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齐鲁大地”上播种教育的智慧

中华文化

绕梁三日 “经”动千人 “教育的智慧 

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吴鸿清教授山东演讲简记

彭 雅

  “齐鲁大地”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集雄伟与秀丽成一体的山水宝地。在这片大地上孕育了许多历史名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先师”。 在两千多年里儒家思想一直作为历朝皇帝处理国家政事的指导思想。在历史长河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孔子不仅对中国教育有影响,在全世界的教育上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忧国忧民,为后人留下了这千古名句,范仲淹刻苦求学,坚持努力的精神无不值得我们学习。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这块人杰地灵的宝地上出现了一位我国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她写词的风格语调优美,清秀细腻。在诗词派别中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返。”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千以万计的人们在她的哺育下繁衍生息。她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两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在她的见证下成长。 好像有再多的文字也形容不完“齐鲁大地”的美和文化!带着这份期待和内心的敬仰。我和中国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践行者、伏羲班创始人、著名书法家、国家开放大学吴鸿清教授踏上了SC4962次航班前往我期盼已久的“齐鲁大地”
应主办单位: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文礼文教基金、北京季谦教育咨询中心。
承办单位:鲁中晨报、黄河孔子学堂的
邀请,中国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践行者、伏羲班创始人、著名书法家、国家开放大学吴鸿清教授及伏羲班志愿者彭雅骏,参加以“教育的智慧。智慧的教育”为主题的大型教育论坛,并作为主讲嘉宾介绍伏羲班的教学实验成果。此次论坛还邀请了儿童读经教育首创者、台湾汉学教育协会理事长、台中师范学院语教系兼任教授、牟宗三先生弟子王财贵博士,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徐健顺教授,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余人参加,其中不乏来自福建、黑龙江、山西等离鲁较远地区人士参加,在三天的论坛中,每场讲座几乎都是座无虚席,教授们的“国学教育”理念不时博得听众阵阵掌声。在全球化竞争、信息化浪潮涌起和文化大碰撞的今天,传统文化、传统教育依然展现出非凡的生命力
    从济南到滨州2个小时的车程,来到黄河孔子学堂,孩子们早早的等候在那里了,一声“
吴爷爷好”开了我们山东的行程!


图片

图片
 
王财贵教授已经提前到达,也在屋里等候老师了,国内两位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两个顶级教育专家见面了。
图片 
也许是都是怀着一颗悲天悯人的爱国之心吧!两位教授见面后显得非常亲!王财贵教授说:早就听说您的伏羲班了,很棒啊!在体制内走出来一条道路,让家长,让孩子看到了希望。吴鸿清教授也说:没有您在全球一直不遗余力的推广读经教育!也不会像现在一样,全国形势一片大好,大家都意识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而素质教育,就是人们满意的教育。就是古圣先贤的教育!两位老人一直在谈着如何把教育做的更好!国家之幸、民族之幸、人民之幸啊!

图片

图片
 
晚上晚宴,宴会的主题还是教育! 


图片

图片
 
4月29日论坛第一天。上午是王财贵教授的课
图片

现场座无虚席啊!没有位置坐在地上!

图片

图片
 
可能大家经常听王财贵教授的光碟视频,王财贵教授十几年如一日。就像他老人家说的。我十几年讲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就证明学习经典文化是永远不会变得,现在还讲这个,以后也讲这个。他讲的我就叙述了。大家都知道的。不过有一个观点一点要再讲讲的。王财贵教授说“及早读经、大量读经、老实读经、快乐读经”这个很棒啊!我就把各位老师问的问题给大家汇报一下
王财贵教授妙语答读经百问 
 

问:那么什么是儿童读经教育?

