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历史 大家应该了解一小下

个人日记

据史料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本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历经各时代,归属几经更改。  
西汉初属幽州刺史领辖的辽东郡。公元前108年(汉元封三年),置临屯、真番、玄菟、乐浪四郡,先属真番,后真番并入临屯,临屯又划归玄菟郡,白山市地域属上殷台县。东汉初年属高句丽,公元242年(魏正始三年),高句丽入侵辽东郡, 魏幽州刺史毋丘俭率军征讨高句丽,得胜而归,魏军撤走后本地高句丽又兴起。晋朝仍为高句丽地。公元343年(晋建元元年),高句丽遣使朝燕王,称臣于燕。公元404年(晋元兴三年),高句丽再次侵入辽东郡。公元560年(北齐乾明元年),高句丽改为高丽,隋至唐初属高丽辖地。公元668年(唐乾封三年?总章元年),唐朝灭高丽,属安东都护府哥勿州辖地。公元713年(唐先天二年?开元元年),属渤海国西京鸭渌府神州辖地,在今临江市所在地置神鹿县,为神州治所。公元873年(唐咸通十四年),置鸭绿府于神鹿,为西京附郭,领神州(今临江)、桓州(今集安)、丰州(今抚松)、正州(今通化)。五代初属渤海。公元926年(后唐同光四年?辽天显元年),契丹灭渤海,改建东丹国。宋初渤海遗民以今浑江市区为中心,建立定安国。公元982年(宋太平兴国七年?辽乾亨四年),并入辽,属东京道鸭绿府渌州(今临江),在今临江驻鸭绿军节度使,领弘闻、神乡二县(均在今浑江市境内)及丰州(今抚松)、桓州(今集安)、正州(今通化)、慕州(今柳河)。金代为东京路婆娑府地,属女真完颜部。元朝属辽阳行中书省沈阳路婆娑府辖地。明朝属奴尔干都司长白山部和鸭绿江部。

清朝初年归奉天府管辖,盛京兵部曾在此地设猫耳山边台,派旗人在边台驻防,稽查行旅,禁止边民前往伐木、淘金和私垦。临江当时俗称猫耳山,因聚落西北山顶有双峰,形似两只猫耳朵,故名,又称帽儿山。满语称多拉哈苏苏。朝廷把长白山一带视为发祥地而封禁,在猫耳山边台设兵巡守,属吉林副都统辖区。为了管理当地民人事务,1877年(清光绪三年),设通化等4县,在今临江市城区置猫耳山分防巡检,建衙署,修营垒,派兵驻扎,隶属通化县。每年春天开河后署衙移驻猫耳山,冬天封河后迁驻八道江。同治朝后,东边外弛禁,流民到猫耳山一带垦荒,进山采参、伐木,他们“三五成群,搭盖窝棚”,有的“长住不归”,有的“得利以归”,还有的“招雇韩人代垦”。1882年(清光绪八年)以后,清政府允许越垦的朝鲜边民加入中国“版籍”,听其“安业”,这些边民转为中国朝鲜族。1902年8月4日(清光绪二十八年七月一日),旨准,划通化县东部地方设置临江县,治所设在猫耳山,隶属奉天省兴京厅。同时添设岭西分防。因猫耳山地临鸭绿江北岸,故曰临江。设立临江县时,八道江分防巡检辖岭西一带,仍属通化县。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会同奉天巡抚唐绍仪,以“地面辽阔、治理难周”之由,奏请增设长白府。10月5日(九月十一日)将临江县八道沟以东辖境划归长白府。同时,将通化县红土崖河等地和岭西分防巡检一并划归临江县。

自日本占领朝鲜以后,奉天省东南边防逐渐被重视。清政府认识到“由长白(今长白县)到安东(今丹东)千余里,边防势孤援绝”,为了加强鸭绿江的边防,清政府添设“临长海等处分巡兵备道”,治所设在临江,辖长白、海龙2府及临江、辑安(今集安)、通化3县。

民国初年仍沿袭清朝建置,属奉天省东路道。1914年(民国三年),改东路道为东边道。1915年(民国四年),将岭西八道江分防巡检改为分防县佐,管理今白山市城区周边的地方事务。8月撤销临长海等处分巡兵备道,临江县仍隶属奉天省兴京厅。

1923年(民国十二年),取消东边道,直属奉天省。民国时期、东北沦陷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今白山市辖境均属临江县辖区。
临江古称猫耳山,俗称帽儿山,位于吉林省南部长白山脚下,鸭绿江北岸。临江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地处卧虎山、猫儿山下,境内森林茂密,物产丰富,土地肥沃,适于农耕。

蜿蜒流过境内的鸭禄江河“舢舶往来,运输称便”,从水路可直达安东(今丹东),“为赴长白山等处要冲”。由于长白山区是我国最大的原始森林区之一,每年采伐的木材大部分因由鸭绿江运往安东,再由安东运往各地,所以,当地人民大都以采伐木材为业。随着采伐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商业也日益繁荣。临江成为我国边陲重镇。一九0二年(光绪二十八年)猫耳山正式设县治。改称临江,是清朝兴京厅猫耳山巡检的驻地。


临江自古以来就是鸭绿江畔的边境重镇。夏、商、周时隶属青州和营州,秦时属辽东郡,唐初为安东都户府所辖,后为渤海国西京鸭绿江府所在地;宋辽时属东京道绿州,明时属建州卫;清时属盛京。“四保临江”战役期间,临江为辽东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所在地。1985年设为临江区,1992年9月1日,临江撤区设为县;1993年11月28日,撤县设为临江市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