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 对仗应注意的问题“合掌”

个人日记

 
    对仗应注意的问题——合掌
    八句的律诗要求要有两联对仗,除去为了体现整齐美、对称美之外,也是为了避免八句雷同。但是搞不好又会形成呆板。

    律诗之难,也难在对仗上。钱明锵在《走出
对仗误区,创作律诗精品》一文中指出:当前律诗中精品很少,问题出在对仗上。当前律诗对仗的主要弊病是:死守旧有的、正统的对仗模式,呆钝死板;过于求正、求工,七拼八凑,晦涩拗口;四言一法,句式雷同,单调平板;语言修辞铺陈简单,缺乏韵味;上下句和两联之间内容重复,同类连叠,语言拘束,诗味索然。这些对仗中的弊病,成为创作精品的拦路虎

    何永沂在《涌血成诗喷土墙
——熊鉴诗试评(代序)》中也说:七律之难在于中间两副对仗,搞不好便会走进似工整实呆板的死胡同陷入合掌的误区

    有不少人对什么是合掌还是存在迷茫,今天对于合掌的问题在前几次讲解的基础上再谈几点看法。合掌的害处就是诗篇显得呆板,
为了避免或减少呆板,应该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不要处处求工。严格的工对很难,也没有必要。在不“以言害意”的前提下求工,是必要的。但如求工过切,即会妨害诗意的顺畅表达,甚至由于用词总是局限于狭窄的范围而造成同义反复、结构呆板。可以适当使用宽对、邻对、反对、流水对,灵活采用不同语法结构的对仗句式。不要为了对仗而削足伤情损意。要尽量求得自然不露斧凿之痕。实在对不好时,宁可不对仗,不要死对仗。

    第二,避免合掌
    合掌是对仗之大忌。什么是合掌?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一联对仗的出句与对句,意思完全雷同或基本雷同,叫合掌。如出句用,对句用;出句用 “,对句用,出句用,对句用,等等,形成同义反复。另一种观点是,合掌除对句与出句意义雷同叫合掌外,一首诗中相邻的两联对仗,句子的结构雷同也叫合掌。

    如
红旗/高举/跨/时代,观念/更新/促/大潮。法度/常抓/循/轨道,宏篇/续写/领/风骚(王佐邦《诗词津梁》例)。上下两联相对的词类完全相同,结构完全一样。

这就是说另外一联要改变音步节奏和词组结构,就行了。

    两种合掌,前人诗中也偶有之。如:擒尽/妖邪/归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洪秀全《吟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这是第一种合掌。妖邪——奸宄guǐ”,“归地网——落天罗”。“逾静——更幽”。

    在一联里,相对应的词性与音步节奏相同是应该的。但是,词的意思不要相同,词的意思相同了,就是不应该的,属于第一种合掌。大家要引起重视。

    如:“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司空曙)。生——白发”,“见——青山”,“过——残垒”,“宿——故关”。两联四句,每句中间都是动词,上下四个名词。四个名词各带一个形容词。结构完全一样。这是第二种合掌

    这个是针对上下两联的音步节奏、词性、词组结构而言的。这三种最容易引起合掌,只要是在两联里出现了一种情况,都要重视,想办法进行破解,更不谈三种情况同时出现在相邻的两联里。这就说明了其中有一联必须修改,破解的方法说简单就简单,就是让一联与另外一联的音步节奏,词性、词组结构有所不同就行了。

    当然,还有别的方法,就是我上次讲的那些对仗的写作方法,也可以破解。比如说邻对、反对等等,上下联的诗意也可以巧妙安排,上联写景,下联写情,写作方法太多了,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溪水泠泠杂行漏,山烟片片绕香炉。仙人六膳调神鼎,玉女三浆捧帝壶(沈佺期)。两联四句的结尾是行漏”“香炉”“神鼎”“帝壶,都是同类型的名词,也属雷同。明王士懋称这种病为四言一法

    在今人的作品中,尤其是初学者的作品中,这两种合掌也时有发现,尤其是四言一法式,更为常见。随便摘几例。各诗也仅取其颔、颈两联。

    “
劳逸/结合/食/素淡,心胸/坦荡/重/修身。
    称斤/掂两/惹/憋气,寡欲/无私/福/永存


    “
白塔/妙词/传/雅韵,青城/佳句/诵/遗篇。
    坛
杏/学士/怀/夫子,文苑/吟俦/哭/俊贤

    以上四联都是二二一二的结构,这里,我重点分析第二篇的颔联、颈联;

   单音节“
传、诵、怀、哭、”六个动词了。再者,有很多意思相同的名词相对,如:“妙词”与“佳句”,“雅韵”与“遗篇”,“杏”与“文苑”,“学士”与“吟俦”,“夫子”与“俊贤”。词义基本相同或太接近,就称为合掌。

    这些是颈联和颔联结构完全一样。都犯了四言一法的毛病。像这样相邻的几联之间,出现雷同结构,就会给人以呆板之感。尤其是在八句律诗中,中间四句完全雷同,确是对仗的大忌。

    为什么初学者容易犯四言一法的毛病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能正确处理语音节奏与语法结构的关系。

    律句的节奏,是以每两个音节(即两个字)作为一个节奏单位的。如果是三字句、五字句和七字句,则最后一个字单独成为一个节奏单位。大多数情况也可分为较大的两个单位,五字句分为二三,七字句为四三。语法结构包括句式结构和词组结构。

