你还有必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吗?”周国平认为,正因艰难,自己才更应该努力,人必须要有真正活出价值来的信念,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
那么一个人怎么才算实现自我呢?怎么才算做了自己人生的主人呢?周国平先生提出了以下两条标准:第一,人生的态度上,要有自己明确的、坚定的价值观,要自己做出判断;第二,在事业的选择上要找到真正符合自己的禀赋和兴趣的领域,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从中得到内在的愉悦。有了这两条,就可以判断他是有真正的自我了。
灵魂的觉醒:实现“小我”和“大我”的沟通
周国平认为,生命的觉醒是实现生命价值,让生命有一个好的状态;自我的觉醒是实现自我价值。但问题是你那么看重的那个“我”是意识的,在这个世上只是暂时存在的,这就触及了人的第三个觉醒:灵魂的觉醒。
在周国平看来,灵魂的觉醒就是把人们那么看重的那个“小我”和某种意义上的一个“大我”沟通起来,要实现这种沟通,人类历史上有两条基本途径。
一条是信仰的途径。在基督教世界里,上帝是没有形象的,就是一个精神意义的东西。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就是按照精神性的东西来造人。上帝是魂的来源,魂被灵照亮,你才真正有了灵魂。信仰就是让自己的魂(小我)和灵(上帝,“大我”)重新沟通起来。
另一条途径就是智慧。按照哲学的说法,人都是有认识能力的,这个认识能力可以说是“智”。因为“智”,人可以把“我”和周围的世界区分开,也可以把“自我”和“他人”区分开,和环境区分开来,这是自我意识。但仅此还不够,还应该让认识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即“自我”其实属于一个更大的宇宙本体,或者说是一个“大我”。所以有一种说法:万物与我为一。宇宙和“我”合为一体,就不是智了,是慧。智上升到慧,就成了智慧,就把“小我”和“大我”沟通起来了。
让灵魂觉醒,谈“小我”和“大我”,周国平认为这里面有很多哲学和宗教的问题,“大我”到底存在不存在是很难证明的,它是一个信念的问题。达到这一点,不但可以让你的生活向内转化,更重视精神生活,也可以到社会上做事、可以奋斗,但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在修炼你的精神
文章评论
爱相随
这对老夫少妻,周在六十岁又生了一女,名人就是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