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李清照 (上)

个人日记

 
                      ——从“回首却把青梅嗅”到“人比黄花瘦

    “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图片青梅嗅”
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您一定熟悉这些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优美
诗句,您也一定知道它们的作者是南宋女词人
李清照,您也可能和我一样,喜欢她和她
的词
    您如果也有兴趣想对她多了解一点,也想
知道她怎样
从一个“回首却把青梅嗅”的烂漫
少女变成“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凄怨妇、而且
您也不怕乏味的话,那么,咱们就去吧。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出生于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章丘市明水镇。
   
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任郓州教授,后入朝任太学博士,太学正。他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深受苏轼器重。李格非刚直,清廉,疾恶如仇。李清照的妈妈王氏也是官宦世家出身,外祖父王拱辰曾经是宋仁宗朝的状元,名字都是宋仁宗赐的,曾任翰林学士、吏部尚书、三司使,有很好的文学修养。
    
李清照作为一个士大夫阶层的大家闺秀,由于封建礼教的禁锢,不可能像男子一样走出家门,接触整个社会。但她毕竟出身于城市,不像乡村地主家里的女子那样闭塞。她不仅可以划着小船,嬉戏于藕花深处,而且可以跟着家人到东京街头,观赏奇巧的花灯和繁华的街景。  
    
见识卓迈且赏识女儿聪明才智的父亲,文化素养极高且贤惠典雅的母亲,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且谈笑有鸿儒的生活环境,对李清照的心智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她能在浓厚的文学氛围中成长。
    这一切,陶冶了她的性情,丰富了她的精神生活。她
爱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自然的能力,说明了她曾经受过故乡山东的涵育。而她在爱情描写上的“毫无顾藉”,则显示了都市社会风气和文学气氛对她的熏染。  
    
高超的艺术才华,深厚的文史功底,长远的政治见识,健康开朗、活泼可爱的性格,雍容典雅、淑娴华贵的气质,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容貌,使她在花季时代就小有名气,得以与当时名动山河的一流文学家相唱和。  
   她此时的词,委婉细腻,色调亮丽,字里行间氤氲着烂漫和欢乐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chan 
容袜子拖丢)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
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diàn  一种嵌金花的首饰)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李清照闺阁之中即名动京城,万人倾慕。也引得太学生赵明诚神魂颠倒、如痴如醉,日思夜想、寝食几废,为她大做相思之梦。
    赵明诚字德甫,密州诸城(今山东诸城)人,宰相赵挺之的第三个儿子。赵挺之,新党人士,时任吏部侍郎,精明干练。因为他是改革派,苏东坡骂他是贪财小人。赵明诚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是一位翩翩少年。
    虽然赵、李父辈是政治上的对头,但两人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他们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经人说合,李清照在18岁时嫁于赵明诚。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不挑一了。
   婚后的生活是
美满幸福的。他们夫妻恩爱,如胶似漆;伉俪情深,举案齐眉。她的《减字木兰花》就是写照。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这是婚后的甜蜜,是她对丈夫的卖萌撒娇。呵呵,柔情满满,很任性。
    赵明诚在国子监读书的时候,每月朔、望才能请假回来。半月一次的相逢,他们也当做一年一度的七夕。尽管同在一个汴京城中,李清照仍觉得如隔迢迢云汉。思婿若渴,常常夜半梦回,情泪淋漓,捣枕捶床,坐以待旦。
    《如梦令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
,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诉衷情》
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一日赵明诚放假回家,刚在书房中坐定,就有丫环来报,有一位太学来的公子求见。那公子头戴绣花儒巾,身着湖色棉袍,足登粉底缎靴,眉清目秀,风度翩翩。赵明诚连忙起坐,动问尊姓大名。那书生举止潇洒,朗声答道:“小生与兄素有同窗之谊。半月不见,吾兄为何如此健忘?”赵明诚醒过神来,不觉哈哈大笑,一把扯过,拥在怀里。原来这是女扮男装的李清照。
   闲暇时,赵明诚常带身着男装的李清照
穿街过巷,游览汴京。有时去最热闹的大相国寺,有时去小吃铺,专拣那市井之人惯吃、而李清照见也没有见过的小吃,让她都尝一点。有时又在街头艺人的担子上,买些小泥人之类的玩物。大家闺秀出身的李清照走上街头,自然是格外新奇,格外快活。
   赵李二人鹣鲽情深,如胶似漆,恩爱非常。后来赵明诚外出做官,分别之日渐久,更让李清照魂牵梦绕,日夜萦怀。夜深难寐,便借文字来纾解相思之情。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
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 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为了撰写《金石录》,她与赵明诚回青州(今山东益都县)故第而居。在治学著文过程中,李清照对自己的博闻强记颇为自负。晚饭后,他俩常常坐于书房“归来堂中,一人指着成堆的书籍,要对方说出某一典故出自哪本书的第几卷、第几页甚至第几行, 以是否说中来调笑对方,真乃其乐融融 。
   一场政治风波,使她遭遇了第一次婚姻的考验。
   
她的父亲李格非和公公挺之分属政见不同的新旧党派。赵挺之首先议打击旧党,李格非所属旧党失败。虽然李清照哀求公公赵挺放过爹爹一马,但赵挺之却未伸出援助之手。李格非被免除一切官职,遣送回原籍。
图片    李清照受父亲连累,差点  也被遣回山东老家。
虽说这场  政治风波并未直接使他们夫妻  二人产生矛盾,但李清照在赵  家的处境是尴尬的。
      不久,接下来的又一场   风波,再一次影响了他们的   婚姻生活。她的命运也渐渐   滑落于悲催之中……
      南渡以后,夫妻颠沛流  离,生活每况愈下。后来赵明  诚病逝,李清照再嫁,又与后  夫张汝舟对簿公堂并桎梏加  身,最后在贫病交加中香消玉  殒,葬身他乡……真乃让人扼  腕而叹,唏嘘不已……
 
         (未完)

 ( 感谢好友 水凝眸 佳人图片 
 
                                                             
                                                                             2015、3、20



文章评论

万绿丛中

“赌书消得泼茶香”是纳兰对李清照婚姻生活的甜蜜写照,只可惜“当时只道是寻常”令人叹惋…问好先生!

阿O

喜欢![em]e163[/em] [em]e163[/em] [em]e121[/em]

燕归来

山东,老师的家乡,地灵,盛产名人[em]e182[/em][em]e176[/em]

飘逸

写的真好欣赏了[em]e179[/em] [em]e160[/em] [em]e163[/em]

荷飘一瓣

我仔仔细细看了,整理得真好,欣赏了![em]e160[/em][em]e179[/em]

蒹葭苍苍

美好的东西,不能频频示人,感情更甚!天妒也!

茉莉清香

通过老师的美文又一步更深的了解李清照!谢谢老师!喜欢她的人,更喜欢她的文![em]e100[/em][em]e100[/em]

蒹葭苍苍

感谢分享,您的费心带给我们心灵盛宴![em]e163[/em][em]e179[/em][em]e181[/em]

独楫兰舟

已经很详细了,未完?敬听下文![em]e160[/em][em]e160[/em]

紫藤花雨

俺得好好细读……[em]e179[/em][em]e160[/em][em]e16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