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海瑞反腐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可谓是反腐败手腕最狠的一个皇帝。登上龙椅的第二年,朱元璋就对手下的大臣说了一番感人肺腑的话,大意是:从前我当老百姓的时候,见到贪官污吏对民间疾苦丝毫不理会,心里恨透了他们,今后要立法严禁,遇到贪官污吏危害百姓的,绝不姑息。
于是,他颁布了有史以来最严厉的肃贪法令,规定但凡有官员贪污60两以上银子者,立杀不赦。此政策一出台,他的老部下名叫朱亮成的便享受到了这一“待遇”。当时,朱亮成是赫赫有名的开国大将,镇守广东,当地的一些“土豪劣绅”便拉拢朱亮成为他们谋取利益。结果,朱亮成挡不住金钱诱惑,收受了他们的一些好处,充当起了“保护伞”。事情传到朱元璋耳朵后,立马派人抓捕了朱亮成和他的儿子。见到曾经是功臣的老部下,朱元璋一点不手软,亲自动手用鞭子鞭死了朱亮成。这件事充分说明了朱元璋对反腐的决心之大、对贪官的痛恨之深。
透过记载,我们常见到,在朱元璋亲自审办的贪污案里,有这样一些赃物:“收受衣服一件、靴二双”;“圆领衣服一件”;“书四本,网巾一个,袜一双”。如此小的数额、如此少的物品,皆列为贪腐证据,可见反腐力度之强。
在对贪官污吏极为痛恨的草根皇帝朱元璋眼里,官员犯了别的错误尚可饶恕,唯有贪污,绝不放过。所以,在反贪运动开始时,只要稍有贪污嫌疑的,就被剥皮楦草,摆在衙门前示众,数目稍大的一些官员,不是被凌迟、阉割,就是被剁手、挑筋。这些现象表明,朱元璋时期的刑罚之“重”、刑罚之“广”都是罕见的。凡有贿案发生,必定顺藤摸瓜、斩尽杀绝:不论官位高低,不管出身贵贱,甚至皇族贪赃,量刑尤重。
除了酷刑治吏,老朱还创造了以往统治者都不敢想象的政策,即规定普通百姓只要发现贪官污吏,就可以把他们绑起来,直接送京治罪,且路上各种检查站必须放行。若有人胆敢阻挡,不但要处死,还要株连九族。
按说,在如此酷刑面前,敢以性命当筹码去谋贪腐的人会少之又少了。可惜事实上,却恰恰相反,犹如野草般“春风吹又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那些曾饱读诗书的官吏们,以所谓“朝闻道,夕死可也”为人生信条,却在当官之后成了“朝获派,夕腐败”的反面典型?
笔者通过对明史的学习探讨,逐渐明白一个道理:反腐仅靠下猛药、出重拳,是无济于事的。惩罚再重,只能令人贪腐愈加隐秘;杀人再多,只能叫人望而却步不敢贪,根本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唯有把权力关进笼子,受到制约,才能杜绝“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唯有改变封建专制制度,才能让民主成为现实,让监督成为真实;唯有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从统治者做起,上行下效,才能避免“上梁不正下梁歪”;唯有打防结合、奖惩并举,才能树正气抑歪风;……
而明朝封建制度本身就是大染缸,皇帝自己就是大贪官(朱元璋未必就是,但后来不少皇帝都以国为家,疯狂敛财),谈及反腐,再大的力度也是虚的、再狠的酷刑也是假的,土壤不除,环境犹在,焉能靠抓几个典型就一切OK
文章评论
竹叶
祝医兄周末愉快![em]e163[/em][em]e160[/em]
逸闲斋主人
周末愉快![em]e16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