答:这很简单,“儿童读经”四个字就把儿童读经教育的基本意义都展现出來了,所以顾名思义,看到这个名称就了解他的意义。“儿童读经”者,在最恰当的时期,用最恰当的方法,给他最恰当的教材的教育。即,在最黄金时期,以最自然简洁的方法,教他最高明深刻的教材,使他成为最优秀最完整的人才。就是把握教育的三个要点。

“儿童”就是时机问题,“经”就是教材问题,“读”就是教法问题。所以,在儿童时期,以诵读的方法,教他经典的内容,这叫做儿童读经。

问:儿童读经最终的目的?

答:开发人性,培养人才。依照教育的原理做最恰当的工作,就是儿童读经。并没有要求成就什么特殊的结果,一切结果都不用特殊。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人性做最好的开发,做最大的完成,就是教育工作的职责,所以完成教育工作的职责,你就尽了教育的本分。你要尽教育的职责,就要依照人性而教,依照人性而教,就是儿童读经,所以这里面没有什么理由,就是人性。

问:读经教育应该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大人认为非常枯燥的经典,能让儿童去读?

答:凡是一个人认为经典枯燥,我就要请他小心一点,警惕一点了,你这辈子完了。经典是智慧,你认为智慧枯燥,经典是天地之道,你认为天地之道离你很远,你不就完了吗?所以千万不要告诉我你认为经典枯燥,我就帮你判定,你完了。(但您不认为现在百分之九十的家长都是这么认为的吗?)对不起天地啊,对不起祖先啊,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对不起下一代啊。这种人,没什么意思的,与草木同朽啊,你不赶快回归你的智慧,你遇到经典,经典很有智慧,你不去体贴他,反而认为他很枯燥,那你差太远了。所以现在这个时代真是远离经典的时代。(那您给他一种方法。)

我就是说,任何人都需要亲近经典,而经典本来就是很亲切的,是你自己把他排拒了,拒经典于千里之外。有人说,经典很枯燥,我问为什么,他说很困难,我说老兄,你读过哪一本经典你觉得很困难,他说,我都没有读过,我说你没有读过怎么知道困难,他说,别人说的,我说,别人说的你就相信吗?他立刻面红耳赤。本来他自己前几十年就应该这样想问题了,到现在已经三四十,五六十,七八十了,他还没有从这个问题走出來,可怜啊!

问:怎么来落实读经教育?

答:很简单,如果从理论直接落实,那是非常容易的事,就是你知道该怎么做,你就怎么做,这就落实了嘛。比如你知道要从很小的时候来教育,你就不要放任,不要浪费了他。

从胎儿就不浪费。已经出生怎么办呢?出生到三岁不要浪费。已经幼稚园了怎么办呢?幼稚园不要浪费,不要幼稚园整天让他过动物性的生活,要给他人的教育,给他文化的教养。那文化的教养会不会让一个孩子变成老头子,不会,你只要按照人性发展的规律,用最自然、最愉快、最简单的方法,就不会把他教成老夫子。如果已经小学生?小学生也要把握,任何年龄的阶段,都可以从知道的时候开始做。怎么做?就是以经典做教材。怎么学?不能自己读的,就给他听、带他读,能够自己读的,就自己读。只管去接触,接触久了就有酝酿,酝酿久了就潜移默化,潜移默化成熟了,就能融会贯通,所以这是一种非常简单容易的教育,随时可以做,人人可以做,这不是很容易落实嘛?

不过,虽然这样说,但这个时代有一个教育的体制,这个体制不一定合乎人性,那你怎么做,这里就分几个层次。你如果依照我们国家所说的开放的教育观念来做,因为我们国家已经有多元的教育观念,允许多元化的教育,那你就做自己的一元,和国家做不一样的教育。如果你不敢放弃体制,就在体制内做,能做多少做多少,你做的越多,效能越大。可以说,有福气的孩子就能接受这种教育,接受这种教育多,福气大,接受这种教育少,福气小,但都有效果,所以只有成功没有失败。所以你说怎么落实,不能给出标准,就看老师家长怎么认识,你全心全意的做,一天四个小时八个小时十个小时,都来读诵经典,将来成就大才,一天只能勉强两三个小时,成就中等人才,你一天读半小时十分钟,也都对生命有好处,对整个国家民族有好处。

(无疑经典是在孩子心灵拨下的最好的种子。)

这种子不仅是为文化播种,在诵读经典的教育过程中,间接建构精密的脑神经系统,以记忆的教育开发理解,这是全方位的开发,做最简单的投入有最多样的收获,这是最好的投资。

问:读经典是填鸭式的教育吗?

