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一位老史学家眼中的定襄
手机日志
定襄县东北有一座山叫文山,文山脚下是川流不息的滹沱河。上述名人多出在文山脚下、滹沱河流域。这就是风水所在。
我读初中就在阎锡山故居所在地--河边村的定襄县第二中学。这座中学的前身是阎锡山办的国立川至中学堂。阎虽是军阀,但在他当土皇帝统治山西的40年中,对家乡人多有恩典,以致在阶级斗争的残酷岁月里家中保留阎锡山画像者仍不在少数。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史中,阎是一个反派人物,但真实的阎锡山很复杂。他既与共产党不共戴天,也与蒋介石离心离德,他在国军与共军中间离离合合、左右周旋求生存,居然40年于不倒,可见此人城府之深、运筹之能。
站在历史角度看阎锡山,他对山西是有贡献的。他创办的“西北实业公司”奠定了山西近代工业的基础。就在今天的太原北城钢铁基地、河西化工区盖源于阎氏最早之布局。同浦、正太等铁路的修建在全国是较早的,所以在民国时期山西是全国的“工业模范省”。
近30年来,随着山西单一产业结构导致的衰落,定襄也难逃厄运。以锻造业为主的工业结构,使本来山清水秀的袖珍小县(山西121个县区中,面积倒数第二,20万人口)乌烟瘴气,这是定襄的悲哀,也是山西的缩影。
90年代初,时任山西省长的王森浩等领导去中南海拜望薄一波时,薄一波对山西工作很不满,批评说,“你们还不如阎锡山治理山西咧!”其实,何尝是薄一波不满意,直至今天山西人民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历任领导都不满意,因为他们率领山西人民奋斗了32年,结果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在全国的排位,从1978年前的中游和中上游退到了下游和中下游,山西人民没有充分享受到改革的成果,却背负了惨痛的改革代价。
其实也不能全怪山西的领导。他们是执行中央政策的。自从1983年中央确立山西煤炭能源基地以来,国家对山西只索取不补偿,致使挖煤越挖越穷。山西成了全国的锅炉房。
兴我定襄需要好制度,兴我定襄需要好政策。文山依然在,滹沱依然流,风水何在?
文章评论
明灯轩主
补充点意见。(1)解放初期的定襄二中不是指河边中学,设在县城的中学才叫定襄二中,迁往河边的中学就叫定襄中学(也叫定襄一中)。(2)设在河边的定襄中学的前身,也就是后来的河边职业中学校址,前身不是川至中学,而是实生活小学。川至中学早被日本侵华军人烧毁了,片瓦不存,具体地点大约就在现在的戏台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