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解四念住
fofa
云何四念处?
一曰观身不净:首修念安般,于行、住、坐、卧中以智能观照此身,于身观当中五取蕴贪执尽息除尽。修止时心亦止,修观时慧亦现,只要彼勤持不懈,精进解脱,而不还此世间。
修习四念处并不单纯在于修定,而是以智能去观察、修持色身生起感受和心识的方法。这就是修习戒、定、慧的觉醒之路,更是于入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支、八圣道,探索四圣谛及十二因缘法的身观。
诸法互相贯通,也是直达四如意神足的必经之路,亦是达到清净解脱的无为阿罗汉神足之路。
你应如是去观察色身,地遍之处就像一平整地面,地上铺有一张展平的牛皮。里面装满毛、发、爪、齿、皮、肉、筋、骨、骨髓、肾、心、肝、脾、肺、肋、肋膜、肠、肠中物、胃、胃中物,及任何自身中之坚者、固体的内地界放于皮中。
然后,集中注意力,从实际一小片平整的地面观察做起,此是毛发不净之物。就像立在四条道路的中心,一条通往地元素,一条道通往水元素,一条道通往火元素,一条通往风元素,组合起的四大色体。
此四大是由六根攀援六尘相取而聚集,地依相应的水界而住才不致流散;地依相应的火界为住地,以火界去热爱四食供养,由火界而令饮食消化中养护此身,生长出发根;地依风而住,由风推动于水与火界促其发展旺盛,演变成花白色发,渐致衰老,遗弃。
再由发观至皮、脑……直至足底,依次第一一去观察。
众生并非是跟随着自己的意愿,而以六根所识在寻求当中造作于四大种而成,以此形成了坚固的内地界。就像种子一样,于其色身之内随住其好恶,乃至种种的不净充满,以此慧观其真实、如是,以舍离生。
当入于身观时,就会发现从前众生生活在净颠倒中。人们试图长期保存着净颠倒,于是又是梳洗打扮,又妄图保持现有的状态能恒常不变。但是当彼观察所有动态中没有一件是纯净无瑕的,也没有一个是常恒不变的,无论人们如何去制造也不会出现纯净的常恒不变。
人类必将走向物质——色变异,受、想、行、识也会随着四大而改变运动方向,随着外六尘的变异而变换。一切的一切,都是在无休止当中延续着无常变换的造作。
身的觉察:是观察色身的受法和心法。若呆板地观身就会使修行失败。
修身观首先去观察出息或入息,通过数出入息的修持,使自己逐渐加强观察功能(神通)的开发,在观察之中使心念逐渐达到宁静。观身时不要单纯地在坐中观,应于行住坐卧时都要去观察。
如果是观想身体内部的器官,需要运用神通去观察,彼可以先观自己,然后再去观察他人。若是缺乏神足观察之人,为达不还果,可以运用假想观。也可以去观察医学上的解剖图,若有条件最好到解剖实验室中去观察。可以先去观察解剖死尸,然后再去观察自己,看图要与观想自己的身体相结合。总之,观察不净的三十二身分有多种法门,必须要随境而定,其它各观亦复如是。
二曰观受是苦:人们依赖着五根,以五根生起了意识,以意识攀援着六尘,陷落在贪世利的乐受当中,无有餍足,以致生生世世于六道之中受各种不同的苦,无有停歇。
观受者:正观世间的苦受与乐受、非苦非乐受,皆是造苦的因缘。要想离苦只有断除享受之乐,断除爱欲与仇视才能获解脱。
人都有常、乐、我、净四颠倒。没有修学四念处就不知自己陷在四颠倒中,依赖着五取蕴而不觉知。以受、想、行、识和合地、水、火、风而生色身,以色身而生净颠倒见。若不修学四念处,不去入止观,彼必为世俗所染,就会看不清事物的真实面目,而落入世俗的苦谛当中。
佛说十二因缘法指出其本质,皆因众生对六尘生感受。若排除受苦必须去修四念处,非行于止观不可,于中觉知感受的升起与坏灭,按戒去破除一切快乐和悲哀的感受,使自己处于无为的境界,达于解脱。只有集苦的受取蕴断,轮回中的恶不善法才会断。
