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个人日记

 2015-08-01 


作者:搜了好久,一直没搜到作者名字

来源:散见于各大网站


导读:


此文长是长了点,但真的确实好看,不信你看完再说。


中国人习惯上把第一次中英战争称为“鸦片战争”,但实际上这场战事的起因绝对不是什么“英国为了倾销鸦片”。


当时世界范围内吸食鸦片基本都是合法的。例如,英美都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立法限制毒品。奇怪的是,这些不禁鸦片的国家反而很少有人吸鸦片,倒是中国这个禁烟的国家对鸦片情有独钟。


一方面,清朝很多八旗子弟,拿着高官厚禄却不需要工作,平时除了黄赌自然就是毒。各种洋货,要么是像钢琴之类玩不来,要么是像刀叉钟表之类不好玩。


另一方面,乾隆禁烟之后,各地官员反倒可以找鸦片商收保护费了,收了黑钱还不用纳税,为了抢这块肥肉,不仅没有执行乾隆的政策,还拼着老命的引进鸦片,导致鸦片在中国越卖越红火。


一开始,皇帝对禁烟这件事儿都不是很认真,直到道光年间,各地农民起义不断,清朝的鸦片军队被打得找不着北。发现枪杆子不好使的道光皇帝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鸦片身上。


可惜,道光没有想一想为何官兵抽鸦片,农民不抽?当时的军队腐败不堪,平时不好好训练,省下钱都去吃喝玩乐,等上级领导检查时装模作样的表演几个固定节目。后来,清军和洋人拼刺刀,尽管清军人数占优还是输得一塌糊涂;到甲午海战时更是在装备领先的情况下被日本打败。


皇帝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对军队一直是好生供养,这就给他们提供了抽鸦片的所有条件:金钱和时间。这样的军队战斗力本来就跟农民差不多,抽了鸦片就更没得玩了,这时道光才知道着急,发了狠要禁烟。


但是,道光皇帝没有想到,那些负责禁烟的官员,既是鸦片的主要消费群体,又是鸦片走私的庇护者。对这些人来说,军队没战斗力关我屁事,大清的江山关我屁事,又不是我的,是你皇帝老子一个人的,我趁着现在当官使劲捞就是了。


这么一来,禁烟自然是无从谈起。直到最后,道光皇帝找到一个真正肯禁烟的人——林则徐,和英国人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说来搞笑,林则徐到广州禁烟,本来当地官员是想拿银子打发他回家的,谁知此人是真心办事,不吃这一套。


今天我们说林则徐是民族英雄,其实当时官员们都当他是神经病,而且林则徐这种人要是放到今天的官场,他还是要被当成神经病,要不了三两回合就得被和谐。


林则徐到广州后,要求洋商们交出所有鸦片,还发了一份通知,内容很有趣,大致如下:


“听说英美两国天气干燥,土质干硬,英美国家的民众都是把肉磨成粉食用,久而久之导致大便不通,只有中国的大黄和茶叶可解。皇上对你们有恩,你们也该配合我这个钦差的禁烟工作,否则我们就停止出口茶叶,让你们都大便不通而死。我对你们这些外夷的伎俩再了解不过,所以别跟我耍什么花招,其实我们老百姓都很讨厌你们了,你们再卖鸦片,难保他们不会弄死你们…… ”


林则徐的通知一来,洋人第一反应是,又来收保护费了,正商量着该花多少钱摆平呢。


其实,当时洋人们是混得很悲惨的。清朝闭关锁国,重农轻商,本就看不起做生意的,又自封天朝上国,觉得自己天生就不用跟外夷讲什么平等,所以指定只有广州十三行才能进行洋货买卖,而且还不是洋人卖,而是由中国人中转,洋人不能随意接触其他中国人,而且也不能随意在中国走动,只能在圈定的范围内活动,换句话讲就是“洋人与狗不得外出”。


清朝当时的关税很低,但洋人在中国做生意,免不了被敲诈勒索。而且,那些贩卖洋货的中国人也必须通过贿赂换取外贸执照。所以说,鸦片除了导致中国的白银外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职能,就是把民间的白银转移给政府。


洋商们都是第一次遇到林则徐这么较真的。一时摸不清对方的来意,打算先观察观察敌情,回复林则徐说要用七天时间商量商量。


林则徐本来觉得自己在这些夷人面前是充满优越感的,完全应该说一不二,想不到对方还要商量七天,一下把他给惹火了。


林则徐得知英商“颠地(人名)”是拖延战术的主要智囊,立刻派人前去捉拿,而且耍个滑头,说是“召颠地入城”,但英国人不放心,要求林则徐承诺24小时内放颠地回来。


大清国可从来没什么拘留最长期限之类的说法,都是想关多久,就关多久。所以林则徐一听,你这不是他娘的放屁吗,马上抓了两个买办(即汉奸)到英国人那里下马威。这下英国人才明白事态严重了,一时间竟不知所措。


