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行师父讲八正道

个人日记


师父为我们说说八正道吧

觉行
八正道是远离九十六外道的佛道,正觉道,远离有、无两边,远离享乐与苦行两种错误的正道.

佛在梵网经中说到,婆罗门在禅定中能回忆起八十大劫的宿世,他一样无明.

有,有是常的颠倒见,无,无是断灭见,也就是一般世俗人认为的“人死如灯灭”

享乐。佛说是:沉缅于色、声享受,此为卑贱,低下,庸俗,无益。

而苦行,苦行除了降低体力,削弱人的智能外别无用处

如来了悟中道,趋向安乐,智能,菩提和涅槃。八正道是中道,中道可不是中间.

如来所悟中道,为八正道,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以自己为皈依点,以真实的戒律而行道,由此行道,世间就会不断地增加大阿罗汉圣者。

八正道的每一道都以苦,集,灭,道为标准,否则为不正.

正见:

若作是想:佛所说的经典就是正见。其实那是偏见,只因世间存有假经、假典的佛说。

有人说正确的见解是正见。其实这也是偏见,因为那是世俗观念,人所谓的正确见解出于无明的六根知见.

佛教的正见是入觉醒的三摩地中,观己所作,学念诸行,在止观中验证四真谛而来.

不,遵循苦,集,灭,道的止观,觉醒是正见.

是戒,定中的智能所见

亲身正见于苦的生起点,苦的集处,凡是无明点、假明处与疑惑处,都要从头至尾一一去观察明了,修持不离四真谛

要去分辨、考察此法的真伪,我要验证此法,通过分别、验证得出自己于四谛法要,开发出自己于苦的正见,于法时刻保持了了分明,不离四真谛,乃得正见具足。

比如,佛说此身无我.此身怎么会无我/?这就需要你自己到禅定中去调查,验证.

以上讲的,什么是三摩地,大家一听三摩地就怕,似乎这离自己很遥远

其实通过数息观,消除杂念后的定中思考与观察就是三摩地,无乱,无杂的寻伺就是三摩地,三摩地就是纯一

正先从义理入手,然后通过禅观苦集出现明点,禅观中出现见

持的什么戒,持的是与苦集觉醒直接有关的法,排除与苦集觉醒无关的一切外道法,以及世间法,也就是,我要见五取蕴

那么与见五取蕴无关的一切世间杂染,世间法都得清除三摩之外

将听到的,书本里看来的全都付诸定中观察与正思惟中

行,站,坐,卧努力开发正见,那就是以四谛义理导入思惟与观察.

观明六根,六尘,六识,取的颠倒见是苦,明了苦的原因是自己沉迷五受阴,错以五蕴为我

观自己六根是苦,此苦由前世五取蕴流转受阴,入胎,降生所得

此苦因是前一世不去断六入处的受,想,行,识,不去观灭五取蕴,此苦如何灭

灭苦之道为什么是八正道?别的道为何不能出离苦谛?

正见有浅有深,先在闻法中听懂义理,不要将长段的四谛内容死记硬背,背负在身上,而是要将四谛义理准确,简化,好用

简化成,这是苦,这是苦的原因,这是苦的熄灭,这才是灭苦之道.

