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的天空下
人文地理
透过飞机舷窗,晨曦中东方依稀已出现了鱼肚白。此时,飞机正在巴黎上空盘旋降落,在空中客车A340的宽大机腹下,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塞纳河犹如一条玉带般从灯火璀璨的巴黎城中蜿蜒流过……
人们常说,巴黎是世界艺术殿堂、浪漫之都,全球旅人一生必去的目的地之一。当你行走在巴黎街头,你会不自主地产生一种美梦成真的幻觉感。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浪漫气息,能迅速舒缓人的神经,让人自然而然地放慢脚步,沉浸在这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城市之中。高耸的埃菲尔铁塔,是人们心目中巴黎的象征,每每不经意地一抬头,都能窥见铁塔伟岸的身影,它是名副其实的点睛之笔。
塞纳河宛如一只母亲的柔臂,轻柔的把巴黎揽在怀中。巴黎人深深地爱着这条河,尽其所能地世世代代美化着塞纳河。如今,蜿蜒曲折的塞纳河两岸,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古建筑灿若繁星、如诗似画,呈现着一百五十年前巴黎的模样。
乘船顺塞纳河而下,史诗般的宏伟画卷逐一展现。每一次惊叹,每一次折服,都来得那么出乎意料而又合情合理,光听听这些建筑的名字就足以让人陶醉了:巴黎歌剧院、协和广场、亚历山大桥、法兰西学院、大王宫,卢浮宫……伟大的并非仅是建筑,而是那巨大的人文、艺术冲击力。
金碧辉煌的加尼叶歌剧院里,仿佛正回荡着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巴黎圣母院钟楼上,我隐约看到雨果笔下敲钟人卡西莫多的身影,倾听他心中对美丽的艾丝美兰达亘古不变的爱的话语……
正像朱自清在他的《欧游杂记》中所说:“从前人说‘六朝’卖菜佣都有烟水气,巴黎人身上大概都长着一两根雅骨吧。”巴黎人雅,因为他们“几乎像呼吸空气一样呼吸着艺术气,巴黎的大街小巷里,男人风度翩翩,女人时尚自信,拉丁民族的浪漫伴随着高卢血统的衿持,正是巴黎人的写照。
从男人到女人,从老人到儿童,人人都是像在T台走秀,一种舍我其谁的明星范儿。巴黎女人总是散发着天生细腻浪漫的特质。她们不论年龄、身材、容貌,看上去总给人觉得美的“妩媚”和”自然”, 让人想起苏菲玛索一脸温柔地拉起刘欢的小手。就连那些抽烟的巴黎女人,举手投足间也别具风味,仿佛她们优雅的举止来自天生的品位。
初去巴黎的人一定会对满街的黑人、阿拉伯人感到惊讶!究其原因可追溯法国侵略北部非洲时代。殖民地统治导致北非国家几乎都说法语,造成了今天北非国家的黑人和阿拉伯人很方便融入法国社会。法国不是由移民组成的国家,并不是说法国不接受移民。事实上,法国移民和入法国籍政策一向比较宽松。而且入籍比获取居民权(类似美国绿卡)更容易。在法国,合法工作3年就能入法籍,合法工作5年就能拿长期居民权。结婚5年也能入籍,并且结婚后如果配偶有工作签证,那另一方自动获得同等工作签证。
法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并不单单针对法国人,它放宽到针对所有住在法国的人,在法国,生活贫困家庭买东西有专门的打折卡。你生了孩子,就有生活补贴,生得愈多补贴越多。黑人群体无论从体质还是文化,都是最会繁殖的。所以,本来这种鼓励生育的福利,变成了黑人群体过渡繁殖的契机,无怪乎黑人阿拉伯人日渐增多。朋友们,当你某一天漫步在布满了黑人、阿拉伯人的巴黎时,不知会不会联想起好莱坞拍摄的那部浪漫混合着危险的异国情调影片《北非谍影》,及片中黑人乐师山姆演奏的那首《时光流转》?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巴黎。有文学的巴黎,有时尚的巴黎,有美术的巴黎,有音乐的巴黎,有建筑的巴黎。你喜欢摩登抽象的蓬皮杜中心,他偏好小桥流水的莫奈印象。有人去深宫禁苑的枫丹白露探幽揽胜,有人则流连忘返于丽都或红磨房的香艳。或者,在阳光慵懒的下午,什么也不做,坐着街角咖啡馆的露天座椅上,看人来人往,也不失为一个悦目赏心的选择。