这时另一个主角——英国驻华商务总督义律——登场了。说来搞笑,此人作为鸦片战争引发者之一,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反鸦片者,他认为鸦片本身就是不道德的,在一个明令禁止鸦片的国家内走私鸦片更是有辱英国女王的名誉。


义律听说林则徐拘押颠地,马上急了,匆忙赶到商馆进行调节。谁知林则徐给他来个有去无回。义律刚进入商馆,林则徐就带兵把商馆给封闭了,撤走所有的中国人,勒令中国人不得再与洋商接触,否则以汉奸论处,还来了个断水断粮。


义律一看这架势,是要把人活活逼死,马上给林则徐写了封信,大意是威胁说“你再这样,难保两国不会打仗”。林则徐在下面加了批语:“天下万方,何处与天朝相提并论?‘两国’称谓,难道是指英国和美国说的?”


其实义律与林则徐交涉数次,基本处于鸡同鸭讲,双方都以武力威胁对方,但又都不惧怕对方的武力,只不过义律是嚣张但有底气,而林则徐根本是无知者无畏,所以两个人都奇怪了,靠,他怎么就不怕我呢?


例如,林则徐是这样回信的:先谈因果报应,举了一些坏人突然暴毙的实例,接着谈中国对英商的恩情,又讲到没有茶叶洋人就会大便不通而死的问题,另外民意沸腾,举国激昂,再不交出鸦片,小心吾皇天威降临……


义律那边被断水断粮也受不了,再加上搞走私本来就理亏,于是跟英商们商量能不能把鸦片全部上缴。义律也耍个滑头,说这些鸦片的损失将由英国政府来承担。


英商一听乐坏了,这等于是把鸦片送给中国人,再从英国政府那里拿钱,当然是十二万分的乐意,当然他们也知道义律是在打官腔,他本身也没那么大的能量给赔偿问题打包票。于是,这些英国商人委托一位正巧赶回英国的商人,请他到英国议会诉苦。


结果,英国政府的态度是“你们走私你们活该,大清国爱咋咋地,英国政府才不管你们的损失”。连英国军舰都回复义律,说不会派兵保护走私行为。


后来随着鸦片战争打响,情势直转急下,只能说这些鸦片贩子运气好。


看到这里,各位应该发现一点,英国之所以侵略中国,主要原因并不是虎门销烟。英国政府本来没打算跟鸦片走私扯上关系。鸦片战争的主要原因其实是另外两件事:甘结事件、林维禧案。


(这里岔开一句,说这些鸦片商人走私,其实也有点委屈他们。当时的鸦片贸易怎么看都不像“走私”,因为来接头的要么是大清国的地方官员,要么干脆是清朝水师)。


英商在义律的怂恿下,把所有的鸦片全部交了出来,林则徐也终于解除了对英商的包围。


但禁烟的事却还没有完。林则徐又要英商签订“甘结”,其实就是保证书一类的东西,内容是禁止“一切来人”进行鸦片走私,否则一经发现,“货尽没官,人即正法”。


这甘结的有趣之处是带有中国特色的连坐效应,他要英商不仅对自己的船负责,还要对别人的船负责,不仅对英国人负责,还要对所有国家的人都负责。此前,林则徐在对付吸毒者的时候,就采用了“五户连环保”政策,但他不知道洋人是绝对不会答应这种要求的,不然万一船上有人私自夹带鸦片,岂不是所有人都要陪葬?


林则徐觉得义律是这帮人的头头,要他代表所有洋商签字,义律告诉林则徐:我不能代表那些英商,就算英国国王也代表不了他们。林则徐一听又怒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这不是存心忽悠我吗?但他还是很有风度的教育义律:你骗我说你自己不能代表也就算了,但你说英国国王都不能代表,你这可是叛国啊,叛国大大的不好……


又是鸡同鸭讲。义律死活不签,最后全体英商撤出虎门,到葡萄牙人的地盘澳门交易去了。但林则徐连自己地盘以外的事也要管一管。他命令义律要么签署《甘结》,要么从此滚出中国。


义律坚决不从,提出以下几点质疑:清朝将无辜者和走私者一起在商馆里拘禁七个星期之久;鸦片贸易一直都受到中国地方官员的鼓励和保护。


义律一是担心英商人身安全再受威胁,二是希望林则徐先检讨一下大清自己的错误,但他们还没注意到一点:林则徐对付过吸鸦片的中国人,对付过提供鸦片的英国人,对付过卖鸦片的中国人,惟独没有对付那些保护鸦片走私的人,这就是清朝官场官官相互的微妙“潜规则”,英国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理解的。


林则徐又搬出民意恐吓义律:沿海民人,莫不视波涛如平地,倘一触动公愤,则人人踊跃思奋,虽欲阻之而不能矣……


甘结的事久拖不下,双方旧怨未平,新仇又起。当时几个英国水手醉酒后与中国人发生冲突,双方群殴,一名叫林维禧的同志不幸为国捐躯。事发后,英国水手立即花钱私了,请家属封口。


