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过年___春联
个人日记
那时的春联都是手写,集市上卖春联的极少,或者在人们的意识里,春联本就不属物质范畴,也是不能用市值计量的,按约定俗成的惯例,都是买红纸求人来写,围绕春联,在求与被求之间,包含了太多的友善,向上,美好和谐的氛围。而对于被求的人来说,则是一种荣幸与荣耀,我的父亲便是拥有这种荣幸荣耀的人。
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父的亲读过不少书,写得一手好字,我记事起,每逢过年,小半个村的人们都会来求父亲写春联。腊月二十后,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便陆陆续续拿红纸来“求”父亲的字。这个时候也是父亲最自豪最开心的时候,问好人家门板,框对,横批及福字的数量,父亲便操作起来,从裁纸,布局,润词,都是严肃认真,从不马虎。他写起字来也是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口到、眼到、心也就到了。父亲写出的春联,潇洒、劲道、功底实在。只可惜,我兄妹四个没有一个能及得上父亲的那手好字,说来惭愧。
父亲写春联的时候,也是几个孩子活跃的时候,我和妹妹两个小的,围绕父亲一旁左观右看,指指点点,最开心的是能帮父亲添水研墨。半天忙下来,父亲身上点墨不染,而我和妹妹却弄得黑头黑脑,滑稽可笑,细细品味,当年沾在嘴角的墨,至今仍有余香。父亲写春联的那几天,我家满世界都是对联:桌上,炕上,窗台上,橱顶上,甚至被摞上,挨挨挤挤依次排列,写好的对联晾干后,父亲便让我们打在一起,卷成卷,细绳捆上,然后父亲用蝇头小楷在卷外写上主人的名字,整齐码在桌的一角,只等主人来取。对联内容有从书上查来的,也有父亲自己构思出来的,记忆很深的一对“五谷丰登岁月甜,六畜兴旺农家乐”,朴实,吉祥,接地气。
贴春联,一般在大年二十九或三十上午至中午,对于孩子们来说,贴春联也是件很开心的事情,因为巾完春联之后,便到的发压岁钱的时间了。贴春联之前要先熬一盆浆糊,这一般是女人或是女孩子们干的事情,贴春联的则大多是男子,一家中个子较高的男子,踩在凳子上,拿把条帚把往年门框、门楣、墙壁上的旧联统统扫掉,然后把糨糊抹在春联背面,一联联展平贴好,这时少不了有个人站在下面指点,高了低了,左了右了,正了歪了,一言一语,一举一动,其乐融融,其喜洋洋。崭新的春联贴好了,一幅幅、一条条、一方方,红底配黑字,稳重而鲜艳,流淌出浓浓的年味和老百姓火火的期冀。
看春联,年三十的下午,各家的春联差不多都已贴齐,小村立时多了一道鲜活的风景,爱热闹的孩子们和有学识的大人,便蹦蹦跳跳溜溜达达各家门前看春联了,品品字体,念念联词,哪家的字好,哪家的词好,得了称赞的人家,自然得了一份莫大荣耀。
不知啥时起,春联发生了演变,先是银粉手写代替了墨汁手写,再后来,干脆书也不书,直接机器印刷了,印制的春联,掐金边走金线,金光闪闪,五彩斑斓,充斥视觉的竟是一种华丽与浮躁,没了书写者的指纹,没了墨香,没了纯正的黑和厚重红,没了野趣与朴拙,没了灵性和生气,没了欣赏价值,同时也少了中国人的人文精神。
怀念儿时的手写春联,怀念春联上那淡淡的墨香……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