答;这就不大是。因为什么是填鸭你要了解清楚,填鸭是因为鸭子这么小,他的胃很小,吃的很少就饱了,但是卖鸭子的人,想要让鸭子重一点,就灌食物,比胃大两三倍的食物,不管他吸收和消化,这种状况叫做填鸭。所以填鸭是不人道的,奉劝天下卖鸭子的人都不要填鸭,鸭子是很痛苦的。

那为什么有人说您让孩子读经是填鸭呢?)

因为他认为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小,你让他学这么多东西,类似填鸭,他认为理解力不够,你让他理解这么深的东西,叫做填鸭,这种比喻是对的。但请问孩子的学习能力是不是你认为的那么小,还是你小看了孩子,而且,我们叫他读经又没有让他理解,我们只是让他熟悉,让他记忆,现在孩子正是记忆的黄金时期,他的胃口无限大,正是你填许多东西的时候,那填什么东西?如果填一些没有意义的东西,对他生命是没有帮助的,既然要填了,就填最丰富的,最有营养的东西,这就是经典了。所以这不是填鸭,因为他接受得非常轻松方便,他还有觉得不够,所以我认为读经是填牛。牛的胃很大,他需要很多食物,你不给他很多食物,他的胃是空的,他是饿牛,所以我们现在给孩子的东西太少了,意义太少了,每个孩子的心灵都在饥渴之中,生命一片苍白,错过时机,几乎不能再填,到那时,他没有高度人文的表现,也就是没有素质,这时候你再说来注重素质教育,我告诉你,来不及了。所以我的教育正是素质教育,我的教育正是人文教养的教育,有了人文的教养自然知道什么是八荣八耻,自然知道如何与自己和谐,与他人和谐,与社会和谐,与天地和谐,为什么不填呢?但不是填鸭,而是填牛。

问:有的家长担心,读经会影响孩子的创造力吗?

答:什么教育可以不影响他的创造力,什么教育能让他更有创造性?是没有创造性的教材让他有创造性,还是有创造性的教材让他有创造性?他会想,没有创造性的不如有创造性的教材吧,所以还是选择有创造性内涵的教材吧。天地之间,古今中外什么样的教材最富有创造性?就是那些有创造性的人物所结晶下来的著作,这叫做经典,永垂不朽,历久弥新,这种书你不读,还有什么书有创造性。所以你要让孩子有创造性,一定要让孩子读经,其他都是障碍创造性,这不是很清楚吗?所以对经典意义的不了解,导致你对追求的目标拿不定主意,所以我不是用经典来压人,来拘束人。经典最开放,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是一个开放的思想吗?孔子又没有说你要跟我学才行,他说见“贤”就要思“齐”,孔子说天行健,君子要“自强不息”,他哪里叫你绑手绑脚,没有啊,只是你不读经啊,你被骗了。所以回归经典,回归理性,不要再用一些莫名其妙的想法来障碍自己了,我们已经可怜很久,不要再可怜下去。

问:读经会不会占用其他学科的学习时间?会不会影响学习?