闻有闻慧,思得思慧.不愚正法,不思考法者不得慧,慧更从修习止观而得

将苦,集,灭,道的义理付诸自己的身见,受,想,行,识中,付诸六根,六尘,取欲中

这样去开发自己的智能正见,在无明处生起四谛的明点就是智能,只有智能与明觉才是佛道,是觉悟,觉醒道

若光有理论正见,不得止观觉醒见,你是不会解脱的,所以,努力修习,成就自己的四谛智能见才是得佛教正见,这不可不懂

不入有见,不入无见,不入外道见,不生世俗见,要行于见苦,寻苦的集因,入出离无明,出离苦谛之道

不离于色,透过色的表面,去观见色中生起的取欲,能见到这无形的取欲,明觉就出来了

这才是获得智能正见的开始,八正道的正处是以自己为皈依处,入觉醒处,噢!这回我观到了,原来无明,苦,苦的解脱是这样的

受处容易见,想也容易见,胡思乱想,失眠了,知道想取蕴是苦的

行就不容易见,识更不空易见,行需要刚才讲的明觉,以明觉,也就是观智去发现

识就更需要坐禅,去修数息观,修到念住定稳固了,达到了了分明根是根,尘是尘

那么意行一开始就能观见,识在尘的落脚点中生起也能观见,了了分明,噢,原来这是苦的生起,识是苦的,行是苦的

这就产生正见了,其苦因是以五蕴为我,在六尘为我所,因与缘受阴、和合了,噢!这就是取蕴,这就是缘起,这就是轮回

我明白了,这就获得了初步的智能正见了。

当明白六尘是尘,五蕴非我,在安上定中得见,醒离诸有为法时,你会见得更真切。

那便是正见的升华,修此正定中的正见才能导向解脱

各位,这就是法眼,这就是明觉,这就是四谛智能见,解脱全凭它。

般若是智慧,但不入性空见,而是要入四谛见。

要见到生死,轮回苦,与苦的出离办法,这样的般若才有用,如果错入“五蕴本空”那就成了外道

佛教真谛是五蕴本苦,在八正道梵行中出离诸苦,不入性空,要入性苦的见,这就入到佛教的正处了

一根一根地去观自己的苦谛,寻苦集因,入于明,明觉苦灭道,时刻不离苦,集,灭,道才是佛教的唯一正见法。

处处禅观自己的无明点与假明处,最后杜绝无明,解脱五受阴包裹,成就苦灭,三明的无上正等觉

这才是佛教的正见法。除苦,集,灭,道外的任何伪佛法,相似法都休想迷惑我

了了分明,具足辨析智,这时你的正知见才算完全成就了。

三明是六根中五取蕴完全达成苦灭的成果,即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

那就是佛陀的境地,四果无漏阿罗汉的境地,他们是无上正等觉者,他们自己解脱,也彻知彻见三界六道众生苦与苦的出处

正见义理,方法,成就处大概如是。

下午讲了正见,从闻法,依法思惟,入观,生明,不离四谛,成就智能见,法眼,直至三明漏尽的正见法。

正思惟:

正思惟是定中的思考,不思在世间法处,思考于诸行苦,苦的原因,苦的熄灭,不离八正道

在定中的思考,是亲身证悟四真谛的觉醒处。什么是定中的思考?

静下来,通过观出入息排除杂念,在无杂念的念住定中思考五取蕴,这与杂乱中的思考大不相同。

凡是不明白的就要进行观察和思惟,凡是可疑的就要入于观察和思惟,凡是听到开发觉醒的法义也要入于观察与思惟。

以智能观照事物的本来面目,通过大脑智能的思惟使问题得到慧解,让自己在觉醒的三明中获得解脱。

对什么不明白呢?对色不明白

佛所说色是包括一切色,色由四大组成,有形有相是色,但佛说法不离生命的解脱

所以色字的意思主要是指身体,人身,众生形形色色的色体,此色,此色集。

色集是说此身是怎么来的,怎么形成的。色味:色身将面对种种感受。色患:五蕴之无明身的后患。色离:醒离五蕴,解脱五蕴。

除色身外对外色,色尘的无知,不明,不离欲,在色间生贪,嗔,痴,生命沉迷于色受阴之中,成就大患,不得解脱。

所以,要努力在静观中,在正思惟中入苦,集,灭,道,观色无常,苦,观四大受阴之害,观色中无我,无我所

观察必然与正思惟相结合,思惟时必须配合观察,这样才会生起正智,觉醒。

知六根苦集是由于前世色受阴,色取蕴而来,知色引受,想,行,识的不断相续导致今世有身

思考色,思考受想行识,思考五蕴苦,苦的原因是由于自己不醒离,错以五蕴为有,为真,从而以五蕴为我的颠倒的,错误的坚固信,粘着,喜爱与厌弃。

以智能观照,思考自己,他人,及众生的色身,与受想行识。思考五蕴的苦集灭道

排除无明,排脱假明,在正思惟中生起四真谛的慧明。去暗生明之道是正思惟结合正见的胜处。

没有定中思考四圣谛的修行,必定是愚痴外道。

佛还有正思惟三昧法

修习正思惟时要明白想与想取蕴的不同,与佛法相合的想是正思惟,而不是想蕴。

比如,佛说无常想多修习得无我想,得无我想已,圣弟子降伏我慢顺得涅磐。

这其中佛讲的想就不是想蕴,而是行正思惟,行苦集灭道的智能思考。

正思惟的方向是朝着涅磐走的,而与世间法频道相合的是想取蕴,它是朝着受阴,死法,轮回走的,方向相反。

比如,佛说的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我想,不净想等等,想是大脑的思维,活动,不开动大脑如何会有觉悟?

