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来的故事

个人日记

文峰塔 
 
京山县古称角陵,取大洪山余脉之意,邻县天门古称竟陵,取大洪山至此已尽之意,角陵之称已废止,竟陵之称犹存。
               天门是湖区,洪水较多,加之人口稠密,天门人或外出经商,或在家耕读,久之,文风渐盛 ,京山有山有水,田地充足,人们    可以很悠闲的生活。隋文帝时,科举肇始,京山天门才子开始应试,成绩差不多旗鼓相当,后来天门才子略占上风,清朝时,有识之士甚感京山文风衰弱,筹资在京山城东建文峰塔以振文风。文峰塔六面七层,外形如一支毛笔,笔锋朝天,有清初京山籍进士曾庆兰亲题“青云直上”之匾额。此后几年,京山文脉发达,乡试会试殿试皆压倒天门。天门人震惊京山的崛起,随后派人来京山侦查,始知乃文峰塔给力,于是天门人针锋相对,朝文峰塔方向造一笔筒阁,外形亦如毛笔,顶部却是一笔套,希借此盖住京山文风。若干年后,文峰塔成为京山一景,笔筒阁已不知所终,京山与天门文风之争,似没有尽头。
                                                                                     
                                                                                               打架
       在没有电锯前,人们做家具,就要先请外地师傅用大锯把大树剖成木板,再由本地木匠打成家具。我们把用大锯剖树的师傅叫盖匠,盖匠师傅往往来自黄陂,有歇后语“黄陂的盖匠---一对”为证。剖树的时候,两个盖匠拉着一米多长的大锯,一人拉,一人送,配合很默契的。
     “干杨湿柳,锯得口角” 有一天,两个盖匠为剖树争执起来,随后是打,两人的拳头你来我去,一如他们剖树。后来不打了,又继续剖数, 锯子一拉一送,又如他们的拳头一来一去。有一天,我们当地有两人打架,一强一弱,强者的拳头如雨点般过去,弱者无还手之力,两个盖匠见了,不屑地说:‘’这哪里是在打架,你看我们大家,一拳去,一拳还,绝不多打,一个不打了,另一个还打,不是欺负人吗?“
                                                                     
                                                                                    毛主席万岁
     1977年回复高考后,一青年去应试,考政治的时候,他一题都不会做,不过这难不住他,他把所有需要作答的地方全部写上了“毛主席万岁” ,后来,他的高考政治成绩为60分,这在当时是高分。

文章评论

一帘幽梦

[em]e179[/em] 文峰塔的故事我也听说过,版本大同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