    如词组结构有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并列结构等。

    句式结构有
 二三、四一、一四,二二一、二一二、四三、二五、二二三、二二二一、二二一二等。

    初学者在对仗时,为了工整,往往追求两个一致性。一个是句式结构和语音节凑的一
致性。如七言的语音节奏是四三,句式也搞成四三。另一个就是词组结构的一致性。如四三式中如果构成上句四的词组是个并列结构,下句相对词组也搞个并列词组。 这两种一致如果只发生在同一联内,是完全应该的。这两种一致,无论哪一种,如果同时发生在相邻的两联上,都属于四言一法。如:

    “破雾冲云/寻/富裕,举旗指路/别/寒贫。劈波斩浪/乾坤/缔,拉朽摧枯/骏骥/奔

   上下两联的音步节奏错动了,但还是合掌了,请看下面的分析:

    “
破雾冲云”、“举旗指路”、“劈波斩浪”、“拉朽摧枯”,它们都是并列词组。出现在一联里面当然可以,出现在两联里面就是词组结构雷同合掌。

    这就是明显的两联词组结构合掌,一旦合掌,诗就缺少了变化,显得枯燥,呆板。写对仗不可以两联的词组结构都一样,大家一定要记住。

    王力先生认为在节奏单位和语法结构发生矛盾的时候,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语法结构。为了避免雷同,我们应当从语法结构上入手。在基本符合平仄要求的前提下,变换语法结构。

    由于语音的平仄、节奏是相对稳定的,这里只谈语法结构问题。

    在一对仗内,对句和出句之间的结构大体要相同,但也允许半对半不对。这在前面对仗的种类中已讲过。相邻两联的结构应尽可能不同。这种不同,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句式结构,一是词语结构。下面举几首为例(所举都是颔联和颈联)。

    “
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杜甫《月夜忆舍弟》)。

    颔联两句是一四结构;颈联两句是二三结构。颔联出句把
白露一词分开,对句把明月一词拆散。颈联是个有无对。这样不容易合掌。

    “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杜甫《春宿左省》)。

    颔联两句是四一结构,颈联两句是二三结构。词语结构两联各异。这样不容易合掌。

    “
残云--太华,疏雨--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许浑的《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颔联是二一二结构,颈联是二二一结构。
残云”“疏雨树色”“河声结构不同,归太华”“过中条随关迥”“入海遥结构也不同。这样就不会合掌了。

    “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杜甫《江村》)

   颔联四三结构,颈联二二三结构。
自去自来老妻画纸相亲相近稚子敲针梁上燕为棋局水中鸥作钓钩结构都不一样。这样也不会合掌。

    “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这两联从句式看,结构基本相同,按两分法都是四三结构。但词语的
结构不同。颔联的楼船夜雪”“铁马秋风与颈联的塞上长城”“镜中衰发不同;颔联的瓜州渡”“大散关与颈联的空自许”“已先斑不同。这样,我们读时,也不会产生雷同感觉。

   这里讲的是两联相对应地方的词语结构不同,也可以破解合掌。对于初学者来说,词语结构有一些陌生,过几天我来跟大家一起学习词语结构。

    “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残夜,江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这是一首前三联都对仗的五律。八句中相邻六句对仗而不觉其呆板,三联结构不同当是原因之一。 这对仗的三联粗分都是二三结构,但细分
 分别为2-32-2-12-1-2结构。三联开头相对的词组客路”“行舟潮平”“风正海日”“江春的结构,也是本联内相同,各联间相异。后面的三个字词的结构也不相同。“青山下”与“绿水前”本联相同,但与颔联的“两岸--阔”、“一帆--悬”词组结构就不一样。颔联的“两岸--阔”、“一帆--悬”与颈联的“生--残夜”、“入--旧年”词语结构也不一样。虽然这一首诗有三联,怎么看也不合掌。

    绝句如果两联都对仗,也须注意结构雷同问题。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虽然两联按两分法都是二三结构,但两联间相对位置的词语结构不同。并且第一联是正对,第二联是流水对。“白日”“黄河”与“欲穷”“更上”词组结构不一样;“依山尽”“入海流”与“千里目”“一层楼”词语结构也不一样。

   诗的尾联使用流水对,是避免合掌的最好办法,流水对一般来说不容易合掌。

    为了避免或减少雷同,使作品流畅自然,不仅要注意尽量避免对仗联之间雷同,也要注意整首诗的句式结构,除对仗联内尽量相同,其他应尽量有差异。下面试举几例。

    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首联两句是二三结构,颔联两句是一四结构;颈联两句也是二三结构,但和首联不同,是个有无对

    王维《酬张少府》: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从句式结构看,首联和颔联都是2-3结构,但词语结构不同。“晚年”“万事”与“自顾”“空知”词语结构不同;“唯好静”“不关心”与“无长策”“返旧林”词语结构也不同。

    总之,在运用对仗这一技巧时,既要保持对仗的整齐美、对称美,又要避免因雷同而造成呆板


文章评论

沪蓝

涯妹真棒[em]e179[/em]姐姐抱抱[em]e178[/em][em]e176[/em]

云行天下

空间相遇、珍惜友谊,精彩继续,用真心镌刻一份友情,用心语书写一份挂念,用留言传送一份祝福,真诚友爱,相惜相伴,友情一直延续!祝福朋友一生顺心如意,幸福永远!开心相伴!周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