想取蕴是颠倒的,是无明因,无明缘,无明受阴,生取,想取蕴是掉在过去、未来的,想取蕴是顺从贪,嗔,痴的。

而正思惟是在思惟贪,嗔,痴是苦,在寻苦因,入苦灭道的

所谓三昧法,就是定中、纯一,无杂染的思考,住寂灭境,寂中生明,明见有为法,苦,苦无我

正思惟三昧法适合不易入定,而又头脑聪明之人正思惟一定能开启明觉,此法久修后自然入定,四谛法性将带你得定。

正思惟与正见无法分割 ,它也是辨识智,由于有正之本,就会自己区分法与非法,自然知道戒禁取。

伪佛法与相似法一遇到就会分辨,有正确的判断。正思惟与正见法最易生慧,直趋解脱。

若如中国传统佛教所说,心如墙壁,一念不生,这种无想定就不得智能,是由于不懂得,缺乏正见,正思惟,故入愚痴禅定。

没有定中的思考,怎么会知道五取蕴四谛的真相?不定中思考怎么会知道三十二身分不净的来由,以及如何断除不净的后有?

不定中思考怎么会知道四大色体出生,成长,衰老,死亡,死后色身轮回相续,怎么会知道如何解脱之,断除不净的再生因缘?

相反,佛说,有漏从戒断,有漏从正思惟断

不定中思惟,怎么会知道七种光明妙色中生起的受,想,行,识?

若不知道,不明,不见,那光明中的五取蕴就无法灭除,无法灭除就会留下祸患,必定招来下世,轮回

所有种种观苦,寻苦因,断苦法都不得缺乏正思惟。只有具足了八正道,不缺正思惟才会渐趋漏尽。

正语:

符合四圣谛的话语是正语,不符合四圣谛的语言是世间语。

诸贤,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面对任何事物都要保持正念的说教,用符合戒律和三法印的言语去讲解佛法,时刻为迷途之人指引四真谛

戒律:遵循八正道,以戒自律。要用符合戒律和三法印的言语去讲解佛法,时刻为迷途之人指引四真谛。

什么是三法印:诸行无常:身口意的变化陷于无常苦;诸受是苦: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催动的十二因缘法使苦无法停歇;诸法无我:有为法造作当中无我!

语言不离此三法印者是正语,符合八正道是正语,没离开四谛的大范围都是正语。

要懂得在定中开发正语。这是最耐人寻味的,值得正思惟,值得止观验证的。

为什么要----时刻为迷途之人指引四真谛?

因为四真谛示人知生死,轮回苦与苦的出离,四真谛是正觉法,正觉道,离此即入世间,无明,轮回道。

为他人讲解四念住修法,引导世人行于善道。善道包括世间善行,以及出世间的觉醒道。

为免余业所说言语不得伤害他人,凡于他人具有不利的言语不得言说,是名正语。

遇到有别的宗教信仰的人,咱们不伤害他们的信仰,相互尊重,和平共处

但在本群内不一样,这里是苦灭道场,就是要讲明白正见,辨识智,若是非,正邪不分,此道场坏乱矣,毁矣!

正业:

出家人观自己所作,学念诸行,舍少财物及多财物,舍少亲族及多亲族,剃除须发,着袈裟衣,无家学道,时刻断除身、口、意行。

所作:我当下的身,口,意在干么?观自己的六根造作

学念诸行:了了分明自己当下的六根行业,是行在明处,是在断无明,还是随顺世间

出家人以时刻断除自己的六根行业为正业

在家弟子的正业:远离错误的身、口、意,按戒修自己,不行伤害他人的身、口、意,不伤害其它的众有情,从事正当的职业

我觉得吉祥,幸福,合理,合法发家致富,善待家人,护持三宝是居士的正业


正命:
  诸贤,应抵制无益于灭苦的解脱法门,远离延续苦谛的咒术、占卜、乞求等外道的谋生方法,只取衣服、饮食、医药、床榻等生活必须的资具,是为出家人的正命。

居士严持五大戒,朔望日守八戒,守护、支援寺院的长老弘传佛法,时常请教僧伽六随念,每日行于六随念,关怀家庭成员,不坏他人,不坏集体利益,是为居士的正命。

正命,为体证苦,集,灭,道而活的活法,丢弃不利于苦,集,灭,道体证的一切障道法,是谓贤圣弟子正命。

在禅定中体证正命的真理:除了能挡风避雨,暖护身体,能果腹以外的世间取欲,无不是在索取苦谛。

正精进:

精进在五取蕴苦的出离,不离四谛为正精进,若精进与五取蕴出离无关的世间法中为邪精进

邪精进,超精进离佛越远。瞧,他精进于燃指。我看,他是在精进于愚痴,精进于信众的盲目恭敬,这就是邪精进。

身体六根的每一根都是觉悟,灭苦的工具,他不但不是精进,而是在自残,在犯戒。

灭苦靠的是健全的六根,正信的佛教是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诸贤,正确精进在念住禅之中去修持,无有懈怠。

人生来之不易,声闻圣弟子当以四正勤为本,时刻观察自己所作,觉醒苦谛,找到集谛,入于灭谛,依八正道真修实证。

立志努力奋发精进,令一切邪恶不善之法不生。立志努力奋发精进,令已生邪恶不善法尽皆丢弃。立志努力奋发精进,令尚未修持四念住法得以验证。立志努力奋发精进,令已验证的四念住法常保常存,持续增进,发展成长,以达于圆满成就,是为正精进。

正念:

大家都知道念有两种,一种是世间,轮回的念。一种是入正觉的,入觉醒道的,出世间的念

心意识一体,缘起,产生念头;若是无明的世间念,它是想取蕴

梵行者入身念住,或观呼吸,或观身行,不离身观,在身观中观受蕴,观心生心法的苦集灭道,总之不离四念处,慧解四圣谛是佛教的正念

正确地意识,意念于四大当中的十二因缘法,什么是四大中生起的十二因缘法?

四大就是色身,比如我想起一件事必须要办,我的身体就会付诸行动,这就是四大生起的十二因缘法

我们要以法眼观见,身根的四大在无明中漏出缘起,入无明行。

执取外在的物质四大=色取

自然,受想行识蕴全在其中,付诸轮回的造作,这要观得来,明得出

彼如是观自己,如是观他人,及众生身,不离身观是正念,在受观中,在心观中,在法(五取蕴本性)的念住中与观察中,是佛讲的正念

入纯一的,心一境性的念住,在念住中观察四谛,是名正念。

意念于身体的各种感受,三受导致滋生出来的无明缘起。苦受生嗔恚,乐受生执取,在受观中以明觉阻断缘起相续,或由无明生起的嗔恚念。

在明觉中灭除无明的,顺从取蕴轮回的世间念,将念头归到身,受,心,法中来,时时修习正念,培育观智,意念于心意的生起与坏灭。

了了分明,在明觉相续中观断无明心行=观灭意根的行取蕴,断除六根本性的意根,是心观念处的要旨

意念于法中行于自律,心无偏离,了了分明,忆念不忘,精进解脱。

法是什么,四念处的法观,是本性观,即无明的五取蕴本性

对五取蕴有正念觉知,就是在修法观,法不但是无明的五取蕴所造法,法观中也包括相对治的佛法

比如在家人修习六随念,当你入六随念时,就将世间念扭转到正念的频道中了

我念佛名号,随名号义理入觉醒,我念法,观呼吸也是法,念所闻之法,念僧,念戒,这都是正念。

念五取蕴是苦,是轮回,入五取蕴的苦见,明见苦因,入苦灭

在念法中行于自律,心无偏离,了了分明,忆念不忘,精进解脱,除淫欲、灭苦谛、证涅槃,不懈怠,是为正念。

当世间的,无明的五取蕴念天天被你砍,一天砍一部分,一年砍下来,你说会是怎么样?

当将世间念全部以培植起来的正念取代时,你会怎么样?

你的无明,五取蕴念会越来越弱,正念明觉的力量会越来越强,最后厌离六尘,自知自见世间已无有一物可取,五取蕴的残余热力由于没有力气了

也就构不成受阴,入胎了,这在无形中就证得了三果,不还此世了

总之佛教的正念修习以四念处为根本,在正念中验证苦,集,灭,道,慧解四谛

将世间念观灭,将非觉悟法,伪法,相似法,假明用四谛法轮去破碎它

用八正道的戒去破碎自己世间念---顽固不化的本性,最后随着明觉的不断积累,聚集,解脱五取蕴

是谓“念中解脱法”是佛教八正道的正念修习方法

正定:

正定是一定要闹明白的,中国历史相传的禅定种类太多太多了

到底什么是佛教的禅定?佛为了区分开与外道不同,故名正定,入觉醒中灭苦的三摩地是为正定

没有觉醒和灭苦的禅定是为邪定。或谓愚痴禅定,这类禅定越深,离佛越远

了了分明,修习安般念,驱除杂染是正定的入手处,住初禅当中先寻伺数息法,驱逐幻境,生喜有乐,入住二禅。

杂念止息了,苦相对降伏,因为念住中你会体会到无苦,初禅中你会体会到平时杂念的受,想,行,识有多苦

寻伺:寻是寻找,伺是觉察

二禅之中,内心清净,内观集中

喜乐渐淡,趋于冷静,无伺觉观,忆念数息,精勤不忘,了了分明,定心一处

什么叫无伺觉观,那时数息已经进入自动化状态,杂念全消,你会体会到我无须刻意寻找呼吸了,自然就在出息或入息的专注中了,自然,全在了了分明的观察中了

喜情已断,清净一性,身内只余愉悦的感受,由于心一境性,由于专一,乐受就会生起。

要利用好乐受,并知道此乐受是我色身四大所生,为了上升进道,我要平息乐受,依此入住三禅。

三禅之中,先前一切苦皆已消失,平等无着,于身观念住坚固,数息观渐止,去苦乐,灭忧喜,入住四禅。

这时要一直不离出入息观,离了就不是安般念的正定了。重在了了分明,重在大脑清淅度的开发

舍利弗说:初禅声刺灭,也就是自己出入息的声音没有了,还有就是外界的声音对你已不起扰乱了,这叫声刺灭。

二禅觉观刺灭,是无须刻意去寻,寻辛苦地集中精力进行觉观,而自然而然就在念住中了

三禅喜乐刺灭,是平息了四大燥动,让乐受趋于冷静

这是佛教正定的基础禅,它是在有为法中的,它与外道,与世间禅有共通处,但要清清楚楚知道不同处。

不同处就在于从不放弃,离开对出入息的专注,时刻是了了分明的,了了分明是法要。

此禅修法是在开发大脑对五取蕴苦谛,对四禅的觉醒潜能,这一条必须要明确的。否则就不是佛教的正定了,即使是有为的正定法也不离此原则。

呼吸是那里来的?

是四大燥动来的,由于身体四大在不停地运动,那就不断需要氧气不供给,四大燥动趋向平静后,还有杂念是苦在运作,苦在运作呼吸就无法平静。

杂念全消,四大降伏,全身四大调和,气血脉络自然惯通,那么你会知道自己的身体所需要的氧供应越来越明显,我可以不需要了

最加上平息乐受的作用,平息喜乐,那么就会进入“出入息刺灭”的四禅定

有人说进入三禅,四禅心不动了,无法起动,要退回到一二禅才能起观,此法千万不可听,听就上当

一至四禅的安般念禅定就是在平息以上讲的燥动,杂乱,达到寂静,到四禅后才是真正起观的时候

四禅之中观察念处,依四谛义理深入探察、实证、自律为正定。

念处就是身念处,你的心念到时将全部停留在身内,并会生起从所未有的对身内不净的神通洞察能力

此神通就是要用来观察苦谛的工具,而不可以世俗心利用于世间的贪,嗔,痴

观自己禅行,多闻熏习,顺其义理如理思惟,不急不燥,不散不乱,通慧达悟,精进不懈,

觉智有明,醒察六根,断离五蕴,身受其益。

禅观的神通到安般念四禅才真正生起,当然也是因人而异的,有人起得早,有人起得迟

有人由于修外道法,就是起不来观察功能,这样的人我见得很多,他们不知道佛教正定的要领,入愚痴外道法

受蕴是最要命的

于身观之中断除一切受,只余慈、悲、喜、舍净化的念支,断除靠的是明觉,觉醒的力量,那才是真正的智慧力

有人定着不动,一念不生,有人一入定几天几夜醒不过来

只要其中无四谛的觉醒智,那一定是外道定

佛教的正定不是为禅定而修禅定,而是为了生起对五取蕴解脱的觉醒智能而修习禅定。

这是重中之重的法要,因为无定则乱,当然无戒则不定,乱就无法观真苦谛。

所以,有为的安般念一至四禅正定正是下一步观察苦谛,寻苦集因,对五取蕴开发解脱智所作的前期准备

晚上所讲包括昨晚所讲这就是灭苦之道圣谛。

如是修乃为正道,也是唯一灭苦的解脱之道,亦为正觉。

今为彼数说苦、集、灭、道之四真谛,当此四真谛被理解,被洞察之时,由于彼无明灭,明生起,爱欲断者,如是未来不再有转生。

若有人以此修八正道,在此持久自律必得解脱,尚有余执得不还果。因此,为达正道,此是得涅槃唯一之法,是名入佛(觉悟)道。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