受的觉察:是在身观中觉察色身的感受。无论彼生起可意的感受,或厌恶的感受均须去除,在生活中的感受也须去除。也就是不受感受的干扰,无论所乞到饭食的好坏一律对待,决不让感受对食物生出分别心来。在观察死尸时要防止生起厌恶的感受,不要让感受影响自己的修行。
修行需要调动自己的辨识智。每当眼根接触外物时就会产生各种的感受,彼要用辨识智去认知眼触所引起的感受,耳触……所引起的感受。无论走路还是吃饭或者睡觉,都去断执着的感受,消除欲望和贪爱的乐受,消除失意和痛苦的感受,再去除无苦无乐的感受。对合己意的感受要去除,对不合于己意的感受也要灭光。
三曰观心无常:心为利导,只见其表,而不见其害。滋长种种不安因素,贪、嗔、痴大漫而不见未来果业。昨日一想,今日一盼,明日一悔,三心不可得,恒于无常生,若离心无常,当去灭心法。
若有淫欲心应以不净观对治。只要去审视色身腐坏的全过程,或观察脾、胃、粪、尿,或观察受阴、意根滋生触,受,爱,取,有的危害,就会逐渐断除淫欲心的肆虐。
若有人或事违逆自己心愿,要从心意之中断其根源。若是逃避只会堆积心中,制造更大的苦恼与悲哀,这不是智能的解脱之道。
解决问题之道必须要及时地排除它们,否则,苦恼与悲哀就会越堆积越多,你将会被心意当中的“堆积物”压垮。排除掉一点,那你就轻松一点,全部排除掉,那你才真正的离开了世俗谛,而进入了四真谛当中。
这就叫做“世间觉”,也叫做“觉世间”。
世间就是六尘取欲,世间就是五受阴,世间取只有无意义的诸苦聚集。
有了这一世间的觉悟,才能达到离苦的涅槃,这就叫作(觉)佛!也作以自己为皈依处,以法为皈依处。当你完成了这一修行,才能断除心识的造作。
心念的觉察:观身之时,要注意修持自己的心念。无论去修不净或墓地观,都要去除厌恶的心念。当修光明观时要去除喜爱的心念,无论生起何种心法都要去除。而不让心念被欲望所征服,以免生起五盖心。当贪心生起之时,一定要知道此是贪心,要及时观察它的造作,消除它的生起,其它四盖亦复如是。
四曰观法无我:入于四念住,醒察造作法,入于灭苦之道,于此不放逸方到如来处。
佛陀不但自己如是修习,而且教导弟子们亦如是修习。原始佛教的比丘修习清净梵行那就是四念处,在四念住中灭除五取蕴,证无为法。
法之觉察:对本性的觉察与对治。观身时要注意对各种法的觉醒。在觉醒中入愉悦,在愉悦中观察出息或入息、在愉悦中进修不净观、墓地观、光明观,去观察六根对六尘的造作法。随观察随断其五盖法。
在四明觉中随时灭除出现的五取蕴,彻底解决自己的各种问题。
对于观身的要领,佛在《杂阿含•六二三》经中说:“若有世间美色,世间美色者在于一处,作种种歌舞、伎乐戏笑,复有大众云集一处。若有士夫不愚、不痴,乐乐、背苦,贪生畏死,有人语言:士夫!汝当持满油钵,于世间美色者所及大众中过,使一能杀人者拔刀随汝,若失一滴油者,辄当斩汝命。” 当你路经一个具有迷人美色人的家中、或当你路经有歌舞表演的热闹场合之时,被一个杀手从背后用刀押着,让你手捧着装满油的碗,去穿过热闹的人群,只要稍微洒出一点就要给你一刀,若是打破碗就要杀掉你的头。
在这种情形下被威胁的人必定专心一意地注意着碗,注意着走路。再也不会被迷人的美色、热闹的歌舞表演所吸引,再也不敢左顾右盼而分心失神了。佛陀举这个例子说明对法观察的要领,以便使自己不被六尘所迷惑,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一心一意地专注在法中。
佛说:“今我法戒中有八圣道,苏跋陀,亦有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沙门果。外道诸师之法皆空幻(四大皆“空”,法无定法,幻术。于所修法中)无(法修出)沙门(四)果。苏跋陀,若比丘能行正道则世间就不会缺少阿罗汉”(《涅槃经》)。佛所说者真实不虚,因修此法,如实侦察苦谛,如实去灭苦,方可言曰:“我真见如来也!“