与国内不同的是,巴黎街头的露天餐馆、咖啡馆、更受到人们的喜爱。这些沿街而开的咖啡馆除了可以看书报和聊天之外,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浏览街景和行人。别看咖啡馆只是一种供人歇息和消闲的场所,它在巴黎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生活中实在是扮演着非同寻常的角色。人们说,法国历史上的一些伟大时刻是在巴黎咖啡馆孕育的。最早是启蒙思想家卢梭、伏尔泰、狄德罗,他们在这里相聚、辩论,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的顶尖人物丹东、马拉和罗伯斯比尔等人,在这里会客、谈话、交换观点。
法国文学界与咖啡馆更是有着不解之缘,塞纳河左岸的许多咖啡馆一直有“文学咖啡馆”的称誉。在那些咖啡馆中,寓言作家拉封登、戏剧家拉辛和莫里哀是最早的一批顾客;正处于热恋中的作家缪塞和乔治.桑常在这里出双入对。巴尔扎克、雨果、莫伯桑等的大作家在拉丁区的咖啡馆里寻找灵感,波德莱尔、马拉美和魏尔兰等象征派诗人则在蒙巴拿斯的“丁香园”里徘徊流连。萨特在这里消磨了无数时光。即使在1964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那一刻,他仍然坐在他惯常坐的那张椅子上,喝他习惯的那杯咖啡。
法国艺术家们把咖啡馆当作圣地更是人所共知的事了。他们不仅把这里作为寻找支持、讨论创作和交流观点的文艺沙龙,而且还把这里充当画廊,把自己的作品挂在四周墙上让人品评,有时还能卖出去一两幅。蒙玛特高地的咖啡馆曾是著名画家梵.高及其印象主义派画家们流连的场所;位于格里西大道上“盖尔波瓦”咖啡馆还是以马奈为代表的印象派思潮诞生的地方,莫乃、雷诺阿、西斯莱、比萨罗、塞尚和德加等著名画家经常从他们附近的画室来到这里聚会和讨论。
难怪当时在巴黎定居的爱尔兰作家乔伊斯把巴黎称作为,“最后一个有人情味的城市”。当然,在餐馆里最美的风景还是那些随处可见风姿卓约的美女,她们穿着高跟鞋,翘着二郎腿,手夹一只细细的昆烟。法国男人常说,有了她们,吃饭才有胃口。“当女人真好”这话在这里得到最佳的印证。你看,有服务生为你点烟,有男士为你买单,在乐师轻柔的旋律中尽情享用美酒佳肴,这辈子的确没白活!
和其他欧洲城市一样,巴黎人在8月会去海边度假,度假的内容之一就是晒太阳。跟中国传统文化崇尚“一白遮百丑”相反,法国人却以古铜色皮肤为美。但是古铜色皮肤又不是天生的,因此法国人一有太阳就晒,而且晒太阳还讲究不留死角,有的人甚至一晒太阳就得脱光衣服,成为“天体”(裸体)运动的崇尚者。在法期间,我还从电视上看到一群岁数不小的天体老人,他们“坦诚相待”的形象,让遭遇到他们的三个姑娘面红耳赤。
尼采说过,上帝独独只把天使的语言留给了法国人。虽然我完全听不懂法语的妙音,但依然爱它的柔情似水,爱语呢哝;恋它的浪漫情愫,朦胧慵懒。那声音永远都是悠悠慢慢,缠缠绵绵,听着,听着,缥缥缈缈不觉扯着时光的衣裙,似梦似幻中舞乱了脚步身影。
以上这组攝影师在巴黎街头抓拍的场景,温情脉脉,万种风情。照片中这对在露天咖啡馆享受二人世界的情侣,时而如爱的叮咛,时而热烈缠绵。这种在巴黎司空见惯的约会,被攝影师用镜头语言演绎得如此唯美而富有浪漫气息,青青子矜,悠悠我心,看着,看着,耳畔隐约飘起陆仙妮·鲍华叶温柔的 “法国香颂”:
在中国,婚外情被形象地形容为“脚踩两条船”, 而对浪漫到骨子里的法国人来说,出轨只是“在一个地方待腻了,所以要到别处瞧瞧”罢了。法国人的对待爱情远非你想象的忠贞,就算是法国总统也一样。奥朗德是法国史上首位“未婚”总统,其先后交往三任的罗雅尔、瓦莱丽和朱莉·加耶均未与其登记结婚。有媒体拍到称现年59岁的奥朗德经常偷偷晚上戴头盔骑摩托车到距离爱丽舍宫150码(约合137米)的一处公寓与加耶私会。“奥朗德头盔”引发媒体热议,奥朗德约会时戴的头盔也一度卖到脱销。
当你翻开法国浩如烟海的文艺作品,上至皇宫贵胄,下至百姓平民,“偷情”简直就是法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情调的主旋律之一。从路易十四、拿破仑,到密特朗和萨科齐,法国权力顶峰上的男人们主演了多少部爱情肥皂剧。在他们的心目中,偷情犹如大餐后必食的甜点,自然、舒坦、天经地义的事情。