答:你就去问磨刀会不会误砍柴功?当然占用啊,那你不要去磨刀,直接去砍柴好了

图片

图片

老师们和大家听的多认真啊
 
下午是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徐健顺教授的课
 
吟诵——中国式读书法

徐建顺教授希望吟诵能够传承下去

自古读书皆吟诵

百年以前,没有一个中国人会朗诵,所有中国文人都是吟诵的。由此上溯三千年,所有的中国文人、所有的汉诗文都是吟诵的。一首诗、一篇文章,在全国有成千上万的吟诵调,地地不同、人人不同。徐建顺教授和他的团队采录了近千名读过私塾的老先生,整理了数百万字的文献资料,证明了汉诗文自古以来就是吟诵着创作、吟诵着传承的,而且吟诵是有规则的。

吟诵不仅仅是诵读方式,它还是创作方式、教育方式、修身方式、养生方式,是汉文化的意义承载方式和传承方式,它是中国式读书法,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系统。吟诵是汉诗文的主要创作方式,也是汉诗文传统的唯一的诵读方式。

吟诵的历史

关于吟诵的最早记载是《尚书》,尧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到周代时,盛行礼乐文化,吟诵学文;孔子是第二个对吟诵有重大贡献的人物。那个时代,礼崩乐坏,因此孔子发明了抚琴而歌,弹着琴教学生学《诗经》,这就是个人的吟诵,孔子把吟诵从集体性质变成个人性质。中国文化也由此找到了一条秘密的传承之路,汉代的很多向民间征集的书籍,都是用吟诵的方法记在心里,代代口传心授,传下来的。


屈原是我们所知道的第一个用吟诵进行创作的人。“行吟江畔,形容枯槁”,屈原的作品《怀沙》、《哀郢》、《离骚》等都是在汩罗江畔先吟成,而后誊录下来的。此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文学上的楚辞时代,直到汉武帝时,全中国的诗人都学会了用吟诵来创作,吟诵从此成为汉诗文主要的创作方式。到魏晋时代,所有的文人都吟诵了。

而唐诗则是吟出来的。《全唐诗》共用了6225个汉字,“吟”字的出现频率排在第188位。如李白的“吟诗作赋北窗里”,又如杜甫的“新诗改罢自长吟”,再如白居易的“终日歌吟如狂叟”。诗是吟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五四”。吟诵从先秦开始,代代相传、口传心授、流传至今的古诗词的诵读方式和创作方式。

直到百年前,西方诵读方式通过话剧和朗诵诗传入中国。20世纪初,新学堂勃兴,吟诵随私塾一起逐渐退出教育系统。与此同时,由赵元任开始,学界对吟诵的研究,以及吟诵重回教育体系的呼吁从未中断。大陆吟诵濒临失传,吟诵被遗忘。海外汉诗文吟诵传承未衰,尤以日本为盛,吟诗社会员在500万人以上。

吟诵的层次和规则

吟诵分为不同的层次。广义吟诵指汉语所有非口语的声音形式,包括唱、吟、诵、念、读等;普通吟诵指汉诗文固有的声音形式,为汉文化圈乃至世界所共有;狭义吟诵即汉诗文的读书音,不包括唱和念;中华吟诵就是中华民族对汉诗文的吟诵。

吟诵是吟咏与诵读的合称,吟咏指有曲调的读法,诵读指没有曲调的读法。吟咏和诵读都遵守共同的规则,吟咏去掉旋律,就是诵读。每一首诗、每一篇文,都是既可以吟咏,也可以诵读的。

吟诵虽各地不同,但有一些共同遵守的规则,是为吟诵的核心方法。吟诵的规则: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入短韵长,虚实重长,平长仄短,平低仄高,模进对称,腔音唱法,文读语音。吟诵的规则所规定的是:汉诗文大部分字的长短、高低、轻重、缓急,不可乱念。所以古书从来无需标点符号。吟诵的规则所没有规定的是:字音长多长,短多短,高多高,低多低,轻多轻,重多重,缓多缓,急多急。