一曰观身不净:首修念安般,于行、住、坐、卧中以智能观照此身,于身观当中五取蕴贪执尽息除尽。修止时心亦止,修观时慧亦现,只要彼勤持不懈,精进解脱,而不还此世间。
修习四念处并不单纯在于修定,而是以智能去观察、修持色身生起感受和心识的方法。这就是修习戒、定、慧的觉醒之路,更是于入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支、八圣道,探索四圣谛及十二因缘法的身观。
诸法互相贯通,也是直达四如意神足的必经之路,亦是达到清净解脱的无为阿罗汉神足之路。
你应如是去观察色身,地遍之处就像一平整地面,地上铺有一张展平的牛皮。里面装满毛、发、爪、齿、皮、肉、筋、骨、骨髓、肾、心、肝、脾、肺、肋、肋膜、肠、肠中物、胃、胃中物,及任何自身中之坚者、固体的内地界放于皮中。
然后,集中注意力,从实际一小片平整的地面观察做起,此是毛发不净之物。就像立在四条道路的中心,一条通往地元素,一条道通往水元素,一条道通往火元素,一条通往风元素,组合起的四大色体。
此四大是由六根攀援六尘相取而聚集,地依相应的水界而住才不致流散;地依相应的火界为住地,以火界去热爱四食供养,由火界而令饮食消化中养护此身,生长出发根;地依风而住,由风推动于水与火界促其发展旺盛,演变成花白色发,渐致衰老,遗弃。
再由发观至皮、脑……直至足底,依次第一一去观察。
众生并非是跟随着自己的意愿,而以六根所识在寻求当中造作于四大种而成,以此形成了坚固的内地界。就像种子一样,于其色身之内随住其好恶,乃至种种的不净充满,以此慧观其真实、如是,以舍离生。
当入于身观时,就会发现从前众生生活在净颠倒中。人们试图长期保存着净颠倒,于是又是梳洗打扮,又妄图保持现有的状态能恒常不变。但是当彼观察所有动态中没有一件是纯净无瑕的,也没有一个是常恒不变的,无论人们如何去制造也不会出现纯净的常恒不变。
人类必将走向物质——色变异,受、想、行、识也会随着四大而改变运动方向,随着外六尘的变异而变换。一切的一切,都是在无休止当中延续着无常变换的造作。
身的觉察:是观察色身的受法和心法。若呆板地观身就会使修行失败。
修身观首先去观察出息或入息,通过数出入息的修持,使自己逐渐加强观察功能(神通)的开发,在观察之中使心念逐渐达到宁静。观身时不要单纯地在坐中观,应于行住坐卧时都要去观察。
如果是观想身体内部的器官,需要运用神通去观察,彼可以先观自己,然后再去观察他人。若是缺乏神足观察之人,为达不还果,可以运用假想观。也可以去观察医学上的解剖图,若有条件最好到解剖实验室中去观察。可以先去观察解剖死尸,然后再去观察自己,看图要与观想自己的身体相结合。总之,观察不净的三十二身分有多种法门,必须要随境而定,其它各观亦复如是。
二曰观受是苦:人们依赖着五根,以五根生起了意识,以意识攀援着六尘,陷落在贪世利的乐受当中,无有餍足,以致生生世世于六道之中受各种不同的苦,无有停歇。
观受者:正观世间的苦受与乐受、非苦非乐受,皆是造苦的因缘。要想离苦只有断除享受之乐,断除爱欲与仇视才能获解脱。
人都有常、乐、我、净四颠倒。没有修学四念处就不知自己陷在四颠倒中,依赖着五取蕴而不觉知。以受、想、行、识和合地、水、火、风而生色身,以色身而生净颠倒见。若不修学四念处,不去入止观,彼必为世俗所染,就会看不清事物的真实面目,而落入世俗的苦谛当中。
佛说十二因缘法指出其本质,皆因众生对六尘生感受。若排除受苦必须去修四念处,非行于止观不可,于中觉知感受的升起与坏灭,按戒去破除一切快乐和悲哀的感受,使自己处于无为的境界,达于解脱。只有集苦的受取蕴断,轮回中的恶不善法才会断。
