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入风尘心无尘--《金陵十三钗》之感
个人日记
在电脑上看了枪版的《金陵十三钗》,画面不清晰,音质也模糊,甚至可以听到录制时旁边人接电话的声音,依稀觉得也是吴侬软语,像在金陵的影院录制,但电影的感染力可以不借助画面音质依然震撼
人说这部影片是对自古"婊子无“这句话强有力的翻盘,婊子,这两个字,充满了厌恶蔑视嘲讽,用这两个字来形容她们,是很大的不尊重,我宁愿用”风尘“这两个充满怜惜的词,如果不是为了生存,如果不是某种无奈,又如何会坠入风尘
影片以情字动人,越是在战火中,每个人自顾不暇时,真的感情越是弥足珍贵,除了对日本人罪行的描述外,电影充满了感动和美感,乔治对英格曼神父的感情,美国人的转变,女学生和那一群女人之间的关系,日本翻译官和女儿的之间,都是微小但深刻的动容
先说那一队军人,李教官们,当金陵沦陷时,他们在撤离的路上,看到一群女学生为了逃避日本人的追捕,看到女学生害怕和恐慌,作为军人,战败了的军人,作为南京城里唯一有武器可以反抗的一群人,停下了脚步,保护这些女学生,没有军令,也不是为了打胜仗,只是为了保护纯洁和希望,出于正义感和愤怒,用身体和鲜血为女学生争取了逃离时间,而没有父母来接的学生可能父母已经惨死,她们只好留在教堂,当时还算安全的地方,唯一幸存的李教官,把受伤的那个孩子送进教堂,只是为了照顾他最后一程,他本可以换上便装逃走,但他没有,他在教堂对面,继续守护着女学生,第二天看到日军进入教堂追捕女学生,他再一次救了她们,终结生命做了最后一次战斗。。。
约翰,进入教堂为死去的英格曼神父化妆的美国人,他是为了钱而来,而最后没有钱,他没有离开,他第一天没走是因为玉墨,第二天没走是因为正义,当看到日本人蹂躏女学生的兽行时,他害怕过,但最后他站起来发出了正义的声音,他冒充了神父,为女学生做最后的抗争,当他出去寻找豆蔻和香兰时,遇到同伴,他有逃离南京的机会,但他仍旧选择留在战火中,保护这一群中国女性,不顾自身安危,他告诉玉墨她们说香兰和豆蔻被流弹打死,没有受苦,实事的真像是被日本人蹂躏致死,有时候欺骗是仁慈和保护
乔治,被英格曼神父收留的小男孩,为了神父的遗愿,保护女学生,最后自己代替女学生慷慨赴死,他明明知道当他们发现其实他是男儿身时自己会立刻惨死,但他拒绝在半路跳车,只是为了给约翰他们留出更多的时间逃走
书娟的父亲,原本可以带着女儿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但女儿要和同学们在一起,他只好留在南京,为了救出女儿,他做了日本人的翻译官,面对女儿的误解,和人们的谩骂,父爱显得那么沉重和委屈
而影片中最引人动容的是那群烟花巷里走出来的凭栏美人,她们出场的第一幕,袅袅婷婷,当乔治不给她们开门时,玉墨第一个把行李箱 隔着墙扔进去,那股决绝的劲头很有魄力,由于职业,她们身上有着深深的脂粉气,在地下室里也依然衣冠不整,但那颗心是纯净的,豆蔻为了在男孩去世之前为他弹一曲秦淮景,冒死回去拿琴弦,是因为男孩像她弟弟吧,豆蔻也曾经是有家人的人啊,日本人追捕的时候,她本来可以躲过的,因为丢了琴弦,便不要命的去找,这是无情吗?而香兰回去只是为了拿耳坠子,都说她傻,她不值,但那个耳坠子是否是她爱的人送的呢,看她在照镜子时的微笑,那么美好,香菱,为了找她的猫,不顾一切的冲出来,到最后还拜托女学生帮她找,能对一只猫有这样的感情,是无情吗?一个女人拿着别人送她的翡翠镯子说,想看看他当时是否是真心, 其是她们也是希望有爱有真心,那些无情是因为保护自己,试问那些客人有几个是有情的,当约翰问玉墨想回到几岁时,她说十三岁,因为十三岁之前她还是一个好女孩,谁能说她现在不好吗?她,她们,曾经都是美好而纯净的孩子,是命运开的玩笑,让她们走到这一步,在生命的最后她们选择用一种轰轰烈烈的方式去结束,她们也害怕过,但最后选择捍卫美好,这些美好也包括了对自己的怜惜,她们以前多渴望穿上女学生的衣服,现在是以身体和生命的代价,可是走的义无反顾,在上车的时候香菱哭着说自己不是女学生,这个细节没有使她们的形象打折扣,面对死亡谁不害怕,更何况那是比死亡更可怕的境况
电影最后没有说她们上车之后的情景,很仁慈,但愿。。。祈祷。。。
有人说,这部电影的主题不够大,我们都是普通人,普通的情感,不是每个人都会天天把国家,民族这些字眼挂嘴上,遇到事情谁都会为自己着想,在这个时候能够放弃生命,无论理由是多么小,都足够大
那一段历史已经过去,这只是历史中的某个微小的事件,我相信在战火中,有数不清的我们感动的事,这些人性的光辉使我们走出战火走向未来的力量,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因为走得太快,忘了最原始最纯真的东西,很多人批判现在社会到了最缺德的时刻,不要盯着不足去冷眼相看反唇相讥,是不是该做些什么
文章评论
番茄炒鸡蛋
要支持正版小姑娘
、人海扰扰。
用快播下载挺清晰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