在这样的开明氛围里,男人女人有感情就在一起,没感情就分开。不愿给感情添加其他的负担,所以很多法国人选择同居,而不是结婚。不结婚也可以生小孩,一样受法律保护,所以他们人对待婚外情习以为常。
巴黎这座浪漫的舞台从不缺乏浪漫的故事,自从肖邦和乔治桑在此留下传世的恋情后,香奈儿女士及斯特拉文斯基,这两位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再次上演了一段鲜为人知又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
1913年,斯特拉文斯基作曲的《春之祭》在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的剧院中首演,他以特立独行的艺术气质引起了巨大的争议,现场几乎酿成了一场大暴动,演出以失败告终。斯特拉文斯基为此伤心不已。当时已在时尚界获得巨大成功的香奈儿也在现场,她非常欣赏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天赋,剧中的音乐给香奈儿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1920年,斯特拉文斯基流亡到巴黎,在芭蕾舞团老板迪阿基列夫的引荐下结识了香奈儿。香奈儿因欣赏斯特拉文斯基的才华,大方邀请走投无路的斯特拉文斯基一家居住到她的别墅,使他潜心创作,斯特拉文斯基很是感激。
在一天天的相处中,斯特拉文斯基和香奈儿爆发了炙热的爱情。这段爱情将音乐与时装水乳交融的岁月里。斯特拉文斯基恢复了创作的激情,再度创作的《春之祭》成为音乐史上的经典,而香奈儿也充分显露了其敢爱敢恨、坚毅灵敏的女性特质。不为人知的是,那段激烈且难分难舍的恋情,不但间接催生香奈儿经典5号(NO.5)香水,也造就了日后不朽的香奈儿时尚王国。但是这段轰轰烈烈的恋情注定不能善终,因为他是有家室的人。两位艺术家的爱情从此深藏在彼此心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风情万种的塞纳河畔,流淌着一个如梦的城市,城中建筑如诗,街道如画。信步走去,不经意间就发现,身旁坐落的建筑正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殿卢浮宫,猛回首时才知道,刚路过的小屋就是誉满天下的雨果或巴尔扎克的昔日住处。街旁的咖啡馆也许正是海明威当日的最爱;馆中一隅,可能就是萨特和波伏娃相会的所在……
文章评论
鴥彼晨风
文美图棒[em]e179[/em]
桑榆莫道
这篇日志太有含量了!看得出你的知识积累和为此文所做的大量功课,非常欣赏。致意。
高山雄鹰
美文美画Q友共赏!
文鸿
高兄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好文笔。
籣馨
你不仅是在品读巴黎,而是在像世人介绍巴黎,你比法国人更了解巴黎!
归马
真羡慕你的文学修养,望尘莫及。每看了你的文章就痛恨那场运动,为了生计和拼搏使我失去学习的机会。祝你一生平安。
无尘
世界上最浪漫的国度大概就是法国吧?高中时读过的莫泊桑的《项链》与《羊脂球》曾给我留下极少但极深刻的法国女人的印象。她们即便是出身低微,灵魂也是高贵美丽的。后来读过司汤达的《红与黑》与卢梭的《忏悔录》后,得知原来法国的婚外情也被称之为在我们来说必须专一的圣洁的爱情,很有些不理解。而最不让我理解的是印象派画家梵高割下自己的耳朵送给那个深爱的妓女。虽然有些人认为梵高的行为是癫狂。而且是艺术外行为。他的画是极致,他的行为也极致。
荭
老高,真不敢相信是你写的文章[em]e113[/em],佩服!
荭
我们去了一趟欧洲看来是白去了[em]e127[/em]
十三雅
[em]e179[/em] 欣赏你的才华。
吟秋
图文并茂,随先生神游巴黎!
星蓝
[em]e142[/em]
冰/mg露
巴黎令人神往。。。。写得真好。。。
秋风客
好美的法兰西,好棒的巴黎,好精彩的文章
秋风客
[em]e179[/em] 高老师[em]e179[/em] !俺也琢磨着去看看法兰东,去买些梨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