受的觉察:是在身观中觉察色身的感受。无论彼生起可意的感受,或厌恶的感受均须去除,在生活中的感受也须去除。也就是不受感受的干扰,无论所乞到饭食的好坏一律对待,决不让感受对食物生出分别心来。在观察死尸时要防止生起厌恶的感受,不要让感受影响自己的修行。
修行需要调动自己的辨识智。每当眼根接触外物时就会产生各种的感受,彼要用辨识智去认知眼触所引起的感受,耳触……所引起的感受。无论走路还是吃饭或者睡觉,都去断执着的感受,消除欲望和贪爱的乐受,消除失意和痛苦的感受,再去除无苦无乐的感受。对合己意的感受要去除,对不合于己意的感受也要灭光。
三曰观心无常:心为利导,只见其表,而不见其害。滋长种种不安因素,贪、嗔、痴大漫而不见未来果业。昨日一想,今日一盼,明日一悔,三心不可得,恒于无常生,若离心无常,当去灭心法。
若有淫欲心应以不净观对治。只要去审视色身腐坏的全过程,或观察脾、胃、粪、尿,或观察受阴、意根滋生触,受,爱,取,有的危害,就会逐渐断除淫欲心的肆虐。
若有人或事违逆自己心愿,要从心意之中断其根源。若是逃避只会堆积心中,制造更大的苦恼与悲哀,这不是智能的解脱之道。
解决问题之道必须要及时地排除它们,否则,苦恼与悲哀就会越堆积越多,你将会被心意当中的“堆积物”压垮。排除掉一点,那你就轻松一点,全部排除掉,那你才真正的离开了世俗谛,而进入了四真谛当中。
这就叫做“世间觉”,也叫做“觉世间”。
世间就是六尘取欲,世间就是五受阴,世间取只有无意义的诸苦聚集。
有了这一世间的觉悟,才能达到离苦的涅槃,这就叫作(觉)佛!也作以自己为皈依处,以法为皈依处。当你完成了这一修行,才能断除心识的造作。
心念的觉察:观身之时,要注意修持自己的心念。无论去修不净或墓地观,都要去除厌恶的心念。当修光明观时要去除喜爱的心念,无论生起何种心法都要去除。而不让心念被欲望所征服,以免生起五盖心。当贪心生起之时,一定要知道此是贪心,要及时观察它的造作,消除它的生起,其它四盖亦复如是。
四曰观法无我:入于四念住,醒察造作法,入于灭苦之道,于此不放逸方到如来处。
佛陀不但自己如是修习,而且教导弟子们亦如是修习。原始佛教的比丘修习清净梵行那就是四念处,在四念住中灭除五取蕴,证无为法。
法之觉察:对本性的觉察与对治。观身时要注意对各种法的觉醒。在觉醒中入愉悦,在愉悦中观察出息或入息、在愉悦中进修不净观、墓地观、光明观,去观察六根对六尘的造作法。随观察随断其五盖法。
在四明觉中随时灭除出现的五取蕴,彻底解决自己的各种问题。
对于观身的要领,佛在《杂阿含•六二三》经中说:“若有世间美色,世间美色者在于一处,作种种歌舞、伎乐戏笑,复有大众云集一处。若有士夫不愚、不痴,乐乐、背苦,贪生畏死,有人语言:士夫!汝当持满油钵,于世间美色者所及大众中过,使一能杀人者拔刀随汝,若失一滴油者,辄当斩汝命。” 当你路经一个具有迷人美色人的家中、或当你路经有歌舞表演的热闹场合之时,被一个杀手从背后用刀押着,让你手捧着装满油的碗,去穿过热闹的人群,只要稍微洒出一点就要给你一刀,若是打破碗就要杀掉你的头。
在这种情形下被威胁的人必定专心一意地注意着碗,注意着走路。再也不会被迷人的美色、热闹的歌舞表演所吸引,再也不敢左顾右盼而分心失神了。佛陀举这个例子说明对法观察的要领,以便使自己不被六尘所迷惑,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一心一意地专注在法中。
佛说:“今我法戒中有八圣道,苏跋陀,亦有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沙门果。外道诸师之法皆空幻(四大皆“空”,法无定法,幻术。于所修法中)无(法修出)沙门(四)果。苏跋陀,若比丘能行正道则世间就不会缺少阿罗汉”(《涅槃经》)。佛所说者真实不虚,因修此法,如实侦察苦谛,如实去灭苦,方可言曰:“我真见如来也!“
文章评论