吟诵的规则定性不定量,那是由个人的语感和理解所决定。汉诗文是吟诵着创作的,创作时遵循这些规则,所以诵读时也要遵守吟诵的规则。

吟诵的教育功能

吟诵除了具有增强记忆,激发兴趣,活跃课堂,健身养生的教育功能外,还具有六大教育功能,即语教、乐教、诗教、教学、学习和情感。

吟诵是语教。语言是文化的本体,是世界观的基础。吟诵训练汉语的语感、乐感,吟诵传承汉文化的精神、内容和形式,吟诵养成君子之风。


吟诵是乐教。乐≠music,乐者,乐也。乐是修成的幸福,拿到当下来体会,以助修行,以明目标,以坚志向,以悦身心,以体大道,是为乐教。

吟诵是诗教。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古人是通过吟诵来教诗的。《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注:“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即吟诵。

吟诵是教学法。当今诵读方式存在弊端,学西方人读中文,只讲字义,不管声韵。把汉语当英语念,养成西方思维方式。死记硬背,没有播下理解的种子。古代的教育主要通过吟诵教学。老师吟诵数遍,外加少量讲解。吟诵是快乐的学习过程。吟诵以正音、识字,识字优先。老师把自己的理解化为吟诵的长短高低轻重缓急,一股脑儿教给学生。学生在快乐中接受,随着年龄的增长,再慢慢体会老师的理解。古代的教育方式是一对一教学,混年级上课。系统国学教育,修身养性目的。小时多背少讲,长大理解力行。小时背诵时,播下理解的种子。

吟诵是学习法。中国传统的读书法是先读进去,再跳出来即兴发感动,化身作者,再独立思考。汉诗文既是吟诵着创作的,学习时不吟诵,则无以化身,无以读进去。

吟诵是情感教育。任何教育都应该由理性、感性两方面进行。感性教育直接入心。情性教育分真诚、分寸、高雅三层。吟诵是情性教育的良法


图片

图片

徐建顺教授吟诵的关雎太棒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二天上午是吴鸿清老师的课!老师内容跟原来也没有很大的改变!就像王财贵教授说的一样。真理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吴鸿清教授将伏羲班的教学实验的特点极其意义概括为五个三个证明,即:很简单——伏羲班的教学实验就做了一件事情,课程和教材与同年级普通班有所不同,学习了素质含量高的书法、武术和中华文化经典;很轻快——教学实验过程很轻快,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尤其是作业负担;很普通——教学实验的条件,学生未挑,老师未选,教学用具主要是黑板、粉笔,比普通班多的只是DVD、课外书;很明显——教学实验的成果很明显,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人们普遍的赞誉;很满意——学生家长很满意。三个证明是:1食品”——课程和教材是第一位的。2、传统教育的基本课程和经典教材是最适合孩子学习的,是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是不过时的!3、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需要的是诚心。吴鸿清教授特别强调:伏羲班的教学实验没有什么神秘之处,只不过是把中国古代教育优秀的课程、教材和成功的经验捡起来一点儿,用了一点儿,用的还不够好,但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令人刮目相看。希望有更多爱孩子,也就是爱我们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人,办起更多的伏羲班,把伏羲班办得更好!全国的孩子能够在课堂上系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之时,就是中华文化开始全面复兴之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吴教授的幽默的演讲风格也引得大家的一个又一个掌声和笑声
图片

下午是王财贵教授的问答上门给大家汇报过了,就不说了。晚上老师也没有闲着,有慕名而来的各位老师来到黄河孔子学堂请教问题!辛苦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三天上午是在孔子学堂举行的小型论坛,回答各位老师的提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由于人太多很多人都进不去,看,这位 老奶奶也用心读经,我们更要努力啊 
图片

图片

图片


 
论坛结束老师挥毫泼墨!大家对老师的书法功底,也是赞不绝口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间还为一个新开的孔子学堂揭牌,又一个弘扬祖国优秀文化的地方诞生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下午去企业参观,本次大会的支持企业!力行传统文化的企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为企业挥毫泼墨
 
图片

图片

看望义工,
你们辛苦了!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

星空±22℃微尘

教育的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