但一不小心,两天后让义律得知此事。义律前来调查,先给受害人家属赔偿,再分别悬赏,请目击者指出致命一击是哪个水手造成的、是英国人先挑事还是中国人先挑事。


又过了两天,林则徐也知道了(英国水手的钱真是白花了),二话不说,要义律立即交出凶手,杀人偿命。义律哪敢把人交出来啊,那时英国人判案还得给被告个申诉的机会,而我国的衙门就是八个字:大刑伺候,从实招来,狗熊被打完都会承认自己是兔子,而且林则徐根本不在乎是谁杀了人,反正我死一个你也得死一个,随便哪个都行,这一点对尚未查清真相的义律来说更是无法接受。


当时英国已经采用陪审团制度,义律提出要设立一个英式衙门,请林则徐前来观摩,林则徐一听愣了,你们这些外夷还有衙门?当下拒绝。后来义律自己把人给审了,五名水手分别监禁三个月至半年不等并处以罚金,义律还特别强调,这些人必须被关押在英国而不是中国的监狱。


义律当时的处境是很尴尬的,水手在中国杀人,本来应该接受中国的法律审判,但当时中英之间的文明程度实在差距太大,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这就好象,今天中国人到哪个非洲国家打工,一不小心触犯了当地法律,结果被判用火烧死后由当地土人分而食之,中国人肯定也受不了。当然中国政府肯定不管这事儿就是了,义律却表示绝不会让大英公民接受“野蛮肉刑”,拒不交出凶手。


后来义律无奈之下想了个庸招,他骗林则徐说根据《万国公法》,他是拥有“领事裁判权”的,这件事应该根据英国法律来判。谁知林则徐还真找自己的美国私人医生伯驾翻译了一下《万国公法》,虽说翻译出来的内容是一个字也看不懂,但据伯驾所说,没有“领事裁判权”这一说。


这恐怕是中国高级官员第一次接触《万国公法》,第二次接触《万国公法》已经是二十多年后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可惜这个“第一人”也就是这么个“没有茶叶则大便不通”的水准。


说到这个伯驾,虽说他是林则徐的医生,却从来没有见过林则徐,因为林则徐不愿与外国人直接接触。好在他的毛病伯驾靠远程治疗也给解决了,伯驾在林则徐的病历上是这么写的:“从医学上看,这个病案没有可以值得引起兴趣的地方。事实上,这位病人从来也没有见到过,但是我想,对于这样一位著名人物,他的行为是中英这样两个大国间破裂的直接原因。”


后来,伯驾想给林则徐赠送三件有寓意的礼物:一本地图册、一本地理书、一架地球仪,谁知林则徐 让伯驾先填写一份“申请书”,意思是说:你是夷人,你给我林则徐送礼是你的荣幸,你要先审批,我答应了才行。伯驾一气之下便没有再送。


义律这招算是昏到极点了,他想利用中国人对国际法的无知来解决此事,但就算“领事裁判权”真的存在,他眼中无知的中国人们又怎么可能遵守呢?更倒霉的是又遇到这个“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一听《万国公法》里没有什么领事裁判权,一下火了,甘结的事还没搞完,你丫又忽悠我,看来对你们这些野蛮外夷是客气不得了。


林则徐故伎重施,又来了个遣散华工、断水断粮,逼义律交人,当然了,针对对象不仅是义律,而是所有英国商人。这种事情连续发生两回,义律是真的受不了了,内心早已动了杀机,但他还想着能和平解决此事最好。对于甘结,义律先是提出可以具结,但只能“货尽没官”,绝不能“人即正法”,林则徐却一口否决,坚持要砍人。


后来林则徐也玩了个花招,说要么这样,你不具结也可以,但船要让我搜查一遍,看你还有没有鸦片。以林则徐的看法,任何一个心智健全的人,都应该知道大清国是怎么搞搜查的,义律应该不会笨到答应这种要求,希望义律能够明白个中利害关系。


义律偏偏就不明白,告诉林则徐:好哇,欢迎来搜。


林则徐这下被搞郁闷了,琢磨着义律可能还不了解大清国的基本国情,只好亲自教育义律“大清式搜查”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我们效率比较低,需要花两百天才能完成搜查,到时你的货物也该发霉了;另外搜查过程中肯定会弄坏、弄丢东西,大清可不负责任。


但义律觉得钱的事小,签署《甘结》可是要出人命的啊,于是老话一句:欢迎来搜。这可把林则徐气得不行。


此时,许多被断水断粮的英国人快渴死了,双方都感觉道理说不通了,有武力解决问题的打算。义律去香港寻找淡水,遭到当地官员“五六小时的延宕和令人发怒的拖辞推诿”,终于发出最后通牒:再不给淡水,将击沉眼前一切中国船只!

文章评论

但愿人长久

“愚 昧闭塞,弱小落后,自作聪明,自以为是!”是鸦片战争的根源。本文对鸦片战争的起源阐述明确。“接轨,国情,特色!”是否联想……(本文特长)

江山

这段历史可以看看熊飞俊的<中国近代史的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