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共赏】以信代慧

佛法可大要分为难行道与易行道,圣道门可归为难行道,净土门则是易行道。法然上人说:“凡圣道门者,极智慧离生死;净土门者,还愚痴生极乐。”
准此说来,佛法之修行有两个大方向,不是依难行的圣道门而修,便是从易行的净土门而入。
《往生论注》说:“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若以现代生活来比喻,走在难行道上如爬陡峭阶梯,入于易行道中似搭急速电梯。
但不管行者如何抉择,共同目的都是为了出离六道轮回的生死之流,得彻底解脱之乐。简单地说就是离有漏之苦,得究竟无苦之乐。
既然同样都以得究竟涅槃之乐为目标,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宁舍易行之法而修难行之道?
窃思,主要原因应是:净土门虽是易行之道,却也是难信之法。之所以难信,乃因净土法门“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唯佛与佛乃能究竟,声闻或菩萨莫能究圣心。难怪博地凡夫,若非信行根性,既无上智,也不是下愚,一时难以信入也就不足为奇了。
凡夫的情况千差万别,也不能说是全然什么都不信,而是大多只相信自己能经验到的事例,也就是只相信自己感官所能触及的领域。
一般的情形是,刚开始从讨注疏、寻经论入门,坚信能通得过理性的逻辑思维才认为是正确的。可是,没多久便会发现,虽能说得头头是道,却眼高手低,寸步难行。
转向实修之后,初期确实能发觉某种前所忽略的问题,或所谓的进境,然而,就在进三步退两步的匍匐前进中,经过几年了,发现自己其实仍然还是凡夫一个,还是在原地打转,束手无策。这才信服,果然“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
此后才渐渐相信,凡夫目光如豆,耳之所闻,心之所思,也都非常有限,面对浩瀚无涯的宇宙生命,无异井底之蛙,欲以短暂的生命之来穷尽无穷劫来的无明业海之流,那是太不自量力了。
对于不良于行或以轮椅代步的人来说,即便只是一个阶梯,对他们而言也难如登天。但他们却同样可以搭电梯上楼,同样可以搭快速电梯上101大楼,悠然观赏台北市景观。

曾有莲友表示:回顾近四十年来的摸索过程,于各法门中来去,犹如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或以资质驽钝,在圣道门的成佛之道之52个阶次里,连十信位的最低层次也攀登不上,更何况其他更高的层次。
他说:这情形其实已和靠轮椅代步相去不远了,更何况年龄渐长,马齿徒增,正是“日暮而途远,此生已蹉跎”,更需有面临穷途末路时,快刀斩乱麻的决心才行。
他又说:就在不知何去何从时,有幸听闻现代禅李老师(净嵩法师)晓示:“以信代慧”的理趣,猛然有省,如触电一般,顿时惊觉,唯有“以信代慧”才是穷途末路下唯一可行的道路。
《往生论注》言:“十地阶次者,是释迦如来于阎浮提一应化道耳,他方净土何必如此?”“愚哉,后之学者!闻他力可乘,当生信心,勿自局分也。”
法照大师更进一步说:“彼佛因中立弘誓,闻名念我总迎来,不简贫穷将富贵,不简下智与高才,不简多闻持净戒,不简破戒罪根深,但使回心多念佛,能令瓦砾变成金。”
能使瓦砾变成金,所本者不就是“以信代慧”吗?
想爬楼梯的,如还不嫌累,就继续爬!不想爬梯的,不如就结伴,搭电梯去吧!
作者:净思居士

注:本文首发于“净土宗弘愿寺”微信平台,公众号:hongyuansi18。转载请通知hyswxpt@qq.com,并将本段话一并带走。如有报纸、杂志、书籍刊登本文,也请署清“转载自‘净土宗弘愿寺’微信(hongyuansi18)”字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